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宝斋|吴钩重辉 ——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剑集萃(下)

 文山书院 2015-10-10

 



春秋 菱形暗格纹剑

通长:52.4cm、格宽:5cm、茎长:9.1cm

重量:770克 苏州博物馆藏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经历了卧薪尝胆,击败了吴王夫差。从出土情况看,从此时开始,我们才真正发现越国有铭文之剑,这说明在越王勾践之前,越国的青铜剑技术还不够成熟,吞并吴国后,传承了吴国精良的铸剑技术,发展成越国特有的青铜剑形制。满饰菱形暗格纹剑身铭鸟篆书的越王勾践剑,剑身饰以暗格纹饰最早出土于江苏,在吴王光剑中有发现,说明该技术为吴国所研制,在湖北省博物馆藏吴王夫差铍上亦饰有菱形暗格纹。


(一)菱形暗格纹剑


通长五十二点四厘米、格宽五厘米、茎长九点一厘米,重量七百七十克。

该剑剑身宽长,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中脊线隆起,两从斜弧。一字形平格,空心圆茎,环形式首。剑身满饰双线菱形暗格纹,在每个菱纹的交叉点各饰一个实心菱形纹,剑身纹饰虚实结合,排列有序,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此菱形暗纹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纹饰相似。


(二)菱形暗格纹剑


春秋 菱形暗格纹剑

通长:53.9cm 格宽:5cm、茎长:9.5cm

重量:700克 苏州博物馆藏


通长五十三点九厘米、格宽五厘米、茎长九点五厘米,重量七百克。

剑身宽长,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中脊线突出,直达锋尖,两从斜弧。一字形平格,空心圆茎,环形式首。剑身满饰双线菱形暗格纹,纹饰清晰亮丽,双线距离较窄,每个菱形交叉点的实心菱面较细窄。其菱形暗格纹有凹凸感,能被触摸到,是诸多菱形暗格纹剑中唯一一件。


(三)镏金菱形纹剑


春秋 镏金菱形纹剑

通长:43.3cm、格宽:4.6cm、茎长:8.5cm

重量:500克 苏州博物馆藏


通长四十三点三厘米、格宽四点六厘米、茎长八点五厘米,重量五百克。

剑身较宽,中起脊线,近锋处收狭明显,前锋尖锐,双刃薄而锋利。一字形平格,圆茎(柄)中空,尚可见范块留存,无箍,圆环形首,茎、首间有一穿孔疑似铸铜浇口。剑茎(柄)表面呈不规则龟裂状,上用丝绳缠缑,作菱形网格状,表层涂着黑漆胶质物,用以固定缠缑。

剑身两面装饰网格状的菱形纹镏金,网格的斜线分为左、右两组,各三十条,上下线条交叉处涂有不明物作间隔,而不通连。滑指纹饰区上,有些微凸起之感,饰金区下无凹槽,密度较松,其间缝隙有铜锈,因而推断是器表镏金。这种镏金菱形纹剑,为以往历代传世或考古发掘的铜剑所无,其装饰工艺与缠缑形式无疑为青铜兵器发展史,提供了一件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

菱形暗格纹被称为异光花纹,据上海博物馆谭德睿介绍,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齐思博士(W·T·Chase)分析了美国所藏一件标本后认为其是采用植物酸或酸性天然盐在铜剑蚀刻成,然后用某种浸取或渗透工艺最终成品。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对越王勾践剑分析后认为,其菱形暗格纹是进行了硫化处理。上海博物馆对一柄菱形暗格纹剑分析后认为,纹饰区和剑体存在含锡量高低的区别。最近上海博物馆和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再次对菱形暗格纹剑的花纹做了分析,得出三条结论:纹饰部分和剑体部分铜锡含量不一样;氧化腐蚀对主要产物是二氧化锡;纹饰区和剑体部都呈树枝结晶状,表明纹饰区也有一个从固态到液态的凝固过程。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何堂坤却认为这类器物是先镀锡,再在锡的表面做特殊化学处理。



(一)越王者旨于赐剑


战国 越王者旨于赐剑

通长:53.8cm、身宽:4.7cm

格宽:5.5cm、茎长:9cm

重量:870克 苏州博物馆藏


通长五十三点八厘米、身宽四点七厘米、格宽五点五厘米、茎长九厘米,重量八百七十克。

剑作斜宽从厚格式。剑身宽长,近锋处收狭,双刃呈弧形,中脊隆起,两从斜弧。剑格作倒凹字形,两面均铸有双钩线鸟书体铭文,字口间嵌满片状蓝绿色松石,为迄今保存绿松石原貌最完整的越王剑。其圆茎实心,上有两道凸箍,饰细致云雷纹并镶嵌绿松石。圆盘形首,铸有七圈凸棱线组成的同心圆,在中心点圆周则有七条燕尾形凹纹,向着凹点内聚,而整个剑首面平漫极纤细斜格纹为衬底。剑首上作如此精致纹样的装饰,极为罕见。

剑格两面铸有典雅的双钩鸟篆体铭文共八字:“剑格正面「(越)王王戉(越)」;剑格反面「者旨于赐」。”

者旨于赐即越王勾践之子。陈梦家曾考证:鼫与,《国语·吴语》作诸稽郢……《越绝书》作与夷,“诸稽”是“者旨”之对音,“与夷”是“于赐”之对音。诸稽(者旨)应为氏,与夷(于赐)应为名。越王者旨于赐剑分别藏于各大博物馆,除去苏州博物馆藏剑,分别于上海博物馆二件,故宫博物院一件,荆州市博物馆一件为出土,浙江省博物馆一件,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相比其他博物馆藏剑,苏州博物馆藏越王者旨于赐剑是最为遵循青铜王剑形制的。

《考工记·桃氏为剑》对剑的形制作出了界定:“腊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以其腊广为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后。三分其腊广,去一以为首广而围之。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音略)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由此推断,该剑通长五十三点八厘米、茎长九厘米。该件越王者旨于赐剑为上制,应为上士服之。我们可以从侧面证明,在越王者旨于赐时期,《考工记》所载之青铜剑形制已经流传到了越国,并得到推行。


(二)越王州句剑


战国 越王州句剑

通长:51.7cm、身宽:4.5cm

格宽:5cm、茎长:9.5cm 重量:600克

苏州博物馆藏


起脊线,两从斜弧。剑格作倒凹字形。圆茎实心,茎上原有两道箍,现已残失。圆盘形首,铸有多圈同心圆凸棱,纹深而细。剑身表面呈深绿锈色,滑指其上如感喷漆般光滑、柔细。剑格两面铸有典雅鸟篆体铭文十四字,并以精致斜线作为衬底。

剑格正面:“句州越,王州句。”

剑格反面:“(剑)佥用(作)乍自,自乍(作)用佥(剑)。”

其中“州句”“自作用剑”均有重文,连续应为“越王州句,自作用剑”,州句的“句”字省去“口”形,在已见州句兵器中是罕见的。

越王州句,即朱句,“州”“朱”音近通假。勾践的曾孙,据《史记·越世家》载:“勾践卒,子王鼫与(者旨于赐)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盲姑)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

《史记索隐》引《纪年》则云:“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句立。”朱句就是翁,即剑铭上的州句。他的在位年份,经陈梦家《六国纪年》、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等考订,为公元前四四八年至四一二年。

该剑不但是王剑,而且其包浆也非常完美。我们所说的绿漆古是因古铜器埋藏很久,铜器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呈现绿漆色,呈现亮晶晶的状态,故名绿漆古,也是仿古铜器作旧的一种装饰风格。

严格意义上讲,“绿漆古”是铜器绿锈生成之后,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或者墓葬、窖藏常年浸水,器物表面的浮锈自然脱落,却因年代久远,绿色牢牢地浸染在器物表层上形成的,好像罩了层薄薄的绿漆,故俗称“绿漆古”。除了绿漆古,青铜剑多呈现出黑漆古的保存状态。


(三)黑漆古圆茎剑


战国 黑漆古圆茎剑

通长:50cm、格宽:6cm,重量:710克

苏州博物馆藏


通长五十厘米、格宽六厘米,重量七百一十克。

剑作斜宽从厚格式。剑身宽阔,近锋处收狭,双刃呈弧形。刃锋犀利,中脊呈直线,两从斜弧面。格作倒凹字形,较宽厚,圆茎实心,有两道凸箍。圆盘形首。剑身呈乌黑发亮,一般亦称黑漆古。所谓黑漆古,即剑身表面有一层特殊防锈处理,而呈现出装饰性很强的黑亮状态,经相关科技分析证实,具有极佳的耐腐蚀性能。


(四)黑漆古无箍式剑


战国 黑漆古无箍式剑

苏州青旸地出土

通长:50.5cm、身宽:5.2cm

苏州博物馆藏


苏州青旸地出土。通长五十点五厘米、身宽五点二厘米。该剑呈窄格,扁茎,圆首式样。剑身中部出脊至锋,空茎,空首,无箍。


(五)黑漆古窄格无箍式剑


战国 黑漆古窄格无箍式剑

苏州太湖公社出土

通长:51.4cm、身宽:5cm

苏州博物馆藏


苏州太湖公社出土。通长五十一点四厘米、身宽五厘米。

该剑呈窄格,扁茎,圆首式样。剑身中部出脊至锋,空茎,空首,无箍,格截面呈菱形。


(六)越者差菱形纹剑


战国 越者差菱形纹剑

通长:39.8cm、格宽:4cm,重量:375克

苏州博物馆藏


通长三十九点八厘米、格宽四厘米,重量三百七十五克。

剑作平脊斜从厚格式。剑身狭长,近锋处收狭明显,双刃呈弧形,前锋尖锐。中起平脊,两从斜弧。

剑格作倒凹字形,饰兽面纹并镶嵌绿松石;剑身装饰有菱形暗格纹。圆茎实心,有两道凸箍。圆盘形首。在平脊上凹铸有铭文一行十一字:“者差其余择吉金铸甬(用)佥(剑)。”

该剑为越国最后第三代王初无余所用之剑。该剑之剑脊,并没有先秦青铜剑所常见的中脊线,而是作平脊,其横截面呈六边形。该类型之剑共有九件,可见此形制是在战国中期出现的新品种。而苏州博物馆也藏有一件出土的平脊剑,形制亦同。


(七)宽格圆茎平脊剑


战国 宽格圆茎平脊剑

苏州横塘公社采石场出土

通长:44.6cm、身宽:3.9cm

苏州博物馆藏


苏州横塘公社采石场出土。通长四十四点六厘米、身宽三点九厘米。该剑呈宽格,圆茎,平脊,圆首式样,茎部设两道凸箍。格部两面饰以不同的纹饰图案,茎部饰满短斜线,以便缠以丝线及绳子等。除了平脊剑的出现,战国中期还出现了三箍剑。“箍”是指剑柄上的凸箍。

《考工记·桃氏剑》中称其为“后”。青铜剑茎部,习见有箍形制为二道凸箍,三道凸箍式剑较少见。如一九五三年湖南长沙市仰天湖二十五号墓出土战国中期带鞘短剑,通长二十五厘米,茎部设有三个凸箍,上有丝织的缑。周纬先生所录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所藏铜剑,出土于安徽寿州,茎上有三凸箍。


(八)厚格圆茎三箍式剑


战国 厚格圆茎三箍式剑

通长:35.8cm、格宽:4cm,重量:260

克 苏州博物馆藏


通长三十五点八厘米、格宽四厘米,重量二百六十克。剑作斜从厚格式。剑身狭窄,双刃略呈弧形,前锋尖锐。中脊呈直线隆起,两从凹弧面,刃缘有折边。厚格作倒凹字形,圆茎实心,有三道凸箍。圆盘形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