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痛什么时候要拍片子?-脊柱外科医生专业观点

 医学文摘拾遗 2015-10-10

腰背痛是美国第二大常见疾病,84%的成人在某个时期有过腰背痛,多数腰背痛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在美国,每年腰背痛的治疗费用在1000亿美元,而75%的花费用在了<5%的患者身上。

在最初的4-6周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无必要,除非合并有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异常或者高度怀疑系统性疾病(如脊柱肿瘤、感染)。如果4-6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一般做一个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就足够了。

对于脊柱感染、肿瘤、椎间盘疾病和椎管狭窄来说,CT与核磁共振(MRI)相比X线平片更加敏感,但是>50%的椎间盘膨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也并不少见,相比而言,椎间盘脱出的诊断价值更大。CT与核磁共振(MRI)的指征包括进行性的神经功能障碍、高度怀疑脊柱肿瘤或者感染、12周后仍有持续性腰背痛。

以上资料引自up-to-date最新的临床指南。

余大夫解读:

腰背痛非常常见,但多数情况下,经过适当的休息或者辅以一些药物、按摩等治疗就可以得到缓解,只有少数病人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所以临床医生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合适的病人身上。

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脊柱疾病非常重要,但仍然要在必要性、费用和放射性损害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一般情况下,腰痛患者经过医生的问诊、查体,辅以X线检查,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即便如此,也不要随便应用腰椎X线片检查。当然,中国的国情略有不同,我们缺乏良好的全科医生体系,如果医生不能确保方便地随访病人,可能会更多应用X线检查以减少漏诊、误诊的情况。

腰椎CT和核磁共振尽管理论上更加先进,在病人眼里是更好的检查,但实际上X线平片可以提供很好的基础信息,在反映脊柱序列等方面反而更有优势,作为病人而言,要摆脱贵的就是好的误区,听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检查项目。

腰椎CT的放射线暴露要高出X线片许多,从放射线暴露的角度来看,腰椎CT>腰椎X线平片,腰椎核磁共振则没有放射线的暴露,所以从减少放射线损伤的角度来看,腰椎X线平片+核磁共振是一个不错的组合。

常用的腰椎X线检查除了最基本的正侧位之外,还有腰椎前屈后伸位片(又称腰椎动力位片)用于了解有无腰椎不稳,腰椎斜位片用于了解有无峡部裂(多用于腰椎滑脱患者)。

腰椎CT在显示骨性病变的时候优于核磁共振,在制定手术计划时也需要参考腰椎CT(例如CT在显示椎间盘钙化方面优于核磁共振),建议有选择地应用腰椎CT

最后,余大夫要提醒广大病友,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不代表腰椎间盘突出症,如同指南里面提到的,超过50%的腰椎间盘膨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也不在少数。因此不要在CT、核磁共振上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就随随便便给戴上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一定要结合症状、查体才能做出上述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