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信息化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突破的背后意味着教育者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千变万化的互联网知识传播面前,教学方式如何重新组合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内容上的需求?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对此,国家督学、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认为,学习信息化最关键的是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平台的建设。 “教师的讲述要成为学生的学习辅助,如果没有课堂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成为累赘,成为烧钱的东西。当前的基础教育是在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落后的教育方式,过去教师用嘴灌输知识给学生,现在换成用机器灌。” “网络信息化绝对不能取代学生面对面的学习成果交流,先分享再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当教学能够保障输入、输出的平衡,自主学习的课堂就变成了论坛,不是简单交流和探究,而是深入学习和探讨。” 这样的观点源于张卓玉对互联网本质的思考,“互联网的本质是传递信息。信息是什么?是知识、事件、思想、感情、主张等,信息技术扩大了人类表达知识、事件、思想、感情、主张等的可能,网络信息媒介(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在互联网化学习中的角色,只是学生的‘学习秘书’。” 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局长李华荣在演讲中播放了两段云岩区互联网下“智慧课堂”的视频片段。 一个视频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课标的要求制作微课,对学习内容进行微讲解,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后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另一个视频是一节化学课的课堂现场。课后教师通过集思反馈系统,把课堂中的试验场景制作成微课传输到后台,既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与兄弟学校教师分享教学资源。 李华荣表示,“互联网+教育”的实质是促进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育回归本真。 同时,李华荣认为,“互联网+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途径。在互联网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就是资源、素材生成的过程。在云岩区,每所学校生成后的资源和素材汇集到资源库,再通过互联网辐射到每个学区,“互联网+教育”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教育公平。 正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所说:“互联网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