文 | 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 李云霞 近来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周围的小伙伴似乎越来越爱运动了,夜跑、骑行、去gym已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热的微信运动更是借助排名来起到促进人们积极运动的作用。爱运动是好事,但随之而来也会增加运动创伤的几率。在遇到运动创伤后若由于处理不当而延误了治疗,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影响日后运动机能。怎么破?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告诉你。 临床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得看平时喜欢的运动类型,跑跳类运动膝、踝关节损伤较多,有些球类运动如网球、排球等,虽然也需要用到下肢,但上肢也会用得很多,因此也容易受损。即使是很多人认为比较安全的游泳,尤其是自由泳、仰泳等,因为一直需要使用上肢上举动作,也容易出现肩峰撞击,肩袖损伤。 如果你爱走跑,是否被足跟痛缠上了呢?足跟痛一般表现为: 1.足跟上下或左右侧酸胀或针刺样疼痛 2.行走不便 3.可能红肿,也可能无症状 这是由于足跟的骨质、肌腱、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若拍侧位X线片,可发现骨刺,但二者并无必然联系。进行磁共振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炎症病灶,让治疗更精准。 面对急性的运动损伤,一定要冷敷,制动休息。大部分人在自我感觉损伤不严重时常选择继续运动,这只会加重受伤情况。除此以外,不少人对运动受伤后的处理有错误认知,以为受伤后应该立即热敷。但其实太早热敷,会加重内部肿胀出血情况。即使其他不同的说法,如受伤后24、48或72小时候热敷,也需慎重处理。但冷敷就相对比较安全。 肌肉韧带方面的问题,带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如果是软骨、骨组织方面的损伤,护具还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 韧带损伤如果是前交叉,或者后交叉韧带损伤,情况严重需要早点选择手术。即使不选择手术,在选择带护具时要戴硬质护具,弹性的软质护具作用甚微,运动时根本起不到足够的防护效果。 日常一般防护,可选择弹性软质护具。最好选择可将髌骨(膝盖骨)露出来的那种护具(中间有圆洞的)。全包的护膝,反而增加压力,易与髌骨增加摩擦,加重磨损。 一般来说,25岁以后健康开始走下坡路,人体的关节肌肉以及韧带也是如此。大部分运动员之所以从30岁开始选择退役,也是因为身体素质开始下降,依然进行强度大的运动,身体各运动部件吃不消,容易有伤病。因此运动要顺应自然规律,拿捏好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