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的心灵对话

 好梦769 2015-10-08
    ——电影《孔子》“子见南子”赏析 
    
     孔子被搬上银幕,总的来说是好事情。我希望,以后佛陀、老子、庄子、慧能等也将陆续通过电影艺术展现。昨天晚上,我又一次看了电影《孔子》,其中“子见南子”一幕,令人反复咀嚼、体味。
     子见南子,是历史的真实。但这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有何细节?那一次会见,发生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交流?这些已经消失的悠悠历史,当时除了孔子、南子外,也只有天知道。其真相,还能够重现吗?《孔子》这电影,做了精彩的尝试。历史有其隐秘的部分。还原隐秘的历史,必须有一定史实做依据。但这史实,能够查到的少得可怜,《论语》《史记》各有一小段。不过,少,未见得又只是坏事,这正是对后人通心力的挑战。已经远去的历史,未见得就不能够复活。艺术家可以活在人物之中,按照人物的人格的逻辑,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推衍。
    先来回顾电影精彩对白:

    南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是吧?那你的“仁”字里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哪?
     夫子:(沉默不语)
    南子:听说你在卫国传授诗?
    夫子:是。
    南子:小童也爱读诗,有一句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什么意思啊?
    夫子: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有礼。
    南子:在诗三百篇中,有好多篇是关乎男女情爱啊?
    夫子:诗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情思深深而没有邪念。
    南子:我自幼喜欢诵读诗篇,不知可否拜你为师呢?
    夫子:我在卫国收了个新学生名叫卜商,学生虽然年幼却是个神通,他跟我学诗很有见地,微臣可以推荐他来伴你读诗。
    南子:朝中大臣分分议论你游说君王以礼让治国,你这套行的通吗?
   夫子:能以礼让治国是国家社稷人民之福,有什么难处不能克服呢?礼法丧失,国家就会混乱。
   南子:男人的本性就是贪财好色,为此争的头破血流,这也是天性,要克服,难啊。
   夫子:正因为难,才能考验出君子。
   南子:夫子,你真的把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看得这么重要吗?
   夫子:我的信念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南子:夫子可否留在卫国,我们再见面?
   夫子:(沉默一会之后)微臣不便。
   南子:不便什么,有何不便?
   夫子:微臣从未见过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
   南子: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两位演员的这一段表演,十分细腻,把微妙的感情起伏,深藏背后的念头都表达出来了。文字无法表达那种心灵之间的碰撞和灵性的流转,只有靠你投入地观看电影。下面截屏几段:
精彩的心灵对话
精彩的心灵对话
精彩的心灵对话

精彩的心灵对话
精彩的心灵对话

    南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是吧?那你的“仁”字里包不包扩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哪?
     ——这是南子一见面就开门见山,抛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孔子暂时只能够招架,还不能够对应,于是保持沉默。孔子这个时候还在调整自己的心态,揣摩南子的意图。在难以回答的时候,就保持沉默。沉默,胜过不清晰的应付。

精彩的心灵对话
看这剧照,堪称人物雕塑。他们的身体语言,传递了丰富内涵。南子身体前倾,自信而富有进攻性。她柔中有刚地向夫子连续发问。而夫子稳如泰山,接纳而机智。但人非神,12级台风至少也可以刮得泰山松树晃动。

精彩的心灵对话
    南子:听说你在卫国传授诗?
    夫子:是。
    南子:小童也爱读诗,有一句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什么意思啊?
    夫子: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有礼。
    南子:在诗三百篇中,有好多篇是关乎男女情爱啊?
    夫子:诗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情思深深而没有邪念。
    南子:我自幼喜欢诵读诗篇,不知可否拜你为师呢?
    夫子:我在卫国收了个新学生名叫卜商,学生虽然年幼却是个神通,他跟我学诗很有见地,微臣可以推荐他来伴你读诗。
    ——这一段有三个回合,孔子如如不动,回答铿锵有力,使南子深感其不凡。

精彩的心灵对话

   南子:朝中大臣分分议论你游说君王以礼让治国,你这套行的通吗?
   夫子:能以礼让治国是国家社稷人民之福,有什么难处不能克服呢?礼法丧失,国家就会混乱。
   南子:男人的本性就是贪财好色,为此争的头破血流,这也是天性,要克服,难啊。
   夫子:正因为难,才能考验出君子。
   南子:夫子,你真的把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看得这么重要吗?
   夫子:我的信念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精彩的心灵对话
感谢该片的创作者,把孔子最为闪光的一句话,在这种场合展现,呈现出它的力度。“朝闻道夕死可矣”,君不见西人裴多菲讴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若为自由故”的“自由”,如果没有“闻道”,岂能够真有?皆为泡沫也。孔子才抓住了根本。 
精彩的心灵对话
   南子:夫子可否留在卫国,我们再见面?
   夫子:(沉默一会之后)微臣不便。

精彩的心灵对话
期待和探究
精彩的心灵对话
已经失望。

精彩的心灵对话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掷地有声,正气浩然,南子闻后,似有震动。演员此时表情的变化细微。此时,南子被感动,眼睛变红,眼眶里充盈着泪水。
 夫子:“微臣从未见过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这话对南子高度肯定甚至赞扬,道出了南子最美好的一面。人生中难得这样的理解,南子表情又有微妙变化,似乎在竭力抑制自己的情感的起伏。夫子对南子的肯定,实际上也委婉地说明了他不留在卫国的原因。
精彩的心灵对话
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南子一句话,具有穿透力,说进孔子心里。但并没有杀伤力。因为孔子已经得道,完全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对待他们关系。
精彩的心灵对话
南子中箭,死亡前想到孔子,也许还想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脸上有欣慰微笑。电影这个细节,大概也不算画蛇添足。也许,在将近3000年前,有这么两个灵魂碰撞,撞出一些火花,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历史记载:
《论语》: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帏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在帏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历史记载就这么两段,因为它们记载的是划时代的人物孔子,所以极其珍贵,首先它肯定了确有其事。
     先说《论语》这一段。这是孔子和子路之间的对话,它是发生在“子见南子”之前呢,还是之后?似乎看不出来。但总之子路不悦,这是肯定的。关键这孔子的答复,就有争议了。对“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转网上说法,没有查到原话)。一种是李泽厚的解释。他认为这是因为南子是一个淫妇,不道德之人,孔子却去见了她,引起了弟子子路的怀疑,以为他和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所以孔子不得不自我表白:我如果做了错事,老天会惩罚我的!老天会惩罚我的!这表明孔子不是那种假道学,不会装腔作势。”
   一种是南怀瑾的解释。他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们对南子的看法都不对,我所否定的人是那种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不但人讨厌他,天也讨厌他,那种人我是不会与他来往的,可是南子不是这样的人。” 
 这两种解释,对该电影的发挥都没有逻辑上的限制。 
 再看《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帏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在帏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把这次见面的缘由说得很清楚。还有见面的细节。但这显示不会是见面的全部情况。仅仅是各拜一下,这见面也太没有内容了。也许只是刚见面时施礼的情况。这段记载,对电影的发挥,也没有什么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