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附子汤

 meijingqing 2015-09-24

1 拼音

dà huáng fù zǐ tāng

[返回]2 英文参考

Rhei and Aconiti Praeparatae 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ahuang Fuzi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返回]3 概述

大黄附子汤记载于《金匮要略方论》卷上,其组成为大黄9g、附子12g、细辛6g,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主治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腹痛里实证,治宜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本方是治疗寒积里实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胰腺炎肾结石睾丸肿痛、坐骨神经痛等属胃肠寒积里实证者。

虽然配方的附子为君药,但抗菌、抗肾衰,治疗尿毒症、胆绞痛及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主要药物仍是大黄,而附子、细辛在改善尿毒症、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返回]4 别名

大黄附子细辛汤

[返回]5 处方

大黄三两,炮附子三枚,细辛二两[1]

大黄9g、附子12g、细辛6g[2]

大黄9g、附子9g、细辛3g[3]

[返回]6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里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2][1]

阳虚寒结,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紧弦。现用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肾结石、胆结石、慢性阑尾炎、胰腺炎、腹股疝等见上述证候者。色疸者,身黄,额上微汗,小便利,大便黑,此因房事过伤,血蓄小腹而发黄,故小腹连腰下痛。此方实能治偏痛,然不特偏痛而已,亦治寒疝、胸腹绞痛延及心胸腰部、阴囊焮肿、腹中时有水声、恶寒甚者。

[返回]7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功能温里散寒,通便止痛[1]

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

以水5升,煮取2升,分温3服。若强人煮取2升半,分温3服。服后如人行4-5里,进1服。

[返回]8 方解

本方主治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腹痛里实证,治宜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方中附子辛热,温阳祛寒;大黄荡涤肠胃,泻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除寒散结止痛,为佐药。方中大黄虽属苦寒,但得附子、细辛之辛热,则苦寒之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这种配伍方法称为“去其性而存其用”。3药合用,共奏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2]

方中附子辛热,温里散寒,治心腹冷痛,大黄荡除积结,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协助附子以增强散寒作用,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制其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三药合用,共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1]

本方为温下剂的代表方剂。主治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而致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者。根据寒者热之、结着散之、留者攻之治则,治宜温通并用。故方用附子之辛热以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为君。寒实内结,固然需要温里药以去其寒,同时需用泻下药才能去其结,故又用大黄泻下通便,以荡涤里实积滞为臣。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为佐药。方中大黄性虽苦寒,但得大量附子之辛热,则苦寒之性被制,而泻下之功尤存。三药合用,共奏温下之功。[3]

[返回]9 运用

1.本方是治疗寒积里实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2]

2.加减法:若腹痛甚,喜温者,加桂枝白芍;脘腹胀满、苔垢者,加枳实厚朴神曲;胁下冷痛者加小茴香肉桂;积滞较轻者,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力;体质虚弱者,加党参当归等以益气养血补虚。[2]

3.使用注意:方中附子、细辛用量之和应大于大黄的用量,以达到温里散寒、泻结行滞的目的。[2]

4.腹痛:一男子,年五十余,腹痛数年。余诊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乃作半夏泻心汤饮之,未奏效。一日,忽然大恶寒战慄,绞痛倍于常时,于是更作大黄附子汤饮之,痛顿止。续服数日,病不再发。

5.肋间神经痛:71岁男子,主诉右侧胸痛剧烈来院就诊,面色不华,贫血貌,足活动受限,行走不便。脉洪大,舌润无苔,腹力中等,略微柔软,腹直肌挛急,便4-5日一次。给予大黄附子汤,经过良好,服药25日痊愈。

6.美尼尔氏综合征:齐某,女,40岁。素患美尼尔氏综合征,时常发作。一周前,因感冒过劳,眩晕又作,视物旋转,卧床不起,头身动则加剧,呕吐痰涎,脐下2寸处胀痛,泻下清稀,纳呆,口干而欲饮,舌淡,苔白厚粘腻,脉滑缓。以痰饮作眩而论,拟《金匮要略方论》泽泻汤二陈汤加味,治之未效。再诊舌象,参以脐下痛证,悟此为阳虚寒实,积聚于里而胀痛,三焦痞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改投大黄附子汤加味:附子8g,大黄10g,细辛、人参各6g,2剂。药后轻泻一次,眩晕和胀痛已减大半;再2剂,诸证悉除。

[返回]10 现代适应证

[4]

适应证:本方加减治疗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者。

10.1 胆绞痛

胆绞痛临床多见于胆囊炎、胆道结石,二者又互为因果;胆汁黏稠淤积、细菌感染等也是其中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使胆道内膜充血水肿,胆管狭窄或阻塞刺激胆囊不规律收缩是引起胆绞痛的主要机制。

10.2 胆囊术后综合征

胆囊术后综合征常见的是胆血症,即胆道出血,是由于手术中血管结扎等处理不当导致胆道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绞痛,畏寒发热、黄疸呕血便血。胆囊术后综合征常见的还有胆管损伤,损伤部位以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的汇合部常见,除胆管解剖变异,胆囊三角处炎症、黏膜、瘢痕形成所致解剖结构紊乱外,主要是手术中误将胆管当做胆囊管结扎并横断,盲目钳夹胆囊动脉,过度牵拉胆总管致使部分胆管壁被结扎或撕破胆管引起狭窄,以致术后发生梗阻性黄疸、胆汁漏以及腹膜炎、胆管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腹膜炎、难以愈合的胆汁漏症状。

10.3 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主要是由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病程超过2个月即为慢性痢疾。致病菌为痢疾杆菌,病变主要在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左下腹疼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

10.4 尿毒症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晚期,多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者。任何泌尿系统疾病破坏肾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者均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如原发和继发性小球病、梗阻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疾病、先天性和遗传肾病等,都可发展为肾衰,国内常见的病因依顺序是: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75%左右时肾功能就会继续不停地减退,直至出现尿毒症,当肾单位破坏达一定数量后,健存的肾单位代谢废物排泄负荷增加,因而代偿性发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高灌注、高压力和高过滤,由此而引起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系膜及基质增生,肾小球肥大,继而硬化。肾小球内皮损伤,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微血栓形成,促进肾小球硬化;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损伤肾小管间质。三者不断进行,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活性增加在上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肾功能衰竭时出现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功能紊乱,残余肾单位不能充分地排泄代谢产物及尿毒症毒素大分子含氮物质、中分子毒性物质、大分子毒性物质)以及肾的内分泌功能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尿毒症状,如钠、水平衡失调,水肿,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高镁血症,进而引起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尿毒症肺炎、贫血、出血、神经肌肉症状、胃肠道症状、皮肤瘙痒、肾性营养不良症、内分泌及代谢失调以及并发感染等。

10.5 其他

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肾结石、睾丸肿痛、坐骨神经痛等属胃肠寒积里实证者。[2]

[返回]11 药理作用

[5]

11.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大黄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较敏感者有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对在肠道占优势的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抗菌活性,该菌在肠梗阻或肠麻痹时,在肠内数量上升,到十二指肠易引起胆囊炎,对胃部的幽门螺施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大黄对肾盂肾炎大肠杆菌黏附特性有抑制作用;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有治疗作用;大黄对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CMV有抑制或灭活作用,其主要抗菌成分是大黄素、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佐药细辛醇浸剂、挥发油等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煎剂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对黄曲霉菌、黑曲菌、蜡叶枝霉菌、白色念珠菌等16种真菌均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抗菌有效成分黄樟醚;α-细辛醚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抑制作用。从上述抗菌、抑菌谱可以看出,该方剂对胆系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有病原治疗作用。

11.2 抗炎、抗氧化、抗过敏作用

君药附子对炎症的多个环节如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等均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这一抗炎活性多数学者认为是其有效成分是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实现的,同时附子本身也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臣药大黄能明显抑制腹腔巨噬细胞之脂质氧化酶,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三烯β4和5-羟基二十碳四烯合成和释放减少,抑制环氧化酶,使PGE合成减少,能激活单核细胞分泌TNF-α,能协调PHA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γ,因而具有明显抗炎活性,对炎症的早期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走以及炎性水肿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同时大黄能清除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并能抑制羟自由基诱导的LPO生成,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其抗炎活性与阿司匹林大致相同。佐药细辛挥发油除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外,具有ALTH样作用,还能对炎症的介质释放的多个环节有抑制作用,并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氧自由基诱发的透明质酸关节液中氨基多糖的解聚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组胺与抗变态反应作用,从而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WBC游走及肉芽组织增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抗炎作用显然有利于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征及尿毒症的治疗。

11.3 对循环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君药附子所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尤对心力衰竭的强心作用更为明显;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律恢复为窦性心律;附子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拮抗心肌缺血缺氧;对内毒素休克心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的降低能明显改善,同时能提高窦房结功能,促进房室传导,表现出对β受体激动和对α1受体阻断的双重作用;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具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附子对血压既有升压作用,又有降压作用,其中去甲乌药碱有阻断α1受体、兴奋β受体作用,是降压的有效成分;氧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α受体均有兴奋作用,是升压的有效成分,而且附子有明显的抑制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因而可改变血液流变学,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参附汤四逆汤等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休克均有升高血压及抗休克作用。臣药大黄除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及强心作用外,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TXA2的生成,抗血栓形成,并可抑制钙内流;大黄还能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流稀释,从而降低血黏滞度,改善微循环,因而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并能降低急性感染时血浆内毒素的浓度,有利于防止DIC发生。佐药细辛对心肌有正性肌力与频率作用,使左室泵功能及心肌收缩力明显改善,细辛醇提取物能提高休克动物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降低中心动脉压,并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防止心肌缺血,对低压缺氧有保护作用,同时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该方剂的这些作用对尿毒症并发高血压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小球血栓形成及循环障碍、血流变学异常应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1.4 对肾功能及泌尿系统的作用

君药附子尽管对肾脏等泌尿系统无直接作用,但其强心、抗凝、抗心肌缺血、抗休克等作用尤其适用于尿毒症时所并发的心力衰竭、休克、高血压的治疗,可改善肾炎、肾病、尿毒症等肾小管的高凝状态。臣药大黄对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尿毒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首先,大黄中所含大黄素、大黄蒽醌和大黄酸蒽酮葡萄糖苷均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生成,同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从而可以减缓肾小球硬化的过程;大黄还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细胞钙离子内流,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巨噬细胞功能,从而对肾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大黄还能抑制肾代偿性肥大。其次,大黄除减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的高代谢外,还能调节脂质代谢、甲状腺功能及蛋白质,从而可有利于尿毒症时高脂血症、低钙、高磷等的治疗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第三,大黄泻下作用可有利于尿毒症时的水钠潴留和高钾血症的治疗,使肠内氨基酸吸收减少,血中氨基酸增高,使蛋白质合成R增加,同时大黄素、大黄酸能抑制肾管髓质中Na+-K+-ATP酶,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大黄提取物有抑制肾病理发展的效应,使血中尿素、肌酐明显下降,甲基鸟嘌呤消失,低钙高磷状态改善,尿中尿素及肌酐排泄量明显增加,纠正肾小管氨基酸转运异常;大黄鞣质可抑制机体蛋白质分解,促进氮质的再利用,消除氮质血症,从而有效地改善肾小球的滤过率,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代谢紊乱,这对尿毒症的治疗尤为重要。佐药细辛的免疫抑制作用除对由于肾病等免疫原因所致肾损伤有治疗作用外,其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缺氧,其扩张血管作用能治疗尿毒症时的高血压及心力衰竭,其所含细辛脂素可抑制肾损伤对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其所含消旋乌药碱具有肾上腺素β兴奋剂样的广泛生理作用,因而其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加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的作用,这就更有利于尿毒症时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及代谢紊乱的治疗。

11.5 对肝胆及胃肠道的影响

君药附子煎剂可显著兴奋空肠的自发性收缩,具有胆碱样、组胺样作用,有利于空肠排空;附子水煎剂还能抑制水浸应激性及盐酸损伤性胃溃疡的形成。臣药大黄亦可直接增强肠管蠕动而不影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大黄的泻下作用已在上节大承气汤中阐述,同时大黄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大黄泻下及收敛止泻作用主要与大黄煎煮时间长短有关,煎煮时间短则以泻下作用为主,煎煮时间长则以收敛止泻作用为主。大黄还能促进胆汁的排泌,加强胆囊收缩,松弛Oddi's括约肌,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及胆汁流量。大黄对在肠道占优势的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此菌正常时只在空肠以下生长,肠梗阻及肠麻痹时,肠内厌氧菌上升蔓延到十二指肠,将结合型胆酸转变为游离胆酸,后者对黏膜有刺激性,易引起胆囊炎,所以大黄对在胆系感染及胆囊手术后综合征并发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缓解胆绞痛。大黄无论对内出血还是外出血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单味煎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可达96.7%,平均2.2天止血。大黄煎剂口服对急性坏死性肠炎便血及黏液血便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因此,可用于术后胆道出血。

11.6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附子可通过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调整机体到平衡状态;附子及其所含乌头碱能提高痛阈值而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同时具有催眠及镇静作用,乌头碱等对周围神经还有麻醉作用;更重要的是附子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臣药大黄有抗精神病作用,同时具有解热降温作用。佐药细辛挥发油具有显著的解热、镇静、镇痛作用,其镇痛程度与安替比林相当,能明显提高痛阈值;值得重视的是细辛也具有ALTH样作用,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因此,附子、细辛均能提高血中皮质激素水平,这不仅使该方剂具有强大的抗炎、解热、促进代谢功能,而且其“允许”作用更有利于协调机体其他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平衡,这对于其所适应证的治疗大有益处。

11.7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附子注射液可明显促进SRBC免疫所致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增加及血清抗体的生成,并能提高血清补体含量,使玫瑰花结形成率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增加。臣药大黄对肠黏膜细胞及脑细胞发挥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并保护骨髓细胞免受免疫抑制剂的破坏。大黄可明显提高感染性动物模型免疫功能,并在体内诱生干扰素的生成,而且能明显抑制内毒素诱生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并随大黄浓度及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同时使血浆中TNF-α、IL-6水平下降。佐药细辛水及乙醇提取物可抑制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的释放,同时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返回]12 各家论述

1.《医宗金鉴》引张璐: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而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

2.《温病条辨》: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而散寒湿之邪;肝胆无出路,故用大黄,借胃腑以为出路也。大黄之苦,合附子、细辛之辛,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通则不痛也。

3.《成方便读》,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

[返回]13 附注

大黄附子细辛汤(《金匮要略今释》卷三引《漫游杂记》)。

[返回]14 歌诀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2]

[返回]15 摘录

《金匮要略方论》卷上

[返回]1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
  2. ^ [2]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3.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3-54.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4-56.

[返回]相关文献

  • 【大黄附子汤】摘要:芩连佐大黄以袪膈上之热痞,即兼附子之温以散之,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
  • 大黄附子汤百十二摘要:方剂组成 大黄, 三两. 附子, 三枚, 炮. 细辛, 二两 主治功效 治寒气内积, 胁下偏
  • [卷二]大黄附子汤摘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 大黄(二两)附子(二枚,炮)细辛(二两) 上三味,
  •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大黄附子汤摘要:也,故独任苦寒,便可泄却,如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连泄气分之热,且 大黄有攻坚破结之能,其泄痞之功,
  •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大黄附子汤摘要:连佐大黄以祛膈上之热痞,即兼附子之温以散之;大黄附子汤用细 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
  • [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大黄附子汤摘要:进一服。 歌曰胁下偏疼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 尤在泾云。阴寒成
  •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大黄附子汤摘要: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之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细辛(二两) 上三味咀,以
  •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大黄附子汤方摘要: 大黄三两附子(炮)三枚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
  • 胁下偏痛摘要:寒,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医宗金鉴》正误存疑篇以胁下偏痛之“偏
  • [卷之二十五心集·杂证谟胁痛]论外备用方摘要:芎丸(攻七三风痰)神保丸(攻五三寒气食积)大黄附子汤(攻百十二寒积)控涎 丹(攻八二痰)白术丸
  • <<<点此查看更多文献>>>
  • 大黄附子细辛汤治验 (转载)
    曹振华 男 42岁 农民 1988-12-28初诊

    主诉:右上腹积块疼痛4年余。伴见腹胀纳呆,周身困痛,畏寒潮热,体倦乏力。查右上腹有一积块状若窝头,周边高中间凹陷,明显高于腹皮,按压疼痛,但不坚硬,推之不移,边缘规则,约5cmX6cmX2cm大小,舌体胖实,舌淡苔白厚腻,唇紫,脉沉紧。B超示:肝脾肿大。

    诊断:积聚 治法:温阳散寒,攻下里实。

    方药: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大黄20.制附子15.细辛12.白芍30.甘草6.郁金9.枳实15.
    2副 水煎服

    半年后再见该患者,诉服用上方后,泻下许多腥臭脓状物什,挟白色泡沫状分泌物,日行5-6次,两剂而愈,至今没再复发。

    大黄附子汤  【方名】 大黄附子汤
      【出处】 《金匮要略》
      【分类】 泻下剂-温下
      【组成】 大黄(9克) 附子(12克) 细辛(3克)
      【方论】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大黄泻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使用时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方解】 本方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人于内,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留阻,气机被郁,故发热;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征。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是与麻黄同用,意在助阳解表;本方是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意在温阳通便。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而为温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3枚,远比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大,此中轻重,大有深意,临证用药当细心体会。
      【化裁】 腹痛甚,喜温,加肉桂温里祛寒止痛;腹胀满,可加厚朴、木香以行气导滞;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功;如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
      【加减法】 A.如果兼有气滞腹胀,可加川朴12 木香12 莱菔子15 
      B.如果积滞程度轻,可用制大黄减缓泻下之力 
      C.如果病人体虚,可加党参18 当归15 
      D.属于寒疝,则加川楝子10 台乌12 
      【附方】 无。
      【附注】 本方为温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冷积便秘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周扬俊《金匮玉函二注》卷 10:“此寒邪之在中、下二焦也。胁下属厥阴之部分,于此偏痛,必有所积,积而至于发热,其为实可知也。及视其脉不滑数而紧弦,洵为阴脉,果是阴邪结于阴位矣。且紧属痛,固因寒而痛;弦为实,亦因寒而实。故非下则实不去,非温则寒不开。然肝肾同一治也,厥阴之实,系少阴之寒而实,苟不大用附子之热,可独用大黄之寒乎?入细辛者,通少阴之经气也,以寒实于内而逼阳于外也,或里有寒表有热,但未可定也。”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研究】 配伍研究发现,该方能显著促进寒积便秘型小鼠排便,增其排便量。经拆方分析,单用大黄对模型无泻下作用,与附子、细辛合用则作用明显增强,且附子、细辛能对抗小鼠体表温度下降和改善肠道运动。 
      论述 1.《金鉴》引张璐: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而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 
      2.《温病条辨》: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而散寒湿之邪;肝胆无出路,故用大黄,借胃腑以为出路也。大黄之苦,合附子、细辛之辛,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通则不痛也。 
      3.《成方便读》,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

分享一个医案体会:大黄附子细辛汤,也是会得呕吐的。


女儿的下半身肥胖是一直打持久战的,寒暑假,我进,它退。过完假期开了学,去学校,就变成它进我退了。就又胖回来。每次都十来斤的来去。 
这次放假了,我用麻黄附子汤加味,走治疗皮水的温下路线,药汤喝下去,如泥牛入海,一点反应都没有。
最近几天又研读到四点,为了治这个问题。

前天觉得女儿寒秘严重。于是,抓了8付 大黄附子细辛汤。

前晚喝了,无声无息.....没有反应。
昨晚又喝.....昨晚11点,把煮了3小时的15克蒸附子,倒在有盖杯里泡9克生大黄,6克细辛。半小时后喝下。十分钟后就大便去了。
量多而臭、稀软。

 

今晚(2011-1-21日)12点睡觉,3点多来找我,说是要热水袋,胃寒难受,睡觉的时候感觉口水哗哗地外流。
充了热水袋说是本着丰富的喝附子类汤药导致呕吐的经验,觉得这样子流透明白津口水是要呕吐的。就去吐了。。。把晚饭全部吐出。
回来休息了会儿,我给把了脉。右关沉数弦硬。
我告诉她还得吐。。。她立即跳起来大叫:又一波僵尸要来啦~~~~
直奔WC,我立即听到哗地急速倒水声.....我家聋老公就问:水来了么?(这两天物业洗楼顶水箱,常常断续停水)
我笑得打跌.....

 

这次吐了不少纯水出来.....于是又喝一小杯温水.....休息了会儿,叫我把脉。
我把了,右关沉数弦,感觉细微一些了。跟她说,一时吐不出来,但有一个小一点的“潜力股”。
这次休息了五六分钟,又去吐了。
这次吐完回来叫我把脉,我觉得还是有右关沉数弦,感觉更细微一点。她说舒服了,这下子感觉好了。不想吐了.....等等.....
于是我再把脉。真的!就这么几句话的工夫,右关就平缓了。不再有细数弦了,只是仍沉。
我告诉她:你现在胃里倒空,有饿感了。她说是的.....
然后,欣喜地去睡觉了。

 

今早起床,称了体重,比昨晚睡前少了5斤重。脸色白净了很多。
今早去做动漫展的义工了,我以为她又吐又搞的少睡了两小时,会得起不了床的。老公说她精神好,脸色白净了很多。

 

我没有想到  大黄附子细辛 也会得吐的啊.....这说明,只要阳足够了,温下的泻药,也是可以导致上吐的(病在上半身会得吐,而不是上半病用吐的)
蒸附子15克,煮了三小时。(我扔进锅里想着要煮一个半小时,多放些水,后来忙忘了,煮了3小时)

 

女儿的病是幼年开始长吃狂吃冷饮造成的,脾阳虚拖累了肾阳虚,这才下半身肥胖(其实是浮肿)的
从幼年吃到15岁,自己主动要求不再吃了。估计是她身体不再喜欢了。从13岁开始慢慢地胖起来了

我这两天研究脐疗,想这次给她搞掂了(她前天问我是不是打算这次寒假40天给她斩草除根).....
我年年都想斩草除根啊.....可是她年年都春风吹又生啊.....一去学校,天天熬到1点后睡,还是熬夜.....
就又胖起来。
今年想着斩了草,怎么给除根的招术。
打算给她脐疗,这个省事,不用服药什么的,天天换脐疗的药,就可以了。

现在就打算麻黄附子汤合并去脾寒温阳的利尿汤药为主,两天不便我就给一碗大黄附子细辛汤催下。
天气出太阳晴好就给针灸。总之,尽量搞掂。

 

用的附子才15克,是不是久煮才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想来
应该是身体积累到一定的热才吐的吧。
昨晚上吃的羊肉火锅。也许,跟这个也有关系。
反正,第一波僵尸就是所有的晚餐羊肉。
第二波是纯水+白泡沫型的津液。
第三波也是纯水。
老公听到就欣喜:“爸爸当初也是先吐这样子的,脸色才白净起来的。。。你明天脸色也会得好看的。”
果然,今早女儿脸色就白了,据说黑气黄气淡了很多。

 

附注:
从22日起,到现在31日,基本上是两天主动一便的,近两天,是一天一便,未服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到目前为止,脸色都不错,不再有青寒冷黑的气色,都是转温润的气色了。

大黄附子细辛汤症(治便秘反胃失眠) 作者:倪海厦

女,57岁,苏联人。她是苏联首席芭蕾舞者的经理人,因为这位首席舞者的甲状腺癌被我治好,于是她今天也跟著找我治疗她多年的老毛病。 

初诊:自述她一生都便秘,胃酸反逆严重,每次饭后就是胃最难过的时候,看尽所有医师,从未好过。 

问诊:小便色淡白,虽有便秘却无多少腹痛,也无便意;上身燥热难当,下身却很冷;口不渴,睡失眠。 

脉诊:沉细小且无力。 

诊断:少阴之寒实症。 

处方:大黄四钱、炮附子三钱、细辛二钱、旋覆花二钱、代赭石三钱、生姜二片。 

嘱咐病人忌吃甜食与喝咖啡。 

这种病例非常明显的是属于大黄附子细辛汤症,这处方是唯一可以治她的处方,就是因为是唯一,无可取代的处方,所以她在遇到我之前从未被治好过。因为这是经方,第一:苏联与美国西医当然是从未听过有这处方。因为他们没有文化,又自以为是天下无敌,瞧不起中医,所以他们从未学过中医,因此病人失治。第二:几乎所有中医都是温病派或是学院派,因此他们一看到有大黄、有附子、有细辛时,立刻跳过去,不但不读它,也不想用它,只是因为自己不懂,所以不用,而因此也造成病人失治,这就是她一直没有好的原因。 

这种一剂就知的处方是唯一可以治疗她的处方,无可取代。而世上有多少人得到跟她相同问题的人存在,你们说呢?这些病人通通无治,只因为医师学艺不精造成,处方早就存在于我国至少二千年以上,结果却无人会用。药方既简单又便宜好用,人纪学员们请记住这使用的时机,我将在教伤寒时会详加再说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