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图有话 | 经过磨练,才能见证更大的成功

 大漠胡杨968 2015-10-11

 

这么多年一直活得像个另类,在举世浮华的中国当下,认真奋斗的同学大多被称为傻瓜。而今心态越来越平和,不怕跌倒有了底气,才想要感谢当初傻傻坚持的自己,因为认真,所以生命有了绽放的气质。你呢?


我们为什么要奋斗?

By稻盛和夫 


从年轻时起,我就想出了一个关于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观察许多人的人生,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企业经营亦是如此,有人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却怎么也不见起色。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我从年轻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想出了上述这个方程式。


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其实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我毕业于日本的地方大学,绝对不是才能出众的人。为了鼓励自己奋发图强,我不相信只靠能力就能决定人生或经营的成败。不管能力是否出众,只要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地去生活,充满热忱地去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今年我已经79岁了,回首近80年的人生之路,对于这一点我已经深信不疑。


公式中的几个要素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仅仅是能力和热情相乘,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差别。举例来说,在日本家喻户晓的电器制造商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只念过小学。他的人生是从在自行车行当学徒工开始的,吃尽了各种苦头。可是松下先生却给人生和经营都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他所创造的成绩和普通人相比,存在着几何级数的差距。正因为热情和能力这两个要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才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差距。




至关重要的是,热情和能力的乘积,还要与“思维方式”相乘。所谓“思维方式”就是哲学,也可以叫人生观、判断基准,人心中抱有的思想、所持有的价值观。 持有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就会迥然不同。也许有人会想,“有一丁点消极的想法没关系吧”。可事实是,哪怕只有一点负面的想法,结果就会全部变成负值。因为几个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所以“思维方式”哪怕只是负的1分,结果都变成负值。并且越是热情足、能力强,就越会造成大的负面结果。此外,如果是带领众多下属的领导人或经营者,那么造成的负面结果,就不仅把自己,也把周围的人带入不幸。


我们在生活和经营中,需要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这个时候我们会对照自己持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进行判断。作为判断基准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正确与否,卓越与否,结果将大相径庭。


越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就越容易忽视自身所持的“思想”、“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创造现代文明的不是别的,正是人类的“思想”。人的 “想法”、“思想”这种东西是如此的重要,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却总是轻视它,认为只有知识和技术才是重要的。这个问题无论在人生中,还是在经营企业中,都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企业经营也一样,企业业绩乃至企业寿命全部取决于是否具有出色的“思维方式”。在京瓷、KDDI的经营中,在日航的重建中,我都反复倡导被称为“philosophy”的 “思维方式”、经营哲学。我的这种哲学是约束自身行为的规范,是非常克己的信念。 比如说,“贯彻完美主义”、“持续脚踏实地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绝境”、“有言实行”、“持有渗入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认为已经不行时才是工作的开端”、“成功之前不言放弃”等等,都要求严格自律的生活态度。


为什么我要在企业内强调如此严格的哲学呢?这里面有一个究竟要把自己的企业引向什么高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不谋求大的发展,觉得企业规模“差不多”就行的话,那么有一个宽松的哲学就可以了。但如果目标是进入世界优秀企业之列,那么,就不能不具备带有克己主义色彩的严格的企业哲学。


当经营者号召员工共有这种严格律己的哲学时,可能会招致员工的抵触。每当这个时候,经营者就要堂堂正正地说服大家:“我不想把我们的公司办成平庸的企业,而要办成值得大家自豪的世界一流的企业。因此,我才会在企业里推行严肃的、克己的哲学,与大家共同实践这种哲学。”如果不做这样的说明,相信员工们很难接受这种哲学。




(知名制片人方励的精彩分享,智慧与激情并存,60多岁的他活得像个年轻人)


我们即使年轻也一定要奋斗吗?

By寺主人


去年这个时候,微软收购诺基亚后的第一波裁员。


这是在我们园区里员工们的抗议活动。





在宣布裁员的第一天,因为我的上司不在中国,我和隔壁部门的老大一起吃了中饭。她边吃边说:


我有一些老同学在美国飞利浦工作。那时候能进飞利浦真是精英,进去了以后感觉就是这辈子都不愁了,工资高福利好,稳定。工作也很轻松,效益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了,老板也对你很宽松,不会像小公司那样苛刻。


可谁知道有一天飞利浦就不行了呢?


裁员来了,很多都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一把年纪了在自己的那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二十年,被裁的时候的专业技能就只能做手头那点活儿了(注:很多大公司岗位分得比较细),出去了根本干不了外面的活。


年轻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呆着不走,又不做别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被打磨成了特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你只能在这个机器上运转良好,某天这个机器不行了,你再想去别的机器上就难了。



那些在诺基亚工作的塞班大神们,当年都是各大著名高校最顶尖的精英。


随着塞班的没落,很多人并没有补充其它技能,导致被裁员后找不到工作。当然,他们进了当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以后可以说“我领着比同龄人高的工资,干着比同龄人轻松的活,没偷没抢,为什么要奋斗呢?”


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到风浪的运气。


上周看了央视的“人物”的舞蹈演员陈爱莲的一期。陈爱莲在文革期间农场工作之余依然每天都练功,而其它演员早已放弃。最终文革结束后,她得到了第一场大型歌舞剧《文成公主》的角色。




“奋斗”不代表你一定要去大城市,或者一定要创业,又或者一定要离开体制内。


对于我个人而言,“奋斗”的底线是磨好自己的剑,不要让它在稳定中生锈,导致在不稳定的时候无法使用。它的上线是让你的剑变得光亮锋利,让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更好的劈开路上的荆棘。


相对的稳定(呆在一个看上去稳定的地方)会随着环境变化变得极为不稳定,而磨好剑带来的绝对的稳定,则会伴随你终生。


智哥说
年轻就意味着我们有很多的机会,有着满身的能量去奋斗。全力以赴,不负青春,不负自己,加油!


(文章来源:微信第一女刊《她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已经获得原创作者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