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cwc811w 2016-12-09

著名的莱卡公司于1976年9月在摄影器材展览会上推出了新型单反相机R3,引起了一阵轰动!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的莱卡单反相机机身有Leicaflex,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都是机械快门,并且技术上的进步比较缓慢。而新一代相机R3则是莱卡的第一架采用了电子快门的机种,而且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子技术。电子快门由1/1000秒到4秒连续工作,具备光圈优先功能,并具有1/90秒的T门。优雅的线条,敏捷的身影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有照片为证: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仅仅比R3早两年开始生产的采用机械快门的莱卡单反相机Leicaflex SL2的外观就不是那么讨人喜欢了。也有它的黑身照片为证。相比而言,它的生产持续时间比较短,在R3推出市场不久就停产了,台数也不多,大约2万5千台左右。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由于R3功能多,使用方便,推出后很受欢迎,并且它的价格却比功能少而操作不方便的Leicaflex SL2还要低30%左右,即使如此,当时R3在日本的售价还是高达29万日币,属于当时最贵的单反相机,俗称"贵族相机"。最初,R3开始在德国和莱卡公司位于葡萄牙的工厂同时生产,但是不知道何种原因,于推向市场的第二年也就是1977年就停止了在德国本土的生产,全部移到葡萄牙生产。所以在德国本土实际生产的台数很少,大约仅仅2000台左右。这些印刻有"Germany"字样的相机机身自然被发烧友所亲眯,成为收藏的重要对象。

莱卡公司能够推出像这样功能多而价格相对降低的相机令一些人感到不可思议,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莱卡公司获得这样大的转机呢?其实在一些稍微了解背景的人们中已经流传一个说法:那就是莱卡的相机R3是以美能达机身XE为基础制作出来的!说法归说法,很多具体内容因为没有公开,所以不好妄加评论。据莱卡公司的官方说法是,R3相机是莱卡公司和美能达公司技术协作的产物。很显然,这样的"协作"到什么程度一般人是无法了解的。既然说到美能达的相机XE,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比Leica R3早两年诞生于世界摄影器材展的相机吧。这里也有照片为证。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粗眼一看,这个美能达XE和上面介绍的莱卡R3很像不同颜色相同型号的机身。实际显然是两台完全不同的机身。当时美能达ME的价格是6万9千日币;而莱卡R3的价格则为29万日币,相差4倍之多。

<next page>

下面看看两者的比较。首先从机身正面看,虽然像诸如快门钮位置,自拍钮以及景深预测钮等等的布局很相似。但是依然可以断定,这两者是不相同的两个机身。因为两者的卡口明显不同嘛!仔细观察两者机身你会发现,莱卡的点测光元件安装在镜箱的底部,而美能达XE机身则没有点测功能。这充分反映出莱卡对点测的钟情和它的摄影哲学。而美能达仅仅具有中央部平均测光模式。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再看看两台相机的性能指标:

性能

莱卡R3

美能达XE

快门

电子式纵走金属焦平面快门,

自动档:4秒-1/1000秒无级。

手动档:X,B,4,2,1-1/1000秒。X=1/90秒

电子式纵走金属焦平面快门,

自动档:4秒-1/1000秒无级。

手动档:X,B,4,2,1-1/1000秒。X=1/90秒

暴光模式

TTL开放测光,光圈优先自动暴光

CLC开放测光,光圈优先自动暴光

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测光以及点测光

中央平均测光

取景率

94%

94%

取景倍率

0.75倍

0.84倍

外形尺寸

148x96.5x64.5mm

148x97x61mm

重量

780克

775克

卡口

莱卡R卡口

美能达SR卡口

由以上数据看出,即使两台相机的很多指标参数接近,但是还是不能说两者是相同的一个机身。下面再接着看看两者的顶部俯视图。快门钮的刻度是如此相象,令人吃惊!但是仔细看看胶片感光度拨盘的表示,完全是两回事。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再看看它们的后背。取景器的遮光窗拨杆方向是相反的,可是电源开关很相象。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再看看它们底部比较。可能由于没有什么太多的机构,两者除了颜色不同,其他好像都一样。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待我们把它们外表观察清楚之后,来看看它们的内部结构。因为有一种说法:莱卡的R3仅仅是采用了美能达公司的"机身(骨架)"设计,也就是说莱卡公司即使接受日本的所谓"技术",也不过是局限于相机机身的外表,而最关键的内部心脏则历来保持莱卡的传统理念和纯正的德国血统,体现着莱卡公司对相机机构的自信。

打开两台相机顶盖,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内部元件和电子线路的布局。给我的印象是,除了极其个别部分和导线的颜色不同以外,两者是那么相象!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电路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另外仔细观察,似乎美能达XE的电路板腐蚀制作的更为精细,布线也更为有条不紊。

<next page>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再看看揭开顶盖后的前面板。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再看看后背。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再看看揭开底盖板后的内部结构。里面的机构元件完全相同!

莱卡美能达 R3和XE的微妙关系  - 某狼 -

至此,你会认为R3就是XE?还是认为XE就是R3?还是认为它们是兄弟关系?两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通过以下的比较你会发现,那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兰!

莱卡公司在比美能达的XE机身晚两年后推出R3,很显然不会完全照搬XE的设计。莱卡公司以美能达相机XE的设计为蓝本,即使也采用的一些完全相同元件,但是还是依照它们的传统思路增加了一些富于特色的机能,完成了莱卡新一代相机的构成。在此打算就几个主要方面加以介绍。

 首先,R3相机采用了当时很少的特殊测光模式,也就是现在比较广泛采用的点测光的前身。在机身的底部反光镜的下部安装有一个CdS测光元件,它正好涵盖了相当于取景器内微棱镜的圆形范围。从镜头入射的光通过位于反光镜后部的一个小镜反射到这个点测感光元件实现测光。点测模式的选择通过位于速度拨盘的前方的小拨杆实现。从上面提到的内部图可以看出,R3机身的取景器右侧有一小块竖着的电路板,布线也多一些,这些都是为点测功能所服务的。象这样实现狭窄区域测光的模式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这有理由使人佩服莱卡的眼光!

 其次是R3奇妙的平均测光方式。美能达XE采用的是自SRT101以来的固有方式,即采用两个CdS测光元件分别获取位于取景画面内上部和下部的光线,实现平均测光。虽然R3采用和XE相同的两个CdS测光元件,但是,其中一个用于画面中央的测光,另一个则用于画面偏下部的测光作为补充。其特性具有现在的中央重点模式的味道。其目的在于考虑一般的拍摄习惯,即使横向拍摄或者纵向拍摄都不太会受位于画面上部的明亮天空干扰,而导致暴光不足。这也能够看出莱卡在测光模式上的苦心经营。遗憾的是,毕竟采用CdS测光元件,在暗光线条件下测光反应速度迟钝。

 其实R3具有暴光锁定功能。当处于点测光模式时,它的快门钮变为就有两个阶段的动作,也就是类是现在的半按快门钮的功能。第一次按动快门时,取景器内的快门速度指针开始动作,这个动作开始之前的速度指标就是实际暴光速度。R3和XE两者顶部和两肩的外壳表面处理不相同,XE是采用黑色烤漆;而R3则是镀铬黑化处理。两者虽然都是采用Copal相同型号的快门机构,但是从整体上看,不仅仅莱卡,包括所有的那个时代的德制电子相机,其制造水平与他们高超的光学制作水平不太相符合。虽然说R3和XE是两台几乎相同的相机,但是实际使用起来的手感还是有区别的,R3的那种触感依然是莱卡式的。问题在于这样与使用机能几乎没有关系的所谓感受性,以及莱卡式的脉搏是否多余?我不知道用户是如何评价的。

 合理吸收电子技术的莱卡R3的确是一个里程碑。这不仅仅是对于莱卡自身,而且对于莱卡的用户也具有相同的重大意义。看看自那以后的R4,R5,R-E,R6以及R7都是依照这个基本机身形式发展而来的,你会更加容易理解R3的重要性。自从莱卡推出新一代相机R8,以及最近停止生产R6。2机身,这似乎表明莱卡将加速摆脱来自美能达的影响,开始创建完全属于自己单反相机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很担忧今后莱卡R系列相机的开发会不会带有更多不安定的因素?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超越任何层次,期待莱卡的回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