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挽联规律提升联对水平

 江山携手 2015-10-08

 桃源县楹联家协会楹联知识专题讲座辅导材料

 

把握挽联规律  提升联对水平

 

主讲人  钟胜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对逝者最见真情,对生者最具感召,这就是对联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挽联。

挽联是传统文化的延续,那些寥寥数笔即可概括逝者一生的挽联尤为值得赞赏。然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挽联的出现便日渐稀少,尽管有时仍可一见,但大多空洞直白,活像按字数分行排列的套话和口号,似乎放在谁的身上都合适又都不合适,如此挽联缺少的是传统文化的含量。其实只有既讲究对仗、音韵,又讲究句式、节奏,既体现才情和知识,更具备个性和特色的挽联,才能称之为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挽联。一旦撰联者和读者都不具备起码的传统文化理念,那么,剩下的挽联就只能是不讲文化的挽联了,这样的挽联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眼下题写挽联不按规矩出牌的例子并不鲜见。2009年7月,享有我国泰斗级别的国学大师——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不幸仙逝,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纷纷赶往灵堂深表哀悼。可遗憾的是,下述这副出自《北京大学学报》主编龙协涛之手,且悬挂于灵堂大门之上的挽联则是不按联律撰联的一个典型事例。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

德誉贻天地,辞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性存淡泊归未

 

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古:平平仄 平平仄 平平平 平仄平 仄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

   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古: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仄 平仄仄 仄 仄平仄仄平仄平 

 

当年85日,此联作者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自称此联“与朋友对挽联的命意反复切磋,对平仄对仗数次推敲,终成难得之佳构,读起来抑扬顿挫,余韵无穷。”此联究竟如何,只要稍加推敲,就会令人十分失望。其挽联内涵及命意如何暂且不说,但若对照联律来分析,其形式上则至少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平仄混乱;二是结构失对;三是不规范的重字数次出现。如此低档挽联,竟然悬挂在吊唁国学大师季老的灵堂大门之上,这也太不相称了。难怪有人感叹:这根本就是一条标语,哪里是一副挽联?!更有联家就此事题联嘲讽道:“无知胆大;有欲心雄。”这个例子从反面告诉我们,对联是有着相当严格的规矩的,要创作一副妙联是需要具有相当的知识、修养和功底的。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又缺乏自知之明,甚至初入门就误以为自己已经精于此道,这就难免会自我感觉良好,以致贻笑大方。

 

针对当今某些地方挽联文化出现衰退的现象,为了把挽联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笔者借此机会,特就挽联的概念、基本功能、主要分类、创作形式、修辞手法、注意事项等问题与大家作如下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教。

 

一、挽联的概念

我国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人死后挑挂幡旌的习俗,亦作铭旌。此后,人们又开始以挽歌、挽词、挽章等形式来祭奠死者。相传在宋代就已经出现挽联了。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南宋大臣赵鼎被贬朱崖,临死之前为自抒胸臆,曾别出心裁自题一联于铭旌之上:“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这可能就是有史以来我国记载最早的一副挽联了。随着岁月的推移,到如今在我国各地汉民族的丧葬活动中,挽联仍被广泛应用,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名门望族治丧活动中的必备之物了。

总之,“挽联由挽诗、挽词、挽歌、挽章等挽文演变而来,是对其提炼、浓缩后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即专门为悼念死者而创作的对联。它属于对联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北宋,兴盛于清代,仍应用于当今。”这大概应该就是挽联的基本概念了。

 

二、挽联的基本功能

山西大同的知名联家韩崇文先生说得好:挽联虽然形制短小,但是一副挽联,就是一则祭文;一副挽联,就是一块碑铭;一副挽联,就是一曲哀歌;一副挽联,就是一篇誓言;一副挽联,可以说就是一个时代的剪影;一副挽联,甚至可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鉴于此,笔者将挽联的基本功能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缅怀死者,寄念托哀

瞻思抗日从戎,追寇渡江,仰武韬摅志筑长城,功绩千秋尊上将;

缅述吟诗习字,通儒达识,叹文藻聘怀歌盛世,风骚一代誉中华。

——联挽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周克玉

周克玉,原中央委员、国大代表,我军总政原常务副主任,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周擅长诗书联,御甲后任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野草诗社社长,是一位名扬中外的儒将。2014年3月25日不幸病逝,享年86岁。这是中国楹联学会由副会长叶子彤执笔为悼念名誉会长周克玉而题写的一副挽联。此联以深沉的联墨,高度概括并赞颂了周将军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和题诗习字的清风雅韵。从而,寄托了联界同仁对周老仙逝的浓浓哀思。

 

2、安抚亲友,吊死慰生

将星沉永夜,春雨纷飞,点滴皆为凭吊泪;

诗国逝高才,文林萧瑟,悲伤还有往来风。

——浙江联家应绿霞联挽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周克玉

此联情真意切,将纷飞的春雨比作悲伤的泪珠,无疑具有安抚亲友,吊死慰生的作用。

 

3、直抒胸臆,励志化悲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芳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奋激千秋。纵教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往后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负我,再作劳人!
  ——晚清重臣左宗棠自挽联

这是左宗棠于27岁病重时题写的一副颇有壮志未酬之感慨的自挽联。上联想象死后的情景,对自己一生作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评价;下联想象来世的生活,表明自己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官场污浊现实的厌恶。全联对仗工整,联想丰富,虽有婉约细腻的一面,但其主体风格则极其雄浑悲壮。

 

4、见证史事,激浊扬清

恶讯已惊心,叹死伤群众无辜,血溅南天云亦暗;

罪行令发指,看猖獗妖邪有报,剑扬正气命何逃。

——江西胡小敏联挽云南昆明3·1暴恐事件中死去的无辜百姓

 

堂堂华夏,只有利刀杀鬼;

朗朗乾坤,岂容野兽伤人!

-——月上镰勾联挽云南昆明3·1暴恐事件中死去的无辜百姓

今年3月1日,在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惨无人道的暴力恐怖事件,几名歹徒面对无辜群众见人就砍,短短十多分钟之内,竟然造成28人遇难、113人受伤,其歹徒之凶残震惊世界。上述这两联便是联友们对事件的真实纪录和强烈反映。

 

三、挽联的分类

挽联的类别不少,按撰联者的身份分有他挽联,有自挽联;按所挽对象分有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按撰联者或所挽对象的身份分有名人挽联,有民间挽联等等。今天,我们着重探讨一下他挽联和自挽联。

()他挽联

他挽联,就是非逝者本人题写的挽联。在他挽联中,绝大多数是由他人为逝者在其死后才题写的挽联,也有极少数是由他人在逝者生前就为其题写的挽联,这种状况被联界称之为“生挽”。

 

他挽联十分常见,这里仅举一例予以说明。

史铸神威,手绾军机,出生入死;

天存浩气,胸怀国策,沥胆披肝。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为老革命罗青长题鹤顶格嵌名挽联

罗青长是我党当年隐蔽战线最伟大而杰出的战士,于2014年4月15日仙逝,享年96岁。此联立意高远,联语凝重,对仗工整,嵌名无痕。因而在吊唁大厅众多挽联中格外引人注目。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生挽联。说到生挽联的题写,有的是应被挽者本人之邀,有的是受其亲友之托,有的则是撰联者出于对被挽者的深厚友情和敬重。

2012年,《刘顺阶生挽集》一书的出版在我国联界颇有些影响。刘顺阶本是湖北省监利县一中的退休老师,由于身患癌症,手术后又已复发,自知即将辞世。于是,他便通过中国楹联学会在“联都”网发出了《生挽集》约稿帖,以期友人为其撰写生挽文字,留作纪念。此帖发出后,全国各地的联友纷纷响应。刘老师终于抢在自己临终前印成了《刘顺阶生挽集》。这一副副生挽力作,真乃“面对死亡的心灵对话”,刘老师也因此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此书所收录的生挽联作质量的确非同一般。据相关资料表明,仅中国楹联学会评出的2012年度唯一的创作金奖获得者和十名创作金奖提名获得者中就总共有4人4副生挽刘顺阶的联作入选。现将这些力作分别抄录如后,供大家鉴赏:

痴者达者,此亦何言?感平生砥砺文章,忍效漆园歌当哭;

经师人师,公今不作,与诸子徘徊门馆,遥望荆水泪同飞。

——2012对联中国创作金奖获得者四川贾雪梅生挽刘顺阶

 

古其云者,即求师必学,求学必师,韩文公有三千之手栽,广为人说;

今既泰然,则视死如生,视生如死,孔夫子曰六十而耳顺,诚不我欺。

——2012对联中国创作金奖提名获得者上海联家杨永立生挽刘顺阶

 

君家山水曾游,君门子弟同交,溯因缘遽感多情,不忍青衫吟楚些;

或怆风云幻局,或谶龙蛇劫运,嗟人事频劳寄语,莫招黄鹤到荆台。

——2012对联中国创作金奖提名获得者湖南联家李晓娴生挽刘顺阶


昔人谓百里有文星,问公去谁当,大泽龙蛇犹待识;
今日以一杯酹汉水,使我思未已,故山猿鹤可相亲?

--    ——2012对联中国创作金奖提名获得者湖北联家林颢生挽刘顺阶

 

()自挽联

自挽联,是逝者于生前就为自己写下的挽联。细分有遗嘱式自挽联、自传式自挽联、伤感式自挽联和幽默式自挽联。

1、遗嘱式自挽联例
奴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若他年续娶床头,莫向生妻谈死妇;
儿随严父卧哉,小孩子终当有母,倘异日承欢
膝下,须知继母即亲娘!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顾炎武其生母姜凤岐自挽联

毫无疑问,这是一副典型的遗嘱式自挽联。然而,尽管有众多的资料说此联是副勉夫教子联,可据相关资料表明,实际上却并非仅此而已。

姜凤岐的丈夫顾同应本来就是个秀才,还是个经商高手。姜氏重病临死之际,预料自己死后丈夫定会续弦,儿子也一定会有后娘而惶惶不安。有道是“最毒莫过蝎子针,最狠不过后娘心”,炎武能遇上一位善待他的后娘吗?想到这里,姜氏恰如五内俱焚!思来想去,为劝勉这位未来的后娘能善待从小就失去亲娘的孩子,她给儿未来的后娘写下了上述这副貌似勉夫教子的遗联。姜氏撒手归西后,顾同应续弦赵氏。婚后不久,赵氏见到了姜氏这副感人肺腑的遗联。一句“莫向生妻谈死妇”令其深感丈夫的前妻通情达理,品格高尚;一句“须知继母即亲娘”更是令其身负重托,热泪盈眶!赵氏也是个精通文墨、且深明大义之人,她十分清楚姜氏题此遗联的深刻含意,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以后的日子里,赵氏果然善待继子胜过亲子,在赵氏和顾同应的精心培育下,顾炎武终于长大成人,并最终成为了国之栋梁。

 

2、伤感式自挽联例

五千里南辕北辙,看人富贵受人怜,落拓穷途,何处洒狂生泪涕?

十一回西抹东涂,呕我心肝摧我命,仓皇歧路,再休提名士风流!

——清朝某穷困了倒书生自挽联

据传,清代有位倒霉书生十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中,最终流落异乡,穷困不堪,临死前便作此联自挽。其实封建科场黑幕重重,此君屡考屡败未必是因为没有学问。联中“十一次西抹东涂”、“呕我心肝摧我命”道尽了科举考试之艰辛;“看人富贵受人怜”、“落拓穷途”和“仓皇歧路”则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无比尴尬之处境和格外凄凉之伤感。此联无疑是对当年科举考试制度的血泪控诉。

 

3、自传式自挽联例

生无补乎时,死无损乎数,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浩浩荡荡,历数八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国学大师俞樾(yuè)自挽联

此联无疑是大师于临死前给世人留下的一份精彩的自我鉴定。上联写自己一生著述。说自己活着于时政教化无所补益,死了也无损于自己的寿命定数。但自己却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一生唯以讲学、著述为乐事,共写了五百余卷书,于愿足矣。下联写自己的品格与襟怀。引用《孟子·尽心》之语,表示自己“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胸怀宽广,天性豁达。回首有生以来的所作所为,都不免是过眼云烟,如今“放怀一笑,吾其归乎”,思想多么开朗,态度多么洒脱。读罢此联,深感平淡中有奇崛之气,温润中见刚正之怀。

 

读书十年,作官十年,归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

儒林无传,循吏无传,隐逸无传,死之日尚何言哉。

——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同书自挽联

名满天下的书法家梁同书,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乾隆四家”。他做官多年,但生活极其简朴,性格耿介而不媚俗。这副自挽联,上联概述平生经历,下联简评自身业绩。全联工稳贴切,豁达自谦,当推佳联。

 

坐观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经历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近世大德高僧虚云自挽联

虚云高僧生于鸦片战争前一年,新中国成立后十年圆寂,享年一百二十岁。由于他经历了近现代史上几次巨变,故有上联所云。他一生虔诚礼佛,遍尝人间酸甜苦辣,无常世事了然于胸,因有下联之言。这种淡然超脱的自挽联,非修到菩提境界者,绝不可信手拈来。

 

望万里云天,风雷文胆;

依千秋故土,星月诗魂。

——诗词大家李汝伦自挽联

此联系李先生对自己一生的精辟总结。联中“风雷文胆”、“星月诗魂”之概括,甚为优美蕴藉而熨帖得当。“风雷文胆”,是其一生;“星月诗魂”,俱见衷情。因系自挽,虽没有挽联常见的哀怜之意,然而全联疏朗而又颇具气势,所以当属佳挽。

 

4、幽默式自挽联例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清代著名联家孙髯自挽联

孙髯,能诗文,尤擅撰联,所撰昆明大观楼长联饮誉古今。上联说,来到这个世界,过于匆忙,以至糊涂,生出名利之心,甚至糊涂到底,这是一生的遗憾。作者以哲人的眼光,进行自我反省。下联说,回顾一生,写了不少诗,喝了不少酒,但不欠谁一首诗,不欠谁一文债,可以无憾。今天,连同那糊涂于名利之憾统统了结,故云“此番去甚好。”作者以“来”与“去”,即“生”与“死”相对,认为生不免纠缠于名利,是憾事,而死则是解脱,是乐事。此种生死观,颇与庄子的生死观有相近之处。此联堪称幽默式自挽联的典范。

 

我去留松有百屏,你要拿,他要拿,给谁是好?

君来寻竹无千幅,亲也送,朋也送,让俺为难!

——桃源邬书维代好友画家吴业斌题自挽联

邬书维是吴业斌生前的亲密好友。也许是吴在谈到后事时曾与邬提到自己的画作将如何处置的问题,故而才有此联。“你要拿,他要拿,给谁是好?”“亲也送,朋也送,让俺为难!”这两句看似是在诉说吴业斌的无奈,实为赞赏其因画作名气之大而十分抢手。此联以吴的口吻述说身后之事,也颇具幽默之感。

 

四、挽联创作的注意事项

题写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定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切合死者遗属的思想感情及相关事物与场合。一般来说,写得较有个性的挽联是不能换用的,更不能通用,这应该是挽联的创作灵魂。即使是有些“通用联语”,其通用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

1、必须切合悼挽对象的身份特点

撰写挽联时,首先要弄清楚所挽对象是什么人,弄清被挽者是长辈还是同辈或者晚辈,细化起来,同辈中又有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战友等。关系不同,则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级别,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称谓,都有各自的专用语汇,其悼挽的角度也应有所不同,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长幼有序,亲疏有别。挽联内容应多以追忆死者的学问、业绩、为人为主。因为联文较短之局限,一般只述及逝者的主要功德,且是点到为止。此外,还应注意到,颂扬应实事求是,恰当贴切。如果无限夸大,反有讥讽之嫌。因为联文其篇幅一般较短,其容量有限,所以挽联中应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死者的不足之处,毕竟挽联不是盖棺定论的鉴定式公文,完全不必面面俱到。

 

悲哉,之为气;

  惨矣,其可怀。

——佚人联挽鉴湖女侠秋瑾

一代女侠秋瑾被捕后,清吏逼供,她索纸笔书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这七字被称为秋瑾的绝命词。就在秋瑾就义的当天晚上,一位义士冒着杀头的危险,于秋瑾殉难处贴出了上述这副嵌名挽联。联中“秋之为气”取意于欧阳修的《秋声赋》,“瑾其可怀”典出《楚辞·九章·怀沙》。“瑾”,美玉;“怀”作“怀念”解,比喻秋瑾人如其名(美玉),令人怀念。此联上下贯通,独具特色。当然,如此佳联,是绝对不能为他人所套用的。

 

撒手那堪悲,数十年贫病交加,纵我留君生亦苦;

  贱躯何足惜,八千里翁姑未殡,因君累我死犹难。

  ——清朝某候补小官妻挽夫联

清朝光绪年间,广州有一候补小官,家庭贫困久病离世。其妻痛哭流涕,写下了上述这副挽联。上联写丈夫生时境遇之艰难,今死犹胜于生;下联说自己卑贱躯体本不足惜,但“因君累我”要服侍公婆不能相随而去,更是道出了自己在丈夫去世后所承担的巨大压力,一个“累”字,看似抒发哀怨与不平,其实是表明自己一定会尽力担负起家庭重担。据说两广总督张之洞知晓此联内容后也为之动容,他立即下令拨付死者遗孀白银一千两,以帮助缓解其现实困难。

 

解惑释疑,沥血呕心,九域园丁钦大德;

育桃培李,含辛茹苦,八方学子念清泉。

——桃源钟胜天联挽桃师附小原校长刘崇聆 

刘校长是闻名三湘的名师,当年曾经两次出席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受到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于是,笔者才以自对的形式题写了这副挽联。据说,刘校长逝世两三年后,也曾在有位老师的追悼会上套用过此联。如此专属挽联怎么能随便套用呢?假如死者并非闻名全国的一流老师,这样随便套用此联岂不是对其有叽讽之嫌吗?

 

2、必须饱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凡具较强感染力的挽联佳作,多是如泣如诉的肺腑之言,只有情真意切,才会感人至深。多数联家都赞成使用哀语以突出挽联的感情色彩。其实有些挽联高手时常隐忍悲伤,他们往往即使不用哀语也能表达哀意,甚至会达到欲哭无泪泪自吞”的上佳艺术效果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联挽郑成功

这是清朝康熙大帝为收复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所题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南明福王时设于江北的四个抗清据点,由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分守。两岛:金门和厦门岛。屯师:驻守军队以抗清。诸王:指福王、唐王、永明王、淮王。一隅:此指台湾。抗志:坚持高尚气节。孤忠:指忠心耿耿而不能得到支持。元胡炳文《拜岳鄂王墓》诗:“太义君臣重,孤忠天下知。”联语立意高远,既肯定了郑成功忠贞守土保国的史实,更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兰统治者收复台湾的功绩。尽管身为帝王的康熙不能用“痛苦”之类的语言,但“方知海外有孤忠”却恰当的表露了自己对郑成功的哀悼、惋惜之意。

 

父已去,休怪党情胜亲情,阳间未佑阴间佑;

儿徒悲矣,莫怨孝义谦忠义,今世不全来世全。

——罗平题父亲病故灵堂联

此联可谓别具一格,堪称桃源难得一见的上乘挽联。上联借父亲的口吻,诉说其生前因工作繁忙而对子女很少照顾之惭愧;下联以儿子的口气,叙述自己因工作繁重而对重病缠身的父亲尽孝不够之内疚。此时此刻,父子俩虽已阴阳两隔,但情真意切的“对话”令人无不为之动容。联中“休怪”和“莫怨”两个偏正词组用在此处,不仅对仗工整,准确贴切,而且更显父子情深。

 

披星戴月,茹苦含辛,育女方成才,岂料阎王勾父命?

跺脚捶胸,撕心裂肺,报恩怎是梦,唯期子夜寄哀思!

——桃源钟胜天代北京市歌舞团虞氏题灵堂挽父联

虞氏之父凭着一把锅铲在北京租房开一餐馆,终于把爱女培养成才。可刚刚轻松一点,竟然撒手归西,难怪其女撕心裂肺。此联前两个分句为自对,可谓情真意切,字字含悲。

 

3、必须与祝寿联、题赠联有所区别

有的挽联往往与祝寿联、题赠联混淆难辨。其原因就在于只注重了赞颂褒扬,而忽略了挽联重在哀悼这一本质属性,以至顾此失彼,辞不达意,让人贺挽难辨,哭笑不得。从表情达意上说,祝寿联、题赠联以恭贺、褒奖、激励为主,应具有强烈的喜庆色彩,不得有哀挽悲伤字样和寓意,而挽联则恰好相反。

寒夜前头仍须随想;

激流尽处应是黎明。

——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联挽巴金

 

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

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如冰晚节映太阳。

——四川巴金文学院联挽巴金

文学巨匠巴金先生逝世后,挽联如云。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和四川巴金文学院送来的挽联分别嵌入了巴金的著作名,或欲展现其文学功绩,或欲颂扬其崇高人格。可惜的是,上述这两联却只有赞颂而无悼挽意,如果不是挂在灵堂里,人们还以为这是两副寿联哩。2006年11月7日已故霍英东先生公祭活动在香港殡仪馆隆重举行,可尽管政要云集,但灵堂之上居然没有悬挂挽联,以至许多人对此都感到奇怪。其实这并非主事者之疏漏,而是未曾收到上佳挽联之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去世,追悼会上虽有大字长联,却因欠佳而备受批评。由此不难看出,如今的挽联已衰败到何等地步。名重一世如巴金、霍英东、季羡林者,辞世时竟然没有一副可以同其名字一起流传于世的好挽联,则不能不说是生命末了之缺憾。这不但是几位大名人的不幸,更是当代文化的悲哀。

 

五、挽联创作的常用修辞手法

挽联是兼具实用性和文学性的一种特殊的文字样式。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俱佳的挽联作品得以流传,就因为其十分讲究联语的修辞手法。下面将举例说明题写挽联常用的以下十种修辞手法。
   

1、嵌名

鞠躬以吾民,吾国,吾党,吾军,山,未获死;

坦荡为怀怀人子,怀人妻,怀人父,怀人母,怀怀瑜,不曾怀私。

    ——著名联家左祖高题彭德怀嵌名挽联

这副由联家左祖高先生为我国原国防部长彭老总撰写的嵌名挽联独具艺术特色。联中七次竖嵌“德怀”大名,真是不同凡响。加之在总体布局上,上下联均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手法,其构思之精巧令人称奇。

 

使命而为,努力耕耘收硕果;

悟人生则乐,从容来去步仙

——新疆联家陶大明生挽刘顺阶

 

钦一世勤劳,峻飞花思大德;

叹终身厚道,素滴泪伴悲歌。

  ——桃源钟胜天联挽忠厚勤劳的二叔钟岭梅

 

蕙质华,一生懿德荣邻里;

慧中外,满面慈容佑子孙。

    ——桃源钟胜天联挽二婶傅莹秀

上述三联均采用了嵌名的修辞手法,如此挽联,较常规挽联更有个性。

 

2、用典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如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睛看越寇飞来。

——康有为挽戊戌变法死难者

联中以比干、岳飞、党锢、清谈作类比衬托,用方孝孺、伍子胥的故事来斥奸赞贤,一副挽联,六次用典,借典贴切,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3、比喻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清朝文学家纪晓岚自挽联

清朝大臣纪晓岚,曾参与《四库全书》总纂。此联概述了自己的从政生涯和治学精神。比喻新奇,自嘲中带有诙谐,流露出他达观处世的态度。

 

视己如灯,灼灼其华,尚有诗联遗手泽;

爱生若子,谆谆而诲,未开桃李益心伤。

——桃源黄可程代生挽师联

此联以灯浊之光华来比喻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又以视生如子来比喻老师对学子的无比关爱,如此恰当的比喻,让受众产生共鸣,读之令人难以忘怀。

 

4、拟人

沅水送君,火里涅登彼岸;

麓山伴我,风中啼血哭英才。

——桃源邬书维联挽好友吴业斌

此联以拟人的手法入联,联语情真意切,如哭如诉,充分表达了撰联者对好友去世的依依不舍和无尽追思。

 

5、夸张

子哭父恩,天高地厚;

父怜子痛,地动天惊。

——桃源钟胜天代朱自权之子题挽父联

 

心善终身,动地惊天哭母爱;

德贤五秩,光宗耀祖颂家慈。

——罗清佐代儿挽母联

上述两联均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而,为表达联意,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之作用。

 

6、重字

孤帆远影归南海,孝儿不舍依依,痛今朝泪洒倾盆送慈母;

碧血长虹化春晖,慈母难分眷眷,盼来日爱托瑞梦亲孝儿。

——桃源钟胜天代长沙市张某题挽母联(今声)

 

叩首拜英灵,重温益友倾、手挽心牵,最遗憾深情未报,深未报;

捶胸挥泪雨,再现良师献、言传身教,莫辜负厚爱有加,厚有加!

——桃源钟胜天生挽良师益友联

上述两联均采用了重字的修辞手法,其中首联为异位互重,第二联为同位重字。实践证明,只要重字运用得当,对于深化联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自对

百年梦断萱堂,凄风苦雨千秋恨;

子夜怀铭冷月,懿范良操万古传。

——桃源印其美代友联挽百岁老母

 

戴月披星,勤俭一生,甘霖滋润苍松翠柏

含辛茹苦,慈祥百岁,美德留传孝子贤孙

——代沈阳市原市长张荣茂题灵堂挽母联

 

有志济生民,恰似春风夏雨

无由惊噩梦,如同玉折兰摧

——桃源张驽联挽陬市医院英年早逝的女大夫

上述三联也包含了很好的自对。其中张驽的挽医联上联尾四字“春风”和“夏雨”分别是偏正结构,而下联尾四字“玉折”和“兰摧”则分别是主谓结构。上下联如此相对,也许有人会觉得对仗不工。其实自对是不受其词性和结构的限制的。正因为联中“春风”和“夏雨”是自对,“玉折”和“兰摧”是自对,所以,我们应该把此联视作一副很不错的工对。

 

8、排比

菜也糠也苦也乐也,六秩夫妻,欠她不少;

茶兮药兮晨兮昏兮,廿年病榻,还你当多。

——桃源虞奇书代父挽其妻联

上联回忆的是夫妻年过六秩,同甘共苦的岁月;下联表述的是妻子抱病卧床二十年,丈夫端茶喂药,有难同当的艰辛。此联首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几十年来夫妻俩的酸甜苦辣和深恩厚爱全部归于其中,从而较好地表现了丈夫对妻子病故的痛楚和思念。

 

 终身勤俭,终身和气,终身忠厚,无愧孝子良夫慈父。这般凄惨,被砍数刀,苍天飞泪雨! 

  哪管同学,哪管师徒,哪管友朋,竟然谋财弃义杀人。如此凶残,枉活四秩,大地响惊雷! 

——桃源钟胜天联挽遇害好友向跃纯

这是一副今声联。上联既表达了笔者对好友向跃纯崇高品德的高度敬佩,同时也抒发了对其如此结局的极大同情;下联则不仅揭露了罪犯杨宏喜见利忘义的凶残本质,而且表达了大家要求严惩凶手的强烈愿望。此联第一、二、三分句和第四分句剔除领字后的三个词组采用层层递进的排比自对修辞手法,无疑对于深化联意起到了的渲染作用。

 

9、反语

一死便成大自在

  他生须略减聪明。

-——清代浙江知府杨荣绪自挽联

杨荣绪为官清廉,因得罪上司被革职,抑郁而终。此联采用反语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于临终前对黑暗官场的愤恨之情。全联意为:茫茫人世,唯死为快,只有不问是非曲直,才有生存的空间。撰联者如此之心情,与苏东坡的打油诗《洗儿》“人皆生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之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0、双关

忆往年育李培桃,有滋有味,望他年西去骑鲸,光能射

感今日辞亲别友,无挂无牵,期来日东归驾鹤,地可惊

——桃源钟胜天代父题自挽联

此联尾句分嵌父子之名,且一语双关。其中“文光能射斗”既比喻自己其蜡烛之光亮能与远在天上的星斗遥相辉映,更期望自己精心培育的学生能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胜地可惊天”则既寄予自己对后代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殷切期望,更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年年岁岁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六、挽联常用的字词和词组

在挽联中,注重哀意比标明哀语更重要。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学会使用哀语。现将常用哀语,介绍如后:

名词:泪、梦、魂、魄、忠、烈士、千古、英灵、千秋、浩气。

动词:哀、悼、悲、伤、哭、啼、恸、惊、垂、忍、殒、落、折、断、沉、遗、泣、萎、愁、凋、谢、慰、叹、归、震、怜、瘁、痛、唳、渺、空、裹、朽、留、终。

形容词:寒、凄、惨、冷、残、寂寞。

副词:犹、永、正、未、讵。

词组:犹在、永留、长留、宛在、瞑目、伤心、含笑、饮恨、月冷、奠云、招魂、安息、雨洒、泉涌、风号、风惨、云凄、山颓、山例、木坏、曲终、断肠、狂摧、地坼、天崩、寿终、正寝、化焳、驾鹤、骑鲸、仙游。

女性专用词组:兰摧、玉折、落花、残月、楼空、韵冷、香消。

 

七、挽联的书写形式

挽联和对联的书写形式是一样的,先书写上半联,再书写下半联,上、下半联都要顶天立地书写。字的大小,依联幅的长短和联语的多少而定。有些长幅联语一列书不完,可分为两列书写,但第二列必须比第一列短出许多,象龙门一样,又叫龙门联。书写龙门联要注意的是上半联必须从右到左书写,右边长左边短;下半联必须是从左到右书写,左边长右边短。
    书写挽联可以落上下款:上款落在上半联,但不能和上半联的第一个字平头,而要低1至2个字;下款落在下半联,但下款不能高于上款,一般也要比上款低1至2个字距离,如果是穷款(单款)书写时还要低一些。当然,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不落款。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现在殡仪馆又出现了一种比较高档的装裱成轴的空白联轴,供丧家选用。

 

附:思考题

 

1、题写一副挽联

既可题写挽长辈、同辈、晚辈联,也可题写生挽联、自挽联,总之,题材不限。

 

2、改写下述这副有违联律规则的挽联

 

⑴原联内容:

呕心沥血,育儿育女,茹苦含辛,当爹当妈,年逾七旬,有喜有乐

戴月披星,任劳任怨,亮节高风,克勤克俭,魂归九泉,无挂无牵

                 ——桃源钟胜天联挽四叔

 

⑵原联背景

我的四叔钟嘉禾是汉寿县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于2004年11月病故。他九岁丧母,三十六岁丧妻,为把年仅几岁的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再未续弦,在几十年艰苦创业的风风雨雨中可谓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他为人忠厚,勤劳勇敢,终身节俭,高风亮节,虽历经坎坷,却坚忍不拔;虽家境贫寒,却豁达乐观,因而深得当地乡亲的敬重。

 

⑶原联中存在的几处平仄违律问题

呕心沥血,育,茹,当,年,有有乐

古: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

    戴月披星,任,亮,克克俭,魂九泉,无挂无牵

古: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

 

 

联中“儿”与“劳”、“辛”与“风”、“爹”与“勤”、“逾”与“归”、“旬”与“泉”同平失对,“女”与“怨”、“苦”与“节”同仄失对,“当爹当妈”四连平违律,“有喜有乐”四连仄违律。

 

改联举例:

当爹戴月披星,当妈沥血呕心,七秩老农称典范

育女托孤割爱,育子言传身教,一生美德贯长空

     

当爹戴月披星,当妈沥血呕心,七秩老农称典范

古: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育女托孤割爱,育子言传身教,一生美德贯长空

古: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