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淋巴瘤日 | 淋巴瘤真的能被治愈吗?

 xnycpfb 2015-10-08

  青年导师李开复从死神那里修来《向死而生》的死亡学分,漫画家熊顿《滚蛋吧!肿瘤君》与淋巴瘤抗争的“喜剧”生活……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位导师、一段淋巴瘤的人生经历,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就在我们身边,熟悉却又陌生的淋巴瘤。

  早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淋巴瘤联盟,共同将每年的9月15日确定为“世界淋巴瘤日”,11年过去了,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跻身十大高发癌症之一。我国淋巴瘤患者也在以每年6到8万人的数量递增。但是你真的了解淋巴瘤吗?根据李开复的经历,淋巴瘤真的是一种能被治愈的癌症吗?

2015年世界淋巴瘤日公益宣传片

http://v.qq.com/boke/page/a/0/5/a0165ektqt5.html

  关于淋巴瘤的基础知识

  许多人说到淋巴瘤,乍听之下,好像不怎么可怕嘛,瘤而已啊,又没说是癌,搞不好是良性的。然而,事实上“淋巴瘤”就是“淋巴癌”,完整的名字叫做“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并没有“良性淋巴瘤”这种疾病或称呼。

  淋巴瘤属于 “富人癌”,根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是发展中国家的2.5倍,淋巴瘤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淋巴瘤和生活作息习惯有关,高危人群通常也与以下几点紧密相连,这也同时表明了,淋巴瘤为什么常常青睐明星、作家等。

  ①工作压力大

  ②经常熬夜

  ③长期过度疲劳

  ④经常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者

  ⑤经常使用劣质染发剂

  ⑥经常接触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制剂

  淋巴瘤宛如千变女郎般,仅亚型就有五、六十种,多到连记名称都不容易,甚至连大部分非医治淋巴瘤的医师可能也都会被混乱。通常我们简单的将其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淋巴瘤的治疗如同急性血癌,大都是以化学治疗(药物)为主,但特殊几类,例如第一、二期何杰金氏淋巴瘤和低恶性度淋巴瘤,可能只须做放射线治疗;胃的MALT淋巴瘤常和幽门螺旋杆菌息息相关,研究显示,居然可以用短时间的抗生素治疗,不需化学治疗,就能达成有效杀菌和抗癌的双重效果,这是癌症治疗史上的一个特例---竟然能用抗生素来治癌!

  淋巴瘤真的能被治愈吗?

  了解李开复先生经历的人都在感叹,为啥李开复的癌症能被治好?他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是钱砸出来的么?其实癌症治愈与否,很大程度上还真不是钱的问题,而主要和癌症的类型有关。

  淋巴瘤两大分型中的霍奇金巴瘤占淋巴瘤10%,10年存活率80%;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总数的90%,10年存活率也高达63%。因此,被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和家属不要着急,统计学是站在你们这边的,尤其是年轻患者,治愈机会非常大。

  淋巴瘤作为一个整体,预后很不错。在美国,5年存活率超过70%,10年存活率超过65%,在亚洲的大型医院,一般也很接近这个水平。因此李开复能战胜癌症,除去他意志坚强,选择并配合了正确的治疗方式外,也和癌症本身的特性关系很大。

  淋巴瘤最大的敌人--误诊

  肿瘤的诊断方式有很多,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然而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对于淋巴瘤来说太过局限,容易带来很多误诊,尤其是分型上来说准确率并不高。对于淋巴瘤来说,病理诊断才是最主要手段。

  淋巴瘤的病理取样通过穿刺活检完成,通常在病变部位利用穿刺针从病人体内取一点肿瘤样品,送入实验室进行活检观察,由此判定淋巴瘤的亚型(可以参见“《滚蛋吧!肿瘤君》用漫画告诉你胸腔穿刺怎么做”一文)。而这一切凭的并不是高科技,而是医生的知识、经验和眼力,尤其是当淋巴结瘤尚处于发展不明确的状态,对于医生的要求更是重中之重。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 · 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的两位医生,一位是淋巴肿瘤内科的朱军教授,另一位是影像介入诊疗中心的柳晨主任。

  朱军教授是我国淋巴瘤内科首屈一指的专家,从1998年就开始在北京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专业从事淋巴瘤诊断与治疗,经手诊疗过的淋巴瘤病人不计其数,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有口皆碑。

  柳晨主任则是擅长高难度部位的穿刺活检术(如肺内微小结节、纵膈肺门淋巴结等)、曾经有一位淋巴瘤患者,京城遍寻名医都无法确诊,最终找到柳晨主任得以穿刺确诊并治疗,5年过去了一直活跃在工作岗位上。

  李开复等了2个月的时间才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滤泡亚型,并接受了对应的治疗。这种亚型的一个特点就是长得慢,对治疗响应很好,可以长期控制甚至治愈。所以,他的康复必须要归功于好的病理医生和主治医师。

  然而我国医学界普遍是重治疗,轻诊断的,病理科医生在医院的地位普遍不够受到重视,优秀的淋巴穿刺活检医生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我国淋巴瘤误诊率极高,最终导致淋巴瘤治疗的效果被整体拉低。当前要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诊断和治疗必须并行。

权威专家

朱军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血液科从事血液病临床诊治和骨髓移植工作。1994-1997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哈达萨医学中心骨髓移植科工作及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专业从事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现任职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SCO专业委员会执委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提前一周预约,24小时预约电话:010-83066716)

  出诊地点: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69号)

柳晨主任

  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影像介入诊疗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影像学引导下的微创介入诊疗技术,擅长CT引导下高难度部位的穿刺活检及消融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提前一周预约,24小时预约电话:010-83066716)

  出诊地点: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69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