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书法爱好者谈对联

 江山携手 2015-10-04

  对联,雅称楹联,也是书法家惯用的一种表现书法艺术的形式。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专门举办了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将对联这一书法形式推向了高潮。因此,把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创作兴致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使得楹联书法作品不仅出现在展厅里,同时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面对楹联书法作品的大量涌现,我们发现其中良莠互见,确有鱼目混珠之现状,很有必要静下心来,与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谈谈对联。

  由全国楹联书法大展说开去

  中国书协自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过八届全国书展和八届中青年书展,同时,又成功举办了多次专项书法艺术大展,如全国新人展、正书展、扇面展、临书展等。值得注意的是:从1994年举办“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参赛应征作品每一届都在数以万计以上,参展作品是从这万件作品内,经初评、复评、终评几道关遴选的,可谓沙里澄金、精益求精了。按理说,像如此高规格的楹联书法大展,又有诸多书法名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认真评选、审定,该不会出现太多的遗憾。然而,只要翻阅一下这三届楹联书法大展的书法集,就不难看出其中之瑕疵。为了避免此种大展中的劣质楹联作品障人眼目,产生负面影响及艺术误导,很有必要将其中带典型性的作品披露并评析一下,对于书法爱好者可能会有所裨益。

  先看第一届楹联书法大展,其中一副获银奖的七言行书联:

  小楼一夜听春雨;
  孤桐三尺泻秋泉。

  这联录自陆游的《闻虏乱代华山隐者作》中句:“大药一炉暾晚日,孤桐三尺泻秋泉。”显然这是集句联而集错了的缘故。集句联古已有之,只要集得好,不仅无生硬之感,而且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妙。

  如集唐代诗人白居易与钱起句为联:

  浮云心事谁能识;
  明月襟怀只自知。

  还有几件作品,虽然是以对联形式书写的,但所书的句子并不是联语。如有一副行书作品:

  兰溪一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对联其中有一大特征即是上下句“词性相同”。以此一对照,毛病自现:“半夜”属时间名词,“兰溪”系地方名词,何以能对?“鲤鱼”又怎能与“一日”成对?至于后面的“来上滩”就更对不上“桃花雨”了。这大概是书者将两个诗句误作对联来写了。要明白诗句有有上平下仄的,那是特殊形式)。此联中“春”字为平声,不成联。这是对联的起码要求。

  再如:有一行书联:

  拍倒泰山;
  扶起地球。

  这副书法作品单就书法而言,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按对联的要求来衡量,犯的是与上面一联同样的毛病。“山”为平声,“倒”与“起”又都是仄声字,有悖联律。我这里顺作者原思路与气魄,改作:掀翻泰岳;扶起地球。

  像如此毛病的作品,还有几副,录列于下,请读者自鉴:

  北雄华夏长城;
  南奇永定土楼。

  上中下内外因实践论;
  天地人主客观辩证法。

  大者永和春兰亭道上右军书;
  乃试长安酒无陵江边有佳人。

  这末一副对联不仅有上述的问题,而且语言节奏上也出了毛病。“右军书”的节奏是二、一(右军书),而“有佳人”的节奏是一、二(有佳人)。

  打开“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书法集,在获奖作品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获金奖的作品:

  云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剑,千年桂月印湖光。

  这原是元代赵孟頫题杭州灵隐寺联。乍看此联问题在上下联出现了重复字“云”,这是对联之大忌。细想,原来是书者将联首的“龙”字误写作“云”了。另外,下联中的“剑”属“敛”字之误。“剑”是名词,在此处就难以与上联作动词的“回”字为对了。

  大概是书者一时疏忽大意所致。

  又如一副七言联:

  舞鹤飞鸿钟太傅;
  铁画银钩王右军。

  这副对联犯的毛病前边已说过。“鹤”与“画”皆为仄声,而“鸿”与“钩”又都是平声,“太”与“右”如有一副自撰自书山海关联:

  独来看山,万树摇动风挟腋;
  暗去观海,群鸥集翔波荡怀。

  联语音步句脚,按格律应仄平交错,上下联平仄相对,读来给人以跌宕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感。可是上面这副联语,要么一连几个平声字,要么一连几个仄声字,这是不懂得联律的表现。

  又如:

  夜渚月明,脱襟独步;
  白云绕屋,时闻鸟声。

  此联虽在平仄上形成了上下字的平仄相对,但不对仗。“月明”与“绕屋”词性不同,怎成相对?同样,“脱襟独步”与“时闻鸟声”也是驴唇不对马嘴。这样的作品看似对联,其实不能称其为对联,因为词语的部件构成与对联相差甚远。

  再看“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更让人大失所望。首先特邀作品中就有一些低劣作品。如行书:

  笔底春风挥不尽;
  东涂西抹总开花。

  松色随野深;
  月露依草白。

  此联语上下联的“色”、“野”、“露”、“草”皆为仄声字,不合联律。另外,“深”字平,“白”字仄,不符合联尾上仄下平的要求。而且,通常情况下,下联语义应比上联词意要重些,形成上轻下重的语气,此联有悖于斯。此外,还有类似的行书联,也属上下联倒置,应予说明,以免发生误导。

  获奖作品中,屡见败笔之处。如获银奖的一副隶书联:

  千寻金锁横银汉;
  百尺丹楼跨彩凤。

  这副作品犯的毛病显而易见。“凤”是仄声,与对联的要求不符。

  获奖提名的一副行书联:

  安得故人生羽翼;
  飞来相伴醉如泥。

  有人也许会说:你这样以一位楹联家的眼光审视楹联书法大展,以对联的格律来要求书法家,未免有些太专业化了,太严格了。我认为,正因为这是全国性的楹联书法展,正因为你是人们尊称的书法家,你的笔下才不允许有败笔,才不能露出破绽而令人遗憾。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认真审视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中的问题,足以说明在我们当代书法队伍中,真正理解对联的和精通对联知识与格律的还不那么多。试想,大展特邀作品中有次联;获奖作品中有假联;参展作品有劣联,这样的楹联书法大展的权威性就会受到影响。要看到一副楹联书法作品的书法质量再好,就因为联语不合联律,那这副作品的品位就会大打折扣了。严格地讲,不合联律或有这样那样毛病的联语就不叫对联,即便是书法水平再高,这样的楹联书法作品是不应该参展的,更不应该获奖。由此看来,向广大书法爱好者,甚至一些书法家普及对联知识很有必要。

  对联的基本特征

  要理解和掌握对联的基本特征,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对联。简单地说,对联是用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两个对偶句。详尽一点讲,对联就是由两个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语意相联的句子组成的独特文体。对联是我们汉语独有的一种形式,汉字一字一格,一字一音,一字一义。汉字离不开形、音、义三个要素。同样,对联也是从词语结构(语法结构与语言节奏)、上下联的声律关系(平仄对仗)、上下联语义相互关联三大要素构成了对联的基本特征。

  一、上下联词性相同,语法结构完全一致。《缥湘对联》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目字对数目字等等。如《红楼梦》中曹雪芹撰贾宝玉题沁芳亭联:

   绕   堤   柳   借    三   篙    翠;
  (动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目词) (名词) (形容词)
   隔   岸   花   分    一   脉    香。
  (动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目词) (名词) (形容词)

  二、上下联平仄相对。一副对联最直观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联语中其他音步上的平仄要相对,换句话说就是语音节奏点上的字音平仄要呈对立状态,上仄下平,上平下仄。仍以贾宝玉题沁芳亭联为例:

  绕堤柳借三篙翠;
  仄平仄仄平平仄
  隔岸花分一脉香。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对仄,仄对平,上下形成犬牙交错状,读来抑扬顿挫,有韵味。

  三、上下联语义相关。对联,顾名思义,就是上下两个句子在字词、语义上既对又联。只对不联的叫“无情对”,古时候有一种特殊的文体叫“诗钟”,也是上下两句各言一种事物,显得前言不搭后语。

  如下面这个例子:

  四野桑麻沾雨露;
  一腔肝胆照江山。

  上联说的是农作物靠雨露滋润,下联却说的是为江山社稷甘献一腔肝胆。上下联无任何连带关系,所以说这不能称作是一副对联。充其量,也只是强拉硬扯在一起的对偶句。如果将上联保留,把下联改一下,就是一副满意的春联了:

  四野桑麻沾雨露;
  满山桃李笑春风。

  在全面准确把握对联特征时,除了上述三个基本特征外,还要明了如下“四忌”。

  一忌上下联出现重字。如:

  福星高照文明院;
  喜气频临幸福家。

  上联中有“福”字,下联又出现了“福”字,这是对联所忌讳的。可以改作:

  福星高照文明院;
  喜气频临和睦家。

  二忌犯“合掌”。何谓“合掌”?即上下联相对应的词语虽然字面有别,但语义相同。如同一个人的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形象化地称作“合掌”。如:

  祖国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上联的“祖国”与下联的“神州”属同义词,犯“合掌”了。如将“祖国”改为“盛世”则好。

  三忌犯“孤平”。“孤平”是指在特定的仄起平收的下联里,除了末尾字属平声外,联语中只剩一个字为平声了。如:

  高天丽日丹霞画;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地绿林碧野诗。
  仄仄仄平仄仄平

  下联中只有“诗”和“林”字为平声,其余皆为仄声,而除了“诗”字必须平外,就只有“林”属平声了,犯“孤平”。如将“绿”字改作“重”字,即可:

  高天丽日丹霞画;
  大地重林碧野诗。

  由此可见,通常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仄起平收的下联中,就不能适用。“一三五”不是不论,而是必须得论。 四忌“三平尾”。在平起平收的下联中,末尾三个字如果都是平声,就是“三平尾”。如:

  四面烟云绝顶下;
  仄仄平平仄仄仄,
  一湾溪水斜阳中。
  仄平平仄平平平。

  下联的“斜阳中”三字属三个平声字连用,犯了“三平尾”。可以改作:

  四面烟云绝顶下;
  一湾溪水夕阳中。

  只需将“斜”改为仄声的“夕”字,就可避免出现“三平尾”了。

  在掌握对联基本特征的同时,很有必要弄清诗句与对联的关系。简明扼要地讲:一副好的对联应该是诗,但诗不都是对联。古往今来,诗词浩如烟海。诗中有联,联中有诗。而且有人称对联是诗,是“诗中之诗”。说对联是“诗中之诗”,其源概出于律诗。在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中,中间的四个诗句,按格律要求必须是两副对仗工整的对联,前两句为“颔联”,后两句为“颈联”。由于这两副对联是在一首律诗中,故又称之为“诗联”。如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的“颔联”与“颈联”,都可以当作诗联来书写。假如选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个诗句来进行楹联书法创作,那就错了。因为这两句诗不是对联,选不是对联的诗句进行楹联书法创作,岂不贻笑大方?有人问:“律诗中有对联、绝句中有没有对联?”我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用对联的特征去衡量它就可以了。一般来讲,绝句不要求按联律来创作,所以大部分绝句不是对联。有的绝句诗中就有对联,像唐代诗人王之焕《题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五言绝句较为特殊,四句诗是按“颔联”、“颈联”格律写的,是对联,无可非议。完全可以当作对联进行书法创作。但是,如果依此就说绝句中诗句是对联,而盲目选用进行楹联书法创作,必然闹出前面的笑话来。

  对联的平仄格律

  对联的平仄,构成了对联的格律。没有格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联的规矩,就是平仄关系。汉字,每一个字有每一个字的读音。音调又分为平、上、去、入。这就是声律之平仄。平仄是声律音韵之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在平仄概念上,还必须明白古四声的平仄和今四声的平仄划分是有区别的。古四声中,除了平声外,其余的上、去、入皆属仄声。今四声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去声为仄。今四声将古四声中的入声,分归其他音韵。在对联的平仄格律上,我们主张今四声和古四声不能混用。也就是说,在一副对联中,绝不能有的字音按今四声调,而有的字音按古四声读,这样会乱了阵脚,混淆了格律的严肃性。比如“国”、“福”二字,古四声中二字为仄,而今四声中二字为平,恰恰相反。所以,我们主张古四声和今四声决不能混用,一定要泾渭分明,清白两分开。通常情况,我们现在仍然遵循沿用的是古四声。如果有的时候运用新四声标平仄,须在联后说明。不然,即按不合联律对待了。对联的平仄格律,是指上下联相对应字的字音声调要入律,尤其是上下联节奏明显的音步句脚处,一定要做到上下平仄相对(又称相反、对立、交替)。即上联是仄,下联则平;相反地上联是平,下联则仄。除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平可仄变通处理外(指不在音步句脚处),其余的概不可破格。下面依次将对联的平仄格律明确并举例,希望书法爱好者逐一鉴识。这是书法爱好者经常询问并不容易在实践中掌握的且需要多加揣摩、多加思索的。

  (一)四言联之格律。

  四言联取如下两种格式:

  其一: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如:笔者自题书法情缘联:

  神游墨海;
  醉卧兰亭。

  其二: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

  如:时贤题书法联:

  虎移泉眼;
  龙作浪花。

  (二)五言联之格律。

  五言联取如下两种格式:

  其一: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笔者题友人墨竹联:

  凌云持劲节;
  抱石有虚怀。

  其二: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如:笔者题黄山卧龙松联:

  松老成龙卧;
  云灵化鹤飞。
 (上联“松”字处可平可仄)

  (三)六言联之格律。

  六言联取三种格式:

  其一: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如:笔者题新春联:

  景历风花雪月;
  岁迎春夏秋冬。
 (下联中“岁”、“春”不在音步处,故可平可仄。)

  其二: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

  如:笔者题古代书画展联:

  魏晋书,明清画;
  惊天地,泣鬼神。

  其三: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如:笔者题赠天津书家王颂余嵌名联:

  颂山河,挥笔墨;
  余智慧,献中华。

  (四)七言联之格律。

  七言联取两种格式:

  其一: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笔者题黄山情结联:

  园栽翠竹晨昏赏;
  壁画黄山坐卧游。

  其二: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笔者题赠友人联:

  品格清高梅作友;
  襟怀坦荡海为师。

  另外,由以上两种格式不在音步处可平可仄时,又衍生出如下两种格式:

  之一: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

  如:笔者题友人“雅风轩”联:

  宋词元曲明清画;
  秦瓦汉砖魏晋书。

  之二: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笔者题治家格言联:

  书破五车明事理;
  德传千载蔚家风。

  (五)八言联之格律。

  八言联取两种格式:

  其一: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笔者题林凡书画展联:

  杜甫草堂,清风瘦竹;
  石涛画稿,响水奇峰。

  其二: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笔者题新春联:

  新春吉庆,黄莺催马;
  盛世澄明,赤鲤化龙。

  (六)至于九言以上字数的对联平仄格律,可以视作是上述几种对联平仄之组合。九言联可视作是四言和五言,或者五言和四言的交叉组合。初学者应注意“交叉”二字,即前面短句的上下联颠倒一下。这样,音韵较为和谐。

  九言如下三种格式:

  其一: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乾隆题畅春园寿萱春永殿联:

  璇阁香清,露华滋蕙畹;
  萱阶昼永,云锦蔚荷裳。

  其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汪良—题黄山卧云庵联: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
  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其三: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传统春联:

  爆竹两三声,人间改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十言联可解析为两个五言联的组合,或者是四言和六言及六言和四言的组合。因而,就有了如下三种格式:

  其一: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黄山高台联:

  高阁逼层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其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黄文忠题杭州西湖天下景亭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其三: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左宗棠题吴县柳毅井联:

  驰骋云路三千,我原过客;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冯玉祥题成都武侯祠联: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清风,于遗像,万古清高。

  十一言可分解为四言和七言或七言和四言,五言和六言或六言和五言几种格式。

  其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朱元璋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其二: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题陕西勉县武侯祠联:

  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
  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其三: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徐渭题杭州吴山极目阁联: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其四: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题杭州西湖葛岭山门联:

  登临绝顶看扶桑,丹霞着色;
  点缀名山有勾漏,旭日来朝。

  其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题北京新会会馆联:

  紫水黄山五百年,必生名世;
  橙香葵绿八千里,共话乡风。

  十二言联,大致可视为五言和七言、七言和五言六言和六言、三个四言的组合。凡举如下四种格式:

  其一: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程颂万题长沙岳麓山爱晚亭联:

  山径晚红舒,五百天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其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题绍兴县萧相国祠联:

  除去祖龙苛闿泽,万家歌武始;
  评量功狗当高名,一代属文终。

  其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题江苏镇江东来阁联:

  槛前一带沧江,不古不今图画;
  帘外数声啼鸟,非丝非竹笙歌。

  其四: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集古人句题居室联: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

  字数再多的对联,亦可依次类推,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四、五、六、七言对联的平仄格律掌握好了,其余多字联的格律就可迎刃而解。

  对联的对仗要领

  如果把平仄格律比作是对联的血脉,那么对仗则如同是对联的灵魂。一副对联失去了对仗的特征,那就不叫对联了。对仗在对联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是上下联词语对仗:流行最广的《笠翁对韵》吟道:“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声律启蒙撮要》也咏道:“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二是上下联语法结构对仗:“云遮月”对“雪打灯”,即是主谓宾的结构对仗。三是上下联音韵节奏对仗:四言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节奏为“二、二”;五言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节奏为“二、一、二”;下一个五言联的节奏就不同了:“一夜春风至;满城国色香。”其节奏则是“二、二、一”。四是上下联平仄对仗:这即是前边讲到的“平对仄”、“仄对平”的对联格律。

  从对仗的宽严要求上可分为工对、宽对。

  工对:即上下联对仗非常严格,丁是丁,卯是卯,不可有一点含糊,对仗相当工稳。如:

  大海龙千丈;
  长空鹤一声。

  上下联中的每一个字,从词性、结构、节奏、平仄都对得工整无误,天衣无缝。

  宽对:即上下联对仗不太严格,一般为了内容需要,不至于以字词对仗而妨碍语意的表达,从宽。

  如范文澜先生自题联:

  板凳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若按平仄格律来衡量此联,就发现有毛病:

  仄仄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上联内,如从“年”字出发,“板凳”应是平声却为仄声了。但是下联“文章”又是平声。大概范先生在此联中从宽处理了。

  从对仗的表现形式又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

  正对:即指上下联内容相关。顾名思义,也就是从正面表现主题的对联。如清代李啸树听说郑板桥辞官回乡后,即赠一联: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联语既概括了郑板桥的才艺“三绝诗书画”,又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表现郑板桥辞官后的坦然心境。

  反对:上下联从遣词对立意都反义而作,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自题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联中的“清风”、“明月”暗指“清朝”和“明朝”,作者依此抒发反清复明的政治情怀。类似的还有一副反对: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

  这副对联也是反清复明者所作,然而,从用词上就更显锋芒。“乱”与“翻”包藏着天下大乱、推翻清朝之心。相比之下,上联“有情”抒发对明朝的怀旧之情。

  串对:上下联语义连贯,表现的是一个主题。串对又叫流水对,上下联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如林则徐虎门焚烟受贬,充军新疆,在流放途中自题一联:

  偶然风雨惊花落;
  再起楼台待月明。

  上下联语义相关、语气相连,从中不难看出当时林则徐的郁闷心情和“再起楼台”的政治抱负。

  对仗在对联中还有一种特别形式,叫自对。

  自对:通常对仗,是指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对仗。自对,是上联中或下联中的字词形成对仗。有的时候,两个相连字词也成对仗式,那叫当句对。

  如笔者的一副新春联:

  良操美德传家久;
  正气清风继世长。

  上联中的“良操”和“美德”属当句对,下联中的“正气”和“清风”也属当句对。自对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对仗,有的对联中的自对出现,并不影响上下联对仗。如郭沫若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上联中,“大明湖畔”与“趵突泉边”为自对;下联中;“漱玉集中”与“金石录里”亦为自对。再从上下联对照,也不影响对仗。 也有的对联自对,只在上联或下联内对仗,但上下联就不对仗,这在对联中是完全允许的,切不可只看到上下联字词不对仗,就判定这是不合格对联。要分析一下此联是否运用了自对。如香港长山古寺联:

  长亭惜别,古道瞻岐,雨笠尘襟人日日;
  山鸟吟春,寺花送晓,烟钟风磬我年年。

  单从上下联看,“惜别”与“吟春”,“瞻岐”与“送晓”,对仗略嫌欠工整。但上下联分别皆是自对,故此联不失为佳联!

  碍于篇幅,不便再细谈对联的其他知识。仅从上述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而言,只要楹联书法爱好者能心领神会,加上不断地在楹联书法创作中学习实践,看得多了,琢磨得多了,自然会从中悟出门道,从而掌握对联的要领,创作出联语精彩、书法精到的楹联书法作品,为当代楹联书法艺术争光添彩!


 作者:梁石 梁栋 原载:中国书画家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网络版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