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ffice excel最常用函数公式技巧搜集大全(13.12.09更新)7

 甘苦人生2010 2015-10-02

office excel最常用函数公式技巧搜集大全(13.12.09更新)

导读:我的技巧就是在表格的最后一列留一列空列,用SUN函数快速求和,如何用sum函数快速求和,在Excel中快速查看所有工作表公式,即可可以显示出工作表中的所有公式,要想在显示单元格值或单元格公式之间来回切换,个下拉列表框,在典型列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空白”,直到页面内已看不到数据为止。在所有数据都被选中的情况下,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删除行”命令,然后按“确定”按钮。这时所有的空行都已被删去,再

office excel最常用函数公式技巧搜集大全(13.12.09更新)

个下拉列表框,在典型列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空白”,直到页面内已看不到数据为止。

在所有数据都被选中的情况下,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删除行”命令,然后按“确定”按钮。这时所有的空行都已被删去,再单击“数据”菜单,选取“筛选”项中的“自动筛选”命令,工作表中的数据就全恢复了。插入一个空行是为了避免删除第一行数据。

如果想只删除某一列中的空白单元格,而其它列的数据和空白单元格都不受影响,可以先复制 此列,把它粘贴到空白工作表上,按上面的方法将空行全部删掉,然后再将此列复制,粘贴到原工作表的相应位置上。

快速删除空行

有时为了删除Excel工作簿中的空行,你可能会将空行一一找出然后删除,这样做非常不方便。你可以利用自动筛选功能来实现,方法是:先在表中插入新的一行(全空),然后选择表中所有的行,单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在每一列的顶部,从下拉列表中选择“空白”。在所有数据都被选中的情况下,单击“编辑→删除行”,然后按“确定”,所有的空行将被删去。 注意:插入一个空行是为了避免删除第一行数据。

一次删完Excel里面多出很多的空白行

1、用分面预览看看

2、用自动筛选然后删除

3、用自动筛选,选择一列用非空白,空白行就看不到了,打印也不会打出来。但是实际上还是在的,不算删除。或者用自动筛选选择空白将空白行全显出来一次删完也可以。

4、先插入一列,在这一列中输入自然数序列,然后以任一列排序,排序完后删除数据后面的空行,再以刚才输入的一列排序,排序后删除刚才插入的一列。

每30行为一页并加上一个标题如何实现

每30行为一页,并加上一个标题,如何实现。

可以每30行加一个分页符,标题就用“打印标题”来设置。

1、 标题

文件-页面设置-工作表-打印标题-顶端标题行,设置一下就好了。

2、 每页30行

也是在页面设置中,设置上下页边距的调整可以实现,打印预览看一下就可以看到是不是30行了,不到30行你可以将行距加宽,进行调整,以我的经验,加标题的30行/页大概行距是20,这样连制表人的空间都留出来了。

每页30行-―插入》分页符‖;然后每向下移动30行,点菜单―插入》分页符‖。

如何实现隔行都加上标题项

在excel中,每条记录都要加上标题(隔行都加),如何才能快速实现?(只要打印出来能实现就成)。

在E列输入2 4,然后选中这两个单元格,拖住右下的点向下拉到底。

把第一行标题项复制,在有数据区域的下部选中与数据行数相同的空行,粘贴。

用同样的方法填上奇数(如上),按E列排序即可。

如何把标签页去掉的?

工具→选项→视图→点击―工作表标签‖去掉(√)勾→确定。

恢复时也照此操作

工具→选项→视图→点击―工作表标签‖显示(√)勾→确定。

去掉默认的表格线(网线)

单击“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再单击对话框中的“视图”,找到“网格线”,使之失效(将左边的“×”去掉)。

表格的框线

我们很喜欢为表格加上一道框线,不过这道框线又往往叫我们花掉很多时间来重画,例如在下方多加一列时,Excel并不会把新列加在下方框线之上。又例如将上方的数据拷到最后一列时,下方的框线就会给盖掉,变成穿了一个洞。

我的技巧就是在表格的最后一列留一列空列,并把它的列高定得很小,我就叫这一列「缓冲列」好了。把列高定小一点,除了美观之外,还可以用作提醒用户不要把数据打到缓冲列。你可以试试在缓冲列上加列或拷数据到缓冲列之上,框线并不会给弄乱。

列标的标识变了

通常EXCEL的列标都是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的,我的EXCEL的列标今天都变成了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了,请教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如果想恢复成字母表示的该怎么办。

这是EXCEL的R1C1样式。在这里改回来:工具/选项/常规:不选R1C1样式。

符号的意义

单元格自定义格式中"?" 和"#"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 一个字符,字符: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数字;

“#” 一个数值字符,数值字符:只能是数字。

双击格式刷竟也能COPY文本(不是文本格式)

步骤:选中“单元格”→双击格式刷→按住Ctrl键选择需复制的不连续目标区域→按回车Enter键

格式刷的作用其实没变,复制文本其实只是按Enter的结果。

分解动作分为三步:

1.定位在原数据上,双击格式刷:复制所有内容

2.在目标区域按格式刷:选择性粘贴-格式

3.按回车:粘贴所有内容。

你会发现如果原单元格上有批注或其实Shape对象的话,一样也复制了,跟原数据按Ctrl+C,选择区域.再按Enter这个意思是一样的。

查找+格式刷的妙用

通常在数据校对时要用到查找,找到之后就用不同格式区分(如字体为红色、底纹为黄色等等),如此重复。

例如:先找到第一个数据并将字体改为红色,然后双击格式刷,当查找到其它相同数据时,再按Ctrl+A,excel就会将新找到的数据自动改为红色与之区分。

楼主能不能做一个动画演示?

具体操作为:Ctrl+F→在查找栏输入要查找的值→查找下一个→设置格式(不要退出查找对话框)→双击格式刷→查找全部→Ctrl+A→关闭

另外,通常的方法是:Ctrl+F→在查找栏输入要查找的值→查找全部→Ctrl+A,再设置格

式。

光标移动

在一个Excel工作表中作业时,双击某单元格的四周(上、下、左、右),会迅速移动光标的位置,若是双击上方即刻回到单元格所在列的最顶端,双击下方则移动到最底端的编辑外,同样双击左右也是到相对应的地方,双击单元格中间则变为输入状态。大家可以试试,这样比移动工作表中的下拉图标快捷。

最后一行为文本

=offset($1,MATCH(CHAR(65535),b:b)-1,)

最后一行为数字

=offset($1,MATCH(9.9999E+307,b:b)-1,)

或者:=lookup(2,1/(b1:b1000<>""),b1:b1000)

如何在EXCEL中快速定位最后一行数据

如果―定位‖就是选中的意思,可按CTRL+END键实现。

CTRL+↓ 双击选取单元格之下框线

用SUN函数快速求和

如何用sum函数快速求和

操作:将光标移到欲要求和的列或行,直按"Alt+"=",最后按一下“enter"键就可以。这样我们不用输入参数就可以快速求和。

在Excel中快速查看所有工作表公式

只需一次简单的键盘点击,即可可以显示出工作表中的所有公式,包括Excel用来存放日期的序列值。

要想在显示单元格值或单元格公式之间来回切换,只需按下CTRL+`(位于TAB键上方)。 在Excel中设置行间距

想必大家都知道Excel中是没有行间距设置功能的吧。利用拼音指南却可以让我们在Excel中轻松设置单元格中文字的行间距。

在Excel 2003中选中需要设置行间距的单元格,单击“格式”菜单,依次选择“拼音指南/显示或隐藏”,马上可以看到单元格中文字行间距变大了。

如果想再进一步调整行间距,可再单击“格式”菜单,选择“拼音指南/设置”打开“拼音属性”窗口,切换到“字体”选项卡下,把字号设置大一点,确定后行间距就会相应增大,反之则减小。

怎样同时改变多行行高

我们知道,通过拖动行或列间的分界线可以改变行高或列宽,但怎样同时改变向行或几列的高度或宽度呢?

我们以改变行高为例,先选中要改变行高的列,按下Shift键再单击行标题头,可以选定连续的多行(如果要选中多个不连续行,可以按下Ctrl键)。选中多列后,

拖动任意一个被选中的行标题间的分界线,到适当高度释放鼠标,所有被选中的行高都改变了。

我们也可以精确地改变行高:选中多行后,单击“格式”菜单,选择“行”中的“行高”命令,设置行高为20,单击“确定”,行高都被设置为20了。

快速换行

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数值后,按下Alt键不松开,再按下Enter键,即可快速换行。 让文本换行

每次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一个值,再按下Enter键,活动单元格均默认下移一个单元格,非常不方便。不过,这时,可以选择“工具”→“选项”→“编辑”,然后取消“按Enter键移动活动单元格标识框”复选框即可。

在Excel中行列快速转换

如果需要要将Excel按行(列)排列的数据,转换为按列(行)排列,可以通过“选择性粘贴”来实现。

选中需要转换的数据区域,执行一下“复制”操作;选中保存数据的第一个单元格,执行“编辑选择性粘贴”命令,打开“选择性粘贴”对话框,选中其中的“转置”选项,确定返回即可。

将原有列中的内容倒置过来

快速回到A1单元格

按下Ctrl+Home组合键,快速选中A1单元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