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文明行为”的从众心理

 你是不一样 2015-10-10

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青青的草地硬是被走捷径的人踩出一条路来,路越走越宽,后来连自行车也能骑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话本意是鼓励人要有探索精神,这里成了不文明行为的“名句”。

首先,要改变“法不责众”的观念。从众的不文明行为不能因为“众”而在处罚力度上放松,这样会助长从众不文明行为的歪风。比如,上网过程中,用软件对不文明的语言拦截,净化网络环境。

其次,要“枪打出头鸟”,对带头做不文明行为的人,处罚要及时,要更严厉,掐灭从众的“头”。现在,有些地方对第一个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加倍处罚,就很有效。

最后,营造文明的环境,树立正确榜样,对从众行为作正能量的引导。比如鼓励饭菜吃不完打包回去,树立道德模范等。从众心理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去弊存利,不要让不文明举动有从众的借口。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了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福尔顿的所谓“习惯的帽子”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