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途中,如何防治“高原反应”

 一漂--文摘 2015-10-04

“高原”的风景、人文吸引着无数的旅行朋友,但“高原反应”往往让人心生畏惧,不敢前行,下面为准备“高原旅行”的朋友介绍一些防治“高原反应”的知识。

旅行途中,如何防治“高原反应”

一、旅游前预防要点

1做好体检

为预防高原反应,高原旅游前应该去的医院认真做好体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各种呼吸功能不全、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胃肠道疾病、神经与精神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等的病人不适合高原旅游。无法确定安全性时,应该接受低氧试验。

2身心准备

1-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可从书本和向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有关高原环境、特点和医疗保健知识,增强自信心。

2-做好适应性锻炼:如登山、长跑、负荷行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增强适应能力。

3-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带足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预防及缓解药物或食物

1红景天、高原安等抗高原反应药物,虽然药物对每个人的作用不一样,但还是建议在出发前一周和刚进入高原的头一两天服用;西洋参补气,放在舌下含服再吃,比直接吃掉效果好。

2乙酰唑胺:进入高原前1-2天起服用,125mg,每日两次,国内外报道可有效预防高原反应。

3重要急救药品:利尿剂(呋塞米等)、镇静剂(吗啡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硝苯地平、氨茶碱、甘露醇等。但这些药品大多是处方药,甚至特殊管理药品,难以购买和携带,因此最好是评估身体状况是否可能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重症高原疾病。

4准备布洛芬等镇痛类药物对治头痛效果较快,可以减轻症状。

5随身携带葡萄糖、巧克力,这些都能补充能量,对于缓解高原反应症状也有帮助。

6携带感冒药,例如复方伪麻黄碱、板蓝根冲剂等,这是外出旅游使用最多的药品,呼吸道感染是诱发高原肺水肿的可能诱因。

旅行途中,如何防治“高原反应”

三、进入高原后注意事项

1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严重的会有头痛、全身肌肉痛、失眠等症状。人们常常用吸氧来缓解不适,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所以,如果上述症状不很严重,最好不要吸氧,这样会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2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不能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

3要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多饮水。

4初到不可急速行走,不能跑步,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觉。

5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

6进入高原后,最好先到低海拨的地方,再到高海拨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适应高原气候。旅途尽量安排轻松,行程适当宽松。

7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程度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反应较轻,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好转或消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要到医院进行治疗等。

8尽量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宾馆入住,睡眠时尽量开窗,让空气流通,并尽量靠近窗户睡觉。

9防晒措施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对于缓解高原反应也有间接的作用。

四、急救治疗

1高原肺水肿

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重要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立刻口服呋塞米40毫克/日,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2次/日;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就医;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高原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除早期高原反应外,高原脑水肿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应给予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药物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洛贝林、尼可刹米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立即急送医院。

旅行途中,如何防治“高原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