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庆电子特刊】名人与扬州6 | 金庸大侠对扬州美食:念念不忘,终成回响

 青梅煮茶 2015-09-29


在中国,众多的文学作品都有过对扬州美食的描写。而金庸对扬州美食的描写,却有自己的特点,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吃相”传递出扬州美食的色、味、形之美。


国际金庸研究会、香港大学中文学会、韩国台港海外华文研究会、韩中文学比较研究会、扬州大学文学院联合曾在扬举办过“金庸暨中外文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一个焦点议题,就是“金庸大侠”与名城扬州。




金庸,中国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扬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金庸与扬州,这两个“中国著名”得以链接,是因为文学。






多部作品提及扬州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关于这副对联,众所周知几乎包括了金庸的全部武侠作品。在这些武侠小说中,金庸不仅编织了一个个牵人魂魄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还笔触了一座座城市,一片片乡村。在这诸多的城市中,有一个是异常醒目的,这就是扬州。


金庸是否来过扬州,这不得而知(他曾说过没有来过),但文学赋予了每一位作家以想象和虚构的权利,金庸也就自然可以神思扬州。他在其名作《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等多部作品中都提到了扬州,有时是蜻蜓点水,有时是大书特书。尤其是在《鹿鼎记》中,金庸更是对扬州作了细致、深入的描绘。就全书而言,“扬州”字样直接出现了276次;小说共五十回,以扬州为背景的有三回,分别是第二回、第三十九回和第四十回;核心人物韦小宝即是扬州人氏,作者还以他为轴心,串联起其他扬州的人、扬州的事,并将扬州的历史传统、自然风貌、民风民俗、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一一展示出来,绘就了一幅扬州全景的立体图画。




维扬细点天下闻名


扬州素以淮扬美食著称。清人盐商童岳荐搜集编纂了淮扬菜二千余种,汇成十卷,书为《童氏食规》(又名《调鼎集》、《北砚食单》);清人袁枚撰写的《随园食单》中,介绍了几十种扬州菜肴;清人李斗于《扬州画舫录》中,也记载了百余种扬州菜谱。可以说,扬州美食名扬天下,并无虚言。


金庸在《鹿鼎记》中谈论扬州美食了吗?当然,而且还频频谈起。这里摘下了几段文字,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金庸对扬州美食的深刻印象的。


小说的第三回,在讲到韦小宝进京于赌钱后误进一个房间的时候,金庸这样写道:


只见桌上放着十来碟点心糕饼,眼见屋内无人,便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拿起一块千层糕,放入口中。只嚼得几嚼,不由得暗暗叫好。这千层糕是一层面粉夹一层蜜糖猪油,更有桂花香气,既松且甜。维扬细点天下闻名,妓院中款待嫖客,点心也做得十分考究。韦小宝往往先嫖客之尝而尝,尽管老鸨龟奴打骂,他还是偷吃不误。


这段话就情节而言,讲的是韦小宝偷吃千层糕的过程以及他这“偷吃”毛病养成的缘起。为何养成?因为扬州点心做得十分考究,他宁可多次被打,都偷吃不误。此次的“偷吃”固然是在北京,但更多次的“偷吃”是在扬州。


这个情节透出的第一个信息是,扬州美食是诱人的;第二个信息便是作者为扬州美食的定位:维扬细点天下闻名。




小说的第32回,在讲到韦小宝于昆明,被某道姑引进一个庵堂的东边偏殿时,金庸又写道:那道姑又捧着一只建漆托盘,呈上八色细点,白瓷碟中盛的是松子糖、小胡桃糕、核桃片、玫瑰糕、糖杏仁、绿豆糕、百合酥、桂花蜜饯杨梅,都是苏式点心,细巧异常。这等江南点心,韦小宝当年在扬州倒也常见。


这段描写与上段有一点是相似的,都是由外地的细点入笔,而最终落笔到扬州的点心上。所不同的是,上一段仅从一块儿千层糕切入,而这一段却是松子糖、小胡桃糕、核桃片、玫瑰糕、糖杏仁、绿豆糕、百合酥、桂花蜜饯杨梅,应有尽有;而一句“韦小宝当年在扬州倒也常见”,便淡化了这昆明的细点,而使人想到扬州细点的丰富可人。在接下来的叙述中,金庸又近乎总括式地写到:“扬州的筵席十分考究繁富,单是酒席之前的茶果细点,便有数十种之多,韦小宝虽是本地土生,却也不能尽识。”




由上面几段可以看出,金庸对扬州细点是倍加夸赞的。其实,这还远远不够,他还熟悉扬州正宴上的菜肴。提到扬州的狮子头时,他写道:“……扬州出名的狮子头,不论红烧也罢,清蒸也罢,甚至再加蟹粉……”他甚至写出了扬州百姓的家常食谱,让韦小宝随意说出:“兄弟肚里胀满了扬州汤包和长鱼面”。可见,金庸对扬州美食甚是熟悉。


念念不忘,终成回响


金庸对扬州美食的描写,是有自己的特点的,明显地有别于其他的作品。在中国,众多的文学作品都有过对扬州美食的描写。譬如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对扬州美食的描写就颇为详尽。



据《红楼梦与扬州》一书中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中散见于各个章节的菜肴、汤羹、饭粥、面点等,与扬州有关的有二十多种,甚至许多菜点至今仍在扬州流传。如第八回中,提到贾宝玉喜欢吃“糟鹅掌鸭信”、“酸笋鸡皮汤”——“糟鹅掌”便是扬州的传统菜肴;在第十六回中,又提到给赵嬷嬷吃“火腿炖肘子”——这也是一道扬州菜,又名“金银蹄”;在第二十七回中提到送给史姑娘尝的“红菱”和“鸡头”两种果子——这些也是扬州之盛产;在第三十八回中,提到宝玉称为“无肠公子”的螃蟹——扬州宝应、高邮、邵伯湖盛产湖蟹,唐朝时,扬州糟蟹、蜜蟹皆为贡品。还可指出的是:第四十回中有刘姥姥品尝过的“鸽子蛋”——此菜是乾隆时的扬州名菜;四十一回里有“藕粉桂糖糕”——扬州产藕极多,至今扬州藕粉还作为特产对外销售;第五十回,有贾母爱吃的“糟鹌鹑”——扬州大量饲养鹌鹑,明代扬州宝应以鹌鹑作为岁贡交纳;第六十一回中,有晴雯爱吃的芦蒿炒鸡丝、肉丝、面筋——这是扬州人爱吃的家常菜之一,到今天依然算得上是一道美味。上述是《红楼梦》中涉及的扬州美食的描写。金庸笔下的描写,固然没有《红楼梦》那样丰富,但是,相比较而言,他的独特之处却是鲜明的。《红楼梦》在谈及这些精美菜点的时候,并未将其与扬州直接挂钩;金庸所言之处,每每必提及扬州之名。《红楼梦》的描写近于典雅,甚显文化氛围;金庸所言与百姓生活更近,直接传递出扬州美食的诱人气息。更突出的一点是,金庸擅长写人物的“吃相”,他常通过这“吃相”传递出扬州美食的色、味、形之美。韦小宝的偷吃便是最好的例证。



还应提及的是,金庸总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耿耿于怀”的笔法来表现扬州美食的无法割舍的魅力。有时是作者的“耿耿于怀”——他在谈到韦小宝面对北京的细点时,不但不去叙说眼前美食的特点,却峰回路转,转而言说韦小宝是如何在扬州美食面前养成“偷吃”习惯的;有时是作品中人物的“耿耿于怀”——韦小宝在昆明的那个庵堂里面对着满桌的各式各样的点心,却偏偏想起扬州的细点。这里的“耿耿于怀”的最好解释,便是“无法忘怀”。


这就是金庸的扬州美食之印象。




作者:肖淑芬 编辑:谈海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