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五)

 剡溪茗书馆 2015-10-10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五)

(2008-12-01 19:07:17)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五)


 

总之,

脾为太阴,

为三阴之长,

主灌溉五脏六腑,

且脾为湿土,

土湿则滋生万物,

脾润则长养脏腑。

脾土虚衰,

五脏六腑则皆失所养,

继而并生它证。

故而脾病不除,

五脏难安。


无论是脾阴虚或是脾阳虚,

贯穿消渴病的始末,

滋补脾阴与温运脾阳,

对消渴病的治疗均有其重要意义。

消渴病阴虚燥热多表现在初期阶段,

而五脏真气不足,

则表现在该病的整个过程,

究其愿意实乃脾土虚衰所致。

“诸虚互见,当取中土”,

脾土健旺,

五脏亦得安和。

故朱丹溪认为:

“脾具坤静之德,

而有乾键之运,

故能使心肺之阳降,

肾肝之阴升,

而成天地交之泰,

是为无病”。

临床所见消渴病患者,

凡脾之运化功能健旺者,

胰脏功能均不易衰竭,

病虽久而无害;

相反,

脾土虚衰者,

病程虽短,

而诸症蜂起,

身体过早虚衰而几能支。

由此可见,

消渴病治疗上理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绝不可等闲视之。


(“治当理脾”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