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的终极秘密~~五行知多少

 清茶清清 2015-10-07
 




这个模式图应该这样看:最下面二个框表示是二条腿;中间的框表示是躯干,左右二边的框表示为二手,顶部的二个框表示为头部,为理解上的方便分成左右头。中间躯干部黑色的线条表示为任脉或督脉,其它小线条就是手、头、足的三阴或三阳经了。


这里只给出了督脉的模式图,任脉同理。



任督主要的是在头部达成经气的左右交换。

表里经最重要的基本活动是在头、手、足远端的经气交换,这是最核心的秘密,也是从医者唯一能干预的部分。各位要自行领悟了。


中医经络原来如此

中医基本上掌握一个“开、合、升、降”就够了,只是开什么?如何开?闭什么?如何闭?升降亦如此,当你弄明白这些,中医大师非你莫属。

任何一个理论,个人认为,要能完整解释按摩、针灸、药物、修练才是真正符合人体生理病理的,我期待着有比我这个理论更完善的解释。前提是你的解释要符合最基本的物理和常识。


六经的阴阳虚实

六经在受精后发育成人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形成一个类似“充电”的过程,让六经充满电荷,这个电荷的多少在出生时基本确定,是为先天虚实;出生后在女子第一次排卵,男子第一次遗精之前,卵母细胞和原精细胞还会转化成电荷继续通过肾经充实骨髓和脑髓,是为藏精。换过说法,从出生那一刻起,人体六经的电荷就基本确定了,这个电量决定了人体的先天身体素质。

这个充电的过程是严格分开的,阴经的电量主要来自卵黄囊和母体,阳经的电量则来自季节的光热,正因为这样,在体表阳经分布的面积又最大,所过的部位最多,又处于外侧面,所以,人体与季节有一定的互动,如果季节反常,在体内相应不足的阳经就会起明显感应;如不能及时处理,因表里经的循环影响,又会影响到相应的里经。严重的就会通过经气的大循环影响到下一级或上一级表里经循环,从而发展成全身的疾病。

出生后后天的补充主要通过食物直接吸收和阳光照射的光和热(包括储存的光热如电热,火热,食物也是储藏的热),这些光热会直接转化成阳经的“电量”和阴经的“电量”。如红光或红色食物转化的是阳经的“电量”,蓝光、黑光或黑色食物转化的就是阴经的“电量”

所以阴虚指的是三阴经“电量”不足,阳虚指的是三阳经“电量”不足。


六经的基本运行原理

六经是表里阴阳相配合的运行,太阴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一共三对,分成左右两边,正常运行时,表里运行方向相反,左右运行也相反。交换的速度约为每秒一次(有资料说是每分钟64次,又与八卦的八八之数吻合,不知是巧合还是古人真的是从数理推医理或者从医理发现数理)。

具体如下:左太阴经下行,左阳明经上行,同时右太阴经上行,右阳明经下行;

左少阴经上行,左太阳经下行,同时右少阴经下行,右太阳经上行;

左厥阴经上行,左少阳经下行,同时右厥阴经下行,右少阳经上行;

简单总结,就是总有一侧的阴经在上,一侧在下,阳经也是如此。

任、督脉在中间起到沟通左右两侧同名经的经气作用。

这个运行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这个上下运行过程进行阴阳经气的交换,在阳经下行时,通过在足部膝关节以下的络穴把阳经的经气一小部分交换到阴经,同时阴经在头端(严格来说是胸腹部的迷走神经)把阴经的部分经气交换到阳经,反运行时,足端交换一小部分经气到阳经,头端的阳经也交换一小部分经气到阴经。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阴经不过寒,阳经不过热,达成一种平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阴经在头端不能交换经气到阳经,但阳经却可以交换过来,也就是没有把位置空出来,就会造成该条阴经因上方没有位置不能上升的现象,这种现象累积一段时间后,相应的阳经因下端阻力太大,也不能再完成足端的交换,这时个表现的就是阳经升而不降,阴经降而不升,相应的疾病就发生了。这个现象已为武当山道医祝华英通过内视阐发了完整的内经运行,各位可参考他的著作《黄帝内经十二经揭秘》。

冲脉基本上是迷走神经的内容,上传下达的描述都一样,但迷走神经中间三阴经均有。带脉就是少阳胆的所过,不需要专论。其它奇经四脉阴阳跷、阴阳维除增加理解的难度外,都是后世拼凑之物,均在六经之内,不作专论。

至于任脉、督脉只是三阴三阳经的交换通道,在推拿、按摩、修练,艾炙用得较多,只略谈如下

任脉实际上浅表的分布在腹白线的两侧约二分处,可以这样说任脉是由左右二条构成的,这已为武当山的祝道长在练功中证实,这与现代解剖左右肋间和肋下神经在胸腹部没有交叉吻合,为什么会出现左右明显不同的表现原因就在于此。深层的任脉则是左右迷走神经,所以当要沟通左右任脉时为什么是在鸠尾穴,如果你注意解剖,这正是左右迷走神经走得最近的地方(胃的前、后支)。

督脉在浅层也有左右督脉,其实与任脉一样,都是通过肋间神经联系。在腹部主要看到的督就在左右交感干,沟通左右督脉的穴位是尾闾穴,深层其实就是奇神经节。督脉的其它部分深层就要在脊髓里找了

任督脉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左右的三阴三阳,主要的沟通位置是大脑的胼骶体,从解剖来看左侧的神经纤维从这里交换到右侧,右侧的神经纤维从这里交换到左侧。当然在脊髓各段的白质、灰质也有左右交换,这恰恰从解剖上支持中医的任、督是有物质基础的。因为左侧的阴阳表里经与右侧的阴阳表里经是相对独立运行的,如果没有任督的居中沟通,左右就会表现为明显的不同。

只是各位要特别注意的是,任督是左右三阴阳经的居中通道,也就是三阴先交换到左右任脉,左右任脉再完成左右交换,督脉也是同样道理。所以任主三阴,督总三阳是不无道理的。三阴三阳相当于任督的二级机构

从这里我们很容易明白,大脑两半球其实就是左右三阴三阳的储能器,至于是大脑管阴,小脑管阳还是同时管,就有待各位去研究了。实际应用中意义不大,就不在我关注的范围了。

基于六经的基本运行规律,有以下内容要强化:

左肝右肺说:因为肝体在右,也就是储备在右,肝经更容易得到补充,所以在右侧的肝经上下行均不会太容易出问题,但左侧的肝经要经过头部的交换后才能补充电量,可能会出现滞后或不足的情况,表现为升降不足,尤其是要克服引力的升可能不足,容易表现出症状,所以左侧病常责之肝

肺是同样原理,虽然肺本身的储备大,但比较而言两侧差不多,但同是太阴的脾却在左,可以直接补充左侧太阴的电量不足,所以左侧太阴的升降会比较易趋于正常,但右侧的太阴却要通过头部的大脑向对侧交换后才能补充,所以右侧的毛病常责之肺

左肝右胆说:肝胆储备均在右,按说弱方都应该在左才对;这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肝阴胆阳,同侧肝经升时胆经却要降,肝右升降的力足,胆升降的力量就为肝所左右,自身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左肝的原理如上。所以在右侧主要表现出来就是胆经的疾病。所以身体右侧的问题多从胆经着手,促降而获得疗效,左侧从肝经入手,促其升发而获得佳音

脾升肝亦升,肝升脾亦升:三阴经除肾经外迷走神经是主要上行通路,肾经还有一个重要路径是脊髓。


关于三阴经

太阴循行从脚到延髓到舌下,到手,内部有交感和迷走神经的部分神经来络脾和肺,胃及大肠,上达嗅神经,如果从体积和表面积来看,脾很小,肺的表面积很大,另外还有全身肌肉所过神经和末鞘(特别注意隔肌的隔神经),全身皮肤所过神经及末鞘,是全身最大的分布面积,当然细胞容量也最大,神经分布范围也最广。它们能充的电荷容量也是最大的。因为同属太阴系统, 所以脾摄气,即是摄取食物的“电量”,肺主气,生宗气等均是同理,因为没有来源,其它经所需要均无来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所谓“痰”就是食物化生的精华物质,用现代的可见物描述就是淋巴管乳糜池里的乳糜。要经过静脉回流到肝、肺的。经常吐痰的人和误用“吐痰”法太多为什么伤害身体,使人虚亏即是此理。脾气的升清升的就是这个“乳糜”,肺气要降也是降这个“乳糜”。因为有脾和肺作为储“电”的容器和充电器,比较而言,阳经没有这个“设备”,所以经常表现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少阴经循行从脚心至盆、腹、胸、脊髓到延髓到耳神经和舌咽神经,还有手上所过,内部通过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等主干络心络肾;另外还有全身的骨、骨髓分布的神经和连接纤维,全身血管分布的神经及末鞘。同样骨髓和脑髓构成了少阴经的储藏设备,是藏“精”之所。精化“气”会从最远端的骨髓---小腿骨髓开始,所以为什么“肾虚”的病人会有小腿酸软无力的现象


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都是骨髓所藏之精不能及时抽取气化补充少阴的电量所至;更严重的是已经抽取到没有储备的地步,要抽取脑髓时脑萎缩就出现了。少阴的腰骶神经丛连接生殖腺,卵巢膀胱并通过脊髓上行是少阴经的一个特殊性。

厥阴经表浅循行从脚到盆、腹、胸、手,内部循行从交感干、迷走神经到脊髓上达视神经。其它是所有连接筋腱、内部的韧带和骨膜的神经及神经末鞘。这些筋膜包括了肛门括约肌,尿、生殖口括约肌,毛孔的微小肌肉等等环状的肌肉。还有所有连接除性腺之外所有腺体、油膜的神经。油膜主要指的是腹部的肠系统膜和腹膜,所以过度肥胖当从厥阴入手处理。肝是人体厥阴最大的一个储备库,其它还有如脑下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等腺体的储备。厥阴系统又是体内反应最快也是最强烈的系统,所有情志类的影响首先从厥阴开始,基本原理是“视”刺激会使厥阴肝经头端不断累积电荷,导致表经胆木不能上升,所以很快两肋有蹩胀感,其它厥阴系统的腺体反应是呼吸、血压、汗腺方面的改变。“听”的刺激同理,因听神经也同样通过延髓上传到下丘脑核,而这些脑核均受视交叉上核的统一控制,另少阳胆和三焦均在耳在丰富的神经连接,所以无论听还是嗅,触、尝产生的刺激,均可引起厥阴的改变而引发经气的偏差而致病。而七情均由五感(视、听、触、嗅、味)引发。

三阴经与五脏直接维系,所以升降正常与否关系到五脏的功能是否正常。因肺升太过会导致咳喘等升而不降的症状,所以肺以降为用,多关注肺经的降一面;心经升而不降也会导致上部一片“火”象,也是下降为主,心包经同理;

但对于脾经,因要升清,摄气,需以升为主,要关注升的一面;肝经也是同样,降而不升则害疏泄太过,导致“水”排出太多,同样注重的是升的一面;

肾经就更特别,如降太过则封藏失司,表现为滑泄、遗精,所以特别注重升的一面。只要升肾水(脊液)才能上升,才能把头部的热量带下来,当然头部热的能量也能温暖腰部,在整个背部分布的膀胱经就能再吸收这些热量达到补阳的目的。(这就是水火既济,肾水上济心火)


关于三阳经

太阳经包括了左右太阳经,手足太阳经,头部太阳经,还有看不见的体内络属部分小肠和膀胱,都是人体循行范围最大,所过面积最多的阳经,所以所有的阳虚证最后都要归到太阳经,太阳经足可以说全身阳都足,如果不足,首当其冲的就是小肠部分,因在腹部所占面积最大,又分布在小腹部,在体表就可以摸到小腹是一片阴冷。热食、热药通过小肠的神经末鞘直接补充太阳经的电荷,在小腹艾炙或按摩为什么能强壮就是通过热电转换加强太阳经的电荷,均达到补阳作用。同样,你会发现当表现为心阳不足时,也是补太阳,药物都一样。经常食用寒冷食物或寒性的食物均会首先波及太阳经,因为太阳经在腹部所占面积最大,需要更多的阳性电荷去中和这些阴性电荷时,太阳经是首当其冲的。当然阳明经也会深受影响,但少阳相对影响会小一些,因为它处于“半表半里”,吸收的是二次能量。

阳明经从脚到头,到手,内部络胃及大肠,上达三叉神经到面部和额部;循行面积是三阳经里最小的,对于整个“阳”的影响有限,所以为什么在讨论脾阳不足时,均从补肾阳着手,其实脾阳就是胃阳,肾阳就是膀胱的太阳经,因胃阳影响有限,不如从补太阳着手来得实际。脾阳虚时是背心巴掌大的一块寒冷,基本与心阳对应,但从经络论均为太阳经所辖。事实上,从生理结构上看,热食也好,热性药也好,进入肠胃,胃的面积吸收有限,远不及小肠的面积大,停留时间长,当然进入的阳热转换电荷是明显不同的,但都可以达到补阳明和太阳的目的,自然所反映的脾阳虚及肾阳虚都解决了。

少阳经浅表的从脚到头,手,整个侧头面、侧胸、腹、盆面均为所过,内部络三焦和胆,三焦在这里可理解为是整个的胸、腹、盆腔的外膜,吸收的是整个胸腹盆部的热再散发的热;少阳胆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系统,原因是胆囊很小,面积有限,吸热当然很小,而且胆囊并没有办法直接吸收到食物和药物的直接热量,跟三焦一样,只能吸收太阳、阳明吸收后散发到胸腹盆腔的剩余热量。这种热量当然是有限的,也正因为这样,尽管少阳所过总面积很大,但因热转换有限,对三阳的影响是很小的。在临床应用中,也很少会用到补充少阳的药物和方法,只有极少情况下,肝阳表现不足时(实际就是少阳不足),要用到些补肝阳(实际是补少阳)的药物。肝体阴而用阳指的就是这种情况。由于阴经除肝经上达视神经比较表浅外,均不到头部浅层,肝经的直达颠顶其实是少阳经所过,所以颠顶头痛责之少阳胆经即可。但因头顶表浅和颅内血管神经均为少阳胆所主,所以如果胆经上而不下(这时肝经下而不上),是为肝阳上亢,表现为高血压;由于左右肝胆的表里经是分开反向运动的,所以左侧不能正常则左则血管可能因高血压而破裂,是为脑出血而至偏瘫

从三阳各部所循行部位和所过面积就可以知道,太阳经的容积是最大的,其次是少阳经,最少的是阳明经,所以太阳经的电荷量最多,少阳次之,阳明最少。阳明并太阴构成中气,电荷最少,也就是“气”最少,“中气”易虚即从此来。

三阳经均上达头面,尤其是少阳胆经,控制了头部的很多重要的神经,特别是血管的神经,一旦出现“肝阳上亢”,也就是胆经上而不下,只升不降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血管意外。其它如眼突、流泪、失眠、耳痛、化脓,发胀,偏头痛等均为常见;即便是阳明经的上而不下,也会造成眉棱骨痛,额部胀痛等不适,至于口舌齿的“火”症(溃疡、疮、肿、痛等)更是让人痛不欲生。至于较轻点的太阳不降,也会有明显的太阳穴胀痛,后脑发胀,昏沉等症状。

所以在实际临床时,要随时关注三阳经的降,尤其是少阳胆经的降更是重中之重。


五脏五阴经主要功能

肝经主疏泄,凡全身水液不能外泄,体内废物不能外排的问题均在肝,与肺完成开合功能。

肺经主收敛,凡全身水液外泄太过责之肺;与肝相对应,完成一开一合的功能

肾经主收藏,凡全身精华物质和能量不能完成储藏的问题均在肾找,精华物质和能量的外泄找肾。

脾经主运化,凡外来物质不能让身体吸收利用,均在脾。

心经主血液,凡血液方面,部分组织失去营养方面的问题从心治。

心包主脂肪,凡全身脂肪代谢、腺体分泌问题责之心包。

阴经无非就两件事

一、是“水”的“藏”问题,一个是“化”的问题;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水液代谢,高渗、低渗的问题,水是进入细胞还是流出细胞的问题。基本上为肝肺所主。

二、“精”的吸收和收藏,食物精华的吸收、利用、储存问题。为心脾肾所主。

迷走神经走到大肠的上段,小肠的全部,胃更是有前后支的包绕,故三阴经可直接从食物中吸收负能量转化为电荷。光热中阳性能量,只从阳经吸取,阴经只吸取阴性电荷。任何食物均有阴性阳性二面,表现为阳性多为热性食物,阴性多为寒性食物;药物也是同理。你也可以理解为只吸取负电荷,所以阴经所过或成为主要控制对象会表现为一片寒凉。


六腑六阳经的功能

少阳胆,协助厥阴完成水的疏泄功能,同时间接吸收食物中青绿色光热的能量转化为少阳的电荷,以补少阳。

少阳三焦,同样是协助完成心包经的代谢、分泌功能。同时间接吸收食物中青绿色光热的能量转化为少阳的电荷,以补少阳。

阳明胃,协助脾完成吸收功能,同时吸收食物中橙色、黄色的光热能量,补充阳明电荷,补充经气。

阳明大肠经,协助肺完成水的收敛功能,同时吸收食物中橙色、黄色的光热能量,补充阳明电荷,补充经气。

太阳膀胱,协助肾完成藏的功能,间接吸收食物中紫色、红色的光热能量来补充太阳经的电荷。

太阳小肠,协助心完成血液的生成运输功能。直接吸收食物中紫色、红色的光热能量来补充太阳经的电荷。

阳经主要解决的是“火“的问题,凡全身阳热不足,寒冷;反之,发热、上火等均在阳经找答案。阳经只吸收阳性的能量来转换,你当然可以理解为只吸取正电荷,所以阳经控制为主时,因主要释放的是阳电荷,表现为一派热象。至于是何经控制就要看所循行所过部位了。


相对独立的六大经络体系,中间主要靠任脉督串在一起

经络体系(不叫系统,以免混淆)细分可以分成三大块,左右加在一起,可以叫六大经络体系,具体表述如下

手体系、脚体系,头体系,它们运行时是相对独立的,尤其是左右两侧更是严格分清独立运行,但左右总是要串在一起的,交换的部分现在解剖支持的就是左右大脑半球的胼骶体相互交换,实际上还要通过左右迷走神经在腹部进行另一个方向的交换。

由于手体系和脚、脑体系还有一个双向的运动,就是阴、阳经的反向运行。但无论手、脚、头部的阳经因为串接紧密,所以经常是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运行,基本分不出运行时间的差异。阴经则有一个时间滞后的问题,手、脚、头在异常运行时,几个体系还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但也不会区别十分大,只是时间的相对滞后,没有同步而已。

手、脚的经络无论是循行还是经络经过,均已有明显区分,头体系的经络却被强行归到手、脚的三阳经上,阴经则基本上没有描述,其实头部也是有阴经的,只是都在脑部深层运行,除厥阴可以在眼部明显表现外,基本在头部体表看不到。





                               十四条经络阻塞后的表现!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胃经不通: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辰干舌燥身体消瘦。

脾经不通: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心经不通: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小肠经不通:小腹绕脐而痛 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膀胱经不通: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肾经不通: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肝经不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督脉

督脉是人体所有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任脉

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阴道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肺经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大肠经

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心包经

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三焦经

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心经

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小肠经

小肠经堵塞会影响人体精微物质的吸收,人体会变得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弱等症状,当您的这条经络通畅时,您的身体慢慢会变强壮,并且可以调理慢性肠炎,疝气等问题;

肾经

肾是人体先天之本,现代人90%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虚现象,而能帮肾补充肾气的只有肾经,打针和吃药都会伤到肾的元气,是药三分毒,而所有的毒素都需要肾来代谢,当您肾经通畅,肾气充足,身体各方面功能都能达到最好状态,而肾主骨,主生殖和发育,对女性来说通肾经可以改善经量少的症状;

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的垃圾站,对于膀胱经,我们用泄的手法来泄除体内的风寒,湿,燥火等毒素,当泄完膀胱经您会发现小便的气味和颜色都有变化,证明您身体的毒素在往外代谢,而膀胱是人体最长的经络,它贯穿头,背,足,调理膀胱经能很快的改善腰背痛紧的现象;

肝经

肝经是从脚经子宫,生殖区,到胸,到头,到眼的经络,它掌管人体的情绪,肝气上行为乳下行通经血,所以,肝经对女性而言是调理月经於,有血块色暗,乳腺,更年期最好的经络之一,可有效调理肌瘤、月经病、乳腺增生、眼干、头晕的症状,经常调理肝经可使女性更柔美,远离妇科疾病困扰;

胆经

胆经不通会严重影响您的腿部血液血环,出现腿凉,还会引起肥胖,经常调理胆经可辅助肝脏的调理,并协助减肥减脂的效果,还能缓解偏头痛的现象;

脾经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并且统管人体的阴血,经常调理脾经可以改善脾胃不合,月经淋漓不尽,水肿虚胖的症状,并有效改善预防松弛下垂的肌体;

胃经

胃经是人体长寿的保证,调理胃经可以有效改善胃部不适,眼歪斜,面部萎黄等现象,脾胃经的气血不足直接影响您25岁以后的身体机能;


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五行的奇妙,你知多少?
 
小时候曾玩过“金木水火土”的游戏,那时候只道是打发时间、愉悦心情的游戏,殊不知,这“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五行学说更是中医学很重要的理论体系,其中暗藏的玄机,多少人都不甚清楚。比如五行的生克、乘侮、承治、制化规律,都是奇妙难懂的。五行学说该如何学习?且看本文作者如何解读。

五行学说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界长期的观察与体验而概括出来的。为了便于掌握和说明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内在的联系,就应用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为代表,并以五者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阐述事物复杂的变化,于是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者,《增韵》云:中数也。《易·系辞》云: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意谓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对此,《类经图翼》云:人知夫生之为生,而不知生中有克,知克之为克,而不知克中有用,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易原》有图书之写造化,固皆天地五行之数矣……五行生克之原的记载。行者,《广韵》云:适也,往也,去也。《康熙字典》谓:道也。《玉篇》谓:行,迹也。故《白虎通·五行》云:五行者,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为天行气之义也。《协纪辨方书》云:行者也,言其行于地也。质行于地,而气通于此,数之有五焉,故曰五行。由此而知,五行是由天地的五数配合产生的。五数是中数,它反映了生克之原。五行实质上就是五种符合的代数,它的性质具有运动的行迹,或者特定的系列和素质的集合,它还代表了时空、因果关系。因此,它是元素模型,也是系统论的模式。

五行为什么分为金、木、水、火、土呢?水者,《说文》云: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丛流,中有微阳之气《释名》云:水,准也,准平物也《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水曰润下故《白虎通·五行》云: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在养万物。水之为言准也,养物平均,有准则也火者,《说文》云: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尚书·洪范》云:二曰火……火曰炎上故《白虎通·五行》云: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言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木者,《说文》云: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尚书·洪范》云:三曰木……木曰曲直故《白虎通·五行》云:木在东方,东方者,阴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金者,《说文》云:从革不违,西方之行《尚书·洪范》云:四曰金,金曰从革故《白虎通·五行》云: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土者,《说文》云:地之吐生物者也……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尚书·洪范》云:五曰土……土稼穑故《白虎通·五行》云:土在中央,中央者吐,土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

由此可知,水、火、土、金、木为五行,它们有一定的时空系统,是气质和元素的集合群。诚如《类经图翼》所云:五行者,水火土金木也。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由此可见,五行是根据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来归纳世界万物的。五行的象正如《尚书·洪范》所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文中所表述的是:以寒润下行为水象,以阳热上炎为火象,以生发柔和为木象,以清肃坚劲为金象,以长养变化为土象。中医学的五行也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内经》就是根据五行的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建立了中医五行学说的理论体系,即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时、五气,内系五脏、五体、五官等五个功能系统,应用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承治、亢害、制化关系,来阐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

1.五行的生克规律

五行中有特定的资生与克制的关系。《类经图翼》云:故其相生言者,则水以生木,木以生火,火以生土,土以生金,金以生水。自其相克言者,则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它所反映的是以在河图以顺生为序,在洛书以逆克为序的客观规律。

生,《玉篇》云:产也。《谷梁传·庄公二年》云: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这就是说,五行相生是产生、资生、助长的意思。它又分为两方面,生我者为母为恩,我生者为子为亲,它揭示的是以河图顺行方向为生的规律。克,《说文》云:能胜此物,谓之克也。《诗·小雅》云:即克有定,靡人弗胜。这就是说,五行相克是克定、克服、致胜的概念。它又分为两方面,克我者为贵为难,我克者为才为仇,它揭示的是以洛书逆行的方向为克的规律。

综上所述,相生就是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意思。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在其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着的。相生,就是这种联系的表现之一,它的次第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亦有取类比象之义,是泛指事物运动变化中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克,就是相互克伐、相互制约的意思,相克是事物在其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另一表现,它的次第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故《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的次第,又演化为所胜所不胜的关系。五行的每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我克者为我所胜,为贵为难,克我者为我所不胜,为才为仇。相生和相克,为事物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必须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这才是事物发展的正常现象,正如张介宾所云: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有害。

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保证了五脏功能活动的正常。《素问·五脏生成》谓,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肾水上交心火,可防止心火的上炎;心火能制约肺金,故心为肺之主,心火的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太过;肺金能制约肝木,故肺为肝之主,肺气清肃下降,可抑制肝阳上亢;肝木能制约脾土,故肝为脾之主,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的壅滞;脾能制约肾水,故脾为肾之主,脾气运化,能防止肾水泛滥。上述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来说明的。


2.五行的乘侮规律

五行中因偏盛偏衰则产生了乘侮的关系。《命理探原》引徐大升语: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衰遇火,必见销镕;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乘,《康熙字典》云:胜也。《周语》云:乘人不义,凌也。意谓五行相乘是乘胜、乘袭、消灭的意思。它又分为两方面,乘我者为夭,我乘者为折。例如火弱逢水,必为熄灭,以乘我者为夭。又如木能克土,土重木折,以我乘者为折。侮,《集韵》云:慢易也。《扬子方言》云:侮,贱称也。意谓五行相侮是轻侮、卑贱、浊晦的意思。它又分为两方面,侮我者为浊,我侮者为晦。例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为侮我者。又如火能生土,土多火晦,为我侮者。

由此可见,五行的生克制化,反映着事物发展的正常关系。相乘,就是乘虚而袭之意;相侮,就是恃强凌弱之意。相乘和相侮,都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的太过或不及致使制约超过了正常限度,事物之间失去正常协调关系的反常现象。对此,《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寡于畏也。意谓相乘就是五行相克过极的一种异常变化,即所谓金弱遇火即销镕,火弱逢水为熄灭,水弱逢土为淤塞,土衰逢木必倾陷,木弱逢金必砍折等关系。在中医学中的脏腑关系中,肝旺脾虚,便有倾陷之灾,出现纳差、腹胀、便溏诸症。肺虚心旺便有销镕之危,出现咯血等虚损疾病。在运气学说中则表达为木为发生,火为赫曦,土为敦阜,金为坚成,水为流衍。五行相侮,是指五行反克的一种异常变化,即所谓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等关系。

五行乘悔的理论主要用以说明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例如,五脏外应四时,所以有六气发病的规律,一般是主时之脏受邪发病,但也有所胜和所不胜之脏受邪发病的。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又如五脏病的传变,也常依循生克乘侮的规律相传。对此,《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于肝,名曰肝痹……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弗治。满十日,法当死。肺传肝,即金乘木;肝传脾,即木乘土;脾传肾,即土乘水;肾传心,即水乘火。这就是依据五行相胜的规律而传变,也就是所谓传其所胜。它如五行学说的乘侮关系,还用来预测疾病的预后。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这种根据乘侮之所胜、所不胜来推测疾病预后的方法,在《内经》中有很多记载。


3.五行的承治规律

五行承治是指五行相互承受、治用、中和。《难易寻源》云:抑强扶弱,损多益寡,泻有余,补不足,制太过,化不及,致中和之要诀耳。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既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水,疏通生物;木旺得金,方成栋梁。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制其壅。故《类经图翼》云: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乎于中……所谓克中之用者,如火之炎炽,得水克而成既济之功;金之顽钝,得火克而成锻炼之器;木之曲直,得金克而成芟削之材;土之旷墁,得木克而见发生之化;水之泛滥,得土克而成堤障之用。此其所以相克者,实又以相成也。故承乃由微而著,更相承袭之意,治乃少而理曰治之言。五行承治是治用的意思。诚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承乃制,制则生化。意谓相承制约制用以达到中和。

4.五行制化规律

五行制化是五行相生次第中,任何相邻三者生克关系的总结。对此,《类经图翼》云:母之败也,子必救之。如水之太过,火受伤矣,火之子土,出而制焉;火之太过,金受伤矣,金之子水,出而制焉;金之太过,木受伤矣,木之子火,出而制焉;木之太过,土受伤矣,土之子金,出而制焉;土之太过,水受伤矣,水之子木,出而制焉。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星平会海》云:得用以制其克者,其凶可免。得恩以化其克者,反凶为吉。虽定于生克而吉凶之变,实迁于制化矣。”“又有制而不能制者,其制也有化而不能化者,反化其化也。例如,火命用土以制水,而有木以克土,则土不能以制水矣。用水以化火,又以金以傥水,是水岂能为木之所化乎!有生中不生、克中不克者,有不生却生、不克却克者。生中不生,如水能生木,或木被金伤之重者,木金无气,不受水生,或水被土伤之甚者,水即无气,不能生木,故水木虽若相生,而何相生之有!是谓生中不生,不可遽谓其生也……克中不克,如土能克水,水得金生之力者,水生乘旺,土不能克,或土被木克之甚者,土即受伤无力克水,故水土虽若相克,而何相克之有!是谓克中不克,不可遽谓其克也。不生却生,如金逢火制,本不能以生水者也,或土来入垣,反火生土,而土生金,则金却能生水矣,非生却生者乎!又土不能以生水,而土旺实能生金,却能生水矣,非不生却生者乎!又土不能以生水,而土旺实能生金,则土能生金,亦能生水,是亦不生却生者也。不克却克,如土逢木制,本不能以克水者也,或火来入垣,反为木生火,而火生土,则土却能克水矣,非不克却克者乎!又火不能以克水,而火旺实能克金,则金不能以生水,而水亦受火之克,是亦不克却克者也。有克而不敢克……有生犹未生,克能胜生,而致于克者。自克原无克,生能当克,而亦致于克者……生生者,不生生。而不生生者,能生生。克克者,不克克。不克者,能克克。





                                看图解说二十四节气的圆运动

今日秋分,中医人历来很注意节气,并用于临床。民国医家彭子益便认为,二十四节气,代表着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第二年春天再升出地面……的过程;而面对的患者也会随着节气变化而不同。你在临床中是如何运用节气理论的?欢迎来稿告诉我们。



解说二十四节气的圆运动

小暑大暑二节。太阳直射地面的热,称之曰暑。大暑者,一年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 太阳的热,为万物生命的原素。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经冬则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 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际。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 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圆运动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远也。)热之能降,金气之力。


立秋处暑二节。此节,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到处暑,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处者,归也,入也。 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也。此时正当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


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熏鼻。初伏以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觉热气由地而上涨,特别浓厚,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中伏过了,便是末伏。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地面上便觉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庚金之降气,即大气的压力。


秋气肃杀,此杀字,古文亦作降字解。人都认为生杀之杀,以为秋深叶落,便是杀气。 不知叶之生也,乃根下之阳上升于枝也。叶之落也,乃枝上之阳,降入于根。谚语有叶落归根之言,言始终仍是一事云耳。立秋处暑之后,阳气下降,万物得根,人身即较强健也。


白露秋分二节。热降液生,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热多,地面下的热少。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再过半月,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此时地面上觉得凉,地面下便已温了。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一年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其实是大暑小暑的阳热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时的阳热,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不惟禾稼无粒,人身且多虚寒死病。阳热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雨使成雪也。矿坑下的工友,夏着棉衣,冬则赤脚,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之时,阳热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的愈深。气体的圆运动,阳热降极则升。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阳气为外泄,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来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时,人的下部阳多,阳多则动,多病遗精白带。


小寒大寒二节。降极则升,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为成物发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后,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长用足。故冬季后寒冷,明年乃能丰收,乃无危险的病。向来无冰雪之地,冬季亦须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阳热,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冬季阳热应当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庆冬季雾大,病人多宜附子补阳。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也。此时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冬时阳热,收藏于地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沉而蛰藏。交春鸟兽交尾,蛇虫启蛰,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动也。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而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则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


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生。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


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


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图中之太极图,表示中气之所在。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降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吾人的在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时,见太阳往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仍往上收,压到降下水中的太阳热力,遂往上升,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谓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寻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伤寒论肠胃之热证,申酉时必热加。遗精白带,半夜病作。春病温病,夏病霍乱,秋冬人则身体特别健康。皆大气运动整个发现之事实。


所以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读此图要整个的读。在读阳升,就要注意阳降;在读阳降,就要注意阳升。在读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读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读春,就要注意秋。在读冬就要注意夏。在读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将图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上下看, 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气运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窍要。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可以见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矣。


故学知二十四节气,须用功夫,一点不可含糊。务必于事实上,随时随地找出凭据,欲找凭据,须在病人身上去找。
 
【中医书友会编校发表】




                                 看月亮盈亏,知御病之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的千古绝唱,咋看着像中医“天人相应”思维的产物呢!也别说,苏老爷子就是懂中医的大文学家。现代研究也证实了,月亮的周期性变化会对女性生殖系统、人的精神状态、内科疾病等产生影响,与中医理论相合。大过节的, 调节一下忙碌的生活,赏赏月,打打坐,养养生吧。


月亮盈亏与养生

月亮盈亏引起身体改变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当满月时,人体气血充盛,肌肤致密,腠理闭合。这时,人体即使遇到贼风邪气的侵袭,也较表浅而患病轻微。如在月亏之时,人体气血虚弱,肌肤松弛,腠理开泄,此时遇贼风邪气的侵袭,多急陷入里,发病急骤。


《灵枢·岁露论》认为:“月满……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廓空……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月亮盈亏在古代医家的论述中,出现的频率不多,但凡有论述,都强调了其对大自然和人体气血阴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月亮盈亏影响疾病治疗

月亮的盈亏影响着人的诸多生理病理变化,早在《内经》就认为在针刺治疗疾病的问题上应该根据月节律(月盈月亏的变化)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灵枢·阴阳系日月》提到:“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九月,主右足之厥阴。”《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廓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沈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内经》在讲方圆补泻的时候也提到:“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讲的就是月亮盈亏时的操作原则,月亮生的时候不要用泻的方法,月满的时候不要用补的方法,月亮仍未形成的时候不要施行针治。月亮在生长的时候是精气不足的状态,人体受此外环境的影响吸收的精气也不足,若是此时用泻的方法,则会使人体脏腑更虚,更加损伤到正气;月满时聚集了大量精气,人体接受外环境而同样精气充盈,此时若再施行补法,则会使精气外溢,血留络外;月亮还未成形时是精气空虚无物的状态,人体阴阳营卫之气皆随月亮而虚,此时若施行针治,正不胜邪,则会使阴阳错乱,经脉气血不知所候而出现邪留不去,正气反错乱的效果。


现代的研究和认识
 

对女性生殖系统有影响

现代学者研究,月亮的盈亏对女子月经、分娩等有着一定的影响。查阅国内对月经节律与月相的研究,共有四篇报道。一是西安医学院天文与医学学生科研小组的报道认为月象为上弦的附近一段时间内(5天)月经来潮人数处于高潮。
二是罗颂平的报道认为月经来潮高峰在朔日附近。
三是孟琳升的报道则认为潮汛日期以阴历上半月为多。
四是徐小林的报道认为月经来潮高峰在望日前后。


四种结果虽然互不相同,观点也有互不相容,如罗颂平与徐小林的结论恰恰相反,但是我们从四位作者的所在地可以知道,他们的观月方位,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受月亮盈亏影响的方位角度是不同的,所受的月光强度也是不同的。另外,由于所处地的阴阳寒热不同,对研究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就四位研究者的个人研究结果看,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月亮的盈亏对女性经带分泌有着一定的影响。


内科疾病发病率会改变

研究表明,内科疾病的发病节律大多与月亮盈亏变化中的朔、上弦、望和下弦相位相对应。呼吸系统的总趋势在上、下弦相位时的发病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总趋势在朔、望相位时发病率高,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发病几乎没有集中趋势,而循环系统疾病总的趋势是在朔、上弦相位时的发病率要比望、下弦相位时的高。


据统计,朔、望相位时发病率高的疾病有:高血压、溃疡病、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上、下弦相位时发病率高的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传染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和泌尿系结石;以朔相位时的发病率高,而望相位时的发病率低的疾病有: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肾盂肾炎和脑血栓的形成以上弦相位时发病率较高。


有心脏病的人在满月和新月时比较痛苦且容易发作;比较多的人在满月和新月时睡不好觉和有紧张感;患大脑疾病的人在满月和新月时通常容易发作,而精神病患者在这两个时间容易出事。另一种说法认为新月期是充满活力的时期,甚至药品的效果在此时也更好。这些月亮相位对内科疾病的影响可能与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有关。


月亮盈亏与养生

月亮的盈亏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时间的变化。既然月亮的盈亏对身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变化,做好中医的养生,提前准备,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通过对中医传统养生原理的研究,根据月亮的盈亏的变化,从起居、吐纳、饮食和经络养生几个方面,提出中医养生方法,未病先防,治疗未病。


起居

除了《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讲的顺应天时节气变化规律,随阴消而息,随阳长而起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外,还要根据月亮的盈亏做好起居养生。


月亮的盈亏也同样预示着阴阳的消长,当初月到月满这段时间,是阳气渐盛的时候,此时正常人会感到精力充沛,精神状态良好,可以顺应自然适当延迟上床休息时间,缩短睡眠时间;但一些类似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也会觉得血液充盈,心跳加快,此时应注意静养,保持良好心态,注意控制性预防性用药,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以及大出血等的发生,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吐纳

中医认为吸入清阳之气为阳,呼出浊阴之气为阴,而一呼一吸为一息。吸入精气,吐出浊气,达到行气养颜,活血祛瘀的功效。临床研究吐纳配合治疗疾病与吐纳养生的文章很多,但大多都无时间限制。

在研究月亮盈亏与人类健康关系和养生的时候,我们发现,时间的要求对吐纳十分关键,吐纳的最佳时间应是太阳升起时以及月亮最圆的时候。早上太阳初升时,浊阴仍盛,浊气未排,不宜进行吐纳训练;当午之时虽阳气最盛但是往往太过,人在烈日下进行吐纳会因阳气过盛而血脉逆乱,反伤精耗气。


太阳升起时已是阴气消阳气长之时,且阳气会随时间而渐长,此时进行吐纳正是顺应了阴阳时间要求,外界的阳气充足得以吸入,真精入丹田,闭而纳之,随吐出浊气,吐出之浊气因外界阳长阴消,阳盛于阴,得以消散。

月亮盈亏更是决定吐纳的重要时间指标。“月圆之夜”往往人的精气最盛,血液沸腾,精神集中,此时养生练功效果是最佳的。月圆之夜,为夜间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的阳气不像当午一样太过,是个阴中有阳的好时间,此时进行吐纳,静心安神,浊气得以出,精气得以入,效果更佳。


饮食

现代生理学表明,植物神经系统主宰不受意识控制的内脏活动,其中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阳盛的表现,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代谢增强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阴盛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唾液分泌增加、胃肠功能加强等。


所以,月亮生长时特别是月满之时,有高血压、心脏病、呼吸窘迫、血证等的患者应注意不要进食过辛辣刺激或是过于温补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相反,血压低、体质虚弱、呼吸减慢、贫血、肾虚排泄无力等患者,可在此时进行食疗多补,有助于精血的充盈旺盛,提高正气,扶正祛邪,正盛则邪自去。

同理,在月亏之时,特别是无月之时,低血压、代谢减弱、呼吸功能弱等疾病患者往往易发,要避免受寒,增强体质,勿食寒凉清冷食物,要多吃温性食物,可适当进补,但此时的进补是为了避免阴邪入侵,防御为主。高血压、心脏病、代谢旺盛疾病的患者此时为其疾病的缓解期,饮食可常规进行,勿过即可。


经络养生

人体有十四经,十四经分阴经和阳经,阴阳经根据五行阴阳又分阴穴和阳穴。看似复杂,可在月亮盈亏关系和经络养生的运用操作时,我们只取一个原则,即阳生之时取阳经阳穴,阴长之时取阴经阴穴即可。

如脾胃虚弱的人在月满之时可取下肢足阳明胃经的原穴足三里进行针刺或按摩或进行温灸,可起到引阳入胃,提高胃阳气的作用,增强胃功能,临床效果很好。一般阳经在人身体的外侧前中后,阴经在人体内侧前中后,人体正面任脉属阴,背后督脉属阳。


综上,月亮盈亏对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引起重视,以更好地深入探讨养生之道。

【中医书友会编校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