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解开校园暴力死结

 村头月夜夏忠联 2015-09-25

 

       【编者按】江西永新,一女生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掌掴;浙江庆元,四个初中生将一小学生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子、烟头烫身;陕西女孩被殴后“失联”;安徽多名小学生无钱“上供”被班干部逼迫喝尿……

近日多地频繁曝出校园暴力视频,施暴者年纪尚幼,手段却残忍凶狠,令人震惊。校园暴力折射出家庭放养、崇尚暴力、法制缺位等社会问题。无论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其实都是教育缺位困境之下的“受害者”。避免校园暴力的一再发生,需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化解青少年的极端心理和行为,在教育和法治中唤醒和呵护孩子心中的正义与良知。




不应以娱乐心态看待校园暴力


刘畅(河南某高级中学学生)


●我现在的学校暂时没有发生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但是读初中的时候不少见。在我读初一时,第一次看到有同学被打,当时害怕得不行,后来就习以为常了。听现在的同学说,她们上初中(另一所学校)时,学校门口经常停着一辆警车,就是随时准备抓那些打架的学生的。当时,我们县里还有一名初中学生跳河自杀,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说那个学生留下了遗书,说自己长期遭受同班同学的欺辱和殴打,自己又被威胁不许跟家长和老师说,后来选择了这种极端方式来解脱。

●排除单纯的意见不合而发生的打架事件,在我看来,校园暴力的施害者多是家庭教育缺失、同时有性格缺陷的学生,比如情绪特别容易激动,或者性格特别霸道。他们欺凌弱小,似乎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受害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内向害羞、胆小怕事的人,这种人被欺负了也不敢说出去,导致一直被欺负;另一种是狂妄自大的人,这种人会令很多人看不顺眼,当然也包括那些学校的“小霸王”们。

●在校园暴力事件中,还有一类人需要引起关注,就是旁观者。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很多关于学生打架斗殴的视频,都是旁观者拍摄并发到网上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两个初中女生在教室打架,桌椅散落一地,但是视频中旁边所有的学生都只是在围观,而且离得很近,有的还拿手机拍摄,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去劝架。他们以一种娱乐的心态看热闹,完全就是鲁迅笔下“看客”的形象。我认为作为旁观者,首先应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其次不能以娱乐的心态去看待校园暴力事件,而应该及时想办法解决,比如找老师,甚至是报警。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特别容易焦躁,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儿跟别人发生矛盾,不管在语言还是在行动上,都一定要跟别人争个高低,这样就很容易跟人起冲突。青春期的学生会觉得你们大人都不懂我,而学校一般很少会重视学生青春期心态的调整和行为指导,家长可能也不懂得怎么处理,有时管教方法太简单粗暴的话,反而适得其反。我也曾遇到过好朋友被打后让我去帮忙的事。我首先是倾听那个朋友的诉说和抱怨,让她有个可以发泄的地方。接着我对她说,她打了你,你打回去,她又打回来,你们这样只能是恶性循环,根本也解决不了问题,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但如果太软弱,可能以后还会被人家欺负,所以我让她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我觉得这应该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现在的校园暴力事件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的暴力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低龄施害者很多都未满16岁,就算被抓了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最终还是被释放。在法律拿这些未成年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恐怕就只能依靠学校和家庭教育了。


教育缺失与错位助长暴力行为


许民立(山西某中学教师)


●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升级,让人震惊和痛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学校、家庭、社会都负有一定责任。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位。从我多年教学的经验来看,经常打架斗殴的学生,要么是被过度溺爱而骄纵乖张,要么是缺乏关爱被边缘化。又恰逢青春期,心理上容易躁动不安,甚至情绪失控,他们比小学生胆大,但又不像大学生做事会考虑后果,因此往往好逞一时之勇。作为学生的第一老师,家长的行为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其次,学校的品德和法治教育是短板。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品德课一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即使有些学校开了这门课,也多是由年龄大的老师任课,还常常被“主科”老师给占去。在学校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当然也不会重视,思想品德考试多是开卷考试,最后基本都是抄书了事。在“唯分论”的影响下,一些老师还依据“主科”成绩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来差别对待,无形中让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埋下校园暴力的种子。

●再次,敏感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中国对影视剧、网络游戏等没有等级划分制度,导致适合或不适合青少年接触的影视剧和游戏等,都能轻易地被他们接触到,而其中有关暴力的情节和影像,对中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发生矛盾和争斗,往往会把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混淆起来,像在网络游戏中一样,挥刀相向。此外,学校的课业和升学压力大,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沉重,一般没有宣泄的机会。一旦发生矛盾或争执,极有可能使用暴力把心中的郁闷宣泄出来。

●校园暴力事件的升级,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学生犯错或违纪,很多已经触犯了法律,甚至构成犯罪。而学校往往迫于各方的压力,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仅仅是警告或说服教育,施暴者既没有被法律所震慑,也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势必纵容施暴者。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我认为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品德和法治教育,同时要切实完善和落实惩戒机制。


应修法加重对暴力伤害处罚


熊丙奇(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近来媒体曝出多起校园暴力事件,情节严重令人发指。前不久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国留学生绑架案,与近年来国内接连发生的校园暴力伤害案件是一脉相承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校园伤害案“走出了国门”。值得深思的是,据说此案的被告人直到出庭时还没弄清自己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在她看来,这不过是在校园司空见惯的小事,被发现后最多是被训斥一顿或是记过,连开除学籍都轮不到,更谈不上被警方逮捕,还要坐牢,甚至是“终身监禁”。

●在国内,这类行为得到的处罚,可能确实是连开除都轮不到,所以不是什么“大祸”。而在美国,这类行为却有严重后果。以此反推,我国校园伤害案高发,是不是学生“懂”中国法律的结果——打了人,什么事也没有,因此施害者有恃无恐?这或许正是国内校园伤害屡禁不止的原因。

●处理校园伤害案,可以从美国处理学生间恶性暴力伤害案中借鉴经验。首先,应该由司法机关对校园学生伤害案进行调查,而不是由教育部门、学校进行调查处理。在我国处理此类事件,就算司法机关介入,也会听从教育部门的意见,于是处理被轻描淡写,有的不了了之。

●其次,调查和处理过程要公开透明,拒绝说情、讲关系。据报道,在美国发生的这起案件中,一名学生家长行贿证人。这在国内可谓司空见惯,学生出事后,家长出面摆平,这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而实际上这在国内也是违法行为,只是执法不严。可到了美国,法律却较真起来,逮捕了这名家长。家长说自己不懂法,这哪儿是不懂法,这是知法犯法,只是在国内没什么事,在国外却是事了。家长的护犊行为,是对伤害行为的姑息、纵容,后果就是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再次,要修改法律,加重对暴力伤害案的处罚。目前,我国对校园暴力伤害案,基本上都用故意伤害追责,而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如果造成的身体伤害程度很轻,则不追究故意伤害罪。按照这样的法律规定,逼迫同学吃屎,行为令人发指,对受害人造成严重心理伤害,可由于身体没有伤,因此不能追究刑责,就是用烟烫同学乳头,经过验伤,只是轻微伤的话,也不会追究刑责——对成年人都如此,对未成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国内很多校园伤害案发生后,网友对教师虐童、学生伤害同学等深恶痛绝,可是法律却治不了他们,因为我国目前没有虐童罪,也没有酷刑折磨这类罪名。施害者给受害人造成严重伤害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国内校园暴力伤害案只会有增无减,惩罚这些学生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网友调侃的——把他们送到美国去,那里有法律治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