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德德山山有德——联珠联

 江山携手 2015-10-04

  “联珠联”这个名字,对于相当一部分楹联爱好者来说,可能还有点陌生吧?其实,在联苑百花园中,人们并不难见到她的绰约身影。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过去有个州官,一贯贪赃枉法,不知残害了多少百姓,告老还乡后,于六十寿辰宴请宾朋,一乡绅出句致贺:

  寿比南山松,松老,老来坐享皇天荣华富贵,贵客满庭,庭前芝兰八百,百龄再仰仙翁润泽;

  从宾客无人能对。州官命人把上联挂在大门口征对。当地一穷秀才见了,为之续出下联:

  福如东海水,水流,流去尽是黎民血泪忧怨,怨声载道,道旁冤魂三千,千刀当剐老贼心肝。

  下联与上联针锋相对,对贪官酷吏揭得深刻,骂得解恨。百姓见了,无不怕手称快。这副对联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珠联”。

  联珠联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上下联为复句;

  二是复句内,前面分句句尾的字(词)正好是后面分句的句头,上递下接,依次蝉联,好像一串珠子。修辞学上把这种修辞方式叫“联珠”,又名“顶针”。

  联珠联的语句递拉紧凑,生动畅达,富有情趣。按照联珠字使用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类:句中联珠和句间联珠。

  句中联珠,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德”、“山”、“沙”、“水”均为句中联珠。

  句间联珠,如北宋黄庭坚儿时与舅父对句:

  桑养蚕,蚕茧,茧丝,丝织锦绣;
  草藏兔,兔毫,毫笔,笔写文章。

  又如清代讽刺联:

  大鱼吃小鱼,小鱼虾,虾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县,县民,民穷国危。

  上下联各分句间均运用了联珠词连接。

  从联珠联表达内容的方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后面分句是前面分句的注释补充。例如,弥勒佛殿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联中“容天下难容之事”与“笑世间可笑之人”分别补充说明了“大肚能容”和“笑口常开”的内容,从而使联意更加完整。

  又如题西电东送工程联:

  水火亦多情,情贯西东输灿烂;
  乾坤同有喜,喜知家国庆繁荣。

  联中“情贯西东输灿烂”和“喜知家国庆繁荣”分别是“水火亦多情”和“乾坤同有喜”的注释补充。

  第二种,后面的分句为前面的分句作概括说明。如明代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声声入耳”和“事事关心”,分别对它们前面的分句作了概括说明,使全联显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第三种,表达语意逐句深化,如郑林贺画家贾敬之寿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亦求精。

  第四种,采用一字两义的联珠词,表现语意的跳跃或转折。如:

  红星映日,战鹰冲天,天天传捷报;
  壮志凌空,雄心揽月,月月立新功。

  在这副联中,“天”和“月”两字是联珠词,它们在相邻句中的词性和词义各不相同。上联中,“战鹰冲天”的“天”字是名词,作“天空”解;而“天天传捷报”的“天”字则是时间量词,作“每天”解。下联中,“雄心揽月”的“月”字是名词,作“月亮”解;而“月月立新功”的“月”字则是时间量词,作“每月”解。这里运用了汉字一字两义的特点,使联句整体上的连贯衔接与单句间的跳跃跌宕巧妙地融合起来。这种“江流石不转,山断云还连”的修辞技巧,给人以艺术美的感受。

  不过,这种联珠联由于制作难度很大,较为罕见。就是在制作对联很讲究格律的旧时代,人们也未必能够在上下联都同时使用一字两义的联珠词,即使是名联也是如此。例如,著名的听雨楼观潮阁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上联用了一字两义的联珠词“住”,前“住”字作停止解,后“住”字作“住宿”解。而下联对应的联珠词“来”字,则前后分句中都作“来到”解,显然就不是一字两义的了。

  关于联珠联,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趣话。相传明代韩公雍视察江西某地牢狱,时值寒冬,池水冰冻,大雪纷飞。公雍忽有所思,得联珠句:

  水面冻冰,冰雪,雪上加霜;

  吟罢久不能对。一死囚闻声而言:“罪人冒死敢对。”公雍同意了,并许诺如果对得好,可免死罪。死囚欣然对道:

  空中腾雾,雾云,云开见日。

  对句不仅对得妥贴,而且暗寓感激拯救之意。公雍听罢称善,着意复审案情,开释了那名死囚。

  当代也不乏这样的联珠联趣闻。1961年3月,诗人萧三到海南詹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联:

  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

  写完上联,萧三却把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事有凑巧,时隔三天,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看了上联,信手为之续出下联:

  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两位诗人合作联珠联,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作者:潘国璋 原载:《联苑百花奇观》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