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绍培紫砂壶该怎么鉴定

 博搜艺术 2019-11-23

  当今我们的收藏界普遍对破破残残的老东西兴奋莫名视如珍宝,对工艺精绝材质考究的古董艺术品动辄赝品开口假货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是凭什么傲立世界文明的顶峰3000年?中国的文物为什么在过去的300年中能风靡欧美各国?世界对中国的古代文明评价为何会如此之高?过去的30年为何欧美各国要疯狂的掠夺走私中国文物?为什么国外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可以如此精美绝伦而对比国内馆藏总觉相形见绌?现代仿古工艺真的能做到以假乱真?现代的科学技术真的无所不能?古人真的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生产力落后?文明进程真的是由低向高发展?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我们古人遗存的精绝文化艺术品中找到答案。不要去轻易否定你不知道的东西,世界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轻率的定论禁锢的是自己的思维和眼界,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信息还不足以了解厚重的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也不足以了解我们古人玄妙的精神世界。

  收藏,不要迷恋大师,自己喜欢重要。不一定非得要收藏到几百万或者数千万一件的精品,才算收藏具有一定的意义。收藏的境界是平常心,收藏不分贵贱,小收藏有小的境界,大收藏有大的境界。旧有旧的古韵,新有新的匠心。

  顾绍培,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副所长、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等职,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

  顾绍培在陶艺创作上,常常喜欢独辟蹊径。1958年,他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徒时,主攻方向是做茶壶。1965年至1975年重点是花盆的设计创 作。从1975年开始,他的主攻方向改为做紫砂花瓶。在紫砂历史上,有过一些高档的紫砂花瓶,但经过岁月的磨蚀,高档的紫砂花瓶并不多见。当时,做紫砂花瓶的人尽管不多,但他敏锐地感到,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富裕,紫砂花瓶这种艺术 品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他创作的紫砂花瓶,因为他善于捕影捉线,大多数显得落落大方,有的像粗犷豪放的汉子,有的像体态轻盈的少女……1979年,他 创作的特大紫砂“百寿瓶”,以其“均称贴切、端庄凝重、静中有动”等特点。此瓶曾在1984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 会上获得了金奖。

  有些专家甚至几十年只接触研究一个坑出的文物,而且只是研究这些文物的修复,养护,加工方法,工艺特征,所反映的古代各类文化信息等,并不研究这些文物的真伪问题,博物馆也没有要求去研究这些文物的真伪。他们能对真伪鉴定问题有多少感悟呢?认为他们说真就真,说假就假岂不是弥天大谎?犹如请真的名校历史教授教你高等物理,化学教授教你民族舞蹈,你还信服吗?

  当你走进拍卖预展厅的时候,经常有“专家”装模作样的假行家,穿着入时、摆着“谱”拿着“劲儿”的人,好像有多大学问,带着手电筒、显微镜、放大镜等,抱着一个器物翻来覆去的又照又看。

  如今,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顾绍培,顾绍培紫砂壶价格一路飙升,顾绍培紫砂大师是现当代紫砂拍卖主角,但是其上涨势头明显放缓,作品价位稳定在四五百万元左右。例如中国嘉德推出的顾绍培先生不同时期的多件作品,件件都是工艺精良的佳作。其中一把“扁腹壶”以477.2万元夺得该专场第一;早期作品“小石瓢壶”为传统造型的袖珍之作,难度大增,且保存至今品相完好,包浆自然,极为难得,拍得281.8万元;另一少见的长方形“蝠纹水盂”一改传统造型模式,型似欧洲古代商船,以161万元易主。

顾绍培紫砂壶该怎么鉴定

  如果仅出于单一投资的经济目的而涉足收藏,也必须了解相关的知识。当金钱作为投资的资本,而不是消费的资本时,获利是成功的***标志。获利需要正确的操作,而知识是一把钥匙,它会打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

  古玩收藏分为古陶瓷、青铜器、玉器、木器、书画和杂项等几大门类,每件古玩都属于一个门类,如果收藏者对此门类的知识不够了解,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千万不要去买。文物收藏是件非常有魅力而又会给收藏者带来极大乐趣的文化活动。但成功的难度很大,失败率非常高。不少收藏爱好者低估了它的难度,致使收藏界总体状况极不理想。仅以收藏古陶瓷者为例,百人之中多能有一二人成功,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收藏状况可用二十四个字来形容和概括:既“辛辛苦苦、赝品为主”,“全军覆没、惨不忍睹”,稍好者也是“起早贪黑、破烂一堆”(破烂是指无价值的低档物,“精残”、“高片”不包括在内)误入这种歧途者不是个例,从北京到全国,从海内到海外大有人在,其数量难以统计。能够成为收藏成功者靠的是有天赋加勤奋才能完成。不是仅靠看几本书,多翻几本图录,多看几期收藏节目就能成为合格的收藏者。有一些收藏爱好者在收藏界奔波了一辈子,外行人看他像内行,内行人看他却是一条腿迈进收藏大门,而另一条腿还始终留在门外,他们根本就未入行,这样的人虽然已病入膏肓,自我感觉却是无病健康,这正是悲哀之处,这就是不入行就要捡漏而造成的后果。老古玩行流传着这样一些警示语告诫人们:“不入其行,不捡其利”、“隔行不捡利”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