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亿:中秋的味道

 shisanzhi 2015-09-28


用老套的话来说,秋天就是收获 的季节。因为有收获,所以秋天也是吃货的季节。只是对于中秋而言,略感有些青黄不接。许多食材已然上市,但到最好吃的时候,还差那么一点点时间。那点时间,却是中秋引发出这一年最有价值的期盼——凡是能实现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当然中秋更多是一个文化概念, 犹如一个不错的行销方案,需要一点帮助记忆的象征物,我们的传统当然是以吃食来纪念一切,伟大的爱国者投河了,我们吃点粽子吧,苦元者久矣的革命者要搞出点动静,也好,我们吃点月饼,顺便夹个小纸条,搞点小串联。吃水饺,吃馄饨,吃元宵,吃乌饭,吃青团,其实都有说法。我忽然想起有个忠诚的部署被也爱他的君王烧死在山上了,曾经一度有过寒食的概念。大概,毕竟我们不大习惯吃冷东西,所以呢,那个寒食节的概念很快就没有了,连带我老想不起过那个节。这大致给我一个想法,就是假如不能依附于一个好吃的东西,再美好的节日也失去了意义。——情人节需要巧克力和彼此更美味的口条,圣诞节需要肥硕的火鸡,世界其实是相似的,就是味道略有不同而已。

也许气候的变化,如今的中秋也不比过去那样感觉秋风萧瑟了,依旧是短袖拖鞋。不感秋意,假如没有大棚,以及各种催生素,这时候的应季食物,大都才刚刚上市,并非最好的时候,却是最贵的时候。比如螃蟹,脂膏还没有饱满,肉味也不够鲜美,但尝鲜的意味,在于先机。比如那晚一个朋友晚上在家独食,一杯黄酒一只蟹晒张图在朋友圈里,留言要抵十年尘梦,被我揶揄十年尘梦不抵一场卖弄。说说而已,等到自己今年也吃到螃蟹的时候,在一场已经酣饮的酒局之后,深夜回到家中,也是蒸起数只,即便已经不胜酒力,还是开一瓶黄酒出来,配好姜醋——那晚其实多少有点食之无味,但依然不忘贴一张照片在朋友圈里。秋季的深夜,尤其想着他人的关切。

莲藕也不到时候,不够老,不宜做甜糯的桂花糖藕,事实上,家中的桂花也没到开的时候。这时候的莲藕已经不够嫩,嫩到切成薄片,泡在糖水里生吃,只能切成丝炒炒肉丝,也或者斩成细末放油锅里炸成藕团。吃在嘴里,拉出细丝出来。入口有滑腻的口感,适宜看电视时候,做小食。

不过菱角已经到了成熟的时候,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是那种两角的老菱,煮出来,牙齿已经咬不动了,需要用刀斩成两截,露出瓷白的菱实,入口粉纠纠的,细嚼舌底回香。不过我更喜欢过去那种三角的菱角,个头不大,吃起来也不大方便,三只角交相护卫,总有一个角会戳到你的口腔。但这又有何妨,将好吃到东西吃到嘴里,总是需要一点过程,有难度才有兴奋度,如追求女生,死缠烂打总比一触即溃的那种要爱的持久一些。三角菱角最好吃的方式就是生吃,清新如一口甜水,汇聚整个夏季池塘上的悠然淡泊。当然,以上是自己剥着吃必要的心理安慰,说的无耻一点,最好吃的方式,当然是有人剥给你吃,我记得那年兴化的一个姨舅舅后娶的媳妇,最是手巧,只一会功夫,剥出一碗出来,吃的我,甚至产生一种打游戏做弊狂虐AI的扭曲快感。

芋头也到上市的时候,大芋头只能做菜,无可说的,小芋头籽清水煮熟,剥开蘸白糖吃,亦是将是甜味入心的最好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一点不感甜腻,反而温润动人。对的,吃芋头籽,还有更好的方式,就是剥好后煮糖芋苗,也是用糖,也就是水煮,却是最美好的江南味道,纯纯的芋香,入口欲融,却不忍太快的咽下。

当然,过中秋节,还是得说月饼,只是,在如今眼花缭乱的美味月饼面前,却有着不好的往昔记忆。

比如五仁月饼后来招到广泛的声讨,可能是被誉为最奇葩的食品之一,那会我读到这些,感到有些解气。小时候,确实最怕吃。月饼分为广式和苏式,五仁月饼应该是苏式的代表,我恰好生在江苏,闪身不及。五仁月饼的做法具体表现在酥皮,和压得实实在在的五仁馅。酥皮的好处是耐存储,坏处是太耐存储,以致好坏不辨。压得实实在在的五仁馅也是同理,和新疆那实在的切糕有异曲同工的地方。然后极高的糖分,过去的人,喜欢甜食,也不怕甜。糖分高,当然也利于储存,好吧,所有的优点都是集中于耐存储一点,就是五仁月饼压根就是战备物资,绝非合口的食品。用途也单调,完全就是中秋的节食,过完节,全无用处。所以日后有许多黑心的厂家,干脆将前年剩下的馅再做月饼,搞出惊天的大案。当然,不适合在这里多谈。我只说吃五仁月饼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咬过悉悉索索的月饼外干透的酥皮,又咬过结结实实,五仁不分甜的化不开的硬馅。这一切也算了,直到咬到一块软唧唧的东西,惊诧万分,细思才惊觉就是一块肥肉——其余的,你去想象吧。

还好月饼只是中秋的象征,并非全部。中秋节,一定是要供奉月亮。庭院外放一张桌子,放上莲藕,菱角,花生,应季的水果,月饼。点上大香。放到月亮升起来,一轮明月当空,照的庭院也是亮堂堂的,路上已经全无行人,但邻居各家确实灯火辉煌。大家交杯换盏,人声鼎沸,于是庭院供月的清冷小桌比较起来大异其趣。这时候从家宴上抽身出来,在外面小立一会,感觉是一种奇特的清醒。虽然不至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么矫情。但宿命感让人多少会有些悲剧意识,过去爷爷奶奶在的时候,一大家子合在一起过中秋,满满两大桌人,热热闹闹。后来爷爷奶奶陆续不在。这种家宴也就不复了,是的,这个时代确实变化太快,诸如人口政策,城市化进程等等,都让过去那样的大家庭变得不再可能。现在过中秋季,一家子就这么几个人,连张圆桌都用不到,简单做几个菜,这么吃吃喝喝,与平常比起来了无特殊。

过去从热闹的家宴中抽身出来独处片刻,以为自有一份情趣。现在想回去,可惜往昔不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