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书法的形而下研究

 宁朽不雕1938 2015-10-03

大学读书期间,中苏蜜月正浓,苏联书籍便宜。1960年纸张供应困难,西安的大学生买苏联出版的挂图,翻过来作为机械制图的图纸。听说外文书店也知道大学生干的好事,拒绝卖挂图给大学生。

也在此时,蜜月过去了,中苏交恶,双方都翻脸不认人。英语吃得开了。大城市书店中有一个小门,可以进入内部书店,专门卖西方出版的影印书,价钱便宜,印刷质量很差。后来一个工程师告诉我,这类是一种非法的出版物,西方称强盗版(robber edition),改革开放以后,统一译为盗版。

19887月,我在盗版书店,买了香港天地有限公司出版的作者为梁厚甫的《书法科学论》。梁厚甫(19081999)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自称中国的儿子、美国的公民、日本的女婿。<<<<《参考消息》经常登载他的文章。

作者为了探索书法原理,请教了美国的物理学、生理学教授,有不少真知灼见。有些说法,我觉得不怎么样,尤其关于笔力的描述,他认为,帖放大到荧幕上来看,就可以看出笔力的强弱,而且得出结论:米芾、赵孟頫、文徵明的笔力最强,颜真卿、苏东坡的笔力,反在其次,对这种论证不敢恭维。

读书多了,搞了一辈子科学,才知道科学不是万能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被称为“形而上学”,即“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s)。这里的物理学泛指科学,哲学是在科学“之后”,也是超越科学的。中文译为“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的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种中国化的译名,准确到位。凡是科学鞭长莫及的学科如宗教、哲学、美学等超越科学的领域属于在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

书法中的力的概念源于生活,符合力学原理。彻底艺术化,高度抽象化,美学家心中形而上学之力和力学家形而下学之力,大相径庭,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我想,正因为鸿沟的存在,给研究留下空间,给创作留下余地。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就和形而上范畴密不可分。作为工具,汉字不仅有形而下的实用功能,还有更高的形而上的追求。自从有了毛笔,把汉字的形而上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农耕社会的文人墨客有充分的时间舞文弄墨,形而上是他们永恒的追求。毛笔是他们得心应手的工具。西方的硬笔,如鹅毛笔,不可能在中国发明,即使发明,也无法推广。

中国进入现代化,硬笔代替毛笔,电脑取代硬笔,可是几千年的形而上传统却无法替代。离开形而上的思考,任何文字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今天的硬笔书法的审美只能遵循毛笔书法标准。

审美指导下的实用,实用基础上的审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互补,中国书法发展的永恒动力。

艺术喜爱形象思维,用夸张的语言描写世界;科学习惯抽象思维,热衷于证明世界。本文试图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阐述书法美的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