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eica_M和R系列镜头介绍A

 lixj1028 2015-10-10

LEICA R系列全传

现在正是日本的梅雨季节,屋外雨声不断,虽然是周六但也没有办法出外拍照,就只好写这篇东西了。我的东西大多是翻译而成,其实如果是原文翻译,没有自己的观点我就会注明是翻译,如果是由很多资料汇总而成,以我自己的观点为主线,当然就是我自己的东西了。


 就我在坛中一系列的遭遇本想罢手,但一想到今年3月在北京和有些兄弟见面时,看到他们比较喜欢这些资料性的东西,所以就是想停手也没有办法停下来。但是,请大家注意如此说并不是指我就是专家,只是由于我有便利的条件,可以买到很多国内无法见到的原版资料。再就是与其看有些蹩脚的翻译,还不如我自己翻译引述,按自己的观点编给大家看。


 可能如此的大力提倡LEICA的单反R系列未必是件好事,也不会得到太多人赞同。更何况谈LEICA在无忌上是个雷区,搞不好会触雷身亡,XITEK也哀叹:LEICA不是我等可谈的(大意)。但我认为围绕LEICA的很多东西还是有必要澄清的。例如有的人说LEICAR系列不如M系列,R系列的镜头比M系列差,机身做的不如日系好等等。我以前也人云亦云的如此说,但自R8到手后才发现自己的鹦鹉学舌比较可笑。


 最近读一些书感到很有意思,原来日本摄影界也有砖头。日本有位专注于器材,著作比较多的摄影家赤城耕一,在他的关于R9R8比较的文章中就很无奈的说,在日本倡导R系就会被人扁死的。由此可见,在日本LEICA=M系列的偏执者还是比较多的,那么我国的情况如何?没有具体的数据,无法作出判断,但仅就从有名的网络摄影网站—<色影无忌>上的言论看我国的状况大同小异。 还有很有意思的说法,日本自称”LEICA铁人的著述很丰的专家田中长德在他的书中说,就连打开LEICA和日本产照相机包装后,新机弥散出的味道都不一样,LEICA的是香槟味,而日产机的则是烂草味。


 介绍这些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外国发烧友的一些情况,看来烧糊了的不仅仅我们中国有.就如同老托尔斯泰说的那句名言,改一改的话就是:爱好摄影的人那个国家都是相同,爱好到发烧的程度理由各不相同。


 对LEICA,我以前也只看到M系列。虽说编写过几篇关于M系的文章,其实我也只有M350MM135MM 2只头。而且这台M3的快门还有点小毛病,本是为验证LEICA神话而上的LEICAM系,但逐步被其镜头和机身的操作流畅的风格所吸引。


 LEICA的镜头风格令我着迷,但在选择继续上旁轴还是SLR的时候我确实有些犹豫.旁轴的便利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但其局限性也是一半对一半.特别是使用了M3后感触很深,最近距离太长,加上望远镜头准确聚焦比较艰难,望远最大才到135MM等等.加上M系列由于拥泵者太多,镜头价格比较高.想来想去,最后选择了R8.R系列的镜头也不便宜,一只标头的价格就是别家的3-4,更不用说其他的头。


 但我选头都选的是德国版,其他家的OEM版是绝对不选。虽说ROM镜头是最匹配R8的,但此头中SIGMALEICA OEM的比较多,所以我选了过去几款3卡式德国版。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的行为。可爱好摄影的谁又没有迷信思想呢?


 此篇主要是想对R系列的全部做一个简单的盘点,文章中的观点属于我信口开河.


 LEICA的名气源自旁轴,单反系列属于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产品。日本厂家自追随M3失败后转向了SLR的开发和销售,就在日本各家用SLR大举进攻之前,LEICA每年向美国市场出口1万台照相机,那时候的1万台可是不小的数目。甚至有人将LEICA称为宝石级的照相机。LEICA内部的有识之士已经提出抓紧时间开发SLR。但当时的LEICA领导并没有完全听取此意见。美国的LEICA经销商已经感受到了危机,日本产的SLR价廉物美,LEICA的市场份额不断丢失,于是美国的LEICA经销商拿着NIKON FLEICA能不能做出如此的照相机。当时的LEICA高层并没有重视经销商反馈回来的信息,而是对此问题进行市场调查,比较有意思的受调查的对象都是喜爱使用LEICA旁轴的各报社的摄影记者或是专业人员,他们当然不会说令LEICA不高兴的话了。于是传回来的信息是大家还是喜欢LEICA旁轴,结果此建议就被束之高阁了。直到后来报社记者纷纷换用NIKON FSLR,LEICA市场份额大幅减少时,LEICA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于1965推出了LEICA的第一架SLR LEICAFLEX(1964年的照相器材博览会上展示,正式销售则是始于1965),这比NIKON推出F已经晚了6年时间。

但说LEICASLR时,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位LEICA的设计师—WiLLi Wiessner。国外有文称他是LEICA R系的缔造者。在LEICA还没有制造R系计划的时候,他自己就已经将SLR作为自己的私人研究项目进行了好长时间。当后来正式开始SLR项目后,他就是主要负责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详细说此过程就太长了,所以捡主要的说说而已。从R系的树看,总共有10个机种,18个规格,至于详细的东西,下边慢慢的进行介绍.

1. 初级阶段:LEITZ公司自行的设计SLR


LEICAFLEX(1965年出品)---Leicaflex Mark I AND Leicaflex Mark II

这是第一台LEICA迷们期望已久的SLR,做工和后处理虽然秉承了LEICA的一贯作风细腻漂亮,但在技术规格上比日本制的机器落后了一代。当时日本机器已经普遍采用了测定镜头通过光的TTL测光方式,而LEICA还采用的是老式外部测光方式。在这顺便说点题外话,TTL的语源应该是Through The Lens,但英语中并没有这样的语序,这是日本人创造的日式英语。只是后来随着日本的产品出口,被英语圈的接受并广泛使用了。还有Cost Down,降低成本也是日本式英语。

取景器模仿了M3,但和完成度已经很高的NIKON F比较起来,虽说1/2000秒的高速快门很突出,但其他就属不提也罢了无新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快门声安静,反光板冲击小,充分体现了LEICA工作精度的高超。虽说有不完善之处,但明亮的取景器可以和M系的媲美.

 

 

 

 

       Leicaflex Mark I

 

 Leicaflex Mark II

 

相机型号

Leicaflex Mark I

Leicaflex Mark II

制造年月

Chrome 1964—1968(black 1965--)

Chrome 1965—1968(black 1965--)

总生产台数

37500(Mark I. Mark II合计)

37500(Mark I. Mark II合计)

快门

机械式横走快门

机械式横走快门

快门速度

B.1—1/2000

B.1—1/2000

曝光模式

手动

手动

测光方式

外部测光

外部测光

闪光接口

X.M

X.M

闪光同步速度

1/100

1/100

电池

HD水银电池1.35V X 1

HD水银电池1.35V X 1

尺寸WxHxD(mm)

148X97X57

148X97X57

重量

820G

820G

Leicaflex时,聚焦范围只限于7mm的微棱镜。等到了SL聚焦板全部可以进行合焦变成了可能,而且还采用了点测光模式。同时一改过去的落后的外部测光方式,内装了TTL方式的测光计。过去在Leicaflex上进行微距及望远摄影比较困难的局面得以改善,可以自如进行。TTL5%点测光范围为7mm的直径圆。


 世界上首台采用TTL机内测光计的35MM单反照相机是出品于1963TOPOGON RE Super,由于测量的是通过摄影镜头的通过光,所以可以得到适合所装镜头画角的正确的测光值。这也就是大家所知的延续至今35MM的主流测光方式。但是作为此方式的缺点,如果不考虑被摄体的反射率的话,就无法得出正确的测光值。这也是反射式测光表的宿命。

Leicaflex SL, Leicaflex SL-MOT

 机身和SL相同.加马达后1秒可以拍3—4,36张装胶卷可以用10秒拍完,但加马达后的重量就到1.7KG. 

Leicaflex S L-MOT

 

测光范围向低照度扩张2,指示测光值指针部追加照明装置. 产品制造成本高涨,业绩不振2大问题在6·70年代一直困扰LEITZ公司,虽说也进行了降低成本的种种尝试性挑战,但效果非常不明显.结果SL2就成了LEITZ公司最后一款LEICA的单反照相机.


Leicaflex SL2马达和SL-MOT使用的是相同型号.

相机型号

Leicaflex SL

Leicaflex SL-MOT

制造年月

Black/Chrome 1968—1974

 1972—1974

总生产台数

70995

1080

快门

机械式横走快门

机械式横走快门

快门速度

B.1—1/2000

B.1—1/2000

曝光模式

手动

手动

测光方式

TTL

TTL

闪光接口

X.M

X.M

闪光同步速度

1/100

1/100

电池

HD水银电池1.35V X 1

HD水银电池1.35V X 1

尺寸WxHxD(mm)

148X97X57

148X97X57

重量/其它

770G

马达300克,51.5V电池10支,3psc

 

相机型号

Leicaflex SL2

Leicaflex SL2-MOT

制造年月

Black/Chrome 1974—1976

Black 1974—1976

总生产台数

24555

1020

快门

机械式横走快门

机械式横走快门

快门速度

B.1—1/2000

B.1—1/2000

曝光模式

手动

手动

测光方式

TTL

TTL

闪光接口

X.M

X.M

闪光同步速度

1/100

1/100

电池

HD水银电池1.35V X 2

HD水银电池1.35V X 1

尺寸WxHxD(mm)

148X97X57

148X97X57

重量

770G

770G

2. 中级阶段:被逼无奈和日本MINOLTA全面合作

 在当时德国人工费高涨和日本机性能超群,价格低廉的双重压力下,持续的业绩不振导致LEITZ公司自行设计的系统陷入崩溃,为了活下去,只有放弃自己一惯标榜的高价极品思想和MINOLTA进行全面合作。合作的结果就出现了止于R8以前的这些机种。


LEITZ格调的MINOLTA XE

采用点测/中央重点可以选择的2种测光方式。可以说是MINOLTA XE的翻版,保持了LEITZ公司风格的是军舰部的外壳,机身顶盖·底盖采用的是黄铜制造。

 在35MM单反照相机上装备光圈优先AE功能的首台应该是PENTAX(当年叫做ASAHI PENTAX)ES。在此之前,大多机器的主流AE(当时叫做EE)方式是速度优先方式。由于光圈优先对构图可以产生影响,所以特别适合风光摄影,速度优先则适合抓拍及体育摄影,当年日本的摄影爱好者们还为谁比谁好发生过多次论战。但厂家选择何种方式最终的决定好像是朝着根据照相机和镜头的接口来区分的方向发展的。
Leica R3 Electronic, Leica R3--MOT Electronic

 Leica R3 Electronic

 

直到R7的外形决定版--便携式设计R4给是采用光圈优先还是速度优先打上终止符的是采用MINOLTAXD系统,这也是自 R3的外形以来整个型号出现了变化的划时代的型号。直到R8登场,这是LEICA单反形态的始祖。全面测光上的程序曝光/光圈优先/速度优先,点测光上也有光圈优先/手动可选,采用5种类型的多区测光。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双优先。

世界首台可以进行双优先的AE单反照相机按厂家最初公布的应该是ROLLEIFLEX SL2000F,但等到正式销售时不知是何原因规格做了大幅度的简化,只保留了光圈优先。如此以来能够实现双优先的首台照相机就成了MINOLTA XD。快门速度的变化吸收光圈的连动误差的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更进一步增强了实用性。由于这种方式的采用,LEICA R4不用改变镜头接口使程序AE曝光变成了可能。

相机型号

Leica R3 Electronic

Leica R3--MOTElectronic

制造年月

Black/Chrome 1976—1979

Black 1974—1976

总生产台数

45750

25500

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快门速度

4—1/1000

4—1/1000

曝光模式

手动 /光圈优先

手动 /光圈优先

测光方式

TTL

TTL

测光模式

点测/全面

点测/全面

闪光接口

X.M

X.M

闪光同步速度

1/90

1/90

电池

SR44电池1.55V X 2

SR44电池1.55V X 2

尺寸WxHxD(mm)

148X96.5X64.5

148X96.5X64.5

重量/其它

780G

780G/加马达后2psc

    Leica R4

 

 

 

  Leica R4

  Leica R4S

 

只采用了3种模式的R4的廉价版—R4S 被称之为R4的廉价版的R4S,是省略了R4测光功能的型号。测光方式方面,全面测光上只有光圈优先,和点测光上的光圈优先/手动2种模式合计是3种方式.除了曝光模式以外的其他规格和R4是相同的。

 

相机型号

Leica R4 / R4--MOT

Leica R4S

制造年月

Black/Chrome 1980—1986

Black 1983—1985

总生产台数

85665(包括MOT在内)

19000

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快门速度

8—1/1000

8—1/1000

曝光模式

手动 /光圈优先AE/速度优先AE/自动程序P

测光/曝光模式1:点测:手动 /光圈优先AE

测光模式

点测/全面

测光/曝光模式2:全面:光圈优先AE

测光方式

TTL

TTL

闪光接口

X

X

闪光同步速度

1/100

1/100

电池

SR44电池1.55V X 2

SR44电池1.55V X 2

尺寸WxHxD(mm)

138x88.1x62.2

138x88.1x62.2

重量/其它

630G

630G

Leica R5  

Leica R5

Leica R5 速度提高到1/2000秒,装备Leitz公司初次开发的TTL闪光控制装置.。将R4的快门速度范围扩大到15—1/2000秒,装备了Leitz公司初次开发的TTL闪光控制装置。在进化到程序曝光摄影的同时,增加了尊重摄影者曝光意图的B门。 

LEICA R-E 

LEICA R-E

只有3模式测光的R5的廉价版—LEICA R-EE就是Economy的意思,是R5省略了部分功能的简化版。R55种测光模式省掉了2种,只保留了全面测光方式上的光圈优先,点测光方式上的光圈优先/手动3种模式。

相机型号

Leica R5

Leica R-E

制造年月

Black 1987—1992 (Chrome 1988--)

Black 1990—1994

总生产台数

13577

不详

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快门速度

B.15—1/2000

B.15—1/2000

曝光模式

手动 /光圈优先AE/速度优先AE/自动程序P/B

测光/曝光模式1:点测:手动 /光圈优先AE

测光模式

点测/全面

测光/曝光模式2:全面:光圈优先AE

测光方式

TTL

TTL

闪光接口

X

X

闪光同步速度

1/100

1/100

电池

SR44电池1.55V X 2

SR44电池1.55V X 2

尺寸WxHxD(mm)

138x88.1x62.2

138x88.1x62.2

重量/其它

625G

625G

 

 Leica R6 

SL2生产中止11年后出场的机械快门机—Leica R6。这是自LEICAFLEX SL2以来再次采用机械式快门的第一台机。从SL2停产到重新开始已经过了11年。机械式快门控制组件是LEICA公司自行开发的,采用了反光板预升机构,外观设计上,快门拨盘高度提高。

  Leica R6

Leica R6.2 

Leica R6.2

R6的快门速度提高到1/2000秒的机械快门照相机-- Leica R6.2  

相机型号

Leica R6

Leica R6.2

制造年月

Black /Chrome1988—1992

Black /Chrome1992—2003

总生产台数

不详

不详

快门

机械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机械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快门速度

B.1—1/1000

B.1—1/2000

曝光模式

手动

手动

测光模式

点测/全面

点测/全面

测光方式

TTL

TTL

闪光接口

X

X

闪光同步速度

1/100

1/100

电池

SR44电池1.55V X 2

SR44电池1.55V X 2

尺寸WxHxD(mm)

138x89.1x635

138x89.1x635

重量/其它

625G

625G

Leica R7  

R4家族由R5进一步发展了的最后一机—LEICA R7R7发表于1992年,是R4发售以来经历了16年的R4家族的最后一款机,使R5TTL闪光控制发展到对应全部模式。并且,首次装备了胶卷感光度从ISO25—5000的自动化识别功能。  

Leica R7

 

相机型号

Leica R7

制造年月

Black /Chrome1992--

总生产台数

不详

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快门速度

B.16—1/2000

曝光模式

手动 /光圈优先AE/速度优先AE/自动程序AE

测光模式

点测/全面

测光方式

TTL

闪光接口

X

闪光同步速度

1/100

电池

SR44电池1.55V X 2

尺寸WxHxD(mm)

138.5x94.8x62.2

重量/其它

625G

 

3. 现行阶段:重返自主开发
    Leica R8  

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全新的R,而且没有采用自动对焦的—Leica R8R8发表于1996年的世界照相器材博览会上,外观设计上是一个全新RLeica。在以往的部分测光(点测),中央重点测光的基础上追加了5分区测光。曝光模式计有:光圈优先/速度优先/无阶可变程序/手动/预闪光测光5种模式。R8一个独特的功能就是在预闪光测光模式上,和光圈调整环并用就具有可测闪光表的功能,快门速度16—1/8000秒,包围曝光可以以1/2EV1EV为阶段自由任选拍摄3(但必须是在和马达连动的状态下才可以实现此功能,仅有机身是不可以的)

Leica R8


Leica R9

R9实际上是在听取了客户对R8的意见后的改进版。机身用料改变,使得机器整体重量减少了100G。多分区测光状态下也可进行±0.7(0.1为段)进行设定,R8则不可。AEL功能,R8只在点测时可以,R9增加了在中央重点也可。同时R9改进了曝光模式拨盘,增加了锁定开关。其他规格完全和R8相同。


相机型号

Leica R8

Leica R9

制造年月

Black /Chrome1996--2002

Black /Chrome 2002--

总生产台数

不详

不详

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

快门速度

B.16—1/8000

B.16—1/2000

曝光模式

手动 /光圈优先AE/速度优先AE/自动程序AE

手动 /光圈优先AE/速度优先AE/自动程序AE

测光模式

点测/全面/5区多区测光

点测/全面/5区多区测光

测光方式

TTL

TTL

闪光接口

X

X

闪光同步速度

1/250

1/250

电池

CR-2电池3V x 2

CR-2电池3V x 2

尺寸WxHxD(mm)

158 x 101 x 62

158 x 101 x 62

重量/其它

890G

79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