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病_翳风穴

 秦地咸阳馆 2015-10-05
        翳风穴,“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还可治疗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翳风穴 介绍

 
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    《针灸甲乙经》    手足少阳之会
  • 功效    利颊、聪耳、正口僻

  • 主治    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

释名信息

穴位图

穴位图

“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

词语出处

针灸甲乙经》。

位置信息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针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

添加

添加

局部解剖

肌肉:后方由浅到深为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二腹肌后腹。

神经:耳大神经,深层当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血管:耳后动、静脉和颈外浅静脉。

相关类别

手足少阳之会。

主要功效

利颊、聪耳、正口僻。

主治地方

穴位图穴位图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近人报道: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

配伍信息

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配听宫、听会,有通窍复聪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配地仓、颊车、阳白、承泣,有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配下关、颊车、合谷,有活络消肿的作用,主治颊肿。

方例信息

耳聋气闭:听会、翳风。

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

急性腮腺炎、翳风、颊车、合谷。

项部瘰疬:翳风、天井、足临泣。

刺灸方法

向上角或对侧内眼角方向刺入1~1.5寸;如治聋可向内上方刺入,治哑可向内下方刺入;治面瘫时还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不用直接灸,艾条温灸5~15分钟。

名解信息

(1)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穴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

(2)手足少阳之会。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其性同于足少阳胆经气血,故为手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文献摘录

1、《甲乙经》:手足少阳之会。

2、《资生》: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

3、《大成》: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

研究进展

1、呃逆以两手拇指按压翳风穴,力度要重而强,以患者胀痛难忍为度。

2、面神经炎有报道针刺时,针尖向鼻尖方向进针,使患者有痠麻胀感扩散到面部为度。临床观察面瘫患者多在翳风穴有压痛,翳风穴压痛堕病情好转逐次减轻。

3、偏头痛针刺治疗偏头痛150例,效果较为显著。

4、调整大脑皮质功能有人在实验性狗神经官能症基础上,针刺翳风,所有阳性条件反射迅速提高,并稳定地恢复正常,刺激强度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逐渐恢复,对分化刺激的鉴别逐渐达到完全。说明针刺翳风能恢复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平衡。

5、化脓性中耳炎用悬灸法治疗急慢性中耳炎402例,效果良好。

报道摘录

呃逆

针刺、穴位注射、重手法点按翳风穴治疗呃逆均有效。点按本穴治疗呃逆时,以两手拇指按压翳风穴,力度要重而强,以患者感觉胀痛难忍为度。

腮腺炎

取患侧翳风穴用疾徐手法进针1-1.5寸,提插捻转,针尖略斜向下方,中强刺激2--3分钟,不留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