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课题的研究”

 凡人sypls 2015-10-10

进行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更新课程理念,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关系,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我们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什么叫“小课题”?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通俗地说,就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小课题的“小”,指选题小、切入口小、着眼点小、用时量小。它的特点是:切入口小而范围广、方向明而周期短、投资少而收益高。

  一、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师对于教育对象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开展小课题研究,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

  2.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小课题研究也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自发的冲动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所以,研究者对于自己学习所得理解特别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需要。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是在进行自我教育行动的研究,这种研究获得的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这种研究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教师和学生一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教科研的积极性,对加速自身的专业成长是很有效果的。

  二、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

  可以说,我们提出小课题研究,就是为了克服在大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基本无法参与到研究中去这一弊病。如果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仍然与大课题一样的去选题,去进行过程管理,我们就没必要提出小课题研究这一概念。因此,小课题研究是在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中产生的。一般来说,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区别是。

  1.目标与选题的区别  大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学校、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问题比较宏观,影响面大,更多偏重于教育管理,如学生评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长与学校关系、考试制度改革、教师社会地位、教师工作压力、课程的改革、多媒体的开发与普及等等。而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教师素养,使广大教师成为研究者。因此,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是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如,某一课该怎样教、某一节课该怎样进行设计、某一难点该怎么突破、教某一课设计怎样的板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结构、如何进行某类学生的教育或转化、和家长如何沟通、如何培养外来生的规范意识、怎样促使新入学的学生养成进出校门的良好习惯……小课题往往是从生活现象入手,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科学习的思考入手,不贪大求远,不急于为社会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左撇子与书写障碍”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课堂尚且不能提出问题,学科有关的问题尚且没有钻透,而忙着做课外题,不是值得鼓励的做法。“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的学习研究。

  2.研究方法的区别  大课题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方法、文献方法、教育实验方法,一般是一个课题组、一个团队、乃至某一地区、某一阶层进行研究;有学校、或教育局以至政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投资,甚至随之要进行学校制度变革。而小课题研究则是教师个人行为,主要方法是读书、行动、反思。它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整运用,而强调为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困惑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实”。

  3.研究步骤的区别  大课题研究一般要经过课题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情况分析、走只研究机构、优选参与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分工、实施大型活动或推行重大制度、中期(或阶段性)检查、课题结题(终结性)总结、研究成果展示(报告)等。课题管理也比较严格缜密。而小课题研究则不必有这么严格冗繁的步骤,只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然后读书、钻研、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方法有效性即可,它不必有立项,不需要进行中期检查,也不需要有结题报告,它更加强调教师的自觉、个体的行动。

  4.研究成果的区别  大课题研究最后要有结题报告,应经专家审定认可后做成果鉴定,还有事后对此向相关上级部门做何处理的建议和督察推广的方案,而小课题最后可能只是是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资料的积累和自身专业的成长。最多就是某一范围内作研究成果交流,或待时机将此作为论文发表。

  当然,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区别是相对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比如,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教师进行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为进行大课题研究做准备。事实上,许多大课题研究都可以细分成许多小课题(即子课题),需要通过小课题研究把大课题的研究具体化。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过程→付诸实践

  第一,发现问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能够发现问题,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实际上,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在限定的课时内教长课文、练习设计、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这是因什么问题造成的。要多动脑,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寻找方法  即针对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向行家里手请教,专程拜访某专业人员,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解决问题  即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凑效,但也可能效果欠佳,这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泄气。

  第四,总结过程  即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著名专家斯腾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经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的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

  第五,付诸实践  就是最后一定要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就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显著改进。

  四、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选择教研课题的基本要求:

  1.前瞻性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学校教育科研,应充分领会、反映、适应这种变化的趋势,做出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课题,突出和强化面向未来的意识。对于正在高速发展中的一些教育问题,我们要运用更多的前瞻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去审视。经过认真思考、理性分析,提出应对的策略。教育科研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某项教育的策划(前景分析、预测和实践);二是对教育现状的改善。

  2.实用性  实用性主要是指研究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对于填补科研空白性课题,研究价值最大;对于一般性的课题,也可立题研究,但最终一定要有收获;对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课题,最无研究价值。所以,在立题研究前,要先了解课题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劳无益的工作。

  3.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上,指导思想要明确,研究目的要明确。要求立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具有科学性的课题,既要有实践基础,又要有理论基础。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容易使选题具有实践基础,但老师们普遍认为,最为困难的是自身缺乏理论基础。所以,同志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促使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选择具有科学性的、好的课题。

  4.创新性  选题不要赶时髦,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创新精神,要不同于前人、他人的眼光,要研究前人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做到了选题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5.可行性  要求研究者不能脱离实际进行空想、幻想、梦想,比如只做所谓纯粹局限于教育的课题。我们要从学校的角度着眼,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文环境、师资水平、实验基础、教学设备、教研经费等;要从教师的角度,从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的实际出发。如果自己拥有丰富的教育实验经验,可在理论领域作些研究;如果是实验研究的新手,可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问题),着重掌握教育实验的方法。

  6.方向性  教研课题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标。研究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涉及研究的层面过多,从而会导致一些困难,结果不是课题进行不下去,就是每个方面都不能研究透彻。即便你选题很好,也做不出理想的成果,劳而无功。另外,课题研究方向明确与否,客观上还取决于课题是否有变革内容。有时会通过某种变革以影响学生,从而获得预想的结果,以解决某个问题,这正是教育实验的基本精神。

  7.操作性  由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重,工作繁杂,加上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老师们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要求十分强烈,所以课题研究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要增加可操作性。一旦教师根据特定教育变量,选择和掌握一种或若干种特征鲜明的途径和方法,就能灵活运用,付诸实施。实践证明,一线的老师最喜欢借鉴、运用便于操作的研究成果。

  8.适当性  课题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要依研究力量而确定课题大小范围。作为教师选题宜小不宜大。小课题涉及的范围小,对主观和客观条件的要求不高,内容具体,方法简单,难度不大,容易取得成果。如个案研究,研究的对象少、规模小,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中进行,不会影响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这就特别适合我们作课题研究。如果研究的范围太大,就容易大而空。大而无当、空而又虚的问题,无从下手,不适于作为课题。

  小课题从何而来?有六个寻找途径可供参考:

  1.从教学实践中选取课题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都能遇到,甚至这种问题堂堂复现,屡屡映眼。然而,有的老师却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从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中选取教研课题。比如一位老师透过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中,认识到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她运用心理匹配原理,进行题为《注重心理匹配,迎合学生需要》课题实验,从诱发认知、渗透人文,激活探究、展示自我、刺激感官、满足娱乐,激发兴趣等方面入手,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迎合学生需要,从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有效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从班级管理中提炼课题  班级管理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教育因素,遇到众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一所学校针对班级晨会教育杂乱,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状,开展《晨会教育系列》的课题研究。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围绕道德观点、规范训练、生活常识、心理辅导等方面编写晨会系列教材,并在班级中组织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因为这样的系列教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又便于操作,很受班主任老师的欢迎。

  3.从本地资源中挖掘课题  各地的人文环境、民风民俗、乡土物产、英雄模范人物等各具特色,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精心挖掘,也能寻找出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的课题。比如长安师范附属小学,是西安市教育局的直属学校,且是仅有的两所直属小学之一。该校与其他直属学校不同的是,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环境农村乡土味特浓,因恶风陋习干扰,该校师生多多少少都有怨乡思城情绪,前些年,该校在市教育局28所直属单位年终总评中,每每名列榜末,学校领导难免思想压力。于是领导集思广益,寻觅周边环境闪光点,以弘扬当地有益文化作为研究课题,充分挖掘、采撷、整合长安文化资源,研发校本读物,建设富于当地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古城西安的后花园”、“樊川八大寺”、“长李村——汉字产生的故乡”、“长安社火”、“合家营鼓乐”、“新城南人居福地”等素材,开发了校本教材《爱我长安》,引导师生体验当地农民的淳朴、劳动的艰辛,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品味恢宏的历史画卷、领略丰实的文化艺术,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在市教育局28所直属学校年终总评中,一举由倒数第一跃为第二名、第一名,被市教育局誉为“西安市农村小学的窗口”,仅上一个学期,除市、区在该校召开现场会之外,接待外省市、区县、兄弟学校参观者40多个单位。

  4.从实验改造中提取课题  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实验。一项教育改革和实验推开后,常常会暴露出实验课题的某些缺陷。这时,人们便对原实验课题加以深入的研究改造,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加完善。在教育实验课题改造的过程中,大家往往会提出多种方案,可以从中“择优录取”,形成新的实验课题。如全国闻名的李吉林“情境教育”实验,就是从当初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发展到其他学科的情境教学,而后顺其自然地发展到整个小学的情境教育,现在的情境课程开发也随着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验向前推进、发展。

  5.从课题指南中选择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制订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五年都要制订一个规划课题指南,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科研系列课题,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各教育科研部门选择申报。围绕这些研究项目,结合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可以分解出很多研究课题,老师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6.从理论学习中发现课题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界常常会以某个专题为中心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我校本学期在教师中将要展开的“课程理念学习”,同时拟发了《理论学习50题》,其中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另外,现在国外不少关于教育改革实验的理论传入我国,对人们启发很大,很多地方就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结合,吸收、迁移、改造、创新,从而提炼出不少实验课题。

  五、小课题研究流程

         选好课题→制订方案→研究实验→形成结论

  (一)选好课题

  选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研究课题要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选题切忌跟风盲从,见别人搞啥就搞啥,离开自己经营的土壤,架空种植,不可能有收获。(2)课题涉及的范围要小。课题只涉及一个学科,一个方面,一个环节;一种途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等等。比如,可以是语文教学,可以是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是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可以是句子教学中的长句子教学;可以是数学教学,可以是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可以是应用题教学中的行程问题教学,可以是行程问题中某种类型问题的教学,等等。切忌求大求全,好高骛远。(3)课题涉及的内容要是自己比较熟悉的。研究需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自己有一定的储备或者容易找到,这样研究起来不会感到十分困难。不宜望风转舵,相互攀比,勉强去搞那些自己非常生疏的的课题。(4)课题要有一定的价值。一是要强调实用性,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二是要强调新颖性,课题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或者研究是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你的研究有可能超越他人,因而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导性;三是要有普遍性。小课题的研究,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但研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以小见大,在具体问题中包含一般规律。也就是说课题虽然具体,但能够引伸出普遍原理来。

  那么,怎样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呢?

  所谓问题转化为课题,就是在找准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建立课题。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在确定课题前,每位老师都要回顾反思,注重思考,把找准问题作为确定好课题的前提条件,把立题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过程。例如:当前,我们学校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牵得多,放得少;预设多,生成少;讲得多,读得少;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究少),这其中每“一多一少”既是课堂教学中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再如其他一些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捕捉有利的教学时机?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如何设计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拼音教学如何教会学生直呼音节?如何培养学生区别呼读音和音节?如何训练学生发准声母的本音?等等,这些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也是需要教师研究的课题,把解决问题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既能提高我们一线老师的的问题意识,也能提高自己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怎样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呢?通常情况下,教师针对自己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教学任务。但有些问题,只凭借经验是不能解决的,比如讲解某个“教学问题”,当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这些教学问题时,如果发现原来的教学问题并没有解决,这就暗示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新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需要追根溯源、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样,一般的教学问题,就带有了研究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在研究性教学中,老师们遇到的教学问题,就自然转化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可以称之为“问题课题化”。一旦教师追踪某个教学问题,一旦教师关注“他人的经验”,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这个教学问题就已经转化为“课题”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教师解决问题)”的校本研究过程、小课题研究过程。在这里,“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验证教学理论,而在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在教学中”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研究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假设。“通过教学(教师解决问题)”是教师本人在教学中亲自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放弃解决问题的责任,由别人来帮助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确定课题的一般方法是: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是拟题;第二步,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也就是拟提纲;第三步,根据实际,敲定题目,也就是定题。

  在选题上一般存在这样的误区:一是认为越新越好;二是认为越热越好;三是认为越大越好;四是认为嫁接的比自拟的更好。其实,新的、热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旧的、自拟的也不一定是错的、坏的。在选题上要注意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

  (二)制订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  当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研究者要把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确定一个合适的课题题目,要求题目既明确、具体,又确切地反映出研究的主要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要明确提出问题,突出研究的重点;再次,要界定研究的名词术语,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为什么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研究其他的课题,这是研究时得必须回答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研究  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如有的课题采用个案法或观察法,有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跟踪法等等。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  小课题研究的价值是解决学校内、教室内的具体问题。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成果没有具体的呈现方式,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要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效、成果的表现形式等。在小课题研究中,经过认真学习、反思,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中有所感悟,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日志”、“教学课例”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教育教学实践,都属于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制定研究方案,要知道撰写研究方案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一般来说,研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课题名称)

  1.问题的提出

  2.理论依据

  3.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4.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8.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名称

  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检验选题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思路的标志。

  例如,《小学生学习方法研究》,研究对象是小学生,研究内容是学习方法问题。让人看了这个课题名称,就知道这个课题研究的是什么。

  为此,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准确: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例如:《设计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研究内容是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为研究提供足够的聚焦点和方向,检验选题研究者的认识程度和思路的标志。

  拟题:(原陈述)《学习成绩与教学技术的研究》——不可操作。

  改题:(再陈述)《三种教学技术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不准确

  定题:(再陈述)《多媒体技术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准确

  规范: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有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

  例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在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应改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课题名称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

  例如:《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

  这是一个问题,不能用作课题名称。

  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能超过20个字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题名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含糊不清。

  例如:《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益于增强教育事业心的研究》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与增强教育事业心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2)课题名称外延太大

  例如:《关于自主教育的研究》——范围太大,无法操作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同时出现两个研究中心,这是课题研究的大忌。

  (3)题目过长,罗嗦

  例如:《根据农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搞好小学评议教学工作的研究》

  (4)课题名称不是方案设计名称,而是撰写论文的名称。

  例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人文关怀充满语文课堂》、《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问题的提出

  第一,问题的提出或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原因)

  要具体说明:时代背景、现存问题、现实基础

  例如:《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创新学习的研究》

  第二,对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新概念和其内涵进行界定和说明

  ⑴ 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 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例如,《小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研究》,课题的界定:对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教育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在教师引导下,在此班级中的一切事物,由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独立、自主地按照教育的期望,进行管理,确定班级共同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计划,执行班级发展计划,总结班级工作等,都由学生来做。教师只是“引导者”,而不能替代学生。其二是指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自觉地根据教育的期望管理自己。

  第三,简单分析目前国(省、市、区)内外研究的状况,介绍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要陈述课题研究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经有人做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和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这一问题的现状有较为准确全面的了解。

  第四,介绍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例如:《小数学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本课题研究意欲探讨有关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问题,总的来说,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于:

  在理论价值方面:一是丰富学习理论的研究;二是深化数学教学论的研究;三是拓展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在实践意义方面:一是扩大研究性学习的年级跨度及学科跨度;二是增强研究性学习运用的实效性;三是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2.理论依据

  要求:一是少而精;二是对问题有针对性;三是能指导操作;四是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能让人理解与把握。要防止搞目录式,标签式。

  例如:这样写《“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工具书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中的理论依据:

  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本课题研究方向性原则的重要依据。

  二是《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系统论》等是课题研究实施的基本理论依据。

  这种理论依据的撰写是装点门面,机械搬用,大而空洞,指向不明。

    当然,在小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中也可以不写理论依据。

  3.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略)

  4.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略)

  5.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但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6.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可使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7.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清楚。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8.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不过,对小课题我们提倡以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3.“教育教学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撰写作教育教学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三)研究实验。这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等手段,获得直接的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四)形成结论。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归纳、分析,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在不断进行充实完善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撰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或日志、叙事、案例、反思。

  六、小课题研究注意事项

  进行小课题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特别注重问题意识。

    一般课题(论文)的选题从哪里来呢,应该来自于疑问,也就是问题。比如你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矛盾冲突,或者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的来自于他人的问题,包括困扰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问题与社会问题,现有理论的破绽与漏洞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对某个现象的梳理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有规律的东西。一句话,问题就是未知世界。而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比如,我发现,早晨骑车进学校大门,校门外与公路口的空间经常拥挤堵车,心中自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道路,这里的空间并不算窄小,为什么会堵车呢?”这就是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我曾在现场停留并观察,看看这个空间在什么日子、什么时间拥挤,堵车跟哪些具体因素有关,诸如道路设置、车辆类型、行人的向、门卫管理、天气变化等,而在这些因素里面,哪一些可以控制,运用什么方式手段可以控制,通过研究,就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拟想出对拥挤现象排除或缓解的办法。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而应该追求“为什么”,“怎么样”。

  2.应特别注重创新意识。

  创新是研究的生命。一项研究有没有价值,虽然可以从课题上反映出来,但是,课题本身只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可能性,它并非真正的价值。课题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最终得以实现。而价值实现的大小,往往决定于有没有创新性。研究的创新意识,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提出新问题,研究新对象,采用新方法,得出新结论。而不是去重复别人的研究,概括别人已经得出结论。

  尽量不要去选择已经有定论的课题。应该选择那些边缘性的,交叉性的,不为普遍所熟悉和关注的话题。冷门或边缘话题容易作出创建,当然,不是一定要选择冷门,如果你对某个话题的确有疑问,能从最流行的观点中发现可以探讨的地方,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那当然更好。应该鼓励年轻人树立逆向思维,挑战权威的勇气。比如专家说课堂开展小组讨论好,你能不能寻找论据给与质疑?大家都说学生上网会影响学习,你能不能搞一个调查,看看到底影响不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正面收获?到底是正影响还是反影响?等等,也许你的结论不够稳妥,论证不够充分,但是你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这一点,就应该给与高度评价。研究从根本上说是探索新事物,而犯错误仅仅是探索中的一部分,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人云亦云。在研究中,一万个人重复前人的观点,仍然只有一个观点,而一万个错误的观点中,则可能孕育着突破,潜藏着真理。

  3.应特别注重实证研究意识。

  实证研究,是从西方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发展出来的。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思维方式。其特点是重视数据分析,重试验,重调查,其研究过程是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个相关的要素,并运用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微观的分析,由量的研究归纳出对整个事物性质的判断。实证研究的优点是把对事物的研究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往往把握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如何处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不仅只是听课、评课,还可以进行一些小课题研究。这也表明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是一种相辅相承的教研形式。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 所以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并不矛盾,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能带来的不同,就是真正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理由有三:

  一是小课题研究对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会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

  二是务实的小课题研究必定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需要全体教师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一个促进。

  三是当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其他教师的自觉仿效、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