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难得糊涂一老叟 2015-09-28

前言:当一件艺术品卖出1.4亿美元的天价时,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价值连城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就是美国画家波洛克的名画《1948年5号作品》,在2006年11月1日成交价格达到1.4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艺术品。可以说,世界名画是人类艺术中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鉴于此,本博将陆续推出最有知名度、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名画500幅,图文并茂,敬请关注!(图文均来自互联网)

毛泽东在纽约 伊洛 美国 1968年 布面油画 70x50cm 私人收藏
   
美国画家伊洛的《毛泽东在纽约》,这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戏仿之作,其原型是中国画家唐小禾的原作《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在大风大浪中前进》的画面是毛泽东伟岸的身躯伫立甲板,向人们挥手致意,身边有战士、工人、学生、小孩。他的叙事背景是毛泽东196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画面远景是武汉长江大桥,作品寓意是毛主席带领大家在文化大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奋勇前进。可是伊洛的《毛泽东在纽约》把甲板上的画面完全照搬,画面的远景改变为纽约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寓意可以多重,或者是表达毛泽东的理想已经在西方国家产生影响,事实上,60年代西方国家的反抗运动大多把毛泽东的造反理论作为一面思想旗帜;或者暗示中国具有对外部扩张的忧虑,表达西方的警觉。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我们今天浏览这一画面,产生强烈的荒诞感,甚至多少具有甲板画面与曼哈顿的摩天大楼的反差造成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同时,又有一段历史已经消失的虚空感。上图:伊洛的《毛在纽约》,作于1968年;下图:唐小禾的《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作于1966年。



背靠枯树的时髦女郎 霍夫法国 布面油画 1980年 90x70cm 私人收藏
   
这是一幅非常特别的画。从画面上看,一个头戴草帽的年轻女孩背靠枯树上,这棵树虽然枯老但却被绿藤缠绕并奇迹般地长出新枝结出蓝果,树旁长满了青草和野花,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她独自坐在枯树旁,像是农作劳累后的休息,但从她那垂头丧气以及细皮嫩肉和时尚打扮来看不像个农家女孩,倒像个刚刚失恋的巴黎女郎在沉思。作者弗朗辛·凡·霍夫(Francine Van Hove 1942-),是法国著名女画家,1942年出生于巴黎,她经常描述的对象都沉浸在冥想的状态,她说:“我的主要主题,毫无疑问,是那亲密与和平,女人知道当她们是孤单一人,当她们喜欢这样简单的快乐,或者阅读,或者审视,或者早餐时自己的眼睛盯着一只猫,或者只是沉睡……”。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巴黎圣母院 杜瓦尔 法国 2008年 水彩画 80x60cm 私人收藏
   
这不是照片,也不是油画,是一幅水彩画。巴黎圣母院的色彩和天空的色彩、河流的色彩看上去非常和谐,尤其逆光的运用,让画面更简洁也更富有想象空间。作者蒂埃里·杜瓦尔(Thierry Duval),是法国超写实水彩画家,1957年出生于法国,1982年毕业于装饰艺术学院,之后在巴黎一个大型广告公司从事插图和广告创作。他说过:“我最喜欢水彩,这种媒介可以让我最大自由地发挥我的想象,它干燥的速度很快。巴黎是我灵感的重要来源:在黎明时我会沿塞纳河码头散步,我喜欢早晨的光线,轮廓削弱的庄严的桥梁,还有这些漂移的云彩,时时提醒启发我:在适当的季节,别忘了唤醒她们的诗意。”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超级写实主义可以看作是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的发展。自2000年代早期以来,该术语在美国和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运动和艺术风格发展起来。超级写实主义作品更多地关注细节和对象。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和雕塑作品并不是照片的严格诠释,也不是某一个场景或主题的文字插图。相反,它们利用其他的,往往是微妙的绘画元素来创造实际上不存在或者人的眼睛不能看到的现实幻觉。此外,它们可能包括情感、社会、文化和政治主题要素作为视觉错觉的扩展,与照相写实主义有所不同。



没有中间地带 罗杰斯 美国 2006年 布面油画 152x222cm 私人收藏
   
这幅画(No Middle Ground)反映了美国上流社会没有中间地带的糜烂休闲生活。上流社会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不过上流生活也不都是光鲜亮丽的,也有它放纵和糜烂的一面。画面上表现了上流社会爱与性、纵欲与压抑、快活与落寞交织的休闲生活场景,将人性的欲望表露无疑。作者特里·罗杰斯(Terry Rodgers 1947-)美国油画家,1947年出生美国新泽西,曾在美国阿默斯特学院修读美术,作品曾在2005年瓦伦西亚双年展上展出,还在阿姆斯特丹、苏黎世、纽约、芝加哥等城市举办过大型个人作品展。他的作品造型逼真、技法娴熟、色彩绚丽,人物刻画传神生动,表现力很强,将上流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现象表达的淋漓尽致。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奥菲莉娅 卡巴内尔 法国 1833年 布面油画 117.5×77厘米
   
画中的女子叫做奥菲莉娅(Ophelia),是莎士比亚剧中哈姆雷特的恋人。画面中的她伸展双臂,似乎正准备拥抱什么,乍一看甚至会觉得她正躺在一张舒适的水床上。但之后,这个水中女子的命运如何?其实她的命运悲剧早就被这幅画中的细节锁定了。画中捕捉的是她刚从树上落入水中那刻的情景,但她并不像剧中所写的那样被自己的裙摆托在水面上。画家将那断裂的树枝的一段安排在奥菲莉娅的身旁,以便托起奥菲莉娅的上身,整个断枝沉入水中是迟早的事。这幅画里呈现的观点,也许就是至少有这么一刻,奥菲莉娅对于命运是有选择的。生存还是毁灭如同诅咒一样落在了奥菲莉娅的身上。但是流水无情,落花无意,美丽少女的生命瞬间就消逝在一条铺满鲜花的溪流里。维多利亚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奥菲莉娅的形象仍然在一遍一遍地出现。奥菲莉娅终其本质就是她成了男性的牺牲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哈姆雷特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她对哈姆雷特毫无希望的爱最终让她淹死。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奥菲莉娅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个人物,她是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王子的情人,也是擅长溜须拍马的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阴险狠毒,他杀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之后,篡夺了王位,并且娶哈姆雷特的母亲为妻。在当时的环境下,王后的举动无异于乱伦,王子痛苦而伤感,而更让他吃惊的是他看见了父王的鬼魂,鬼魂告知他,是叔叔谋杀了自己,抢夺了王位。于是,哈姆雷特决心替父亲报仇。有一次,哈姆雷特以为躲在帷幔后面的偷听的人就是他的叔叔克劳狄斯,便一剑刺去,结果,被刺中的人并不是克劳狄斯,而是奥菲莉亚的父亲波洛涅斯。奥菲莉亚无法接受自己的情人杀死亲生父亲并抛弃自己。这个残酷的事实,爱和恨的剧烈冲突使奥菲莉亚精神失常,她疯疯癫癫地来到水草丛生的小河边,编好了几个奇异的花环,爬上树枝,要把花环挂到树枝上去,这时,树枝折断了,奥菲莉娅落入小河里淹死。作者亚历山大·卡巴内尔(alexandre cabanel 1823-1889)生于蒙彼利埃,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最有影响力的学院派画家之一,拿破仑三世在1863年的巴黎沙龙(Paris Salon)买下他的画《维纳斯的诞生》确立了他的声名。卡巴内尔荣获过1855年巴黎世博会一等奖章和1865年巴黎沙龙荣誉勋章,不仅以肖像作品闻名,还以对费德尔、克里奥佩特拉和奥赛罗等形象的生动描绘而备受赞誉。1864年担任巴黎美术学院教授,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学生,并成为巴黎19世纪艺术潮流中的主力。



沉思的少女 赫弗兰 英国 2010年 布面油画 110x60cm 私人收藏
   
这是一幅描绘少女沉思的不可多得的油画。隔窗的阳光慵懒的照着,少女懒散的紧闭双眼,任时光滴答走过,一抹浅笑,凝结成唇边微醺的化在红尘里的浓艳。时光荏苒,光影与色块留下了一道值得留恋的靓景。作者罗伯·赫弗兰(Rob Hefferan 1968-) ,1968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英国著名画家。他倡导自由精神,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并不断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探索绘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引人入胜,有着照片般的质感,他对工作的热情受到美术界的一致赞赏。其作品不但捕捉到了每一个独特的角色,进而展现他的热情在每一个主题之中,更进一步以超强的笔触让画中主角仿佛会呼吸一般,赋予每一幅画作新生命。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模特与油画 丹尼尔夫捷哈兹美国 2011年 布面油画 100x60cm 私人收藏
   
这是画家现场作画的情景。人物、道具、花卉、场景,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丹尼尔夫捷哈兹(Daniel F. Gerhartz 1965) ,美国画家,出生于1965年,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基沃斯卡姆,他现在仍和自己的妻子珍妮以及三个孩子一起住在那。他对艺术的兴趣源于小时候一个偶然发生的故事。十几岁时,几个朋友打赌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下午只许画沉闷的图纸。由此他找到了自己毕生的事业。在过去的10年里,他的作品频繁地出现在博物馆、画廊举办的展览和国家邀请赛上。2001年,他被授予弗雷德里克·雷明顿的最具绘画艺术价值特殊奖。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搓麻将的女人 刘溢加拿大华裔画家 2008年 布面油画 500x300cm 私人收藏
   
这幅以五名裸女打麻将为题材的油画被认为寓意深远,暗含中国、美国、俄罗斯及日本等国的利益关系。画面上的四个人:纹身的小女孩是中国,凤凰代表了中国的浴火重生。左边一丝不挂的是日本,这个流氓国家,为了豪赌已赤裸裸开始推行军国主义,窃窃自喜。不穿内裤的那个衣冠楚楚的女子是美国,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台面上面像个贵妇人,其实就是个女流氓,一脸轻蔑对着拿苹果丫头发号施令。躺在地上光着上身的女人是俄罗斯,她假装对亚洲的博弈漠不关心,实际上在牵制美国,帮助中国。一旁拿着苹果的丫头是台湾,拿着刀子的手代表着随时准备对付中国。房子内的挂画那是孙中山的胡子、蒋介石的光头、毛泽东的五官新组合的标准像,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幅画就是亚太局势的真实写照。刘溢这幅2008年的《搓麻将的女人》(上图)是对2006创作的《2008-北京》(下图)的修改。改动较大的是左边女孩,头发改成短卷发,发型颇似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作者刘溢,1957年出生,天津市人,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91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是活跃在世界各地画廊和博物馆的优秀画家,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绘画先行者。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2006年3月,在纽约艺术博览会上一幅题为“2008-北京”的油画(见下图)。作者刘溢为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而作。这幅画中打麻将的女子,代表着全球化竞技场上的博弈者,现有各种解密。 解密一:背景画面:东方的沿海,指东亚。房子内的挂画代表社会主义加民族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画面上的四个人:

    1、纹身的小女孩是中国,凤凰代表了中国的浴火重生。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偷牌,代表了中国对付西方帝国主义斗智斗勇。
    2、左边一丝不挂的是日本,这个流氓国家,为了豪赌已经赤裸裸的开始推行军国主义了,而且看着自己的举动窃窃自喜,-------专指日本右派。
    3、不穿内裤的那个衣冠楚楚的女子是美国,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台面上面像个贵妇人,其实就是个女流氓。一脸轻蔑的对着拿苹果的丫头递眼色发号施令。
    4、躺在地上光着上身的女人是俄罗斯,她假装对亚洲的博弈漠不关心。实际上在牵制美国,帮助中国。
    站在一旁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持刀的丫头是台湾。这个家伙,上身穿的像是中国人,下身造就和美国一样脱的一丝不挂了。苹果代表着和平,拿着刀子的手代表着随时准备对付中国。而且,通过美国的目光,很显然刀子就是美国给的。
    这就是亚太局势的真实写照,此画是寓意深远的不朽之作。

    解密二:
    画的左上角,是一幅标准像,乍看上去,熟悉又不熟悉,那是孙中山的胡子,蒋介石的光头,毛泽东的五官新组合的标准像。它象征着中国上一百年的历史,或者说是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全部。
    画的左面,是一个最天真和最聚精会神打麻将的女孩,她为抓了一手好牌而暗中庆幸。
    中间背影的女子,开了一个东风明杠,这象征着当前不可无视的事实--中国在崛起。虽然那女子有些不规矩的小动作。
    中间正面女子,似乎有些外来血统。他在打牌之余,另有闲心眺望光源,也即将来。他穿着光鲜,脸上有一些忧虑。
    再就是那个外国女郎了,她也来掺合中国的游戏,信心全无,躺在那里,因为她少抓了一张牌,相公,陪打。
    右面显然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她是使中国掘起的生力军。然而他的脸上有一些不明白,有一些不满意。他手中握着一把亮晃晃的水果刀,这暗示着一种仇富心理,暗示着一种危机。
    画的右边,在破旧的建筑的前方,有一条大河,有一些石头,这象征着前景莫测,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现状。
    这个解密来自加拿大的一张报纸。

    解密三:
    中间女子是美国,背后纹着凤凰的女子是中国,侧面正在认真考虑出什么牌的亚洲女为日本,另一个躺着的是俄国。
    中国女子碰了东风并不意味崛起,只是表达"做东"的意思.
    而俄国女郎也并不是信心全无的"相公"。仔细观察一下她的姿态就会发现,很显然,她是在趁日美不注意,和中国女郎偷换牌.这正是换牌的瞬间,所以她桌上的牌少了一张。
    而旁边那个拿刀的小女孩,明显发现了这一切。她的视线停留在正准备把牌偷偷塞给俄国女的中国女脸上。
    美国女人,似乎已从小女孩的表情中发现了什么……
    把小女孩说成刚进城的农民似乎也太勉强。我觉得可能是代表中国民众,而坐着的是政府。有这场游戏实际上是政治的博弈,普通中国人却怎么的怎么的(不好直说)意思。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解释,我更是不敢苟同。我倾向于认为屋外描绘的是阴云密布的台海。至于文身,我也想不出来。腰间那个图形我无法解释。我打算简单地把文身视为画面的需要,在画面黄金位置设计一个文身,是一个不错的手段,最起码,比光溜溜的一个后背更有冲击力。
这个解密来自网友。

    解密四:
    画面不仅对中国现状进行了寓意,同时还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忧虑,或者说暗示。所有解读都基于挂在破败墙上比画面上所有人都大的人像上,并且人像居于画面最高位置,代表了从袁世凯到毛泽东过去一百年的中国历史。居高临下地、明白无误地点出画面主题——历史注视着你们!
    画面中的五个人概括了上层和下层两大阶层,围桌而坐的四个人代表了上层。
    其中左面的裸女是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代表,这是一批最无耻的人,所以裸体。并且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和“决定权”,能得以悠闲的、随时的“和牌”。
    中间正面那个我也认为代表了“外资”,是外国政治势力和资本势力的代表,比较遵守“游戏规则”,至少“面子”是要的,所以衣着光鲜。
    右面半裸躺着的代表政府,失去制约的政府无所顾忌,“少牌”那样明显的“违规”对它来说都无所谓,反正政策是它制定的,但又不能象“精英”那样不要脸裸体。搭在正面女子腿上的右脚,寓意和外资的联合、要“依靠”外资。
    中间背面那个代表民营企业,场面上也要过得去,不能“裸体”。背上的纹身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与生具来的“原罪”。一方面他们必须兢兢业业做牌,但仅靠兢业还不能“和牌”,必须贿赂政府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和权力资本交易,这种利益输送很多时候是被迫的,但却无奈,当右面代表政府的女子把左手伸过来时,她只能积极配合。
    以上主要利益集团的博弈,通过画面形式“打麻将”来体现。
    右面站着的女孩代表下层弱势群体,水果刀既是准备削水果“伺候”牌桌上的人,也寓意利益被上层剥夺后的仇视和反抗。只有“外资”注意到了“下层”的不满,“精英”和“民企”都忙着自己的利益无暇顾及,最无动于衷的是“政府”,它的身体姿势也暗示了这点。
    窗外景色既暗示了台海危机又提示了世界风云。河中的石头一直延伸到屋内,寓意在一体化的世界中,中国再也不可能闭关锁国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代表弱势群体女孩站立的位置也暗含了内外危机一并爆发的可能。最后说一下,“换牌”的构思来自乔治-德拉图尔《方块A的作弊者》,原画藏于卢浮宫三楼28展厅。



方块A作弊者 拉图尔 法国 1625年 布面油画 106x146cm 巴黎卢浮宫收藏
   
画中的四个人围坐在桌旁玩纸牌。时间仿佛凝固。右边的盛装男青年正在查看自己手中的牌。他独立于另外三个人物之外,从眼神可以看出其他三人正合谋施计,而他还蒙在鼓里。稍稍偏离画面中心的位置,是一位佩戴精致发饰、胸肩袒露的风尘女子,她的眼神和手势指向画面的左侧。那里是另外一个玩家,这个在阴影中的男子不动声色地摸出一张藏在腰间的方片A。这就是画名所指之人——作弊者。在作弊者和风尘女子的中间,站着一个手持酒杯的侍女。画中情形一目了然:身处牌局的年轻男子被稳操胜局的风尘女子所吸引,处于陶醉中的他马上就会被左边的男子骗光钱财。这幅作品的主题借鉴了十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名画家卡拉瓦乔的《打牌作弊者》。拉图尔还创作了同样题材的另一个更早的版本,画中细节略有不同,名为《草花A的作弊者》,藏于美国沃斯堡金伯莉艺术博物馆。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乔治·德·拉图尔(La Tour,Georges de,1593—1652),17世纪美术史上一位擅长描绘光线与阴影的大师。他的绘画作品充满神秘,曾赢得法王路易十三钟爱。在他逝世后,曾被世界遗忘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掘出来。拉图尔的作品构图严谨,以极端写实手法描绘光与影的变化,画风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但却又能有其个人的独特风格,拉图尔以年老乐师为题的一系列画作以及晚期杰作如《油灯前的马格达丽娜》、《伊琳为圣赛巴斯蒂安疗伤》等系列,更成熟掌握燃烧着蜡烛的夜光表现,流露出一股神秘动人的气氛,整个画面深具一种崇高的精神性。



打牌作弊者 卡拉瓦乔意大利 1595年 布面油画 107x99cm 私人收藏
   
这件油画作品《打牌作弊者》被认为可能是卡拉瓦乔第一件真正的杰作。作品描绘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正在落入纸牌骗子圈套的情景。油画中黑衣少年正在低头看着手里的牌在思考,背后站着猥琐诡诈的一个人,正瞪大眼睛歪头偷瞄他的牌,还跟桌子对面的庄家打手势比暗号,庄家手上是瞄到暗号后,赶紧在背后偷偷把牌换掉,脸上却完全若无其事地专注着,等待少年出牌。透过对表情和姿势的解读,一个暗藏在台面下的骗局就被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卡拉瓦乔甚至把人身上的衣服、绉摺、帽子上的羽毛,到桌布上细小繁复的花纹都精细完整的画了下来,让整个画面带了高贵的细致感,几乎感觉不出这是在阴暗低贫环境中发生的故事。这幅画还有一场官司。2006年,《打牌作弊者》拍卖时被苏富比认定为复制品仅卖了4.2万英镑,事后却被买家鉴定为价值1000万英镑的真迹。为此,原卖家将苏富比告上法庭,要求获得赔偿。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2006年,兰斯洛特·威廉·赛维特斯(Lancelot William Thwaytes)将一幅画委托苏富比拍卖。拍卖前,苏富比给这幅作品做出如下说明:作品《打牌作弊者》是17世纪卡拉瓦乔相关画作的复制品,原作现存于美国得州沃斯堡市肯贝尔艺术博物馆内。最终,这幅画以4.2万英镑拍出,买家是身兼收藏家和学者双重身份的丹尼斯·马霍恩(2011年去世)。事后,马霍恩鉴定出该画应为卡拉瓦乔的真迹,并为其办理了出口许可证,估值为1000万英镑。马霍恩的鉴定结果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认同。得知这一鉴定结果后,原卖家赛维特斯于2012年一纸诉状将苏富比告上伦敦高等法院,提出索赔;并称苏富比在拍卖前,并没有对该作品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分析。但苏富比仍坚称6年前拍出的是卡拉瓦乔复制品。法院如何判决尚不知晓。



超级女子 福瑞斯特 加拿大 2005年 电脑绘画 120x80cm 私人收藏
   
这是个酷似章子怡的肖像,美目流转,灵秀天成,顾盼神飞,见之忘俗。乍一看,象出自名家之手的艺术照;再细看,头发告诉我们,这确实是画。可见人物画像最重要、最难画的就是头发。作者韦恩·福瑞斯特(Wayne Forrest)既是个摄影师,也是个画家。他的绘画创作,井井有条,一丝不乱。这幅画他是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进行绘画创作,他的画也被称为矢量图。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微笑 布莱尔 英国 2000年 油画 100x70cm 私人收藏
   
你有没有看过那种画得极其真实、细腻的画——让你错以为是照片,或是要想一想才能确定不是照片的画?这幅画就是画。真难以让人相信,人类的绘画技术已经达到如此逼真的地步。她不是数字图像,而是真正的美工技术。作者德鲁·布莱尔(Dru Blair)是一个飞机画家,他的绘画工具主要是油漆喷雾器,主要画各种超级写实的飞机。下面这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他花了65-75个小时完成,画得非常精细,为我们展示了他惊人的美术技巧,几乎无法分辨是画还是照片。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吸烟女孩 卢卡斯威兹 波兰 1595年 铅笔画 107x99cm 私人收藏
   
这是一幅铅笔画,用铅笔能画到这个程度也算是极品了。这是个抽烟的女人,那神情,那姿态,是享受,是陶醉,还是掩饰?吸烟的女人大都是美丽的也是伤感的。坚强的外表包藏着一颗脆弱的心。烟是一种伤害,但同时,烟又让女人忘记了伤害。你看她那眼角,有一种泰然,更有一种隐隐的伤痛,仿佛眼角即将流出那一抹潮湿的晶莹。作者克里兹多夫·卢卡斯威兹(Krzysztof Lukasiewicz)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铅笔画家,波兰人。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海滩上 汉克斯 美国 1990年 水彩画 120x70cm 私人收藏
   
五年前看到这幅画时怦然心动,那是一种激情中的平淡,宁静中的感动。但不知是谁画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幅世界名画。作者史蒂夫·汉克斯(Steve Hanks)是美国人文主义画家,他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西方艺术国家学院金奖(1992),国家水彩社会贡献奖(1991),美国艺术杂志称他为“全美顶尖十大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细腻而温馨,取材来自于生活的点滴时刻,在他的画中你会忽略美术作品的色调、笔触、甚至构图,而仿佛在读一首诗词,从中慢慢体悟人生的真谛,因为你在看到画面的那一瞬间就被某些场景所吸引,勾起你往昔的回忆。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门闩 弗拉戈纳尔 法国布面油画 1777年 73x93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件作品表现了一对男女上演的艳情故事。假如我们按照事情的逻辑,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把这个故事叙述得完整:一个有钱的男子把一个姑娘带进卧室。那男人身体强壮,肌肉发达,一头黑发。他很快把脱掉的外套扔在椅子上,解开女人的头发,把她向床边推。男子打开了床幔,紧紧地抱住了那个女人。床垫压扁了,床单弄乱了,说明他们在床上拥抱和接吻。男人迅速脱掉了鞋袜,只是那女人穿着过多的衣服,连衣裙、衬裙和短裙……他已急不可待,不愿意一件一件地替女人脱掉,于是撩起许多层裙子,触及了女人的隐秘。在这之前,女人一直感到随时可能有人进来,因而有不安全感。但是,那男人几乎赤裸的身体,过分大胆的抚摸,使她几乎已经失去了防卫能力。所以,她从床上跳起来,朝门边跑去。她的连衣裙还在床上拖着,椅子翻倒了,花瓶掉地了,花束散乱了。在西方艺术中,花瓶和花朵都是姑娘贞操的符号。男人紧紧地抱着女人,一举超过了她,赶在她前面,伸手插上插销。那女人伸出手臂去阻止,但是,不很坚决,半推半就。她的手放在男人的嘴上,似乎不是拒绝,而是温存。这就是她的最后的反抗。在她的身后的床上,布幔已经拉开,下边的事情人们可以想象。《门闩》这个概念在艺术上也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洛可可艺术重要的代表人物。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商人家庭,1738年随父移居巴黎。1747年父亲送他去律师家学徒,但他无意于律师职业,于是到了夏尔丹画室学习绘画。这位浮躁的青年对夏尔丹的朴实画风毫无兴趣,夏尔丹也嫌他“没有出息”,说他是“整天爱在巴黎闹市厮混的无可救药的浪子”。这时,他看到了布歇娇艳肉感的作品,一下子被吸引,因而转投到布歇门下。这一年他16岁,修业4年,20岁自立门户,所以弗拉贡纳尔是布歇的学生和继承人,他在24岁时获得皇家奖学金赴罗马法兰西学院深造两年,尔后游历考察意大利艺术史迹,仔细地研究过提埃波罗等大师的成就,29岁返回巴黎,不久即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在弗拉戈纳尔的艺术中不仅受到布歇和意大利的艺术影响,还有来自北方的鲁本斯的色彩和伦勃朗的明暗法,这使他能立足于广博的艺术精华基础之上,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女神与小天使。原译:蜂拥- le guepier 布格罗 法国 布面油画 1892年 152.5cm×213cm 私人收藏
   
画中站立的女神在和小天使们嬉戏。女神张开双臂,抬头远望,妩媚而温柔。而小天使却各具动势:趴在地上的小天使紧拉女神的腿,上方的小爱神丘比特正欲将爱情之箭射入她的头和胸膛。角落一簇簇花朵点缀着整体,使其不显得单一乏味。布格罗的绘画总有着一种甜美、舒畅的感觉和唯美的追求,尤其热衷于以神话题材和古典风格来表现裸体的女性形象。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1825~1905)是19 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1846 年进入巴黎的美术学校学习, 1850 年获罗马大奖,随即去意大利学习。期间,他悉心研究了乔托、拉斐尔的艺术,1855 年以后参加了历届沙龙画展,多次荣获勋章,享有盛名。1876 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家协会主席。他的艺术在理想主义和自然主义美学观点上做了高度巧妙的概括。他把这种艺术实践和“美与真实”的艺术观完善地结合。他的风俗画、宗教画和神话画的学院派味道很浓,带有明显的甜美情趣。



巴黎雨天的街道古斯塔夫 法国 1877年 布面油画 276.2x212.2cm 芝加哥艺术学院藏
   
这幅画面里,前景是穿着考究的一对男女,挽着手、撑伞在雨中行走,他们把巴黎的优雅和品位表露无遗,他们的背后则是规格严谨的建筑勾勒出来的都市轴线。呈现了高度的城市文明。画面里雨水后反光的石板路映衬着雾气蒙蒙的天气,显示了他使用光的高超技巧。这是巴黎街道的风景,因打着雨伞的人们服色深暗,显出雨天街道的空朦。近景、中景、远景的人物相互交迭,体现了画面的空间感。零散的人们分割着街道的空间,安闲而不匆忙,显示出一种平静的生活气息。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居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 1848—1894),法国印象派画家,1848年生于巴黎,1894年卒于小热讷维耶。1873年,卡耶博特在美术学院学习时是列昂·博纳的学生,博纳是当时学院派的代表。但卡耶博特很快就放弃了学业,转而进行印象派绘画的探索。由于家底殷实,没有经济压力,不必依靠卖画维持生计,所以他能够在印象派画家朋友们的影响下进行实验性的工作。1876年,他的两个版本的名作《刨地板工人》参加了第二届印象派作品展览。直至1882年,他每年都要参加各种画展。



睡 库尔贝 法国 布面油画 1866年 135x200cm 私人收藏
   
《睡》是1866年画家应土耳其驻法大使的请求而画的。画中两位形态健美的裸女彼此肢体交错纠缠在一起,那无拘无束的酣睡姿态,表现出了一种人体的美。床上散乱放着的项链、发簪,茶几上的古典花瓶、玻璃酒具以及蓝色的帷幕等等,透露出了贵族阶层奢靡的生活气息。这幅画作为一个受托之作其整体的情调仍难以摆脱当时法国第二帝国路易.拿破仑时代上流阶层的好色风气。然而在这幅画上,画家仍然有着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人物和床垫之浅色和深背景形成的强烈对比的用法,和洛可可艺术表现色情画面的手法截然不同的。尽管描绘的是生活的写照,却丝毫没有低级风俗画之感觉。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使法国伟大的写实主义画家。生于法国奥南的一个农场主家庭,1840年来到巴黎,经常去卢浮宫潜心钻研古典美术,对佛罗伦萨、威尼斯及西班牙古代艺术大师的杰作十分崇拜,但最令他倾倒的还是荷兰画派。1849年,他参加沙龙展一举成名,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主张以生活的真实为创作的基本原则。他的人体艺术与古希腊那种超凡脱俗的神界的永恒美、文艺复兴以来古典主义的理想美、洛可可恣情妩媚的人体美都不一样,他的裸体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物,她们大多数是健康、朴实的农家女。



沃特森和鲨鱼 科普利 英国 布上油画 1778年 150cmx120cm 私人收藏
   
这幅由英国商人沃特森订购的油画,再现了订购者童年在港口受到鲨鱼袭击并得到救援的真实场景。1749年,14岁的少年沃特森在古巴哈瓦那港口游泳时,遭到鲨鱼的袭击,后经众人齐心协力的抢救,竟神奇地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后来成为英国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画面上九个水手正拼命前去救助沃特森,但左下角殷红的海水表明他已失去了右脚。人物的表情、动作所产生的焦虑不安以及抢救生命时那种惊心动魄的紧张,被科普利描绘得淋漓尽致。1778年,作品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时,轰动画界,其宏伟的结构绐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约翰.辛格尔顿.科普利(1738-1815)生于波士顿,是北美殖民地时期最重要也是作品最丰富的画家。早期作品受波士顿画家约翰.斯米伯特及英国罗可可肖像画的影响。到1760年,已形成自己肖像画独特的风格,注重细节描绘,讲究逼真的画面效果和生动而富有平衡感的构图。1774年,移居欧洲,并于1775年在伦敦定居,次年即被选为皇家学院的助教,1779年成为正式院士。期间在韦斯特的影响下,开始从事历史题材的绘制,创作了大批精彩的作品。



女仆 特鲁伊贝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71年 110x97cm 朱尔斯·谢雷艺术博物馆藏
   
画家通过对一个东方女仆及其环境的简洁表现,展示了令人神往的东方情调;女仆裸露著上身,健壮丰满,服装极富阿拉伯风格,端庄的面容略带阿拉伯女性特有的忧郁,手端著阿拉伯人的水筒走向主人。这是一个阿拉伯风情的片断,虽然简朴,却十分迷人。这幅画曾出现在电影《纵横四海》中。

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一)

保罗·德西雷·特鲁伊贝尔(1829-1900)出生在巴黎,是法国十九世纪优秀的风俗、肖像及风景画家。他是赫伯特及拉波特的学生,在1865年初次进入沙龙,并获过几次奖。它的画法精细,风格独特,对于人物服饰、饰品的刻画十分细腻,尤其是对于物体质感的塑造,达到惟妙惟肖的视觉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