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五)(2008-12-01 19:07:17)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五)
总之, 脾为太阴, 为三阴之长, 主灌溉五脏六腑, 且脾为湿土, 土湿则滋生万物, 脾润则长养脏腑。 脾土虚衰, 五脏六腑则皆失所养, 继而并生它证。 故而脾病不除, 五脏难安。
贯穿消渴病的始末, 滋补脾阴与温运脾阳, 对消渴病的治疗均有其重要意义。 消渴病阴虚燥热多表现在初期阶段, 而五脏真气不足, 则表现在该病的整个过程, 究其愿意实乃脾土虚衰所致。 “诸虚互见,当取中土”, 脾土健旺, 五脏亦得安和。 故朱丹溪认为: “脾具坤静之德, 而有乾键之运, 故能使心肺之阳降, 肾肝之阴升, 而成天地交之泰, 是为无病”。 临床所见消渴病患者, 凡脾之运化功能健旺者, 胰脏功能均不易衰竭, 病虽久而无害; 相反, 脾土虚衰者, 病程虽短, 而诸症蜂起, 身体过早虚衰而几能支。 由此可见, 消渴病治疗上理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绝不可等闲视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