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人物传说·朱仝治理保定府

 鸽子飞吧 2015-09-26

   水浒人物传说·朱仝治理保定府

     美髯公朱仝不情愿地跟随宋江招安后,被派到保定任知府。你想皇上会派他好的州府吗?那时的保定,内乱外患,社会混乱。外有辽军犯境,内有官宦贪占,是个人人贪占,坑骗百姓的局面。上任这天,他带着两名招安的义卒跟随上了路。他一不坐轿,二不骑马,三个人骑着三头毛驴,经商打扮,沿途私访。朱仝心想:梁山义军要"替天行道",可是招安后,兄弟们一个个都是十八斤油篓--外皮。他们一路查访,得知官府腐败,农民税重,不堪重负,商家坑骗百姓,衙门衙役贪赃枉法,有令不行,抬脚抬手,无钱寸步难行。

    到任这日不理公事,第二天,朱仝便装,走出衙门,在大街小巷转悠。街上人并不多,匆匆来匆匆去。朱仝听不远处有吵闹,声音愈高,疾疾而去,站在人圈外,听为何争吵。只见一青年青筋暴得老高,嚷道:“你太坑人了!我老母有病,想吃肉,卖一担柴,割半斤肉,你竟少给二两!”那掌柜一脸横肉,三根黄须,蛤蟆嘴,老鼠眼,道:“我是明码标价。你拿走再回来,说少二两,我还说你割去二两哩。我这店言无二价,但不少一两,你穷急了是不是,没钱断路去好了,来我这耍什么赖?”那人气得大哭:“我一担柴只割六两肉啊(十六两一斤)!”哭一阵,那人怒道:“我去告你!……”那掌柜道:“去告好啦。如今衙门还不都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告诉你吧,如今哪里有清官?你要告状,先揍你五十大板!”那围观的人,摇头离去。

    青年两眼含泪,提肉就走。朱仝向前拦住道:“你就到府衙告他,不会挨打!”那青年叹口气道:“他说的不无道理,天下老鸹一般黑,官商连裆,告也白搭。”朱仝道:“听说新来了个知府,你去告准行!”那青年道:“他娘的,告这龟孙去!豁上挨揍!”说着问府衙在回?那青年拐了几个弯,找到府衙,击鼓喊冤。朱仝回到府衙,听到鼓响,当即升堂:“带击鼓喊冤之人上堂!”一阵堂威,那青年提着肉跪到堂前。

    朱仝道:“你告何人?你又何处人氏,姓甚名谁?如实讲来。”“小人姓王,名三,城西王家庄人氏。今晨进城卖柴,给有病的母亲割了半斤肉。我拿出一称,半斤肉少二两。返回肉店问钱掌柜,钱掌柜说是我自己割掉了。因此争吵,我告他肉店缺斤少两,坑人钱财!”朱仝道:“此话当真?”“句句实情!”“把肉店钱掌柜给我传上堂来。”那钱掌柜跪在堂前,朱仝问道:“你可是肉店里钱掌柜?”“小人正是。”"你一天能卖多少肉,多少铜钱一斤?""回禀老爷,十个铜板一斤。""五个铜板该给多少啊?""半斤!""拿秤来!"班头拿秤一称,少了二两。朱仝怒上心头,一拍惊堂木:

    “开店铺不讲信义,缺斤少两坑人钱财,赚多少黑心钱?罚你白银三十两,你可服判?"钱掌柜道:"我不服!""为何?""他在我处拿走肉,有谁见他没割掉二两?”“好!王三,你在哪店称的肉,把那掌柜传来!”“在他隔街药店称的'”“去,把药店掌柜唤来。”一衙役去不多时,药店掌柜跪到堂前:“大老爷传我何事?”“这王三可在你店过秤称过肉?”“称过!”“多少?”“半斤!”朱仝刚想发作,那钱掌柜道:“怎么样?我说他耍赖割掉二两,怎么样?”朱仝见两个掌柜斜眼相看,又见去的那位衙役暗暗点头。

    王三在一边喊叫起来:“谁要割掉一点肉,不是他娘养的!状我不告啦!”爬起就要走。朱仝怒道:“将药店掌柜给我重打五十大板!”衙役按倒他,只打三板,他就喊道:“我愿实话实说,是衙役让我说一点不少,半斤肉啊,如不这样说,定吃板子呀!”那衙役听此,当即趴下磕头道:“是我故意让他那样说的!”“为何如此?...”“平时我同肉店钱掌柜是朋友,吃肉喝酒一文钱不要,我想借此帮帮他的忙!...”“将衙役重打八十大板,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朱仝怒道。

    朱仝看到衙役被打得爬不起来,又见药店掌柜屁股被打得出血,怒道:“钱掌柜,你愿打啊还是愿罚?”那钱掌柜老鼠眼挤了挤:“我愿打!”“来人呀,重打一百大棍!”钱老板忙改口:“愿罚!”“好!罚银三十两,再打四十大板!”“老爷,我愿拿银四十两!”“好,免去四十大板,下次再缺斤少两,发配你去不毛之地!”

    朱仝将罚银四十两交给王三:“你生活困难,又是孝子,是个忠厚老实之人,送你罚银四十两,回家做个小买卖,养家糊口,孝敬母亲去吧!”王三叩头谢恩。朱仝一指两个班头:“你们二人送他出西门。”

    两个班头把王三领进班房,手一伸:“拿来吧!”王三说:“拿什么?”“老爷奖你的银两呀!”“要多少?”“我们俩,每人十两不多吧,你一半俺一半!”无奈,只得拿出二十两。另一班头道:“这是新来知府,若是前任知府,你不拿个三十两、四十两的就能告状?今后若再告状,小心你的小命儿!”说后送王三走出西门。另一班头又道:“再拿出十五两纹银吧?”王三说:“为何?”“我们还有十个弟兄,每人一两,我们两个班头五两,弄顿饭吃,弄包烟茶钱啊!”王三敢怒不敢言,心想:"这种社会,有一两个清官,也被这些狗腿子给葬送啦!"一怒之下:“给!”"掏出十五两银子,扔那儿就跑!他揣着五两银子,跑啊跑啊,跑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突然,背后一阵尘土飞扬,两匹快马又追来。王三暗暗叫苦:“这五两又完”“不能走,快快回衙!”两位衙役把王三带到大堂。朱仝见他吓得那样,一拍惊堂木:“快把那四十两银子拿出来!”王三脸吓得蜡黄,哆哩哆嗦地说:"老爷,我,我......”“你什么?快快拿出!”衙役们威喊着。“我、我,拿、拿不......""快拿大刑伺候!"

    王三这才下定决心:你们官府还有一个好东西吗?“慢!我如实说来。”于是他就竹筒子倒豆子,一五一十把经过全说了出来。说罢扔到大堂上五两白银:“就剩这五两了!”朱仝听后怒道:"两个班头何在?"那两个班头,吓得尿了一裤裆:"老爷开恩!"朱仝大吼一声:“你们这些黄子,名为官府衙役,实是贼盗!敲、诈、拐、骗,不顾百姓死活,社会的乱,就是你们这些东西搞的;衙门清官府正,何人敢乱?”两个班头从怀里把那三十五两银子掏出,跪像鸡啄碎米一般,一个劲儿磕着响头:“大老爷开恩,今后再也不敢啦!”朱仝怒发冲冠;两眼要喷火一般:“我初上任你们就敢胡为,诈骗钱财,平时贪了多少黑心钱?你们两个,每人罚银三十两,重打五十大板。今后若有人再犯,定斩不饶!”王三接过百两纹银,谢过朱仝:“你真是青天大老爷啊!”从此,保定府城乡,将朱仝判案的事儿传开,买卖人不敢再缺斤少两,衙役、班头无有一个再敢敲诈勒索了。社会平静安稳,人们开始过上了稳定生活。有一书生挥笔题诗一首:

    保定来了朱知府,

    治乱为民敢做主;

    社会安定人心顺,

    忠义孝顺敬父母。

                    讲述人:樊忠义

                    流传地区:菏泽、定陶、郓城、梁山一带
                    (摘自《水浒人物口头传说大观》樊兆阳搜集整理)
水浒人物传说·朱仝治理保定府
 
水浒人物传说·朱仝治理保定府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