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呦呦鹿鸣,屠呦呦不鸣

 惊涛拍岸849 2015-10-06

,纽约。屠呦呦获本年度拉斯克奖。她发表获奖感言:“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从1600多年前的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屠呦呦最初的发现,让青蒿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呦呦,鹿鸣声,美妙动听。《诗经·小雅·鹿鸣》,第一篇就是鹿鸣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当初,85年前,屠呦呦“呦呦”这个名字是怎么起的?很雅,很美。谁给起的?她父亲、母亲,抑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不管是谁起的,不管是哪种思路,也不管打开妙手偶得,还是再三斟酌推敲,我总觉得,似乎冥冥之中,呦呦和野之青蒿就有了命运的密约和良缘。

翻开屠呦呦260页厚的《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第一页就是那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呦呦”和青蒿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更奇妙的是,85年前“呦呦”这个美丽的小女孩一出生就和清香的青蒿联系在一起,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增添了几分令人遐想的诗意。

当然,诗意是浪漫的,现实是艰辛的。

文革期间的1969年,各项科研工作都已停顿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现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参加一个代号为“523”的战备项目。当时正值越南战争,耐药的恶性疟在越南流行,引起双方部队严重的非战斗性减员,中国在越共的请求下开始在军内开展抗疟药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代号“523办公室)。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又有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的经验,当时在大多数学术权威都被打倒的情况下,38岁的她被委任为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耗时3个月,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选出的胡椒虽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的抑杀作用并不理想;而曾经出现过68%抑制疟原虫效果的青蒿,在复筛中因为结果并不好而被放弃。

  其后,屠呦呦在重新复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来用药的,她由此悟及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可能是有忌高温破坏药物效果。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要说知识产权了,即使以个人的名义发表研究的结果也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19723月,按照523办公室的安排,屠呦呦以研究小组代表的身份报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实验结果,她报告的题目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抗疟中草药工作。当时全场振奋。在其后的临床观察中,屠呦呦不仅带头试服,还亲自携药去海南昌江疟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在她报告了“30例青蒿抗疟全部有效的疗效总结后,掀起了全国对青蒿抗疟研究的高潮。

  在《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中,有一页印制粗糙的新药证书复印件,那是中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这份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申报获批的证书上,并没有屠呦呦的名字。

自己有了巨大的科研成果,为治疗顽症疟疾,为拯救生命作出突出贡献,屠呦呦却十分低调。在那个特殊时代,她默默无闻;在获得拉斯克奖后,她依然沉默。

  作为一个有66年历史的科学大奖,拉斯克奖在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名声。然而,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这个说法却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不难理解,在拉斯克奖颁奖之后,屠呦呦的名字在中国很快就广为人知,人们都对这个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充满期待。再后来,她又被形容为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人

  屠呦呦对自己的突然出名似乎做好了准备,她对公众随之而来的强烈关注保持着超乎寻常的顽强抵抗。在纽约领奖之后,她一直坚持对媒体一言不发,唯一的一次露面,是1115日在她所在单位举办的“2011科技工作大会上。这个听起来稀松平常的会议,其实只有一个主题——表彰屠呦呦。会上授予她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并奖励给她所领导的青蒿素研究团队100万元人民币

  青蒿素的成绩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这也是标志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的讲话始终保持一致的腔调,在纽约的颁奖典礼上和在北京的表彰大会上,她都是这么说的。

  然而对于屠呦呦的低调,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她从来没有承认过别人的工作,现在的致谢被认为是缺乏诚意的。不论是面对如今的火爆,还是多年以来同行之间的争议,屠呦呦都只做一件事——沉默。

  对屠呦呦而言,迟来的拉斯克奖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它另一个意义也许更重要——为她坚守了几十年的沉默做一个注脚。即使如此,在获奖之后,屠呦呦仍然一如既往地用沉默来回应一切。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仅有的一次与她的电话交谈中,屠呦呦并不正面回答任何问题。她说去看她的那本书就够了,这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化工出版社出版,绿皮的,吴阶平作序,宋健题词。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科学家的屠呦呦,只愿意用这本260页厚的学术著作来与世界对话,对于更多其他的,她似乎无话可说。

而2015年10月5日11时30分,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郑重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和另两位域外科学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继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国人期盼已久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梦想成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