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八陉之资料

 SQZtiger130 2015-10-08
  旅行者,初步了解太行山的最好途径,也许是去走走风景迥异、却都有着太多历史往事的太行八陉。太行八陉即为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古道。按照辞典上的说法,太行山脉南始于河南济源而北止于北京,有学者认为太行山脉应包括太岳、恒山、太行、小五台、五台、北京西山等次级山脉,照此说法,则《吕氏春秋》中所说的天下“九山”,即有太行、王屋、孟门、羊肠四座属于太行山脉。

    约从七千万年前起,华北西部的陆地开始隆起,形成古太行,且这一运动仍在进行,太行山会越来越高,而不会像有人看到太行山部分地区高度风化侵蚀的岩表,所猜想的那样将逐渐削矮。在地壳板块间巨大力量的挤压下,太行山脉产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加之百万年的河流与山洪冲击切割,横向形成大大小小专称为“陉”的断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行八陉。

    如今人们已能在太行山脉上开辟出越来越多的公路和铁路,而在古代,太行八陉是当时人们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途径。旅行者们之所以必须关注太行八陉,在于,因之能够走进真正的太行腹地,同时走进历史。

    太行山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经河北省延伸到山西省东北境,向南折向河南省西南,在山西境内约长4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分界线。东侧巍峨陡峭,西侧较为和缓,受河流切割,多见横谷,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说,是沟通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通要道。按《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的说法,太行山脉始于怀(河南济源)而终于幽(北京),加上余脉,长达千里,其平均海拔千余米,北段小五台山2882米的主峰东台顶为最高峰。

    从地理地形上看,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河流长期的冲刷切割在太行山脉形成许多东西向横谷,成为穿越太行山的交通要道和商旅通衢。古时太行山即有著名的“太行八陉”之说,据《述记征》云:“连山中断曰陉。”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陉,山之绝坎也,凡两山中断以成隘道者,皆谓之陉”。

    晋朝《述征记》所列太行八陉:(以次序排列):第一、轵关陉第二、太行陉 第三、白陉 第四、滏口陉 第五、井陉 第六、飞狐陉 第七、蒲阴陉 第八、军都陉。有八陉《尔雅》,连山中断为陉:第一轵关陉见济源县,第二太行陉见河内县。《十六国春秋》:慕容永屯轵关,杜太行口以拒慕容垂。此二陉也,第三白陉见卫辉府辉县,第四滏口陉见彰德府磁州,第五井陉在直隶获鹿县,见直隶重险,第六飞狐陉在山西蔚州,见山西重险,第七蒲阴陉在直隶易州,见重险紫荆关,第八军都陉在直隶昌平州,见重险居庸关。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
旅行者,初步了解太行山的最好途径,也许是去走走风景迥异、却都有着太多历史往事的太行八陉。太行八陉即为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古道。按照辞典上的说法,太行山脉南始于河南济源而北止于北京,有学者认为太行山脉应包括太岳、恒山、太行、小五台、五台、北京西山等次级山脉,照此说法,则《吕氏春秋》中所说的天下“九山”,即有太行、王屋、孟门、羊肠四座属于太行山脉。

    约从七千万年前起,华北西部的陆地开始隆起,形成古太行,且这一运动仍在进行,太行山会越来越高,而不会像有人看到太行山部分地区高度风化侵蚀的岩表,所猜想的那样将逐渐削矮。在地壳板块间巨大力量的挤压下,太行山脉产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加之百万年的河流与山洪冲击切割,横向形成大大小小专称为“陉”的断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行八陉。

    如今人们已能在太行山脉上开辟出越来越多的公路和铁路,而在古代,太行八陉是当时人们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途径。旅行者们之所以必须关注太行八陉,在于,因之能够走进真正的太行腹地,同时走进历史。

    太行山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经河北省延伸到山西省东北境,向南折向河南省西南,在山西境内约长4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分界线。东侧巍峨陡峭,西侧较为和缓,受河流切割,多见横谷,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说,是沟通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通要道。按《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的说法,太行山脉始于怀(河南济源)而终于幽(北京),加上余脉,长达千里,其平均海拔千余米,北段小五台山2882米的主峰东台顶为最高峰。

    从地理地形上看,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河流长期的冲刷切割在太行山脉形成许多东西向横谷,成为穿越太行山的交通要道和商旅通衢。古时太行山即有著名的“太行八陉”之说,据《述记征》云:“连山中断曰陉。”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陉,山之绝坎也,凡两山中断以成隘道者,皆谓之陉”。

    晋朝《述征记》所列太行八陉:(以次序排列):第一、轵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 第四、滏口陉 第五、井陉 第六、飞狐陉 第七、蒲阴陉第八、军都陉。有八陉《尔雅》,连山中断为陉:第一轵关陉见济源县,第二太行陉见河内县。《十六国春秋》:慕容永屯轵关,杜太行口以拒慕容垂。此二陉也,第三白陉见卫辉府辉县,第四滏口陉见彰德府磁州,第五井陉在直隶获鹿县,见直隶重险,第六飞狐陉在山西蔚州,见山西重险,第七蒲阴陉在直隶易州,见重险紫荆关,第八军都陉在直隶昌平州,见重险居庸关。

    

    所谓陉者,不过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也,这些羊肠小道盘桓于山腰,蜿蜒于云端,古人凿岩建道,在崖壁上悬空铺路,宽处十几米,窄处仅能过一匹马,徒步行走尚且困难,兵马辎重过太行更是难上加难。太行山中部唯一能贯通东西的,便是壶关大峡谷,壶关因其地势险峻,乃兵家必争之地。太行山,首起河南省济源县境内,北至今北京市昌平县以北,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羊肠坂道摧车之险,被古人谓之登太行路行艰难。
太行八陉分叙如下:

第一陉,即轵关陉(济源----侯马)

    轵,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县东的轵城镇。轵关陉在济源县西十一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出入之地,太行八陉,以此陉为第一陉。轵者,车轴之端也。轵关者,通道仅当一轵(车)之险关也。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的说法,语中的轵道就是轵关陉。1994年考古学家在轵关陉途中的寨里村发现曙猿化石,这种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古灵长类动物是否也是人类的起源之一,曾经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另外,舜有可能在轵关陉附近生活。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卒于鸣条”,这些地名与轵关陉有不少渊源。

  晚至商代后,历史在这里开始清晰可辨。黄河北岸山水秀丽的垣曲小盆地上有古城镇,1984年秋季在这里发现了商代古城。它用夯土修筑的城垣坐落在镇南黄河与亳清河之间陡起的高台地上,俯瞰沿毫清河北上侯马的轵关陉。晋国首都在绛县、曲沃和侯马之间,随年代而多有迁移,最后的都城新田平望宫遗址如今仍有遗存。“门神”尉迟恭曾镇守的铁刹关,留有一些残墙和城门土墩,当地人称之为“堡子疙瘩”,它也是轵关陉的终点。

  轵关陉所穿越的,是太行山脉最南端的“尾稍”。晋文公时期曾因军事拓宽、加固,其大军正是通过这条道路深入中原。如今有一条现代公路亦取此道。附近经过的景区,还有五龙口猕猴自然保护区、王屋山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水库和济渎庙等。

    出济源沿王屋山方向前行,走312省道,汽车从豫北平原过了李八庄,83公里处即到达封门口村。沿封门口村路牌上行20米右拐约2公里即是轵关陉的一处重要关口,进村的道路上还可以看到通往古道的古石桥,封门口村口可见古封门关遗址,土墙边的封门关石墩依稀可辨。《战国策》中苏秦说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所指的轵道,就是轵关陉,也就是这条现代公路途经之处。

    过封门口后,轵关陉通往王屋山风景区,过王屋山后,直达黄河小浪底水库北岸古城镇。考古队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这里发掘商代古城。这座古城不大,位于背倚太行、三面环水的高台之上,位置险要,防御坚固,正锁在沿毫清河北上侯马的轵关陉之上,很可能是军事要塞。轵关陉进入山西垣曲,直达黄河小浪底水库北岸古城镇。过了垣曲,是绛县、曲沃和侯马。春秋时代晋国国都就在这几个相邻的城市间移动。

    在从绛县往曲沃去的途中,公路边一个叫下村的小村旁的小山包上有晋文公重耳墓,墓是村民集资重修的,还有一座他的石雕像。曲沃的曲村镇赵北村有最早的晋都遗址。在侯马,有晋国最后的都城新田平望宫遗址,轵关陉的最后一个关隘——铁刹关,它高居于侯马市区南约8公里处公路边、太行余脉的紫金山上,南同蒲铁路穿关而过。地图上标为“隘口”,但当地人仍叫其老名“厄口”,取其扼守之意。

    唐王朝曾于贞观年间修建此关,由大将尉迟恭镇守。现铁刹关只剩一些残墙和城门土墩了。站在被当地人称为“堡子疙瘩”的城门土墩旁四下看去,关城坐落在左高山右深沟的隘口古道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说,至此,贯穿豫西北晋东南的轵关陉已算是走到头了。

第二陉,即太行陉(泌阳-长治)

/P>

    在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三十五华里处,陉阔三步,长四十华里。沿陉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晋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关名曰“太行关”,亦称天井关,宋靖康时改名雄定关。形势险峻,素称天险。由此南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取洛阳,逐鹿中原,是争雄天下的要陉。《元和志》:太行陉在怀州北,阔三步,长四十里,羊肠所经《括地志》河内北有羊肠阪,盖即太行陉也,瀑布悬流,实为险隘。太行关位于太行山南麓之丹水出口,是战国时韩国连接上党的唯一通道。太行陉起于河南沁阳,经晋城、高平至壶关、长治(上党)。在沁阳市常平乡丹河峡谷风景区发现过一个神秘的山洞,洞壁上有大量的形似女性生殖器和女性乳房的图形,这些图形可能是远古生殖崇拜时期遗存下来的图腾。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这是李白留下的著名诗句,描写了古代人们穿越“太行陉”之难。李白走过的古陉,也许与今人常走的大路不同。在河南沁阳市区西北15公里的关帝庙,当地人称为小口。此陉阔不过三步,长不足四十里,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略通道,太行雄关天井关便坐落其间。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截断太行陉,断绝了韩国上党与国都的联系,使得上党被迫降赵,从而引发了改写中国历史的长平之战。天井关村的明清民居很有特色,古关城门和一段石板古道,如今保存良好。高平是长平之战的古战场,有座古庙名叫骷髅庙,就是悼念长平之战死者的。如今有公路通达的太行陉一线,自然比那时要好走不知多少倍了。

/P>


    太行陉是豫北通往晋东的又一条重要交通孔道,原古陉在河南沁阳市区北偏西15公里处关帝庙两侧,一名丹陉,当地人俗称小口。此陉山势陡峭,道路险窄,宽仅五步,百折回肠。现原道已很难通行,一般是走与之相似的另一条公路,即从沁阳出水南关,渡沁河,北上太行山南麓的常平镇,过大口隘,一直攀登到太行山顶上的山西晋城晋庙镇天井关,再经高平、壶关抵古上党(今长治地区)。

/P>

    现在我们得注意上党这个地方了,因为太行八陉中有三条及关肠坂道(从河南林州通往山西壶关)都直接通向这里。它高踞太行顶端,与天为邻,故称上党。这里关山险固,既可自保,又可东顾临汾,北攻太原或向东南下太行争夺中原,实乃用兵之地。太行陉就是其南下之道。在山顶扼守此道的天井关又名天门、太行关、楚雄关、平阳关等。《战国策》中军事家吴起说“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可见夏朝时就以之作为守卫太行陉的要塞了。这儿历代战事频频。


  站在天井关村后最高处那棵冠盖如伞的千年古槐下远眺,太行重峦叠嶂有如大海波涛滚滚而来,尽收眼底。抗战时八路军在此筑堡扼守太行陉,日军攻了好几次都没能攻上来。村里有古庙、古观音寺,还有块“孔子回车处”古碑,据说孔子周游列国,登太行,欲入晋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料才到天井关就听说晋国执赵简子连杀两位贤人,大为失望,至此叹息而返。村中上述古建筑及明清民居极有特色,非常漂亮,但无人爱惜修缮,不少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令人扼腕,再不及时抢修,必将倒塌颓圮,然古关城门和一段石板古道,保存尚好。


  太行陉继续向北延伸,过晋城,至高平。高平乃战国时长平之战故地。古战场位于高平市城西北2.5公里处的南市区谷口村,此处公交车不到。村边一小山包上有座古庙,此庙是悼念长平之战死者的,名叫骷髅庙,建于唐代。骷髅庙小山包上环顾,四面皆山,看来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连这儿的地形都没弄清,就贸然带着全部人马追赶佯败的秦军冲进了包围圈,为将者竟然不知地形,仅此一条就足以失败了,何况还有其他。


  回到高平,见丹河大桥边立着市政府关于加强丹河管理的通告,但丹河仍发黑发臭,漂满垃圾。看来,治污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布政府通告上。从高平往北,经壶关到长治,太行陉延伸至此为止。


    “羊肠板”古道遗迹位于泌阳市常平乡常平村北的山岭上,现存总长约1500米,古板道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石面上有许多清晰的马蹄样的深坑。在古道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元代至正21年开凿的佛龛,佛龛两侧的记事碑记载了当时修太行山路“羊肠板”的情况,古道一侧的石壁上有雕凿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古羊肠板”四个大字,为清代“两朝帝师”翁同龠禾书写。同时发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常平阻击战遗留炮弹弹片等。“羊肠板”古道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太行陉的一段险要路段,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形似羊肠而得名。历史上著名的孔子游说赵国、“常平之战”、曹操的著名诗篇《苦寒行》等都与“羊肠板”有关。


第三陉,即白陉(河南辉县-山西长治)

    起自河南辉县,途径薄壁镇、横水河、平甸、陵川,至高平后与太行陉交汇,最后到达长治(上党)。从太行山流下来的磨河冲出一条深谷,谷地的出口在河南辉县薄壁镇后,名为孟门隘口。孟门隘口山石颜色奇特,又称紫霞关。白陉即孟门陉,位于河南辉县薄壁镇后的南关山(现在河南辉县西五十华里博壁镇处,从薄壁镇经由马圪当大峡谷),距阳台山风景区不远。此处应为《吕氏春秋》所说的孟门山。这儿有个从太行山流下来的磨河冲出的大裂谷,古白陉的孟门隘口即在此。原古白陉之孟门隘口,两山耸峙,宽仅2米,当地人称“没牙豁”,地势险要,古为晋豫交通要冲之一,因其紫色霞石遍山,又称紫霞关。由于屡遭洪水冲蚀,加以年久失修,后渐少行人。《左传》襄二十三年,“入孟门”。注:“孟门入晋隘道,盖即白陉是也。”据此陉可南渡黄河攻汴,郑,东向荷泽,大名,北窥安阳,邯郸,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陉。

    白陉古道北起上党(山西长治),顺磨河直抵孟门(河南辉县)全程二百余里。太行白陉是太行山南段最深的一条大峡谷,集太行山水风光之雄、奇、险、秀于一身,景色极其壮美。太行白陉的谷底与周围峰岭落差近千米,顺河槽前行,道路突然陡急下跌,两边悬崖绝壁犬牙交错、荫天敝日,仰头只见一线蓝天,所以有“一线天”之称,有几处斗折曲陉,前不见出口,后不见来路,似被石壁禁锢,直到近前才峰回路转,峭壁放宽,豁然开朗,强烈突变的地势环境形成与陵川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候,造就出“北国江南”的山水奇观。

    陵川县地处太行山东南,著名的郭亮、南坪、八里沟、云台山等风景区均位于辉县、修武与陵川交界一线。陵川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少为人知的风景藏在深山之中。白陉是太行山南段最深的一条大峡谷,集太行山水风光之雄、奇、险、秀,景色壮美。白陉的谷底与周围峰岭落差近千米,顺河槽前行,道路突然陡急下跌,两边悬崖绝壁犬牙交错、荫天敝日,仰头只见一线蓝天。有几处斗折曲径,前不见出口,后不见来路,似被石壁禁锢,直到近前才峰回路转,峭壁放宽,豁然开朗,强烈突变的地势环境形成与陵川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候,造就出“北国江南”的山水奇观。在薄壁镇宝泉水库旅游区,沿白陉古道修筑有一段十公里长的旅游观光线路。

  白陉所经名山不少,附近有六泉乡的佛子山,河乡的九仙台和横水乡的黄围山,其中以黄围山名声最盛,堪称太行壮景。山顶所祀之神为真武大帝,此外,黄围山著名的灵湫洞侧,另有一洞名曰“黄梅洞”,据说是传说中道教里黄梅老祖的蜕化之地。

    白陉古道——十里河大峡谷景区:该峡谷长约10华里,是南太行最窄最险峻的深谷幽峡,峡谷蜿蜒,峭壁耸天,上下落差最高处达300余米,最窄处不足10米。白陉古道盘在十里河大峡谷的峭壁中部,被称为“悬天古道”,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古马古道。白陉古道据晋代郭缘生在《述征记》列出了太行山通往中原和华北平原的八条通道"太行八陉",黄围山景区的是第三径--白陉。目前在“太行八陉”保存最长的一段古道就在这里。现在栈道上还留存着多处马蹄印,古道总长五公里,宽2米,由七十二拐和古栈道两部分组成。其中七十二拐,利用山峡地形,采用"72"拐的构筑形式,将客商逐步送上200--300米的山巅,设计和施工之巧妙,在我国堪称独一无二。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与项羽争夺天下,韩信经过太行山大峡谷的时候见群峰巍峨,地势险要,抬头望天,只见峡谷两边山体对峙露出的天空部分就像是一把大铜壶,就请示刘邦派兵驻守,修建关隘,“壶关”因此而得名。白陉古道,到了壶关也就到头了。
第四陉,即滏口陉。

    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太行八陉中的帜关陉、太行陉、白陉合称南三陉,是古来山西与中原之间的要隘。滏口陉则通向华北平原。

  滏口陉起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石鼓山中,处于战国时期赵国的腹地。与太行陉、白陉一样,这条古道也通往长治(上党),途经磁山、响堂、神头岭、黎城、潞城。这是一条在鼓山南部、隔滏水与横卧东西的神麇山对峙形成的峡谷。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东南约一公里的台地上,有公元前6000年至5600年间遗留下的磁山文化。遗址内大量发现农业生产工具、粮食加工工具与堆积的粮食,说明磁山人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遗址内也出土了大量狗、猪、羊、鸡等家畜骨骼,尤其是在这里发现的鸡,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鸡,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家鸡。

  后来各自立国的晋国公卿赵简子,赵襄子,在与晋公室以及诸卿的斗争中,就不断往返穿插于晋都与赵地邯郸之间,滏口陉是其必经之路。至于路上有没有住过复姓南郭的一位先生,就难以得知了。南北朝时,高洋建立北齐。北齐的国都在河北临漳县邺镇,陪都在山西晋阳,都是其政治军事中心。高洋和他的大臣们常穿行于滏口陉,在二都之间往还。他们不仅修整了河谷中的道路,还在响堂开凿石窟、修建庙宇,既为敬佛,也为提供旅途中的行宫。响堂石窟十分精美,距今已一千四百多年,是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那些艺术品的先声。

  滏口陉向为军事要隘,曹操曾利用此地天险击溃袁尚,窦建德也在这一带击灭过隋刺史窦宗的官兵。陉口南部的峭岩绝壁下有天然石洞,名为“黑龙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曲折幽暗,蜿蜒如龙。洞下的泉水概称“黑龙泉”,旧时每逢大旱之年,远近百姓常成群结队前来烧香求雨。

    据《水经注》记载,此处“泉源沸腾,滚滚如汤,其水冬暖夏凉”。清泉从岩缝、石洞喷射而出,犹如群龙吐水。其中大泉二十余眼,小泉不可胜计,水质清甜可口,黑龙洞便是最大的喷水口。唐《元和郡志》云:滏山有滏水出,为太行第四径。
滏口陉位于河北邯郸西或磁县西北的峰峰矿区石鼓山中。这儿被滏水(今滏阳河)切割出巨大陉谷,是豫北安阳和河北邯郸入晋之孔道。古人云:“由此陉东出磁、邢,可以援赵、魏。”秦踞上党使赵国无力再取上党。后周世宗时,周将符颜卿领军攻潞州,就是从滏口陉入上党的。

    滏口陉是太行山的一个主要断裂带,太行山古称大形山,早在《尚书》中就有了太行山的记载,明唐枢,一生游历,曾在《游太行山记》中写道, “曰山之东,山之西,太行丰原之正脉”。而《述征记》中写道, “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八陉”,八陉即太行八陉,滏口陉既是太行八陉的第四陉,这里山高岭深,形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秦赵之时,滏口是赵国的后方粮道和秦军东进的入口;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击袁尚于滏水之畔;东晋后赵将军张沈拥兵滏口,问鼎邺城;后燕慕容垂挥师滏阳,西进灭西燕;北魏末年,大将尔朱荣战起义军葛荣于滏口之东;隋末,窦建德大败窦宗于鼓山;唐末安史之乱后,于滏口置“昭关”;北宋为踞金兵建古地道,后称“藏金洞”。

    从山西高原穿越太行滏口陉,经武安东下华北平原,俯视北面邯郸,南边邺城、安阳,是战略要道。公元528年,尔朱荣自山西出滏口陉东下攻击围困邺城的葛荣起义军。十六国时,后赵张沈不满古闵专权,屯兵滏口,取进可攻,退可守的势态。滏口陉现今已由邯长铁路、公路所代替。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一二九师一部在邯长公路的神头岭和响堂铺二次对日军作战中,都利用了有利的地形,给敌人以重大的歼灭性打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