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求中医至理

 宋大山 2019-10-16

师傅说了,医必先明理法而后言方药,所以我们在遣方用药之前,必须先明理法!我们做医生的,最终的结果都是落实在治疗上,然而要想疗效好,不是我们有什么秘方,不是加减什么样的几味药,就能治疗什么病,而是先明理法!只有理法明了,我们才能做到郑钦安祖师所说的“随手拈两三味药,都是神方!”这样,我们作为一个医生,站的高度就是相当的高了,我们才能成为上工。

南是仲景的故乡,仲景是医圣,所以今天我来这里把我对于中医的思考汇报给大家,共同探讨中医至理,有特别的意义。中医的至理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看看黄帝内经是怎么说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得胃气乃能通利。
《通评虚实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 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具为之病。
《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精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流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至于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过则伤其正也,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蜜,如是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而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非肝不弦,肾不石也。 

所以李东垣就说了“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脾胃之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已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和郑卢医学的观点就一致了,郑卢医学认为,无火不生,无火不化,也是落实到脾胃上来的。
在看看脾胃论的《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又天气,人气,地气,乃三焦之气,分而言之则异,其实一也,不当做异名异论而观之。“


我们在看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所说的“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肺病则痞塞而不宜。四维之病,悉因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医书不解,滋阴泻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

又说“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
关于谈论中气,土气,脾胃的重要性的条文还有很多很多。


从以上这些观点,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也就是人生命的根本,就在于脾胃,所以内经才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脾胃旺,则气血旺,气血旺则人健康无病,生生不息,脾胃衰,则气血衰,气血衰,则人病,脾胃败,则气血败,气血败则人死!所以,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治病就是治气,治气就是治脾胃之气,只要我们抓住脾胃,那么就是抓住了生命的根本,也抓住了疾病的根本!

下面我们在来看看自然规律,自然界有一种现象,也是内经所说的“土生万物”,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生长在大地上,当自然界风调雨顺,阳光充沛的时候,那么万物就能生长收藏,物产丰富,人们就能丰衣足食,当气候不正常的时候,连年干旱或是洪灾等,那么人们就会受到饥荒的困扰。此现象放到人体中亦然。当我们的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了问题的时候,或是说运化有了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呢?各个脏腑器官就会缺血,缺气,也就是阳气正气不足,所以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就会失调,所以肝郁了,肺热了(由于气血不足没有能力清运肺内的痰湿等,痰湿阻滞气机,郁而化热,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脉象反应的都是肺热。)肾虚了,心慌了等等,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诸多的纷繁复杂的各种疾病之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脾胃!气血!阳气!正气!因为气血阳气正气的亏虚,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那么我们作为医生的如何对待呢?于是就产生了千千万万的差别,也就有了百家争鸣的学说。

 当我们看到肝郁的时候,我们舒肝,当我们看到肺热的时候,我们去清肺,当我们看到肾虚的时候,我们调补肾气,我们错了吗?没有!只是我们被千千万万的疾病遮挡了眼睛,我们跟着疾病走,我们好累呀,好烦呀,我们天天学习,就是跟不上疾病的脚步,我们刚刚对癌症有了一些思路,又来了艾滋病,未知病毒,令我们束手无措,我们刚刚对非典,禽流感有了一些思考,又来了埃博拉,登革热!领导着急了,医生着急了,人民惶恐了。。。。。。。。。
在这个时候,有谁想到了胃气。正气?因为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一百个人同时抗击埃博拉病毒,难道会一百个人感染?一万个人呢?也同时感染吗?惶恐迷茫之后,我们多思考吧。假如我们能有好的办法,让我们的人民都能修炼成“金钟罩铁布衫”,那么我们看看刀枪不入的我们,还会惧怕病毒吗?什么好的办法?那就是护胃气,扶正气!

看看我们的脾胃有什么特点,也就是脾胃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呢?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夏天的温热的气候下,我们的食物很容易坏掉,也就是腐烂了,在天寒地冻的冬天,几天都不坏,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只有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下,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才容易腐烂,腐烂的越是充分,就吸收的越好,否则,那就是“酒肉穿肠过”吸收的并不多!吸收的不多,我们的营养从哪里来?我们的气血从哪里来?没有充足的营养,没有充足的气血,我们的五脏六腑还要每天上班,工作,甚至还要加班,大家想想,会有什么后果?
三五天没什么大反应,三五年有很多不舒服,那么三五十年呢?所有的疾病来了,尿毒症,肝硬化,各种癌症,弄得医生目不暇给,家属哭天喊地,痛哉!

在看看现代医学的体温,反映了什么,正常体温从三个地方测量,口温,腋下温度,肛门温度,结果,肛门温度最高,为什么?这是一种自然环境,这就是人体的自然环境!我们的胃肠道必须高温高热,只有在高温高热的情况下,饮食物的腐熟运化才能正常,食物腐烂的越是充分,那么吸收的越是好,我们的气血越是充足,我们的阳气也充足。但是在看看我们现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空调冷饮,啤酒饮料矿泉水,随时都可以吃到的反季的蔬菜,瓜果等,还有手机电脑,还有西医的抗生素,中药制剂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等,那个不是消耗正气?我们的脾胃的温度已经是越来越低了,抵抗力也是越来越差了,所以疾病也是越来越多了。。。。破坏了自然,就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道法自然,中医就是道,符合自然规律。

我们在看看郑钦安是怎么看脾胃的,在医理真传中的五行说里面说“人身与天地无异,天地以五行之气充满乾坤,人身以五脏之气充满周身,何也?骨本属肾,而周身无处非骨,筋本属肝,而周身无处非筋,血本属心,而周身无处非血,肌肉本属脾,而周身无处非肌肉,皮毛属肺,而周身无处非皮毛。
以此推之,五行原是一块,
并非专以左肝,右肺,心表肾里,脾中为主。盖以左肝,右肺,心表,肾里,脾中者,是就五行立极之处言之也。若执五方以求五行,而五行之意变失,以五行做一块论五行,五行之义即彰。五行不出二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乃人身立极主宰,即生五行,又以五行为归。
然五行之要在中土。火无土不潜藏,木无土不植立,金无土不化生,水无土不停蓄,故曰:土为万物之母。后天之四象咸赖焉,不独后天之四象赖之,而先天立极之二气实赖之也。故经云:无先天后天不立,无后天先天不生。
后天专重脾胃,人日饮食,水谷入脾胃,化生精血,长养神气,以助先天二气,二气旺,脾胃运行之机即旺,二气衰,脾胃运行之机即衰。然,脾胃旺,二气始能旺,脾胃衰,二气亦立衰。先后互赖,有分之无可分,合之不胜合者也。至于用药机关即在这后天脾土上。
俗语云”病从口入“,是伤中之意也,予谓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用力。

读了郑钦安的这句话,就是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中医就是那么简单。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的时代,就已经看到中气,胃气的重要了,到了郑钦安的时代一语道破,把他给说穿了,但是到了现在还是没有多少人那么重视胃气,或者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处方中就胃气就没有那么重要的位置了,这就是我们疗效不好的原因,因为我们忘记了根本。

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证,我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胃气,就是阳气,就是正气,就是坎中一阳,就是太和之气,也就是我们现代医学说的气血。如果这个论断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化中医了。只要我们辅助脾胃,温补脾胃,那么我们的气血就旺盛了,气血旺盛,身体自然抗邪,因为人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当我们用药不正确的时候,不但不能抗邪,反而干扰了真气抗邪。这就是很多医生用药,疗效反复,好好坏坏的原因,我们在温补脾胃的同时稍作加减,肝气不舒的,左以舒肝,肺气不利的,左以利肺,肾气不足的左以填精补肾等等,还有活血,行气,祛痰,祛湿等随手可用,变化无穷,这就是郑卢医学所说的”法无定法,法可变法“

捋顺了这一条主线,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临床上怎么运用:

 一,乳腺癌
二,类风湿
三,气胸,
四,红斑狼疮
五, 眼疾
六,心脏病--房颤 

七,艾滋病,未知病毒的治疗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