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张图告诉你古诗词鉴赏怎么学| 古诗词鉴赏龄丹妙药000

 独步银河 2015-10-04

 


【讲师简介】精龄老师,独立语文教师,“一起学语文”课程讲师、专栏作者、资源编辑。《高考阅读龄丹妙药》、《古诗词鉴赏阅读龄丹妙药》系列课程主讲人。
暑假期间,精龄老师借助一起学语文平台发布了一个关于古诗词鉴赏的小调研,通过调研精龄老师发现大家普遍存在着对古诗词鉴赏的恐慌情绪。因此,《古诗词鉴赏龄丹妙药》系列课程以“系统扫盲——打开脑洞——精准表达”为设计思路,以耳熟能详的诗词和经典考题为范本,力求用鲜活的语言还原诗词的精美。精龄老师希望通过这套课程可以让大家从零开始轻松学习古诗词鉴赏,告别诗词恐慌。


一、恐慌背后的挑战


(图1)
(图2)

精龄老师在调研中发现有78%的学生急于得到古诗词鉴赏的全面复习指导(见图1)。为什么大家对古代诗歌阅读如此恐慌?究其原因有二。第一,高考试卷回归大一统,而全国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的分值和难度高于地方卷。第二,古代诗歌阅读是学生固有的硬伤(见图2)。

在2015年新增江西、辽宁、山东(外语科目试行)3省使用全国卷的基础上,2016年使用全国卷的省份新增了福建、广东、湖北、四川、重庆、安徽、陕西7个省市。

课标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目共两小题,总分11分。第1小题5分,第2小题6分。纵观各地方卷,除北京和江苏两地外,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分值都较低,在6-8分之间,单题分值2-4分。例如历年的福建卷古代诗歌阅读题仅6分,两小题,每题3分。广东卷的古诗阅读题7分,两小题,分别是3分和4分的分值。

可以看出,相较于地方卷,全国卷诗歌阅读题量并没有增加,而是单题分值提高了。考过试的同学都明白,6分的题目跟3分的题目,在语文考试中是差别挺大的。精龄老师想问,什么样的答案才值得6分?原来那般套格式填几个似是而非、笼统含糊的答案还能值6分吗?这提高的2-3分的分值是对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要求的提高,而这种能力一直都是广大学生的硬伤。

所以,在紧迫的时间内,固有的硬伤加上分值难度的双提升,可谓雪上加霜,自然导致了大家的恐慌。

二、古诗词鉴赏真正的痛点在哪儿?

(图3)

其实,对考生来说,古代诗歌阅读的痛点无非两个,一是看不懂,二是写不出。而写不出就是因为看不懂,但它还有表达能力的考量。


1.读不懂诗——缺乏常识,缺乏想象力


诗歌,是赤裸裸的汉字组成,它对我们来说既不像外语那样是全新的认知,也不像数理化那样是抽象的数据,更没有古文长长的篇幅。可是我们依然读不懂诗。其实,要读懂诗,却恰恰需要读懂外语的常识积累,需要做好数理化的逻辑演绎,更需要学习文言文的翻译解读。而这些却常常被我们在短短几行字的古诗歌阅读中忽略了。

图3中,意象、分类情感、常用艺术手法、主要诗人及其背景(若非典型,题目会给出注释)这些影响诗词阅读的主要障碍其实就是我们应该积累的常识。事实上这些常识在我们长期的诗歌学习过程中是频繁出现的,比如出现在课本下的注解,只是它们都被我们忽视了。


即便有了常识,长期学诗的过程中只注重“背诗”,而不是用心“赏诗”也使我们在诗歌阅读中依旧停留在字面的机械阅读,缺失了诗歌的联想和感受能力,也就读不懂诗了。比如,我们从小就会背诵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我们积累了一个常识——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蕴含了“思乡、思念”的情感。但是我们真的理解为什么“举头望明月”就会“低头思故乡”吗?


精龄老师在给学生上课讲到月亮的意象时,很多高三的同学都不能说清为什么月亮蕴含“思念”之情。其实啊,就是因为诗人和远方的亲人朋友分隔千里,但在这千里之遥的空间里,月亮就像如今的无线网络信号一样“你有我有全都有啊”,一个信号能连接你我,当“我”想知道你在信号那头做着什么,就会利用这个信号传达我的思念,于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就是读诗中需要借助的联想感受能力。因此和所有文字表达的艺术作品一样,言简意赅的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是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取得合理的演绎,从而获得共情。


2.写不好答案——没有读准,缺乏分析


为什么读懂了诗但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上文精龄老师提到过,这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读准”诗,其次才是表达训练的欠缺。全国卷单题分值那么高是为了考察考生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用一定的逻辑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鉴赏。为了让自己的答案准确,我们的常识积累就要力求全面,才能挑出准确的表达。要让答案清晰,我们要对诗句进行分析、演绎、描绘,才不至因笼统含糊而失分。举个例子: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题: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送别诗,因此精龄老师的学生中有七成回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如果这道题5分,七成的同学只能得1分。因为答案笼统不准确,缺乏分析。送别诗不仅仅表达“惜别”,还有谢别、壮别、阔别等情感。我们应该准确把握是哪一种“别”之后,再具体分析如何表现这样的情感。


这首诗写的是:李白自己一个人登上船要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一群人踏着节拍,边走边唱,李白才知道是汪伦来为他送行了,于是感叹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送别我的情意深。解读完诗,我们发现整首诗并没有出现类似“柳”、“芳草”、“日暮”、“凉秋”等渲染离愁的意象,而且李白素来“自由洒脱”,自然不喜欢离别时“依依不舍”,所以他才与友人不告而别,才有了朋友忽然来送别的惊喜一幕。所以,这首诗的情感不在“依依惜别”。同学们可以试想一下:李白虽然不告而别,但是友人还是赶来送别,还带上一群乡亲唱着歌为他送别,如此感人的场面,当事人得先说“谢谢”吧。所以诗人想表达的是“谢别”,感谢汪伦的送别。这事儿放今天,汪伦也能获封“中国好哥们儿”了,所以足见两人感情之深。所以,诗人要感谢的是汪伦对他真挚的感情。怎么表达这份感情呢?诗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参考答案:这句诗表达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挚的情谊以及李白对汪伦热情送别的深深谢意(读准情感)。诗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为感谢汪伦的深情厚意,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这首诗赠别,表达对汪伦的深深谢意(具体分析“如何”表达)


所以,为了让我们不至于在鉴赏古诗词时表达词穷,我们就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丰富常识积累。同时,改变笼统表达的习惯,多用“什么样的”、“如何表达”这样的问题引导自己的解答分析。


三、我们的课程如何用龄丹妙药解决痛点?

讲了这么多,如果不开始学习一样然并卵,只怕“欲济无舟楫,端居耻高考。坐观学霸呀,徒有羡与恨。”所以,不妨开始扎扎实实地扫盲式学习。针对以上分析的痛点,精龄老师的课程开出药方如下:




1.常识扫盲——系统、精确。

扫盲课程分两部分,通识课和分类解读。通识部分涵盖了大家最困扰的几大盲区:诗歌类别、意象、手法、语言风格、主要诗人及其背景、读诗步骤、常考题型这些内容。这是初级扫盲课程,这些内容就像精龄老师给大家开的一帖一帖的药,但是这些药应该怎么吃才有效,我们还应该配合着三餐配合着心情进行治疗才能药到病除。

因此,待大家都理清这些知识点之后,我们将进入更精确的扫盲课程:分类解读。精龄老师将划分6种高考诗歌类别:山水田园诗、送别惜别诗、边塞战争诗、羁旅思乡诗、闺怨相思诗、咏物怀史诗,进行分类解读,解读每一类诗歌的情感细分、常用意象、常用手法、常考题型以及答题思路等。所以,在这个解读的过程中又是对通识课中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

2.打开脑洞——联想、分析。

精龄老师将用平实的语言,最鲜活的例子更多地启发大家“浮想联翩”、从而“下笔有神”,并且通过经典例题、经典“错误”让大家学会用严谨的思路“自圆其说”。同时,精龄老师又将告诉你们专业的、有逼格的表达。

3.题库精选——演练、互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消化这些课程,特别对高三的学生来说,大量的练习是必需的。精龄老师将在课程中放送一些各地新题解读,并进行互动作业点评。也会汇编其他年级的古诗词赏析复习资料。


精龄老师希望通过这套课程,用白开水一样的平易解说,红酒一样的高端语料,雪碧一样的透心凉分析,绝对干货的分享,教你从零开始学习古代诗歌阅读,让你从此考试无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