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说自画】汪家芳:谈谈写生

 海明山水 2015-09-27

山水画写生似乎是老生常谈,人们总是把中国画的创作和写生看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或认为写生只是收集素材为创作“铺底”。其实不然,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写生其本身就是创作。它要求画家“澄怀味象”“凝想形物”和 “迁想妙得”。感悟、体验、画心得。它是画家直面自然而进行的水墨写生创作。古往今来,山水画家们莫不是在自然、生活中去观察和体悟游历山水间,窥探宇宙万物之全貌。画家在水墨写生时重游历重“目识心记”的观察,有时不动一笔也是一种“写生”。



贵州写生图 汪家芳 42×46cm 2007年



太行写生 汪家芳 45×55cm 2007年


唐张躁提出“外师造化、中的心愿”成为历代画家亘古不变的座右铭。早在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洪谷,常深入大自然观察体验,观松“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遂有传世《匡庐图》。



印尼写生 汪家芳 45×55cm 2010年


宋代范宽常年生活在终南山、太华山,投入山林泉石间,遂有巨作《溪山行旅图》。元代黄公望居富春山,皮袋中携笔,见景便当横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遂有名画《富春山居图》。清代石涛更是提出要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更加验证了师法自然的重要性。近代画家黄宾虹曾八上黄山遍游海内以至“旅行记游画稿积以万计”。山水画大家陆俨少平生好游山水,曾数月乘木筏观察峡江,感悟江水急湍奔腾不息,前后画了数百幅峡江图,独创云、山勾线法前无古人。李可染先生更是身体力行倡导山水画写生,且把西法光影效果融入到山水画中,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领域,其风格独特成为一代大师。“外师造化中的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画家来说是永恒的且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真理。



英国水墨写生 汪家芳 32×36cm 2014年


山水画发展至今,人们对表现自然表现生活较为漠视。水墨写生更是被越来越多的其它方式取而代之,甚至采用现代发明----照相机来替代了写生的艰苦。当然照相机速度快而且其真实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面对已定型了的照片,感受、冲动已很少再有回旋余地,反不如那寥寥数笔的速写水墨交融间产生的美感,具有艺术的性灵又有生活气息。



英国水墨写生 汪家芳 32×36cm 2014年


我在大学学习阶段也有过写生,但只是为了收集资材,其工具则多用钢笔、铅笔,以速写线描为主,极少以水墨直接写生。近年来,我又重新面对自然山水尝试着水墨写生创作,水墨写生也确实是我需要补课的项目。这些年来我在创作上倾注极大的精力,然其作品有趋于概念与程序化,缺乏生活气息。然而走出画室直面自然饱游沃看,几年下来也画出了不少水墨写生。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使我重新感到自然山水有其无与伦比的魅力,而直接面对山川景象进行的水墨写生创作是从充满生命的山川景象去体验、去发现和印证,并从水墨写生中获取原创。



东欧写生 汪家芳 30×32cm 2015年



东欧写生 汪家芳 30×32cm 2015年


在我的水墨写生中偶然有对山水客体的刻画,很少用较长的时间去深入表现山水客体的内外在之美,更多是用笔墨去表现主体对客体的现场感受,实现以现实山水为参照的意象,表达重在把握画面意境及大的结构关系,深入、细致地对自然做“目识心记”的观察,在心中形成大致的腹稿然后落笔,画时必须果断、大胆,去粗存精,抓住瞬间之气象,有时用线勾勒,从整体入手;有时直接用墨块使墨色在纸上自由发挥。面对山川之美时的胸中气象化成笔下意象,使写生具有了无限表现空间,且有着极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一幅水墨写生有时很快便可完成,并洋溢着生动性、趣味性、可观性,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写生 汪家芳 32×34cm 2015年



蒙古国写生 汪家芳 30×32cm 2015年


“搜尽奇峰打草稿,”只有游历山水,感悟自然,收奇峰于眼底,再通过水墨写生,从中去发现新的笔墨形式。当然如果连笔墨尚未掌握就想通过写生来创作新的形式似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画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只有学习传统笔墨之精华,了解古人如何画,分析研究前人如何对自然进行提炼、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图像的过程与方法,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水墨写生中获得最佳效果。




---------------------------------------------

分享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