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家大院位于新田县枧头镇。村子座落于一山谷之中,其地形犹如一把太师椅,大院就像是坐在椅子上,大院两边的山峦像是椅子的扶手,左边是龙山,右侧是和岭,即黑砠岭,又称白虎山,所以当地人说这里是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 龙家大院的村前有一口塘,村里人叫做箩筐塘,又叫大荷塘,又因塘呈半月形,所以也叫月塘或月池。塘的四周全用青方石围砌,2米多宽的塘埂路和半圆形的三级台阶码头均用青石砌成,颇为壮观。月塘里有一个消水口,与塘下的阴河相通,当月塘的水达到消水口的高度时,水即自动溢入阴河。所以再大的山洪也不会使塘中的水从塘埂上溢出,而月塘的水也不会成为一潭死水。 龙家大院所在的地方,明朝就有人居住了,是否为龙姓人,已无从考证。有记载的是,到了清朝中叶,龙飞升来此守山定居,因此龙家大院真正建村的时间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至龙氏第四代龙云沧时,家道兴旺,遂开始把大量的资金规划建设现存的龙家大院,龙云沧是龙家大院的真正创始人。龙氏迁址居住之前的新田县龙秀村为龙姓大户村,这里的龙氏又以汉朝零陵太守龙伯高为其祖先,是龙伯高后裔,居住在永州府为龙伯高守墓。北宋元丰三年,龙氏从永州零陵司马塘迁至新田。因此龙秀村及龙家大院的龙姓实为龙伯高守墓人的后裔。 龙伯高,名述,伯高为其字,汉建武初为山都长。据《后汉书·马援传》载:建武初,马援兄之子喜讥议,马援就写了《戒兄子严敦书》称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吾曹互效之。”汉光武帝见书后,于建武二十四年擢龙伯高为零陵太守。《永州府志·循吏篇》载龙伯高“在郡四年,甚为治效”,卒葬零陵城北,并立祠于司马塘,其子孙也落藉在零陵。 龙家大院的建筑设计很有特色,它环月塘而建,象一把半开的纸扇,纵巷道为扇骨,房屋为扇面,月塘为扇把。大院有两个村口进入,后面有两口出口,两条石板路通向村外,两个村口有对称的两个门楼,临月池而建。过了门楼,有一段围墙,高二三米,厚二尺多,围墙上还保存有射击口、跺口、了望口,从了望口往外看,可以清楚地看见村外来人,而外面来人却看不到里面的动静。过门楼后经十多米的石板路,是一幢小阁楼,小阁楼下又有一门,实际上是进龙家大院的第二道防护门,阁楼上的房间用于值更守夜人居住。院内的防护门还有许多,几乎每条巷道都有一道防护门,使村子内部的设计,既开放又封闭。每栋房屋都是独立的门户,每栋房屋之间都有一个小巷,高高的马头墙,起到了隔火的作用,封闭的房间,使每一族房的后裔都有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 龙家大院的村民总结院落的规模是“三厅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栋。”“三厅”是指整个大院有三个大客厅;“九井”是指九个天井,大堂屋、锁堂屋和小堂屋都有天井。全村共有纵横巷道二十四条,独立成栋的房屋四十八栋,现在保存完好的四十二栋。龙家大院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设计布局精巧,别具匠心,且保存比较完好。这个村落最有特色的还是它的文化色彩,每栋房屋宅门和防护门两边墙上都有黑墨书写的对联,门楣上均书有“堂号”,表达了主人的志向、情趣或美好祈愿。据村里的长者回忆,龙家大院原书有对联128副,由于是用墨汁书写在石灰墙上,因长年风雨的侵蚀,许多对联已经剥蚀模糊了。但不可置疑,它仍然是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全国罕见的古对联村。笔者通过调查考证,特抄录了35副,供联界方家们分析研究。 1、枧头镇黑砠岭村2号宅门联 画栋飞云,朱帘卷雨; 2、10号宅天井影壁两边对联 所宝有何奇,霞蔚星凝,敢是镌来新字典; 3、10号宅正堂屋联 玉印启休襟,下笔千言推学士; 此联为老人们记忆,系木刻对联,挂匾的铆钉犹在。堂内原有宁远一状元所送“辉承敦厚”匾。 4、堂号为旋马的10号宅大门联 家系龙师旧; 10号宅原为世师堂,系明末建筑。堂内有窗花共八扇,配有绦环板16块,分布天井两旁,以微雕工艺透雕,花鸟果蔬虫鱼瑞兽均有。这些木雕形态生动,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5、12号宅屋后门联 秋月照窗云影淡; 6、堂号为顺聚的13号宅正屋大门门联 村连幽径拖青黛; 7、14号宅八德堂正屋大门门联
八德堂是根据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的八德而取名。 8、15号宅门联 雷雨酿经纶,山岳效灵呼之欲出; 9、15号宅侧门联 教子贵肯堂肯构; 10、27号宅门联 帘影筛金风篆福; 11、堂号为“合和”的28号宅门联 虚几久已推文挚; 12、29号宅门联 清借风明借月,差幸吾庐可爱; 13、堂号为“安我澹如”的33号宅门联 于此间得少□趣; “□”处字迹模糊,猜不出是什么字。 14、堂号“安我澹如”客厅天井影壁联 挥尘吟风真趣永; 联语有横批为“云影天光”。 15、堂号为含珠的34号宅闺屋门联 进得其门,孝悌忠信; 16、38号宅门联 迪前人光得时则驾; 17、38号宅侧门联 红泥绿蚁常为乐; “□□”处模糊不清,许多人辨认好象“是白”二字,可“白”字为入声字,显然不合平仄。特此存疑。 18、39号宅门联 行流从环,所欲必得; 19、40号宅武陵堂大门联 烟火数家,桑麻共话; 武陵堂为清中期建筑,堂号主要用来说明种族姓氏源流和先祖传承。 20、40号宅后门联 楗芷列衡,华芳郁若; 21、42号宅正屋门联 鸟革翚飞,万堂肇起文明运; 22、62号宅门联 月行疑读画; 23、65号宅大门联 耕留龙子地; 24、70号宅大门联 庭栽翠竹堪棲凤; 25、75号宅大门联 峰如趁屋天原巧; 26、堂号“得趣庐”大门联
27、堂号“得趣庐”客厅内壁联 花无仰面如人傲; 联语有横批“莳花种竹” 28、堂号“美具”客厅门联 数椽安隙地; 29、堂号“积善堂”大门联 尽孝尽忠光祖德; 30、堂号“景运”大门联 诗礼相传端本务; 31、堂号“蟠龙”大门联 悦亲戚情话; 32、堂号“住云”大门联 虚心几圣域; 33、私塾天井前影壁联 庭聚太和春,山绕水环资蕴藉; 34、敦厚堂联 日射风平地; 敦厚堂系晚清至民国初建筑,龙吟故居。龙吟是新田县第一慈善家,为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弟子,擅画梅竹。 35、堂号“安汝止”大门联 思贻父母名,乃安斯寝; 这些对联大多立意积极向上,对仗工整,但也有部分对联对仗欠工,请方家甄别之。不过,在我国广大的乡村,保存这么成片的对联,实属罕见。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居室对联和民间文化、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宗德 原载:《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10年第6期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