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明,天然氧吧

 在天涯377 2015-10-10

 

  上大学前,小编曾在长兴岛的同学家小住几天。好多年过去,在岛上的某个清晨始终记忆犹新

  站在同学家的小洋房的阳台上往外眺望,除了屋前院子里那被晕染得模糊的大片绿色果园,整个世界都被包围在浓浓的雾气中,直到太阳扫去所有水雾之前,这种略微带着咸味的潮湿感伴随着整个小岛的苏醒,然后一切渐渐变得明朗起来一一就像昨晚做的一个梦,朦胧又清晰。身处城市,在令人感到压抑的雾霾之下,人总是蹙眉前行,本能地把自己与糟糕的环境隔绝开来,但在长兴岛的那几天,我是放松的,舒展的,像植物一样用每个细胞来呼吸。

  最近的某个周末,恰好也是相同的季节,我去往崇明岛,除了体验天然农家美食,也为了寻找那水汽氤氲的梦境,让肺部再尽情呼吸一次。

  原生态美食

  这个由长江冲击而成的沙岛,注定了它的肥沃丰饶。没有多少工业污染的环境,是上海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自然土地,因此这里的食物并不以精制的烹调或复杂的用料来吸引食客,只需朴素的姿态来呈现出食物本身的原味,就足以令人食指大动。

  螃蜞这种穴居在江河泥沼中的小螃蟹,在崇明湿地上随处可见。春季之后,经过了一个冬季休眠的螃蜞便成群出没在河岸滩涂、芦苇丛中,开始进食的同时排出腹中的杂食,蟹黄蟹肉也渐渐变得丰满。随便走进哪家饭馆或农家餐厅,经过腌渍的螃蜞总是用大盘子盛着,摆放在橱窗里最显眼的位置。农家饭店的菜单做得比较粗糙,只列举常规的热菜,要点醉螃蜞这样的冷菜必须自己跑到橱窗旁边去“钦点”——这比看菜单直观得多。

  螃蜞的个头只比硬币大~点,壳很薄,轻轻一咬就破了,淡淡的酒糟香味和清爽的鲜味弥散开来。肉很细嫩,不过要吃得很仔细才能品味得到,吃起来开胃又颇有乐趣。比较彪悍的食客会拿整个螃蜞直接嚼,也不管什么蟹壳蟹肺蟹心,仅仅把那清鲜的汁水吞下去。

  白扁豆俗称洋扁豆。既然名字中带着个“洋”,想必和洋葱、洋山芋一样是舶来品。果然,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白扁豆原产自美洲,引进中国的时间不详,在崇明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或许是崇明岛的泥土和空气更适宜白扁豆的生长,崇明白扁豆吃起来格外清香软糯,因此尽管不是独有,却被列为特产之一。

  不像红扁豆那么娇气,需要带着豆英才能炒一盘菜,勤奋的白扁豆会一直长到蚕豆大小,饱满的豆仁好吃又实在。“水煮白扁豆”是夏季清爽消暑的小菜,“咸瓜炒白扁豆”香酥爽口,咸鲜味很下饭。更可贵的是,白扁豆营养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大部分根茎菜和瓜菜都高,同时也是一味健脾祛湿的药用食材。

  崇明小土豆一碗土豆烧肉端上来,外表并不惊艳,实实在在的农家菜卖相,心里却不敢小觑一一曾经在武康公馆吃过李大厨做的“锡纸香草焗小土豆”,那香糯柔软的味觉至今难忘。大厨专程跑老远买来的崇明红皮小土豆,与白扁豆刚好相反,以小巧玲珑占了上风,无论是外形还是口感,普通土豆在它面前都成了僵硬的傻大个。

  在崇明本地,小土豆平凡无比,不需要做成高贵精致的西式菜肴卖老贵的价钱,随意地炖个肉,也是极好的。吃一口,脂肪的香味融入碳水化合物中,又香又糯。尽管美食节目将这句话已经用滥,还是要忍不住赞一句——入口即化。

  崇明白山羊车子在公路上行驶,有时会看见一两头放养在路边的白山羊,嘴巴里嚼着草,看着马路上偶尔一驰而过的汽车,淡定的样子又呆又萌。

  崇明白山羊是在崇明特定的水土条件下孕育而成,被农业部命名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是著名的崇明特产。虽说冬天是吃羊肉最好的季节,但是难得来一次崇明本土,怎能不尝试一下最正宗的白山羊肉呢?白山羊浑身是宝,做法也多种多样,红烧、白切、炖汤、杂碎……犹豫之下,点了一碗红烧羊肉,汤汁稠厚,色泽鲜亮,撒上新鲜的大蒜叶,即使是初夏也让人觉得很有食欲。羊肉鲜嫩,没有太多膻味一一当地人说是因为水土好,因此羊肉香而不膻。或许为了突出羊肉的原味,这里的红烧羊肉没有放很多糖,对吃惯了甜味的上海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别样的滋味。

  螺蛳照着菜单点了“农家味田螺”,想象着小学课本里那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深厚感情的,有着“婴儿的拳头般大小”的田螺,端上来一看,竟是一盆炒螺蛳。原来,崇明不产田螺,所以“田螺”这个名字就张冠李戴地安在了螺蛳的头上。正好到了吃螺蛳的季节,将错就错地吃了起来。炒螺蛳里面加了腐乳,不仅去除了螺蛳的腥味,而且还提升了鲜味。轻轻嘬出螺蛳肉来,混合着汤水,真是鲜美无比。当时就想,叫那位作者来尝尝崇明的“田螺”,或许马上就要忘记故乡的田螺了吧!

  崇明的美食不仅于此,崇明糕、老白酒、老毛蟹以及各种各样天然的时蔬,如何能够仅凭个周末就尝遍了呢?好在长江大桥缩短了城市人与崇明美食之间的距离,想吃了就出发,十分方便。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中北部,总面积为5400亩,是目前华东地区已成形的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园内森林繁茂、湖水澄碧、百乌鸣唱、野趣浓郁,以“幽、静、秀、野”为特色,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天然胜地。特色项目有草上飞——森林滑草、岩上芭蕾——攀岩、网球场、沙滩排球场、森林滑索、彩弹射击、天旋地转、森林骑马、快乐林卡丁车、野外烧烤、森林童话园以及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森林定向活动等。

  公园内还开辟了桂花园、梅花园、樱花园、枫园、月季园等园中园,使游客在漫步之中欣赏不一样的景色。在宽阔的草坪上,不少年轻人喜欢自己带帐篷,在森林氧吧中体验一把露营的乐趣。

  西沙湿地

  走到西沙湿地门口,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着数字“17”,意味崇明岛上保留着的17种典型地质遗迹。而西沙湿地作为崇明地质遗迹展示区,其独特的淤泥质潮滩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形成了特有珍稀物种栖息地,成为向游人展示崇明地质的上佳地点。

  沿着幽静修长的木栈道,可以欣赏独特的潮滩波痕地貌,它是淤泥质潮滩的地貌景观之一,分布于潮间带中下部的稀疏蔗草和光滩带内,是涨潮落潮作用于潮滩表层的粉沙和细沙沉积物所形成的微地貌。

  成片的芦苇是西沙湿地生物量最大的自然群落,覆盖着整个湿地70%的土地。滩涂上爬行的动物是湿地上最为常见的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和“红螯相手蟹”,崇明人俗称“蛸蜞”,那些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小洞就是它们的安乐窝了。到了9月涨潮的时候,蛸蜞纷纷出动,成群地在湿地上横行,这时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折一根芦苇杆钓蛸蜞,感受童年的乐趣。

  湖中鱼类资源丰富,而且都个体硕大,据说还有能吃掉鸭子的超级鳡鱼。公园内有鱼类博物馆,陈列着许多明珠湖中鱼类的标本,其中不乏超过一米长的青鱼、草鱼等淡水鱼,令人惊叹。去观看的那天,有一只大花猫蹲在馆外,透过透明的玻璃懒洋洋地“欣赏”着各种鱼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