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09月15日:加工景语得情语

 采菊东篱630 2015-09-25

加工景语得情语

——谈谈语文高考的阅读(下)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道出了古代诗歌创作的真谛,也是我们解读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

“景语”即指形象,“情语”,便是感情。意思是,古代诗歌里,一切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表达感情的;同时,诗人的思想感情,大多又是经由形象来表达的。化虚为实,诗中有画,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由“景语”到“情语”的过程,是“检索”和“加工”的过程:检索得“景语”,加工成“情语”。

检索、加工,是阅读的完整步骤,全部能力。不只古代诗歌阅读如此,现代诗歌也如此;文言文如此,现代文也如此。推而广之,阅读世态人情、万事万物也莫不如此。从这种意义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是洞察生活的至理名言。

加工的方式,大致有两类:纵深的剖析加工,横面的概括加工。

先看一道“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题目。“写出构图要素”是检索,“说明图形寓意”是加工——这也是化实为虚的阅读认知过程。

 

2015年09月15日:加工景语得情语

[1·2015年全国一卷·17]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耍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参考答案: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的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简析]检索构图要素:椭圆形地球、覆盖地球的清澈水流、三条向前游动的鱼(鱼群)、鱼群背后的浊浪、鱼群和浊浪之间的一只巨手。加工构图要素,说明图形寓意:巨手——姿态坚定,阻挡浊水,传达出人类保护地球水环境的信念和决心。

[备考答案]图形主体是椭圆形地球。覆盖地球的清澈水流里,鱼群向前游动;鱼群背后,浊浪冲击地球,排向清水。一只巨手以坚定的姿态阻挡浊水,传达出人类保护地球水环境的信念和决心。

再谈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一首古代诗歌,核心目的是品味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感情。《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代诗歌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当然,透过古代优秀诗人感情的跃动,我们往往也可以抚摸时代的脉搏。和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另一种是间接抒发,主要经由形象来表达。后一种是我们要着意体会的。体会的必由之路就是“检索、加工”。

[2·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简析]检索形象,加工为意象。

柴门风卷却吹开——柴门,不是朱门、豪门,是乡间隐居的篱栅院门,这是诗人境遇的写照。柴门在风中撼动,社会动荡,诗人的处境动荡,内心不安。

狭径初成竹旋栽——狭径初成,隐居的院落刚刚落成。竹旋栽,马上栽上竹子,动荡不安中最需要内心的定力,精神的支撑,竹,在中华文化中被赋予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梢影细从茶碗入——竹梢的影姿经由杯盏茶影映入轩内,这茶诗人是要喝下的,竹子的风韵也就浸润了诗人的肠胃。

叶声轻逐篆烟来——竹叶的声响经由盘香烟缕飘来轩内,这烟诗人是要吸入的,竹子的气节也就熏陶了诗人的肺腑。

暑天倦卧星穿过——溽暑倦怠时,看星斗在竹间穿过,诗人也像竹子一样,有了包容星斗的胸怀。

冬昼闲吟雪压摧——严冬大雪里,淡定吟诵落雪压弯竹枝,诗人也像竹子一样,抗御严酷的环境。

预想此时应更好——落雪压弯竹枝,还只是“预想”,并没有发生,但诗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甚至期待更严酷的考验。

莫移墙下一株梅——梅,可能具体指某位知己,也可能只是精神寄托,诗人准备与梅共御冰雪严寒,迎来春天。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备考答案]诗歌第二联以竹子为描写对象。诗人用比拟写法,赋予竹子以鲜活的生命和性格,巧妙地写出了轩前新竹和轩内景物的关系,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和心境。

出句“梢影细从茶碗入”,从视觉角度写所见竹梢的影姿,这婆娑梢影经由杯盏茶影映入轩内。“细”字准确传神,梢影的轻巧、静俏、变幻似在其内。

对句“叶声轻逐篆烟来”,从听觉角度写所闻竹叶的声响,这窸窣叶声经由盘香烟缕飘来轩内。“逐”字形象生动,叶声的静美、品味、气质尽在其中。

诗人全身心地倾注,陶醉于竹轩的情境之中,这一联既是对新竹的精彩描绘,也写出了竹轩内的清幽环境和高雅生活,展现了主人闲适怡然的感情天地和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新竹的品性熏陶着诗人的肠胃肺腑,更使他在动荡的处境中增添内在的定力。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备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淡定、坚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生活情趣的闲适怡然;通过对“栽竹”“倦卧”“闲吟”等脱俗明志行止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生活态度的淡定洒脱;通过对“茶碗”“篆烟”“雪梅”等内涵丰富意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人生志趣的高雅坚毅。

[3·2015年全国课标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备考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送别”诗。所用是直接描写。诗中所写的是诗人身在轮台,亲眼所见的塞外实景。这里既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异壮美,也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严酷苦寒。因为是亲历,所以具体形象,感受真切。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一首“留别”诗。写的是诗人将赴北庭所听说的塞外景象。“闻说轮台路”表明是耳闻,“汉使亦应稀”可见是揣测。因为是耳闻揣测,所以“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等塞外景象的描写也就相对概括和抽象了。                                  

[说明]上面的“备考答案”除了回答了题目要求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还涉及到了描写方式的差异。考场上,当然无须回答后者。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备考答案]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压制乡情,忠于国事的高昂感情:其中既有眷

念家乡的苦思情怀,更有忠于“勤王”的责任感慨。诗人已在远离家乡的临洮,又即将奔赴更加偏远的北庭,听说那边白草飞雪的苦寒,料想汉使应稀的孤寂,思乡之情自然更加强烈。但是身系国家重任,不敢有所抱怨;那就在梦中暗自怀想吧。控制感情,疏通理性和热情,凝结成“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这格调高昂的诗句。

选考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类作品阅读和实用类文章阅读从语文学科的根本出发,从语文考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化繁为简,考查的实质也是“检索、加工”——检索意识和加工能力。检索答案信息并调动思想感情的积淀,展开深层思维,对答案信息进行加工的自觉意识。这个过程也是使思想深刻、感情丰富,通达事理人情,充实内涵积淀的过程。

答题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要依据“检索、加工”的途径,有板有眼,有根有据,做到文本要点无一处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

答题的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检索信息,好比“采掘矿石”: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检索承载答案信息的词句。第二步加工答案信息,好比“冶炼钢铁”: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将答案信息加工为答案要点。第三步连缀要点,好比“制造成品”: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各要点,形成规范晓畅的答案。

[4·2015年全国二卷·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限于篇幅,仅以⑵题为例

⑵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简析]检索加工答案信息: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老范自家出资设私塾,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还不用交束脩,于是十里八乡,有许多孩子来随听。老范是和善大度的人。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有乱走的习惯,老范关心询问。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范体恤老汪的孤独,得知老汪总想一个人,老范劝慰开导。老范是热诚友善的人。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老范只是关心老汪,并不探究他的隐私。老范是理解他人的人。

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老汪的老婆常偷老范的庄稼,老范并不因此辞掉老汪。老范是重情重义的人。

[备考答案]老范自家出资设私塾,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还不用交束脩,于是十里八乡,有许多孩子来随听——老范是和善大度的人。

老汪有乱走的习惯,老范关心询问。他体恤老汪的孤独,得知老汪总想一个人,就劝慰开导——老范是热诚友善的人。

老范只是关心老汪,并不探究他的隐私——老范是理解他人的人。

老汪的老婆常偷老范的庄稼,老范并不因此辞掉老汪——老范是重情重义的人。

总之,老范是一位遵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村开明绅士。

[5·2015年全国一卷·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限于篇幅,仅以⑵题为例

⑵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简析]检索加工答案信息: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出于大学授课需要和自己的兴趣,决定献身传记文学。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中国古代的《晏子春秋》《孔子三朝记》《史记》《汉书》等史家作品不是可以遵循的传记文学。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传、行状、神道碑”一类古代文人作品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中国古代的“别传”有一定价值。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首先做好抉择。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鉴别国外传记文学,即使如《约翰逊博士传》这种不朽名作,也实事求是地认识。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又如《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也不能妨碍独创,要有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广泛阅读国内外传记作品,还读过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尤其要自己动手创作。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相关链接]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以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选择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张居正做传主,开始自己的传记文学创作。

[备考答案]朱东润传记文学观的形成过程,结合材料简析如下:

一、出于大学授课需要和自己的兴趣,决定献身传记文学;

二、广泛阅读国内传记作品,作出鉴别:《晏子春秋》《孔子三朝记》《史记》《汉书》等史家作品不是可以遵循的传记文学,“传、行状、神道碑”一类古代文人作品也不是传记文学,“别传”有一定价值;

三、吸收国外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首先做好抉择和鉴别:实事求是地认识《约翰逊博士传》这种不朽名作,以《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范本,但存有戒心,不能妨碍独创,还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

四、尤其重视自己动手创作,以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选择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张居正做传主,开始传记文学创作。

归纳一下,围绕“检索、加工”,本文谈了九个主题词:坚持语文本色——生活、语言、思维;辨清考试备考——精选、精思、精练;强调思维勤奋——检索、聚焦、加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