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七副国宝级古琴画作

 东方竹马 2015-09-24


  东晋 宋人摹本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纵29.4厘米 横130厘米

  


  《斫琴图》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音色优美、颇具魅力的古琴的场景。画中有14人,或断板、或制弦、或试琴、或旁观指挥,还有几位侍者(或学徒)执扇或捧场。因画中表现的多是文人,所以都长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肃穆、气宇轩昂、风度文雅。人物衣纹的线条细劲挺秀,颇具艺术表现力。此画与顾恺之的其他作品一样,画面中如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既能传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也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人物的内在性情。


  二、北宋(960-1127)赵佶《听琴图》

  


  说明:立轴 绢本设色 纵147.2厘米 横51.3厘米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末期提倡写生花鸟的画家,而于人物、山水也是无所不能。他所流传下来的作品,根据历来的记录,并不太多,尤以山水为最少。他的人物画,现在所能见到的,除了《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都说明是摹唐张萱的画笔外,还有《文会图》和《听琴图》。

  画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气就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那状态正是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神思,在那里悠悠遐想;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细听,但心情却比较单纯。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元(1271-1368)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

  


  说明:绢本 墨笔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藏故宫博和院

  


  王振鹏,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漕运千户。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成一体。亦擅人物。元仁宗赏识他,赐号弧云处士。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仁宗朝。此卷描绘伯牙为知音者钟子期弹琴的故事。相传伯牙生于春秋时代,擅弹琴,与钟子期为友。《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流传至今的古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据传就是他所作。图中弹琴者为伯牙,对面聆听者是钟子期。画中伯牙与子期的举止神情均刻画得惟妙惟肖。衣纹用笔细劲流利,精谨生动。实为元代人物画代表作。卷末署“王振鹏”三字款。卷尾有元人冯子振、赵声、张原题记。


  四、明(1368-1683) 杜堇《梅下横琴图》

  说明:立轴 绢本 设色 纵207.9厘米 横109.9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此图写文人雅士在梅下抚琴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文人雅士性情激昂,挥斥文章,谈笑风生。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


  五、清(1916-1911)原济《对牛弹琴图》

  


  说明:立轴 纸本墨笔 纵132.5厘米 横53.4厘米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对牛弹琴”一词本是讥笑说话的人不看物件。但此图通过作者自题中“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等诗句,反映出作者难遇知音,而只能寄托于“牛声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境。画中人物取正面,双目却望向画外,正抚琴自吟;牛取背向,作抬头倾听状。人物以粗笔湿墨勾画衣纹,笔触简括;牛以墨彩晕染而出,雄健体硕。占大部分幅面的长题与淡然清雅的画面统一和谐,互为衬托。

  

  六、清(1916-1911)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说明: 绢本 设色 纵63厘米 横167厘米 藏山东省博物馆

  禹之鼎(公元1647-1716年),字尚(上)吉,一字尚其,号慎齐,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康熙间供奉内廷。善画小像,亦能山水、花鸟。幼师蓝瑛,后出入宋、元。其写真多白描,秀媚古雅,一时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康熙五十五年卒,年七十岁。此图画清代诗坛领袖渔洋山人王士祯。王士祯临坐于铺有裘皮的磐石上,眉清目秀,长发朱唇,横琴未弹,若有所思,具有诗人学者气质。衣纹用柳叶描,颇生动;以水墨写幽篁,有元人法;石用披麻皱。溪流向远处淡化,令人遐思,皓月当空,更增寂静雅趣。作者录王维诗以烘托画意。画前提“幽篁坐啸”四字,款署“海甯门人陈奕禧”。画后题诗甚多,作者均系王士祯门人。禹之鼎另绘王渔洋柴门倚杖图卷,与此图成姐妹作,亦藏山东省博物馆。


  七、清(1916-1911)《弘历观荷抚琴图》

  


  说明:纵轴 绢本 设色 纵7487.5px 横3912.5px 藏故宫博物院 本幅无作者款识

  


  随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之风,一些欧洲画家开始在清代宫廷供奉。一方面,他们接受中国传统绘画方式,采用中国笔墨颜料和纸绢作画,另一方面,他们依然坚持西洋绘画技法中的透视原则,在作品中着意表现物体的体积、质感、明暗、投影乃至倒影。此幅虽未署作者名款,实由意大利画家郎世甯主绘,中国画家补画山水背景。画中乾隆皇帝身着汉装,临湖抚琴,远处高山流水,喻其襟怀心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