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教师收入将取决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thchen0103 2016-12-31

未来教师收入将取决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教师使用云教学平台给学生上课

教育信息化时代来了,老师这个职业也随之被重新定义:他们不再拘泥于三尺讲台,微课、直播、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育手段颠覆了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渐渐拉开了教师队伍的差距。在“互联网+”的蛋糕里,那些真正施惠于公众的内容提供者(优秀教师、作者、医生等)得到了一席之地,甚至将实现“价值再发现”。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阿万尼塔克斯教授是“2012年度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总理奖”获得者。在《对习以为常的事情问为什么》一文中,阿万尼塔克斯提出“教育3.0”:

1.0:教师主导课堂,单向地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单向地接受知识

2.0:学生可就某一话题进行课堂讨论,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3.0: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并共同探究某一问题

事实上,我们已经到达了3.0的关键临界点:

1.知识已不满足黑字白纸来传递,更多通过视频、微课、电子课件等数字化形式实现分享;

2.中国大多数学生已经提前拥抱了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方式更及时更便捷。

伴随着信息化的学习革命正在全球发生,学生的学法变了,老师的教法也要变,整个教育进程正在向着3.0时代迈进。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五年十年后教师的职业发展又会如何?

首先,“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将转变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

小学老师在上《My Family》一课时,文章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和我。”但当老师通过云盘资料调出国外的绘本,上面的文章说的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爸、我妈、我弟弟、我姐姐,还有一条狗。”

“为什么在西方观念里,狗也是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当这个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她既完成了教学大纲里的内容,也让孩子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讲授教材内容,剩下时间能讲一两道例题就不错了,更别说探究拓展。但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各种渠道,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老师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思考,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探究知识。

第二,从“经验说话”到“数据说话”。

学校里每天发生着这么多教与学,这些行为却都没有留下数据,这就导致了教师主要依靠个人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老师讲一个新知识点,10分钟最好,还是15分钟最优,完全是主观的,而且这种方式是千人一面的,做不到“因材施教”。

而这些现在都能通过云端、教学平台等工具来记录,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依据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以后,老师需要跟踪数据,利用数据去改进或实施个性化教学计划。

第三,教师收入水平会发生大的变化,末尾端被淘汰。

原来一维的教学能力结构会变成三层金字塔结构,最顶端是明星教师和教学研究者,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因为能够被广泛应用,所以能获得更大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中坚力量是信息化一代的老师,他们往往根据数据去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而不会使用数据和信息化的老师,他们可能会成为最底层。也就是说,数据和信息化将会快速的、极大的拉开老师收入水平的差距,事实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

随着教育3.0这场变革进程的加快,教育信息化将日益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工资收入的重要抓手。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教师的发展,有赖于如何认识教育信息化、如何应用它为教育服务。

(学乐云教学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