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礼福 摄影/阿汤 在艺术品交易依旧整体遇冷时,虽然紫砂艺术品并未独善其身,但已有十五六年收藏经验、微博粉丝近万人的“北京老壶”宋双才发现,紫砂艺术品的市场表现相对书画、瓷器乃至玉石翡翠而言是最稳定的…… 第一次与紫砂结缘,那是1975 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当时宋双才只有19 岁。一次,他跟同学去宜兴,临行前受父母嘱咐买紫砂壶回来好泡茶,因为紫砂泡茶隔夜不馊。至于为什么有此奇效,父母也无法跟宋双才讲清楚。 在宜兴当地的杂货店里,宋双才一口气买了三把——两把八毛钱的,一把五毛钱的。前者给父母,另一把则留作自用。“父母的紫砂壶后来都摔坏了,我的还在”,宋双才说,那把小壶完好无损,早被他养得温润可人。 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宋双才并未注意紫砂,直到2002 年前后,因为经营的需要——紫砂壶做室内装饰很好,他才开始慢慢走上紫砂收藏之路。 “有次去朋友的新居,发现他屋里摆了几把紫砂壶,挺漂亮。我就心想,紫砂作为室内装饰品挺好,实用而且美观”。 宋双才说:“后来又看电视,一位专家谈到紫砂壶说,一把小小的茶壶,里面其实大有内容,其材质富含各种矿物质,特殊的工艺使得壶身有双重气孔,这样茶叶不容易馊……当年的谜团一解开,我对紫砂壶更感兴趣了,最终走上了收藏之路。” 今年的紫砂壶拍卖市场也很红火。中国嘉德春拍的逸云斋珍藏紫砂专场中,51件名家力作最终全部成交。其中,“何道洪制圣珠提梁壶”以149.5 万元成交,“汪寅仙制曲壶”以126.5 万元成交。 而北京保利古董珍玩今春大拍中,“陈鸣远制素带壶”更以3162.5 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紫砂壶拍卖纪录。 事实上,紫砂艺术品拍卖的成交真实性、可靠性,也远较其他艺术品门类突出。只要是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品,或者是极具艺术创造力的好东西,以及传承有序的东西,都有大把的人追捧。 而价格过高、东西一般的紫砂壶,会大量流拍,少有像其他艺术品或者工艺美术品门类那样有严重炒作的迹象。这说明紫砂艺术品的收藏已经很理性了,过去那种看见大师名人的名字就买壶、顾景舟所做的烟缸也卖1000 多万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的紫砂收藏,在宋双才看来,虽然兴盛,但在选择标准上依然处于不清晰的状态。所以宋双才把自己的收藏经验进行了总结,并由高到低分出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和实用器,又在艺术品门类中总结出详细而可操作的标准,用于指导自己的收藏。 在紫砂的三大门类中,实用器和工艺品都不能算是收藏的目标,而艺术品中的部分创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紫砂收藏,即历代珍品和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品。 “紫砂因茶而生,因茶而兴。其实,紫砂是因艺术的创作而兴起,它的未来也更加辉煌”,宋双才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鸣的创作举例说:“虽然吴鸣的紫砂艺术做得像雕塑,但完全脱离了传统,拥有很浓厚的现代艺术气息,又让紫砂质感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完全的体现,还表达着深厚的情感关怀和审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