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立本|“条支”考——利用音韵学成果解决史地考源问题

 Merest 2015-09-26

?编者按:加拿大汉学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荣休教授蒲立本(EdwinGeorge Pulleyblank)于2013年4月13日去世,享年90岁。蒲立本1942年毕业于艾伯塔大学古典学系,1946年赴伦敦大学攻读中国语言和历史。之后,他的研究兴趣逐渐从唐代历史和早期中亚历史转向汉语的历史语言学。基于这样的学术转型,蒲立本教授往往能发前人未发之覆,在汉语史与西域史研究之间游刃有余,互有创见。2013年5月6日,由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悟云教授撰文,于《文汇报》发表了一篇介绍蒲立本教授学术成果的纪念文章,题为《一川烟雨,万里翻红——纪念蒲立本教授》,由此可见蒲立本教授治学之一斑,兹引文如下:

蒲立本教授既把历史知识应用于语言研究,也把语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历史研究。古史专家依据《史记》、《汉书》等上古材料考释西域地名,因为不懂上古音,往往陷于主观臆测,蒲立本教授的长处正是把语言史与古史考证结合起来。如有名的西域地名“条支”,最早见于《史记》,“条支”究竟位于中东何处,众说纷纭。

1、藤田丰八认为是伊朗的Taoke,蒲立本教授原也采用其说。《后汉书·西域传》说,“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这与Taoke的地貌不合。

2、小川琢治撰文提出,条支应是安条克(Antiokia)省去首音An后的音译。

3、不过古代的安条克有好几处,宫崎市定认为条支是地中海东岸的塞琉西王国,其后来的首都安条克位于今叙利亚的阿西河旁,距地中海约24公里。在阿西河入海口,有个海港城市塞琉西亚(Seleucia),是首都安条克的外港。

古史专家用西文地名与古代“条支”的读音匹配,苦于不懂汉语上古音,近似盲人摸象。

“条支”出现于《史记》,所以必须先要明白西汉的“条”字读什么音。“条”中古声母是d-,中古d-有两个来源。如果与t-谐声,上古就是d-,如“亭”d-从“丁”t-得声。如果与以母谐声,不与t-谐声,上古就是l-,如“條”d-从“攸”j-得声,上古一定是l-。蒲立本教授早就指出,上古的l-在三等字中变中古的j-,其余变中古的d-。所以《史记》时代“条”的声母一定还是l-,而不是d-。把“条支”与Taoke、tiokia进行匹配,无非都是受“条”中古音d-的误导。后来蒲立本教授把“条支”锁定在塞琉西亚(Seleucia,希腊语Σελεκεια)。“條”的声符“攸”是以母字j-,上古读音是liw。“條”又与中古带s-的“修”谐声,所以可能是s-lw,其前置辅音s-失落成为lw,因为不是三等字,所以变为中古的deu。

“支”的上古音kje,到中古变成t?ie(编者按:中古“支”,章母支韵三等。由于国际音标显示问题,无法显示部分以问号代之)。如此,便可把“条支”上古音拟作s-lwkje,这与Seleukia对音吻合。

只有蒲立本这样的语言学家,才能对上古地名作这样准确的考定。


代表作:《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蒲立本 著

潘悟云 徐文堪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