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脊髓的CT及MRI检查( 一)

 二月石桥 2015-10-10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CT检查方法
1 位置
常规仰卧位。为了减少脊柱正常弯曲造成的影响,颈段采取头屈曲位,腰段采取双膝屈曲位。
2 定位
普通X线正侧位片和常规脊髓造影片对病变的定位很重要。扫描前仍需作CT定位片,以决定扫描架倾斜角度,并在扫描时随时调整,保持层面与脊髓椎长轴垂直;还可以把扫描层次标在定位片上,以明确各层面的位置。
3 层厚与间距
依扫描部位和所要观察的病变而定。检查颈和胸椎间盘用1~3mm层厚,腰椎间盘用3~5mm层厚,对其它病变,一律用5mm层厚,连续扫描。
4 方位
均为横断面成像,可行薄层扫描行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重建。
5 造影剂
一般平扫即可,若要诊断颈椎间盘脱出或鉴别椎管内占位病变时,可作静脉增强扫描,也可向硬膜囊内注射造影剂,称为CT脊髓造影(CTM)。
二、MRI检查方法
脊柱和脊髓MRI检查,一般采用矢状面和横断面成像,必要时辅以冠状面成像,以鉴别髓内、外病变及了解病变侵及的范围,显示病变的全貌。层厚一般为5~10mm,常用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加权像,必要时辅以脂肪抑制技术、MRI血管造影、梯度回度等等。应用MRI造影剂可提高脊髓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可用静注注射Gd-DTPA0.1mmol/kg或0.2ml/kg,在一小时内作增强扫描,最佳增强效应在扫描后20分钟左右。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正常CT表现
脊髓:脊髓位于椎管的中央,由于脊髓周围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的衬托可在CT上显示脊髓的形态结构。颈髓在横断面上呈椭圆形,前后径约6~7mm;胸髓呈圆形,前后径约7.5~8.5mm;在胸9~胸12椎体节段胸髓其前后径可相对稍增粗;在过了腰膨大段后,脊髓变细并形成脊髓圆锥。脊髓圆锥向下逐渐变小,约至腰1或腰2平面,其下方形成终丝止于第二骶椎平面。高分辨率CT有时可显示脊髓内灰白质结构及蛛网膜下腔内点状的马尾神经。
蛛网膜下腔:颈段的蛛网膜下腔从枕骨大孔至颈2逐渐就小,但从颈3至颈7其前后径大致相同,平均约12mm。胸段蛛网膜下腔的前后径平均为12~13mm,在胸9至胸12节段可比上部节段略大。蛛网膜下腔在腰段较为宽大,其下端约终于第二骶椎平面。椎管内碘液造影CT扫描可清楚地勾画出脊髓、神经根和终丝等的形态,并可对脊髓及蛛网膜下腔等进行准确测量。
硬膜外间隙:在骨性椎管和硬脊膜之间为硬膜外间隙。此间隙内含有神经、血管、脂肪和结缔组织。椎内静脉丛密布于椎管的骨膜和硬脊膜之间,可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位于椎体、椎间盘的后面及后纵韧带的两侧,其后部位于椎弓及黄韧带的前面。CT平扫时椎内静脉丛不能与其周围组织相区别,增强扫描可见硬膜外间隙明显增强。
骨性脊柱:除某些特殊的椎骨外,一般椎骨均由椎体、椎弓、椎板、棘突、横突及上、下关节突所组成。椎体自上而下体积逐渐增大,矢状面或冠状面图像上略呈矩形,横断面上呈卵圆形,其后缘略平直或凹陷。椎管前后径测量意义较大,颈段椎管平均约为18mm、胸段约为14~15mm、腰段可从15~25mm。骶骨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为一三角形的骨块,其尖端向下。在CT横断面上,骶骨的上部相对较宽,向下逐渐变小,女性的骶骨要较男性为宽。
椎间盘: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其上下的软骨板构成。颈段椎间盘在横断面上的形态要较胸、腰椎间盘为小,其厚度介于胸椎间盘和腰椎间盘之间。腰椎间盘的厚度约在8~12mm,但腰胝连接部的椎间盘高度通常低于10mm,常可低于5mm。腰1~2至腰4~5椎间盘形态大致相似,呈肾形。其后缘在年轻人略凹,凹陷部与后纵韧带的走行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后缘可变平直。
椎间小关节及韧带:由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突关节,在CT上表现为相邻关节突皮质间的狭窄间隙。正常关节突关节的间隙为2~4mm,包括其间的关节软骨和真正的关节间隙。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除了出现钙化,一般在CT上无法与椎体及椎间盘结构相区分。黄韧带上起自上一椎板下缘的前部,向下附着于下一椎板上缘的后面及上关节突前上缘的关节囊,CT值与肌肉相似。在腰椎节段,黄韧带的厚度约在3~5mm。
二、正常MRI表现
脊髓:脊髓位于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中央,为一圆椎状结构,在颈膨大及圆锥部稍粗些,成人脊髓下端常位于腰椎体平面。脊髓由灰质与白质组成,轴位脊髓灰质呈典型的蝴蝶形被白质包围,由脊髓前角、后角与中央灰质区组成,中央管位灰质的中央。在T1及质子密度加权像上灰质信号较周围白质高,T2加权像上灰质的信号比周围白质低。
蛛网膜下腔:椎管容积的一半为蛛网膜下腔,脊髓前后方蛛网膜下腔大致相等,脊髓前面浅沟内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方有一对脊髓静脉,脊髓的前根与后根均在蛛网膜下腔内,两者会合进入神经孔。圆锥下方蛛网膜下腔内,可见马尾。在T1加权像及质子密度加权像上脑脊液的信号比脊髓低,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的信号比脊髓信号高。
硬膜外间隙:硬膜与蛛网膜构成脊膜、隔开硬膜外间隙与蛛网膜下腔,在自旋回波序列平扫时脊膜显示不清,T1加权像增强扫描可呈高信号。硬膜外间窄较窄,主要包含血管组织,少量的脂肪与结缔组织,脂肪呈典型的高信号,黄韧带位于脊髓后方呈中等信号,椎间盘前静脉与椎后静脉以及吻合静脉分支常显示无信号或低信号,而在某些脉冲序列中这些血管可显示为高信号,静注Gd-DTPA或梯度回波序列扫描,硬膜外静脉丛呈高信号。
脊柱:脊柱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及5个骶椎组成,颈1椎体称环椎呈环状,颈2有齿状突,又称枢椎,骶椎则相融合,从颈2到骶1每个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椎体骨髓内的脂肪在T1加权像呈中等信号,致密的骨皮质区无信号。在T2加权像上,椎骨信号降低、模糊。椎间盘由外周部的纤维环及中央部的髓核组成,T1加权像两者呈中等信号,T2加权像上纤维环信号降低、髓核信号提高。神经孔为短的管道,在蛛网膜下腔内脊神经纤维汇合成前根与后根,由硬膜根袖包裹,经神经孔突出,高信号的脂肪包绕着神经根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