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南,请吃早茶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情。
早茶,顾名思义是要喝茶的,而这个“早”字更多的是表示“早点”的意思。
在早茶文化的发源地扬州,有一首歌这样唱:“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藁;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吃过早饭想中饭,狮子头菜心烧,煨白蹄酱油浇,大烧马鞍桥,醋熘桂鱼炒虾腰,绍兴酒,陈花雕,一斤下肚乐陶陶。吃过中饭想下午,浇切董糖云片糕,再来一包香橼条。吃过下午想晚饭,金华火腿镇江肴,咸水虾子撒花椒,什锦酱菜麻油浇,香稻米粥粘胶胶。吃过晚饭想夜宵,一碗莲子羹,清新又补脑,一觉睡到大清早。”乖乖隆地洞,韭菜炒大葱!如果您身边有扬州的朋友,请他(她)用扬州话来读给您听,并请一定加上呢诺的顿音,那您就会知道,吃,在扬州是一件多腐败的事情了哟。
在江南,吃早茶绝对是一件很闲适的活动,急不得的。
一般江南人都习惯把在家吃早点叫作吃早饭,在外请吃早点则专称为吃早茶,而不论大小茶社,几个代表性的茶点如豆腐皮包子、蟹黄包、瘦肉皮蛋粥、煮干丝……那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出来,两广的弟兄们不要急。我看啊,广州的早茶文化一定起源于江南,因为里面到处都有江南的影子,不信自己可以去搜一搜,查一查。
但说到底,这早茶文化做得最彻底、最持续、最完善的,我要说,那还是在广州。
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副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三楼也有一副对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广州人把饮早茶称为“叹茶”(叹,即享受之意)。至今仍流传着“叹一盅两件”(即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之意)的口头禅呢。
广州现时的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龟苓膏、豆腐花等。各色粥点,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滚鱼片粥等,都用绵软顺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鱼蛋类,再用香脆虾片、青嫩葱花佐伴,有时还撒上一小勺胡椒粉,这样的粥喝起来绵糯爽甜,鲜味浓郁,那是我的最爱。
还有,每家茶楼必有招牌虾饺,用半透明的水晶饺皮包裹两三只鲜嫩虾仁,掀开笼屉就可窥见那晶莹中透出的点点微红,待入口后轻轻一咬,水晶饺皮特有的柔韧与虾仁天然的甜脆幻化出奇妙的口感,只叫人再三回味。这款点心在广州茶楼我是必点。
广州茶点的等级分为六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价格嘛,自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喽。
虽然广州早茶的名头很响,但礼节却一点也不复杂,广州人在别人替自己倒茶时,习惯以右手食指与中指微屈,叩击桌面以表谢意。这个简单的动作,来源于一个很有趣的传说。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就是在扬州)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随从受宠若惊,这要是在皇宫里,此待遇当以跪拜叩头谢之;但此时是在宫外,又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随从情急之下,便用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这手势在江南早已不见了,可在广州却一直保留光大。第二种情况,自己掌壶倒茶,那您一定要先给别人倒,不管您是多大的官,多大的年龄,也是要倒一圈的最后才给自己倒,并且还要最后一个端起来喝。
吃早茶,不是消耗时间,而是消遣时间。消耗消遣虽一字之差,却大相径庭!消遣时间,使时间变得有滋有味,呈现出生命的韵味悠长与姿彩丰富。
其实,吃早茶就是吃时间的滋味,咀嚼阳光雨露里的含有的特殊的时间,您必须要有一份优哉游哉的逸致闲情。
有机会,请您一定到广州去吃那最最江南的早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