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郭永秉:《文字学概要》修订本评——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三姑书斋 2015-09-30

 


裘锡圭先生撰写的《文字学概要》初版(下简称“初版”)自1988年印行以来,累计印刷二十余次,在汉语学界影响之大有目共睹。

由于20世纪80年代排印技术的限制,该书初版是请人手抄付排的,各种抄写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较多,书后所附勘误表、补正、重印后记亦不便阅读,加之所附部分图版字迹不清晰等情况,初版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此外,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古文字学和文字学研究的日益进步,也陆续发现初版中的一些内容需要修正、补充。有鉴于此,裘先生在商务印书馆的支持与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整理和编校,于2013年完成了全部由电脑重排的修订本的出版工作。修订本不但从排版技术方面彻底避免了原来手抄本的种种问题,使阅读体验大大改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修订本对初版的不少内容有实质性的修改、补充,反映出裘先生实事求是、严谨细密、与时俱进的学术风范。

一是纠正初版的疏失。除了初版的勘误、补正、重印后记等已指出的错误(包括技术方面和学术性的疏误)在修订本中已全部径予改正外,初版中还存在的个别细节疏失,例如将秦王政三年(公元前244)误为秦始皇三年(初版第67页)、将《南村辍耕录》书名误引为《陶村辍耕录》(初版第109页)等。

二是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作者研究新得以及新出资料、文字规范等,补充、修正或删除了一些内容(有不少补充、修正是以“校按”形式体现出来的),这是修订本相较初版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补充”方面,例如商代甲骨文,补充介绍了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的卜甲,西周甲骨文则着重介绍了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出土甲骨情况,战国秦汉文字方面补充介绍了多批新材料的发现、收藏、发表的情况。修订本第三章“汉字的形成与发展”相较初版改动最大,在“校按”中以叙议结合的方式补充介绍了多处新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着重引述了台湾学者邓淑蘋先生关于乙类符号所谓“炅”字下部的“火”并非代表“火”而是负日神鸟之形的观点,并做了进一步阐发;关于商代前期文字,则补充引介了黄德宽先生《殷墟甲骨文之前的商代文字》一文的成果。在“修正”方面,如对石鼓文时代的修正,对栾书缶时代国别的修正,对放马滩秦简时代的修正性补充,都是对学术界近年研究成果的直接反映。又如根据钮琇《觚賸》“水之矶激为泵,音聘”的材料认为初版以“泵”为“石在水上会压水之意”的看法应当删削,反映了作者一贯实事求是、照顾全面的学风。

三是修订本的其他变动。修订本的图版有一些变化,如将初版部分不够清晰的图版进行了替换。修订本还编制了全书字例索引,不仅为学者使用修订本提供便利,也使全书更符合国际学术著作惯例。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13年7月版

《文字学概要》目录

一 文字形成的过程

二 汉字的性质

三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一)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四 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一)商代文字

(二)西周春秋文字

(三)六国文字

(四)秦系文:芋

(五)隶书的形成

五 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

(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

(二)汉代隶书的发展

(三)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

(四)汉代的草书

(五)新隶体和早期行书

(六)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和行书的演变

六 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一)六书说

(二)三书说

(三)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

七 表意字

(一)表意字分类举例

1 抽象字

2 象物字

3 指示字

4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5 会意字

6 变体字

(二)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

八 形声字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二)多声和多形

1 多声

2 多形

(三)省声和省形

1 省声

2 省形

(四)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五)形旁的表意作用

1 形旁跟字义的关系

2 形旁的代换

(六)声旁的表音作用

1 声旁跟字音的关系

2 声旁和形声字的读音有差异的原因

3 声旁的代换

4 声旁的破坏

(七)声旁跟字义的关系

1 有义的声旁

2 右文说

九 假借

(一)本字与假借

(二)被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现象

(三)一词借用多字和一字借表多词的现象

(四)跟假借有关的字音问题

(五)语文研究中跟假借有关的儿种错误倾向

1 词义研究方面的错误倾向

2 古籍解读方面的错误倾向

一○ 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

(一)异体字

(二)同形字

(三)同义换读

一一 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一)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1 文字的分化

2 分散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3 用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现象

(二)文字的合并

一二 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

(一)一形多音义

(二)一词多形

1 一词多形现象概况

2 一些有关的术语

A 通用字

B 古今字

C 所谓“异体词”

3 通用字读音问题

一三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附图目录

图版

索引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郭永秉,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字学概要》目录来自京东商城本书页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