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语文走入心灵

 心音 2015-09-30


 语文,一旦走入心灵,就变成一道美的阳光,一股爱的清泉,一片迷人的风景。受伤的心灵可以在此康复。这是语文独有的神奇。

——我对异性有了朦胧的好感,有了接近对方的欲望;

——我的心底多了抵触情绪,也多了被尊重和理解的愿望;

——我渴望找一个知心朋友,倾诉内心的秘密;

——我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对现实不满而无比苦闷;

——我希望独立独行,又常常感觉孤单……

这是一位女中学生王婷在日记中的心灵独白。

成绩优异的她,最近竟也在上课时走神,上自习时坐立不安。与男同桌相依相随,惹得同学议论纷纷。她说,上课的铃声特别刺耳,母亲的唠叨,她无法忍受。她好像是在为别人而活,为母亲而学。她厌倦了。只有那位懂她关心她的男同桌,才是她的安慰。

王婷是独生女,好学上进。但个性很强,有对人生的独特看法。她鄙弃一切约束和教诲,认为这一切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她的对立面。常常我行我素。她母亲也曾抱怨说女儿将关爱视为必然;对家人可称苛刻。

出于对她的关心,我找到她,说了自已的求学经历,并希望她珍惜青春,理解父母,她却说:“老师,你和其它老师的话没两样。听这些话,我就一个字:烦。” 她甚至不无自豪地说,她能听老师一小时的劝说而不记得一句!还真有点刀枪不入的味道。

中学时代是诗一般的年华,是一个扶摇不定躁动不安的季节,他们心灵深处荡漾着那份最纯洁最美好的向往,涌动着无比的激情。就像王婷一样,不少学生一方面对美好的东西充满向往,另一方面又焦虑不安,纠结矛盾,心不宁静。简单的制止又难以见效。如何给以正确引导呢?近水楼台可得月,偶然之中,我想到了诗歌。

诗歌欣赏课,我选了两首诗:《我愿意是急流》、《致橡树》。 从了解学生心灵的意愿出发,放开手脚,让学生讨论感受,实现心灵互通。在学生带感情读了几遍后,让他们对比体会,发表看法,自由发挥:

角度一:前者抒情主人公是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意象自喻;后者中抒情主人公是“木棉”。

角度二:前者表现男性的意象比较粗犷、阔大、苍凉,而比喻爱人的意象较娇小、可爱、温馨,整首诗以男性为主体;后者以“木棉”的独体意象来告白她爱情的诉求,以女性为主体。

角度三:前者表现“爱就是无私奉献”的主题,在爱情中双方是依靠与被依靠、抚慰与被抚慰、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后者表现了一种爱,它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是真诚、高尚﹑平等﹑独立的互爱。

角度四:前者女性成为浪花中那条快乐的“小鱼”,女性无疑是被动的;后者女性不做痴情的鸟儿,为了一片绿荫而放弃整片天空,不愿在竞争时代,自己剪断了本来是引以为豪的翅膀!

……

学生们如此聪慧的发言,令我喜出望外,也激发了一直沉默的王婷,她说:

“我们应该先长成一棵树,有红硕的花朵,然后与橡树相依而立,共同生活。”

她的话,迎来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激动不已,接过她的话头:

“是的,我们要像舒婷那样,自强不息,这样才能离幸福更近。我们要先成长为一棵茁壮的树,做一个爱情中的智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只要你愿意。”

王婷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知道她听懂了。心灵的沟通实现了,她最终走出了早恋的漩涡。我为诗歌的神奇而震撼。

王婷的早恋问题解决了。但对父母依然逆反。其母多次找上门诉说。语文教学的使命,不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情感吗?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何不以语文撞击学生的情感,并滋润学生的心灵呢?

作文课。我深情地描述了我与祖母在麦田劳动时的一次体验:

“许多麦堆散放在麦田里,突然,一阵旋风吹来,麦堆将被吹散,我正犹豫的一刹那,年愈八旬的祖母却一下子张开双臂,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那即将被吹散的麦堆……”

学生们听得很投入,我抓住这一时机,深情地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她的动作如此之快,又如此自然,就像护着将会被吹倒的孩子。此刻,我站在她的身后,望着眼前在风中飘荡的丝丝白发,望着她手臂上暴起的根根青筋,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突然觉得,只有我的祖母,才是世界上最懂得劳动价值的人!她是真正的劳动人民!”

真切的生活感受,心灵的瞬间感悟感动了学生,他们流泪了。根植在真与爱的土壤里,教育艺术之树怎能不结出丰硕的果实?在我的感召下,学生分别找了自己生活中的小浪花,有野外独行的恐惧,有始料未及的尴尬,更有有千里之外的相思。

“母亲四季操劳,我习以为常了。可有一次上楼梯,才到三楼中间,母亲就停下,喘一口气,说:'扶我一把。’一瞬间,我的心忽然发颤:母亲老了!我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多么真切!我当众表扬了写这段文字的同学。王婷此时也露出了惭愧的神色。我趁机说:“平时大家没注意,家人供我们上学,其实挺不容易的,我们应该感恩亲人,让他们开心!”她朝我点了点头。

后来她在周记本上写道:“那一次,母亲几次问我想吃什么,是想让我吃好,可我却恶言相向,她伤心了好几天……我真后悔!”我心中一喜,写了批语:母亲爱你,永远不会计较你;可是,有一天她会衰老,甚至有一天你会失去她,这样宝贵的亲情,是不是应珍惜呢?”

王婷变了,变得冷静理智,又很热情。她在作文中写道,要用自己的爱,温暖母亲的心。

语文就像空气,有时让人难以感知她的存在;但语文也是神奇的,一旦走入学生心灵,能创造教育的传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