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悉的乡音—临朐方言(完整版+珍藏版)

 王心雨 2015-10-03
 

                   

熟悉的乡音—临朐方言(完整版+珍藏版)

语言是人类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世界上分布着各种不同的语言。山东省临朐县一带民间,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语言。这种语言历史源远,流传经久,历经沧桑,始终未变,成为临朐一带民间世代相袭的人文交流主要工具。这种语言与普通话及其他地区语言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被称为“临朐方言”。

临朐,地处鲁中,境内土地肥沃,历史文化悠久。以勤劳智慧著称的临朐人在长达五千余年的人类生产生活历程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民间口头俗语。这些俗语查无作者来源,亦无书籍考证,由民间群体创作,群体传承,代代相袭,经久不衰,成为临朐一带基层人们信息交流、表达感情、传递心灵的重要工具,形成历代群众热衷传播、习以为常的地方性习俗文化。


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语言产生。据考证:临朐境内已发现大汶口文化等。各类文化遗迹668处,可以推断,临朐方言历史源渊流长。临朐方言的形成与习俗有其地理、历史及社会人文诸多因素。由于临朐地处沂蒙山区,相对闭塞,加之人类生活历史悠久,故产生了许多查无考据的原生态式语句。这些语句历经朝朝代代,始终未能改变其主流特征,表现着旺盛的传承活力,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方言体系。如:

娘(那样),张(这样),刚好(很好),木嘎(没有),木那(很),捂改(操作),收收(藏起来),杭杭着(小心),白搭(不管用),撩小(易碎),权当(好像),乜才春来(那才对),张豪地(突然),武的嘎(好多),慌慌(有时候),捞不着(没时间),治不的(没法),不济(病了),过睬(看见),迂阔(看见),瞭上(看到),断上(追上),原成(劝说),背不的(免不了),计着你(随便你),耳什(看着),花白(批评),趁早(及早),迭不的(没时间),以赶(将要),差一门门儿(差一点)。勾不着(拿不到),掩恣人(糟蹋人),缒下来(拽下来),磕骨碌子(跌倒),找找儿(喊叫),咪啦(脚踩),别搪(别动),撸人(骗人),轧合(约着),顿混(想想),扒嚓孩子(养育小孩),哈爬着(仰躺着),情自不(不经常),可愁脸(愁眉苦脸),叶延(搭啦),郁磨(迟迟),约连(地方),点实(认真),顾顾躇躇(畏畏缩缩),犯恶(讨厌),乍煞(撒娇),延么(碰机),不隆过(没时间),差些乎(差一点),不得劲(不顺劲),乜里(那里),大骨节摸(大约),差不离儿(差不多)。


临朐原生态式方言,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因扰,难以冲出地域,又未能得到语言专家们的认证与推介,致使在与外界人文交流中产生过许多误解与盲区。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侵入临朐,一个日本兵中队长打探去处,一位老百姓回答:乜里。弄的这个中队长与翻译官百思不得其解,百查不解其字,闹了一出尴尬的笑谈。

按照语言专家划分:临朐方言属于中华民族汉族语言类,属北方冀鲁官话,在山东属于鲁中东潍区语言。临朐方言在长期运用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了许多古汉语中本质的因素,同时也吸收了一些非古汉语的因素。加上地方民俗习惯等因素,从而形成了与普通话及外地语言大不相同的地方性语言。如表现在称谓方面:

爹(爷)(爸),大娘(大伯母),嬷嬷(奶奶),老娘(外祖母),妗子(舅妈),家里(妻子),老婆(妻子),外头(男人),庄户(农民),丈母爷(岳父),舅子(妻兄弟),一担挑(连襟),老二嘎(二儿子媳妇),小厮(男孩),天老爷爷(玉皇大帝),山杠子(山里人),洼鱉(平原人),天底下(世界上),人群里(社会上),俺(我),小姨子(妻妹),叫货郎子(货朗),厨子(厨师),咕渣(面团),面汤(面条),油炸果子(油条),豆么子(小豆腐),可罗后的(厨房内),天井(院子),当门(屋地),棒槌子(玉米),秫秫(高粱),地瓜(红薯),长虫(蛇),叫咬子(蝈蝈),扁嘴(鸭子),马蜱(小蛭),夹巴道子(狭道),撅猪(公猪),马虎(狼),门搭提子(门槛),棉条(床单),栏(猪圈),饭屋(厨房),脖勒梗(后脖颈),页勒盖(额头),加筋窝(胳肢窝),痨病(肺病),羊羔子疯(癫痫),饽饽(馒头),饥困(饥饿),巴棍子(木棍),汗沓子(背心),鼻子嘎渣(鼻屎),尖子(公牛),牴牛(母牛),胰子(肥皂),坷拉(土块),缘房(家具),耳尕影(耳屎),肴肉(熟肉)。伙计(店员,朋友),窑匠(泥瓦工),锢鲁子匠(锅盆碗匠人),洋柿子(西红柿),地蛋(土豆),叫货郎子(货郎),燕蝙猇子(蝙蝠),蚁蛘(蚂蚁),巴巴子(鸭子),蝎虎子(壁虎),蜾蚤(跳蚤),草蛙底(百足虫),蛤蟆(青蛙),歪子(青蛙),担仗(挑水扁担),罐(水桶),疙瘩(痂),鐹腰(弓腰),围脖子(围巾),包子(饺子),豆枕(枕头),饥困(饥饿),瘸巴(瘸子),灯棍(灯管),巴子(冰雹),擦脸布子(毛巾),树骨子(树干),厦檐(有檐瓦房),肋稚骨(肋骨),这户的(这样的),苴绳(绳子),棒槌樱子(本樱),木疙瘩(蚊子咬的包),毛衣虫(毛毛虫),滋迷(淤泥),稼筐(筐具),莞子(用具),痄腮(腮腺炎),指嘎盖子(指甲),燎壶(水壶),婆婆丁(蒲公英),光贵多锄(布谷鸟),宅子(房子),火连疮(霍乱),糊饼子(窝窝头),困觉(睡觉),带犊子(后娘带来的孩子),带羔子(后娘生的孩子),耳把子(巴掌),皮锤(拳头),雾露毛(毛毛雨),打闪(闪电),打刮拉(霹雷),耳屋子(偏房),扎腰带子(腰带),车轱辘(车输),盐嘎拉(盐水渍迹),针线婆萝子(针线筐),穰子(弹过的棉花),翅佬(蛴螬),单三绳子雨(大雨),醭土(尘土),河溜子(鹅卵石),干勾石(姜固石),涝场头(涝洼地),膊罗盖(膝盖),腚腄子(屁股),干腿子(小腿),虚棚(顶相),电棒子(手电筒),坚脚(基石),墼(土坯),拱子(块煤,石灰块),醭灰(粉灰),大氅(大衣),卷子(方形馒头),糖蘸儿(糖葫芦),忌讳(醋),大油(猪油),糊涂(面粥),糊饼子(玉米饼),长尾巴狼(喜鹊),野翘(喜鹊),老鸹(乌鸦),家晨子(麻雀),骚打么子(啄木鸟),夜猫子(猫头鹰),曲线(蚯蚓),脖罗油子(蜗牛),蝈蚤(跳蚤),蜓蜓(蜻蜓),蝈蚤婆(土鳖),刀郎(螳螂),节留(蝉),方瓜(南瓜),狗杠子鱼(鱼的一种),石榴楂子(山楂),长生果子(花生),贼星(流星),冻冻凌子(冰稚),舍母田(婴儿葬地),旋饼(硬饼),碗球(公牛),黑瞎厮(狗熊),暖和脚的(媳妇),带把的(男孩),合头(核桃),门对子(对联),普衬(碎布),粑粑(煎饼),办饭的(老婆)下水(动物内脏),淹子(漩涡)。

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限制,临朐方言长期处在闭塞状态。虽然也经历过多次历史上社会动荡与人口大转移,但由于传统的固有性与习俗的惯有性,加上地方传统观念与保守思想的根基浓厚,从而增强了外来语言影响的抵御力,因而临朐方言始终未能改变其主交流特征及传承活力。如表达时间方面的方言:

今门儿(今天),夜来后航(昨天晚上),早晨头上(明天上午),清清起来(早上),晌午头里(中午),东南晌(八九点左右),日头西(傍晚),后日(后天),外后日(大后天),饭市(早饭时),下航(下午),白夜(白天),大尽(大月),小尽(小月),功夫(时间),上年(去年),不是时候(不是机会),每年(往年),那霎里(那时候),五七(人死后第五个七天纪念日),姜姜(刚才),屡续着(渐渐的),侯着(等着),早先(过去),八明不醒(天不亮),紧趁趁地(抓紧一些),那咱(那时),有的是时候(好久了),一袋烟功夫(五分钟左右),吃顿饭时候(半小时),刚着日子(很长时间),急毛线促(急忙),急手燎脚(很急),火着(焦急),百天(一百日),一愣腾(一疏忽)
任何一种地方语言的产生和流传都不是偶然的、独立的。临朐方言的形成与流传经历了漫长的创作、应用、嬗变、融合过程。临朐方言源于民间,流传于历代群众之中,在长期的传播与传承过程中,受到地域、自然、历史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语言体系。品味临朐方言的表现形式,你会发现具有咬字偏重、发声偏高、拖音偏长、口形偏松等特点,极具地方语言文化个性。如表现褒扬与讥讽方面的方言:

有种(有能力),真歪(真厉害),老实巴脚(老实人),能茬子(能人),爱见人(惹人爱),喜拉人(讨人喜欢),行好(行善),老庄户头(农民),谝你(夸奖),狗杂种(骂人),攮南娘了(骂人),山猫野兽(骂山里人),炸毛(惹事),熊架(骂人),难玩(难管理),看着人孙(欺负人),狗巴巴(胡说),湿涨(骄傲),烧包(自大),扬肥(骄傲),扬风炸毛(想惹事),真熊(真坏),稀松(不怎样),渗人(恶心人),二忘(弱智),土蛋(痞子),青痞(痞子),武鲁鬼(不讲理),愣头青(有勇无智),装憨(装傻),扒瞎话(说谎),舔腚(讨好),下地瓜(背后说坏话),熊镇侯(毛病),伤天理(违背常理),街滑子(城里人),囚堵子(不爱说话),真随(真象),多嘴撩舌(多言多语),抻腰洼肚(得意忘形),臭嘴赖腮(说话随便),掩恣人(糟人),戏里胡趟(不认真),钱虱子(见钱眼开),嘎拗(吝啬),潮巴(傻瓜),慢独(慢性),手贱(动手),下三烂(不正经),邪种(怪脾气),阿尔藏(心术不正),乜个家(那个人),精地(过于聪明),狗支(不舍得),缶古(吝啬),骚胡(公羊),畜类(骂人),街狗子(说话多的人),不知愁人(不知自己),不知羞躁(不知好歹),甩大鞋(说大话),杂嫉(心眼不好),猴子脸(多变的人),撇腔撂调(学说外地话),二二忘忘(傻乎乎),死不迭的(骂人),寻黄作黑(胡来),瞎话娄子(常说谎的人),半吊子(中间人),眼皮上翻(巴结上级),哈撒着眼(不看事),瞪眼瞪候(精明),眼里怪滑(聪明),棉裤腰嘴(笨嘴笨舌),真抠(会算计),瞎包(笨蛋),白瞎(不管用),愚囊(愚笨),奸稚儿(奸猾),撩翅你(看不起你),流二慌三(不正经),忘魂失肚(忘事),青皮无赖悠(不正经人), 犯上(冒犯上级),发邪(发火),作凳(捣乱),熊勾巴气(批评人),抡风扫地(生气样子),赖皮(赖人),护驹子(袒护儿女),犯恶(讨厌),不依恋好(不记好),懒奸皮(懒人)


临朐方言在语言、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与普通话及其他地区语言相比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在称谓、字义、韵母、发音、调值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表现形态。这种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传承,逐步演变成了临朐一带民间语言习俗。无论是在田间街头,还是在家里外边;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集市商店,甚至在会议演讲及对外交际中,到处可以听到表现形态方面的特色方言。人们可以脱口而出,形成习惯性口语。如:营生(干活),值当的(值的),不孬(很好),挡挡拉拉(阻挡),降人(吓人),打怵(害怕),搁不住(经不得),砸锅(糟了),听墙根子(偷听)谋量着(掂量着),经不得(怪不得),搅拉(搅拌),经易不(不经常),挂挂着(惦记着),拉饥荒(欠债),作孽(惹事),这么一些(这么多),利市(麻利),熊勾巴气(批评),耍混里(闹事),打水羊沟(算账),熟和(熟悉),一个来一个来地(够受的),挡不住地(可能是),胡支沟油(不认真),赶眼色(会来事),胡迷(迷路),叫唤(哭),啦呱(说话),生疏(生绣),玩景(兴趣),行市(价格),跷气(气愤),耳背(耳聋),搭腔(说话),估堆(估计),论堆(不顾一切),怕角(害怕的人),提溜(提着),要慌(多要价),耳不着(轻视),絮道(多说话),约合(召集),背讳(悖理),兴兴(兴旺),罗罗儿(说话),噎人(气人),行事(做事),俗闲套(俗气),对和(对付),借光(闪开),装佯(作装),眼生(不认识),支使(吩咐),胡摆摆(乱按排),扑弄(折腾),磕打(碰打),砸锅(糟了),看伙着(看着点),怨不得(怪不得),不依(不准),二思(犹豫),二乎(不决定),粘乎(不利索),数拉着(数着),掀弄(拨弄),熟和(熟悉),瓷实(落实),掂对(惦量),宜量(适宜),图其(贪图),亏了的(幸亏是),旺相(兴旺),形形(不结实),凉吱儿(发凉),腰胎(软弱),张呀娘地(这样那样),惯的(娇惯),扒撸(收集),犯影(犯疑),觉乎(感觉到),不管油(不管用),瞎了(没了),指不的(不指望),扒瞎话(说谎),抬杠(犟嘴),情受(继承)。

由于我国地方语言种类繁多,加之临朐地理位置偏僻,方言传播范围较小,在汉语言文化中的位置无关紧要。因而临朐方言从未引起语言专家的重视和研究推介,致使在临朐方言中不少语句用字,只有其音,查无其字。字义、字音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独特的表现涵义和形式,乃至从汉语言字词典中无从查阅。但是,这些独特的方言却在临朐民间广泛应用,经久流传,代代不息,以致与外地人群交流中发生了不少费解、误解。据传:建国初期,一位外地客人投宿临朐一家旅馆,见水管不通水,问服务人员。服务人员回答:晃晃就有,晃晃就没有。这位客人就去晃动水管,晃了半天,仍不见水。演绎了一场不通“临朐方言”的笑话。临朐方言中还有一个特别现象,就是儿化音语言甚多。这种语句常常表现了人们轻松、亲昵、含蓄、欢快、娇气等心里情感,更加突出了语言情感和地方色彩。如:

娘们儿,媳妇儿,大伙儿,头头儿,埝儿,皮面儿,看门儿,男头儿,钢子儿,吃香儿,前日儿,年除儿,老天儿,干生气儿,不拉理儿,挑翻儿,调架儿,有谱儿,找茬儿,美滋滋儿,跟趟儿,开怀儿,窍门儿,上边儿,攀拌儿,酸溜溜儿,晕乎乎儿,真立立儿,炸毛儿,打弯儿,引飞儿,吃亏儿,请客儿,惹事儿,长辈儿,值钱儿,下棋儿,走路儿,冒烟儿,小车儿,流水儿,小胆儿,小孩儿,干妹子儿,写字儿,手印儿,烧纸儿,台阶儿,地边儿,小酒儿,没空儿,酒瓶儿,飞毛腿儿,说话儿,数钱儿,算账儿,开会儿,大官儿,家什儿,伙计儿,赶集儿,一对儿,劲头儿,干劲儿,上班儿,摸黑儿,请客儿,老辈儿,吵吵儿,加盐儿,没坯儿,白文儿,小河儿,装好人,小车儿,红花儿,算盘儿,肉蛋儿,山坡儿。

在我国各地不同的方言中,有着不同的地方性口头用语,这种口头用语带有上口、易说、助口气、辨别情绪等作用。临朐历代民间也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口头用语。这种口头语,简单直朴,朗朗上口,应用广泛,张口即出。如:吔!哏!噉?咹?嗯!可了不地(太好了),甭想(别想),闲的(闲着),尧烧(骄傲),着以(太也),就是(对了),俺娘了(哎呀),恩烊了(哎呦),跌当地(有空),你汗不汗(你还吗),咋去(上哪),啰嗦(麻烦),张嘎着(这样),管不是(可能),离把(差距),万娘了(遗憾),指着(依靠),赶车着(求着),讹人(欺负人),命不济(命运不好),一准(躺着),老婆嘴(搬弄是非),嘎吃(弄痒),晒央央(晒太阳),瓢偏(不正当),苦夏(夏天不爱吃饭),刚干的杭(口渴了),啦呱(说闲话),接就(忍着),雀郎(不健康),下集了(散集),下市(价格低或人地位低了),上粪(追肥),贱年(欠收),打盹(瞌睡),指甲长(贪财),年命(生辰八字),没有帐算(无利可图),拉肚子(拉稀),淌鼻子(流鼻涕),炖水(烧水),摊煎饼(烙煎饼),踡哄(卷曲),摁倒(摔倒),嚎(大哭),害眼(眼疾),请家堂(请祖宗),仰嘎着(仰躺),歪快着(侧躺),听墙根子(偷听),喌喌(唤鸡声),刺挠(刺扎又指讽刺人),挪挪窝(换地方又指调动),可愁脸(愁眉苦脸),嫌不济(病了),踝脚(垫脚),趔趄(歪倒),懈里(松懈),该不着(不应该),该你的(欠你的),斜线(口水),劲道(有嚼头),半离不落(半途而废),清锅冷灶(清贫),添油加醋(增加成分),零二八碎(零落),胡打攮(不认真),丸弄(团弄),胡迷(迷失方向),吼人(喊人),真恣儿(高兴),苦咧且(苦味),涩巴拉(涩味),眺白(很白),乔苦(很苦),啁啁地(嗖嗖地),嗒乎(下垂),面淡(很面),喧和(软和),吼吼(咳嗽),依古赖地(恶心人),贱迭些地(发贱),血乎燎拉(有血迹),别盖(不一致),截地(整齐),婆妈妈(不爽快),犟孙(很犟的人),就是(对了),躭不着(误不了),掰伙(约人),正个的(真的),张嘎着(这么办),逢外(出格),爽么着(快着),扎裹(治疗),刚着货(很多),巧好(正好),详许(也许),惯了鬼(习惯),尤咱(提前),咪登(瞌睡),甭娘(不用那样),出溜(滑动),刚着时节(好多时候),惹值人(惹人),不素静(不利索),屋子头(房子),半响活路(半响),先先生生(文质彬彬),跟头咕噜(急促促),多么能呗(不可能),哼郎嘎几(呻吟),可不是(真是),情着吧(等着吧),各一户(不一样),不搭腔(不说话),绞别(别扭),跟趟(跟得紧),琐神(调皮),当门儿(不可能),虚火(虚张),捣鼓(操作),嚼人(骂人),腔口(嗓门),磨滑(磨蹲),约摸(大约),姜猪(生猪),沾手(发粘),出拉(打滑),恍呀忽的(不稳),二麻也乎(不一定),腥气加唉哼(不是滋味),装神弄鬼(假装),又赶(赶上),二不愣(没头没脑),了了(很少),睁明泣血(明明白白),筋结(有气力),吴郎(粗糙),闪着(感冒),板板铮铮(老实),老巴实的(老实一点),半生拉熟(不熟),糊七撩八(糊了),疯头脑脑(泼辣),熟头麻花(有些熟悉),头疼闹热(有病),风刮凉棚(风凉),迭迭些些(不紧凑),懈里光几(不粘乎),二马野虎(马马虎虎),当当啷啷(吊二郎当),清气(干净),支头(理由),指着(依仗),捞不着(没空)。

由于临朐方言的特殊性,也产生了语言的隐蔽性和封闭性,在临朐人与外地人语言交流中难免产生一些费解和误会。如:有一位临朐人和一位北京人通电话说:“老张啊吧?那个事不能娘弄啊,娘弄还治的?胡来呀!还得张弄呀!娘弄不如张弄呀,乜才春来,我看还是张弄,中啊吧?娘就娘吧!”那位接电话的北京人始终没听明白临朐人讲话的含义和内容,对临朐方言十分诧异与无奈,苦笑不得,障碍了语言交流的质量与效率。

临朐民间还有大量“方言”流传和散布在各地,不再一一例举。

日月轮换,斗转星移。临朐方言流传历史久远,从未得到过认证,也未得到过“矫正”。建国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临朐一带民间儿童进入学校,受到学校普通话的教育和培养。临朐民间新一代青年的方言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国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临朐民间群众与外地交流不断扩大,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通用式语言,改变了不少“方言”习惯,但是,临朐民间尤其在农村小区,临朐方言在被大量应用和传承,临朐语言正进入新旧交替的更新换代的时期。


临朐,古属齐鲁之邦。远在新石器时代,“东夷人”就在这里创造了古老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距今远达5000余年。勤劳并富有创造精神的临朐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繁衍生息,追求幸福,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并传承着大量颇具地方色彩的语言。这些语言,随着久远的建置与国邦的交替,经过历代民间群众不断创造,不断充实,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语言习俗,成为当地群众赖以生存、谋求进步的重要文化实用工具。它与人民生活习俗相伴而生,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散落着浓郁的泥土芳香,闪耀着世代劳动人民的才华与智慧,对促进当地民间生产、生活质量,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影响与作用。临朐方言从产生到现在虽受到外地各类语言的渗透与蜕变,但其主流系统仍未根本动摇。它以淳朴熟厚的地方风味植根于民间沃土中,真实地反映着临朐的人文历史与文化习惯。它产生于人民之中,又在广大人民中流传,显示了独特的语言文化魅力与传承活力,展现出了根深叶茂、一枝独秀的民俗奇葩。可谓是我国语言文化宝库中特有的一部散装地方语言史书,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语言文化研究价值,颇具地方民间习俗研究价值。

临朐方言在临朐民间经久传播,遍布全县各地,家喻户晓,老幼皆用,并流传影响到周边临淄、青州、寿光、昌乐、安丘、沂水、沂源等周边不少市县地区,由于历史上人口大转移及解放后人文交流。临朐方言还流传影响到东北三省及北京、天津、江南一带,产生了广泛的地方文化与民间习俗影响。

建国后,党和国家大力倡导普通话,随着临朐人的广泛外出与外地人大量流入及现代教育传媒的引导,大量普通话及外地语言流入临朐,对临朐方言产生了一定冲击影响。但在临朐民间,尤其在农村山区,临朐方言仍为主流语言,足见临朐方言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和传承活力。

临朐方言,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绝不可以随意定义为“土话”或“糟粕”而轻易弃之或漠视。在大力倡导普通话国语及学习世界语言的同时,保护传承研究临朐方言,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从未有语言专家考察研究过临朐方言。值此国家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机,建议应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对临朐方言广泛搜集,加以保护,精心研究。将对于保护地方民俗文化,满足当地人民需求,丰富发展我省我国语言文化,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临朐县文化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