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烟台福建会馆楹联

 江山携手 2015-09-28

  烟台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始建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落成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是我国北方仅存的具有闽南风格的天后宫。整个会馆由山门、大殿、后殿、戏楼和两厢五部分组成,占地3500平方米。1958年,被辟为烟台市博物馆,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会馆由当时旅烟的福建商贾在原籍募款,经泉州良工巧匠精心设计、选材并雕琢构件,通过海上船运至烟台组制而成。值得称道的是,福建会馆在山门、大殿和戏楼之左右,皆雕刻有楹联。这些楹联与众多精细的木石雕刻,构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致。福建会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刻艺术、高超的文化品位,令人叹为观止。在此谨将福建会馆之楹联介绍给大家。

  山门联

  山门是福建会馆的第二道门,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结构建筑,是集建筑、雕刻、绘画、楹联艺术于一体的惊世之作,堪称山门之最。山门中门上的石刻鎏金楹联为:

  熙朝崇祀典,鲁晋闽并分一席;
  湄岛现慈航,江河海普护千艘。

  “熙朝”,盛朝。“鲁晋闽”,即山东、山西、福建,这里泛指大江南北诸多省份。烟台自1862年被辟为商埠后,与国内外的贸易日益增多,到19世纪末已是南北船帮、商贾的集结地。“并分一席”,道出了这些船帮、商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慈航”,佛教名词。佛教认为,佛、菩萨以大慈悲救度众生,出生死海,犹如舟航。“普护千艘”,祈求不同地域的商贾、渔民共同受天后神灵的佑护。

  作庙像尊严,睹神威同殷施布;
  入门加敬谨,荷庇佑早切归依。

  刻在山门西门上的这副鎏金楹联,盛赞了天后的尊严与神威,指出进入山门当格外恭敬谨慎,欲承天后保佑,则要及早加入信奉天后神灵的行列。“归依”,同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这里指虔诚地信奉天后圣母。

  俎豆荐他乡,何异明禋修故里;
  灵神周寰海,依然宝炬济同人。

  这是山门东门上的石刻鎏金楹联。 “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设宴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禋”,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此联意为,在他乡崇奉天后无异于在故里祭祀,天后神灵广布寰海,像火炬给人以光明和希望。

  上述三副山门联,均为五七言句式的联句,语意深刻,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并列展示,相得益彰。山门耳门上的石刻鎏金批“仙霞缥缈”、“境凝大罗”,堪称点睛之笔。

  大殿联

  福建会馆的主体建筑为大殿,亦称天后圣母殿。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圣母——妈祖塑像。妈祖是一个生活在宋代、出自民间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未婚女子。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名叫林默,27岁时为救人溺海而逝。由于她好行善事、智勇超群,救人济世,因而被世人尊为“妈祖”,奉为“海上救护神”。

  福建会馆大殿前东西两端石柱上的楹联为:

  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客话;
  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

  “海市”,指海市蜃楼。“瀛客”,指仙人。“湄渚”:湄岛,在福建省莆田县境内。“绿榕丹荔”:即榕树和荔枝,南方植物,福建东部颇多。此联在仙境与故乡的对举中,在话语与心灵的沟通上,完成了对天后圣母及天后行宫的赞美。

  榕嵩荷神庥,喜海不扬波,奠兹远贾;
  芝罘崇庙祀,愿慈云永驻,济我同舟。

  “榕嵩”指福建(“榕”是福州的别称,“嵩”指厦门嵩屿,福建还有嵩溪、嵩口等地名)。“芝罘”即烟台。“神庥”,指神灵保佑。“远贾”,即远方的客商。联语将南北连线,写所“喜”所“愿”。“海不扬波,奠兹远贾”的确可喜,“慈云永驻,济我同舟”实乃所愿,惟“海不扬波”与“慈云永驻”对仗欠工。

  潮馆近为邻,作庙后先隆俎豆;
  曹碑同此孝,惟神功德普寰瀛。

  “潮馆”,指1867年由广东船帮商贾集资修建而成的潮州会馆(现已不存)。上联以最早在烟台建馆的潮州会馆为参照物,指出福建会馆与潮州会馆为近邻,两馆的修建时间虽有后先,却都是为隆重祭祀妈祖而建。“曹碑”,系东汉度尚为孝女曹娥所立之碑。妈祖文化的内涵之一是重孝,所以楹联作者用“曹碑同此孝”与“潮馆近为邻”对仗,含意深远。“惟神功德普寰瀛”,意为妈祖与曹娥所展示的孝道,功德无量普照寰宇。

  福建会馆大殿内的立柱上,也刻有两副楹联,分别是:

  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
  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

  这是移刻梁启超为台湾妈祖庙所题的一副楹联。1900年,梁启超与在台湾策划“惠州起义”的孙中山一道拜谒天后宫妈祖,梁启超当场撰写了此联。所撰联句,语言流畅,气魄宏大,对仗工稳,不愧为大手笔。

  银海不扬波,万众稳渡星槎远迩;
  国民皆乐业,举世遍歌母德渊源。

  此联将台湾台南银同会馆妈祖殿嵌有“银同”二字的楹联——“银海不扬波,万众稳渡星槎远迩;同民皆乐业,举世遍歌母德渊源”——移植过来,盛赞圣母功德,引人注目。

  在会馆大殿后面的石柱上,还有一副楹联,抄录如下,供读者评赏:

  海国本仙寰,看贾舶番艘,利涉同占易象;
  神功昭普渡,任蛮烟蜒雨,前程不阻飞凫。

  戏台联

  福建会馆的戏台与众不同。由于正殿没有遵循中国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规则,而是坐南朝北,因而戏台也就随着座北朝南,以朝向主神所居的主座——正殿。戏台两侧石柱上所刻楹联也不同凡响:

  从八百英里航路通来,揭耳鼓闻韶,是真邹鲁海滨,何分乐界;
  把二十世纪国魂唤起,放眼帘阅史,直等衣冠优孟,同上舞台。

  “八百英里”指从泉州到烟台的海上航程,这里采用“英里”,是为了与下联中的“世纪”对仗。天后行宫竣工时间早于辛亥革命(1911年)五年。那时,西历的“世纪”之说尚未成为官定的纪年方法,联作者在时空术语上使用“世纪”和“英里”(尽管平仄失对),足见其用词超前。此联引经据典较多。“韶”,即韶乐,虞舜乐名。烟台地处山东半岛,自然是“邹鲁海滨”,泉州素有“海滨邹鲁”的雅称,两地聆听的同为韶乐,故有“何分乐界”之说。“衣冠优孟”,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擅长滑稽讽谏,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生前衣冠去见楚庄王,并模仿其动作神态,使庄王感悟而封叔敖之子。后以“优孟衣冠”或“衣冠优孟”指登台演戏。“直等衣冠优孟,同上舞台”一语双关,浅层意思是说,戏台建成了,期待着表演艺术家粉墨登场;深层意思是说,中华儿女在二十世纪应登上国际大舞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福建会馆兴建之时,正值国势衰弱、外族侵扰之际。当年的楹联作者能写出“把二十世纪国魂唤起,放眼帘阅史,直等衣冠优孟,同上舞台”的警句,很了不起。我们不能不敬佩作者崇高的爱国精神和非凡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为这副气魄宏大、催人振作奋起之佳联叫好!

  综观烟台福建会馆(天后行宫)楹联,有着不同于其他宫庙楹联的显著特点。诸如时代特征浓,在时间和空间上采用西历的“世纪”与“英里”之说;思想境界高,提出“把二十世纪国魂唤起”;民族意识强,强调不同华人商贾共同受天后神灵的佑护;开放观念新,激励华人商人共同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自己的席位……这些创作于二十世纪初的楹联,历经一个世纪,今天读来,仍令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


 原载:胶东在线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