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三·寒食·清明(平度民俗)

 昵称503199 2015-09-30

三月三·寒食·清明(平度民俗)

 

三月三

 

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古时把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古称“三月三”为“上巳节”。平度民间对许多月和日相重叠的节日一般都直呼其月日,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例外,称“端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等,对“上巳节”也习称“三月三”。

“三月三”这个日子有多种说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古时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之谚。传说中三月三还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说的就是“蟠桃会”。道教又把这一天说成是真武大帝的寿诞,所以,旧时“三月三” 多有庙会,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三月三,也是郊外游春的节日,古代文人雅士在三月初三郊游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杜甫在《丽人行》诗中留下“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香艳诗句;崔护也有三月三“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今日最相思”的千古名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月三”是很古老的节日,在许多地方已经失传。但平度大部分地方还有过“三月三”的习俗。平度人视“三月三”为“鬼节”,传说这一天有游魂荡鬼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吓鬼驱鬼。平度民俗中,一年有四个鬼节:三月三、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和十月一。唯独“三月三”这个节日对鬼魂们大不敬,不拜不祭,反而驱赶,这天,也没有固定的节日饮食习俗,家常便饭而已。看来“三月三”这天出没的是“恶鬼”,而其他节日则是“善鬼”了。

 

 

 

寒食节古称“禁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节日形成早,源于春秋时。唐代诗人卢象的《寒食》诗云:“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诗中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晋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思想,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逐渐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此日,平度民间,家家要在日出前做好早饭,馇好“胡秫米”以代饭,一整天不动烟火。古时候,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有:拜坟扫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其实,寒食节的意义远大于清明,若比做母子,寒食为母,清明为子。如今,清明尤在,而寒食却淡出人们的生活习俗。也可以说,寒食伴随着吹面不寒的杨柳之风,在岁时节日的演变过程中静静的融入了清明。寒食滋养了清明,清明由一个节气上升为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没有寒食,几无可能。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唯一上升为传统节日的时令节日,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有清明节派生于寒食节之说。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逐渐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却以变形的方式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清明这天,妇女蒸面燕,以示燕来;饲养大牲畜之家,是日要以大豆、麦麸及饼粕犒劳大牲畜,不能使役。清明脱棉衣换夹衣,早饭后,妇女头插柏树枝叶,盛妆到野外“踏青”,或喜聚街头荡“秋千”。清明是一年中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要到祖坟拜扫,剪除杂草,为坟墓添土,供上祭品,慰藉亡灵,焚化纸钱,燃放鞭炮。清明节也是给亡故的亲人树碑的日子,在平度,双亲都去世了才可以树碑,要树碑又必须选择清明节这天。

建国后,人们又赋予清明节新意,党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各界人士到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敬献花圈,缅怀先烈,举行入党、入团宣誓,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之节日。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各界人士到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敬献花圈,缅怀先烈,举行入党、入团宣誓,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之节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