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个叫蒋伯生的人,在外做官时搜刮了许多钱财,回乡后建成一座园子,十分自得。其弟对兄的行径极为反感,便在园子的门口贴上一副对联: 造成东倒西歪屋; 历史上有一个叫吴奇才的知县,爱财如命。一年春天,好事者在他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写道: 奇术也无双,牛角攀攀轻四两; 联语用先扬后抑,欲擒故纵的笔法,遣词幽默,用语自然,把知县贪财眼红,揩油手长的丑态揭露的体无完肤。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人却发国难财,捐钱买官,头戴花翎,曾有人作联悬于街头: 头上有情飘翠羽; 联语对仗工整,对比强烈,讽刺辛辣。“红毛”指外国侵略者,“翠羽”指清朝官员帽子上用来装饰和区别等级的羽毛,也叫花翎。一般为绿色,“翠羽”对“红毛”,文思出众,美不胜收,可见作者功力。 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大败,只好割地赔款求和,但慈禧太后为粉饰太平,大庆万寿,有人在城门口贴上一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上下联运用鲜明的对照,对腐败的满清王朝和慈禧太后予以无情的鞭挞。 下联是章太炎嘲讽康有为的对联: 国之将往必有; 上下联分别集《左传》、《论语》中句。上联句尾隐去“妖孽”二字,下联句尾隐一“贼”字。联面尾处现出“有为”二字,意指康有为乃国之“妖孽”,是“贼”。康有为实行维新变法,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变法失败后,却逃亡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革命,被世人所唾弃,这也许就是章太炎写此联的初衷吧。此联在技巧上应用了隐切、嵌名,作为集联,能达到如此严整,可见作者功夫之老成。 再看下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这是14岁的郭沫若在乐山读书时,见守门官吏对老百姓敲诈勒索,挑一担粪要捐一个铜板,于是愤然写下此联。无情地讥讽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税赋满天、人民苦不堪言的现实。 抗战时期,名画家吴湖帆曾撰联嘲讽汉奸梁鸿志、吴用威: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 上下联用了历史故事里的四个人:孟光是梁鸿的妻子,封建时代“举案齐眉”佳话的主人;吴用是宋江的军师,人称智多星。此联反用其意,颇似歇后语,道出汉奸的丑恶与无耻。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终校版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