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职官表(三)

 雪峰读书 2015-09-29

历代职官表(明朝)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说明

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佐天子,掌国家政事。

 

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

从一品

内阁

大学士
(中极殿、
建极殿、
文华殿、
武英殿、
文渊阁、
东阁)

正五品

  皇帝顾问

  洪武十二年,废中书省,十五年设大学士。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掌实际上的宰相职权。

六部
(明代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此略)

尚书

正二品

  同唐之六部

  明代六部除户、兵二部各十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左、右侍郎

正三品

各司郎中

正五品

都察院

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掌监察、执法

  即前代的“御史台”,明初改之。

左、右副都御史

正三品

左、右佥都御史

正四品

十三道监察御史(末年为十五道)

正七品

  掌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总督
(总理)
巡抚

 

 

 

  明之总督、总理、巡抚,均因事而设,以重臣任之。

翰林院

学士

正五品

  掌修史、著作、图书等

 

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从五品

侍读、侍讲

正六品

修撰(史官)

从六品

编修

正七品

检讨

从七品

国子监

祭酒

从四品

  掌教育行政

 

司业

正六品

五经博士

从八品

助教

从八品

学正

正九品

六科

都给事中
(每科一人)

正七品

  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官之事。

  六科为吏、户、礼、兵、刑、工。

左、右给事中

从七品

给事中

从七品

廿四衙门

十二监太监

正四品

  掌皇帝宫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项事务。

  以宦官掌之。

四司司正

正五品

八局大使

正五品

承宣布政使司
(地方)

左、右布政使

从二品

  掌一省之政

  明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为省一级的最高行政机构。

左、右参政

从三品

左、右参议

从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
(地方)

按察使

正三品

  掌一省刑狱之事

  与“布政司”及管军事之“都指挥使司”合称一省中之“三司”。

副史

正四品

佥事

正五品

知府

正四品

  掌府之政

  明代改路为府,分上、中、下三等。

同知

正五品

通判

正六品

推官

正七品

知州

从五品

  掌州之政

 

同知

从六品

判官

从七品

吏目

从九品

知县

正七品

  掌县之政

  县分上、中、下三等。明之典史,典文移出纳,如县无丞、簿,则兼领之。

县丞

正八品

主簿

正九品

典史

未入流

都指挥使司
(都司)

都指挥使

正二品

  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明代在全国设十六个“都司”。

都指挥同知

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

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卫)

指挥使

正三品

 

  各“卫”,齐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指挥同知

从三品

指挥佥

正四品

千户所
(所)

正千户

正五品

 

“所”统于“卫”

副千户

从五品

 

历代职官表(清朝)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说明

内阁

大学士

正一品

  掌传达谕旨、公布文告

  满汉各二人。

尚书协办大学士

从一品

  协助大学士。

  满汉各一或二人,以六部尚书充其任。

学士

从二品

 

  满六人、汉四人,均兼礼部侍郎。

侍读学士

从四品

 

 

侍读

正六品

 

 

中书

从七品

 

 

办理
军机处

军机大臣
(称为大军机)

 

  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务、官员任免和一切重要奏章。

  大军机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内特简,无定员。
  小军机于内阁中书郎中、员外郎、主事中派兼。

军机章京
(称小军机)

 

六部

尚书

从一品

  同唐之六部

  满汉都有。

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司郎中

正五品

各司外郎

从五品

主事

正六品

笔帖式

七至九品

  掌翻译满汉章奏文籍之事。

理藩院

尚书
(一人)

 

  掌蒙古、回部、西藏等地的封授、朝见、进贡、官吏升降和征发徭役等

  均用满、蒙人,下属六司。

左、右侍郎

 

都察院

左都御史
(右为总督衔)

从一品

  掌监察、弹劾官吏

  满汉都有。

左副都御史
(右为巡抚衔)

正三品

 

六科给事中

正五品

  掌监察六部、权不大。

十五道监察御史

从五品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亲王、郡王、贝勒

 

 

  特简,无定员。
  咸丰十年设,后于光绪时改为“外务部”,并位于诸部这上。

大臣
(以军机大臣兼)

 

 

大臣上行走

 

 

 

总章办章京、帮办章京、章京

 

 

 

总督
(地方)

总督

正二品
(加尚书衔为从一品)

  综理督军民要政

  辖一省至数省,一般辖两省。

行省

巡抚

从二品

  掌一省之治

  每省一人

学院
(学道)

提督学政

 

  掌学校政令,岁、科两试

  每省一人

承宣布政使
(藩司)

布政使

从二品

  掌一省之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
(臬司)

按察使
(臬台)

正三品

  掌一省司法

 

道员

正四品

 

 

知府

从四品

  掌府之政

 

同知

正五品

通判

正六品

直隶州

知州

正五品

  掌州之政

 

州同

从六品

知州

从五品

  掌州之政

 

州同

从六品

州判

从七品

知县

正七品

  掌县之政

 

县丞

正八品

主簿

正九品

巡拾

从九品

典史

未入流


(直隶厅、散厅)

同知
(或通判)

从六品

 

  设于少数民族集中居住之地。或情况特殊之地。

 

古代科举制度简表

 

朝代

考试级别

取 试 名 称

说   明

皇帝亲考

孝廉、茂才

  汉高祖为求贤所设





州、郡

九品官: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中央

进士、明经

 

 

秀才(唐代“秀才”一科、要求高于进士科。《旧唐书·职官志》说:“秀才有唐以来无其人。”可见虽有其科。都未考取什么人。此科于高宗时即废止。)

  唐代科目虽多,士人所趋,惟“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尤为公子竞试之项目,成为唐代科举之项目。

明经

  考试三场:先试“贴经”,试口试,再次答策三道。

进士

  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贴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贴”过四以上为乙第。
  天宝十一载定“进士”试一经,能通者试文赋,又通而后试策五条,皆通,中第。
  “进士”试诗赋之制,始于玄宗天宝间,其后或改为箴、论、表、赞,或或仍试诗赋。总观有唐一代,“进士科”尤重诗赋,专尚文辞,人称为“辞科”。
  唐代后期试进士以诗赋为第一场,论为第二场,策为第三场,贴经为第四场。
  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头”

明法
(律学)

  “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唐之法律有四种:律、令、格、式)

明字
(书学)

  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分之八者为及第。

明算

  试《九章》、《周髀》缀术缉占,通者及第

皇帝亲试

制举:
  贤良方能言极谏科;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文辞秀逸科;
  风雅古调科。

  这些都是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特殊的人才。

 

 

进士

  由各州考选士子送礼部应试。初制: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贴《论语》十贴,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九经

  初制:贴书一百二十贴,对墨义六十条。

五经

  初制:贴书八十贴,对墨义五十条。

三礼

  初制:对墨义九十条

三传

  初制:对墨义一百一十条

开元礼

  初制:对墨义三百条

三史

  初制:对墨义三百条

学究

  初制:《毛诗》对墨义五十条、《论语》十条、《尔雅》《孝经》共十条、《周易》二十五条、《尚书》二十五条。

明法

  初制:对律令四十条。兼经并同《毛诗》之制宋代初也以进士明经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考经义。此外,仍考论策,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为五甲。

 

  童试。
  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
  生员分三种:
  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其次是增生,新入学的称为附生。

  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

  乡试。
  中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又称秋闱。

礼部

  会试。
  中第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礼闱和春闱。

皇帝亲试

  殿试。
  中者为进士。

  皇帝主试的考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国家特考

  贡生。
  分:岁贡、恩贡、拔贡、副贡。

  第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岁贡。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经国子监的称为副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