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像证据:详解音像证据的法律效力

 xzc0510 2015-09-30
     □云南杨守智律师事务所 马培杰
  有句话叫作“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但在亲朋好友的交往中,常常基于信任、面子等问题而未保留任何证据,在发生纠纷后才发现自己面临证据上的欠缺——口说无凭。
  那么,怎样才能取得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可以通过事后交涉时的录音来作证?偷拍偷录的证据究竟是否有效呢?
  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录音证据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七十条规定: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2002年4月1日起,随着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的实施,偷拍、偷录取得的证据开始走上了民事诉讼的舞台。
  根据该规定第六十八条,偷录偷拍要作为合法证据使用,有三种限制:
  一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包括个人隐私以及个人的生活不受干扰等。
  二是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采取暴力、胁迫、非法拘禁、窃听等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如果偷录、偷拍时没有违反上述规定,即为取证手段合法,所取得的视听资料就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
  三是故意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偷录偷拍行为,也在禁止之列。
  录音录像的特点
  首先,人的声音就像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唯一性,所以对话双方想不承认都不行,一做鉴定很容易就能分出真假。
  其次,录音证据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对话的互动性,有问有答,有来言有去语,在对答之间,对话方必然承认、否认或者默认一些事实,所以从双方或者多方的前后语言上很容易听出或者推断出事实真相是什么。
  第三,录音既不同于原始的文书材料,也不同于证人证言。要使现场录音,尤其是为了还原事实而在事后制作的录音发挥证据效力,有许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具有效力的条件
  在诉讼实践中,要使录音、录像证据成为判决依据,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视听资料应该提供原始载体。
  当事人出示的录音、录像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
  二是视听资料不能有疑点。
  法院在把录音、录像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还要对录音、录像证据是否有疑点进行审查。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录音资料表示质疑,并提出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那么该录音证据便失去证明力。
  三是还要充分提供其他证据。
  对于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因此,为了提高胜诉率,除提供具有合法来源、无疑点的视听资料外,还要尽可能地提供其他证据材料,来增加视听资料的证明力。
  另外,在采取偷录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证据时,应当尽量采用先进的录制设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杂音干扰少的地方进行录制。
  在偷录时,应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录制时间,并巧妙地引导或提示对方表明身份,以增强证据的可信程度。
  偷拍偷录未必无效
  有人质疑偷拍偷录的效力,认为未征得对方的同意所录制的录音是不合法的,这是错误的看法。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曾经有过的一个司法解释——《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认为“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制的谈话录音资料,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法院对该证据未予采信”。
  当时法院的意见是:被录像、录音当事人不知情或未经其同意私自进行偷拍、偷录所取得的视听资料,不能作为证据采纳。
  但是,随着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的出台,一向被视为非法证据而一概加以排斥的私录视听资料登上了证据舞台。
  只要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录音可以作为证据,属于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中的“视听资料”,这已被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所确认。
  偷拍偷录要注意方法
  目前,在诉讼中用到录音证据的情况越来越多,我国 《民事诉讼法》 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对此也作出相关规定,但其规定的内容不够详细和具体,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须留意。
  首先,原始证据的证明力最强。
  证据的原始性极为重要,录音往往可以直接反映事实真相。
  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四十九条,“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因为证据原件在民事诉讼当中相当重要,原件只能有一个,而复制件可以有很多个。
  其次,偷录私录的录音能否作为证据,需要具体分析。
  录音证据也并非都是有效的,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因此,如果录音录制的过程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那么它的效力就值得质疑了。
  同时该规定第七十条第三款也规定“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效力。”
  根据上述规定,录音证据只要没有侵权或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那就不会影响它的效力,录音证据作为一种事后证据,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甚至是反映当时的情况的,这一证据应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视听资料类证据。
  具体而言,以下三种私自录音,有可能作为证据被采信:
  一方当事人偷录,对方当事人虽不同意,但有其他无利害关系人在场并证实私录过程真实的,可以作为证据;
  被录音者虽不知道秘密录制,但结束后知悉并表示同意的,可以作为证据予以采信;
  录音资料经过鉴定证实未经剪辑、拼凑、篡改和臆造,并有其他相关证据相印证的,可以认定其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虽然对证据合法性的判断标准作出了以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为准的规定。
  但是,在适用时仍然存在因规定过于笼统而导致同一案件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
  因此,这也就给了法官以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对于在实践中出现的个人盯梢、跟踪、偷拍、偷录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以及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只能由法官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自由裁量。
  取证须注意的问题
  录音、视听证据既不同于原始的文书材料,也不同于证人证言。要进行现场录音很容易,但要做一个简洁、实用、证明力强的录音证据却并非易事。
  尤其是为了还原事实而在事后制作的录音,要发挥证据效力,有许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一)作为证据使用的录音,最好选用录音效果好的录音笔,当然MP3、MP4以及智能手机等随身设备几乎无一例外具有录音功能,而且录音效果也很好。只有清晰的语音,才能真正起到证明的作用。
  如果录音效果不佳,或者有个别字词甚至句子听不清楚,就会使得这份重要证据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录音的各方当事人身份在录音中应有所体现,因为只有主体先确定下来,才谈得上通过录音证明双方存在着什么关系,发生了何事。
  如果连对方的身份都没搞清楚,录的音自然也毫无用处。
  (三)录音的时间在录音中也要有所体现,不一定必须在录音中说得非常清楚,但至少应该能够听出大约的时间,或者是能够通过逻辑推断出时间,或者能够根据录音的内容排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四)要引导对方说“有用”的话。
  在录音取证时,不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如果话题扯得远了,要马上拉回来。
  录音的目的就是为了补正欠缺的证据或者事实,所以录音前应该整理好应该要对方说些什么,承认什么,答辩什么,必要时书面罗列下来以免遗漏。
  根据这样的目标制定适当的问题向对方发问,引对方入正题,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回答。
  (五)要让对方多说话。
  笔者发现很多录音者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旦和对方进行交涉,情绪就很难控制,话匣子一旦打开就自己滔滔不绝说个没完,而且还不让对方插话。
  更有甚者,在对方说的时侯自己却以更大的音量、更激烈的言词去压制对方,根本忘记了自己在录音以及录音的目的。
  结果录完了再听时,才发现录的音根本派不上用场,因为对方没说几句有用的话,都是自己在说。
  (六)录音的原件要保存好,切勿修改、剪辑和移动存储。
  录音设备都有一定的容量,有人为了把空间节省出来,就把所录制的音频文件移动到电脑硬盘、光盘等存储设备上,却忽略了法律的规定,可能因为这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行为,导致整个录音证据失去了效力。
  音频文件在移动过程中经过了剪切、粘贴,就不再是原件了,即使重新复制回去也不能变回原件。
  通过以上介绍和分析,希望大家对录音、视听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都能灵活采集、运用录音、视听这一证据,最大限度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