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医家陈修园,经方大家。

 中医馆163 2015-10-11

清代医家陈修园,经方大家。

 
 
  陈修园为儒医,特别推崇张仲景,是维护伤寒派的中坚人物之一,也是最有影响的尊经崇古派。学问深而且博,医道严谨。对自己力求“反博归约,由浅入深,从简及繁”。这本三字经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医学三字经》是一本好书,希望中医同仁读一读。尤其是没有读过原汁原味中医古文献的中医,非读不可,而且还要精读熟读。我参其精髓,略有所悟。日月江河,万古不可废也。分析其所学及甚多著作归纳文字如下
  对中医伤寒学派及《医学三字经》的热衷,我早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不懂得最基础的知识,所以几乎是无所入手!其次是我父母也不是医生,家里一般也没有人当医生,平时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实践来源!虽对中医并不了解但很多人支持我学医,想你有兴趣那很好,可以发展啊!
  陈修园在伤寒研究的争论中,认为王叔和重新编注的《伤寒论》已经把张仲景的学说完整地流传下来,不能随便改动和取舍。他极力反对方有执、喻嘉言的“错简”说。他在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方面的代表著作有《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和《伤寒医诀串解》,前两书曾三易其稿。有人说陈修园注疏古籍有独到之处,史书称其“多有发明,世称善本”。他还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的方剂和治法编成《长沙方歌括》与《金匮方歌括》易于记忆习诵,对后学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很有帮助。上述着作的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为后学者、特别是初学者研究张仲景典籍提供了入门的阶梯。
  《杂病论.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自成一家的,博采众家之所长的巨大医学专著。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中心。这套书整体结构内容比较完备,包括了经典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药物和各种病症的治疗。除了独特的内容、写法和文字的因素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那就是作者济世救人的诚心和著书的态度。如序中所述,作者都是由于自己在大面积救治病人时,痛心于庸医误人的现状而起心撰写的。而作者对于写书的严肃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使人感动并堪作后学的楷模。
  作为中医要不停的学习,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为研究《伤寒论》将近1年时间看书众多,其实就想增加对中医的认识,看看《医学三字经》增加学中医的兴趣。因为医学在不断的发展,对每种病的认识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它的治疗方式也不停的变化,而且很希望有用,可以有所帮助。这几天断断续续的看陈修圆的《医学三字经》近日读了两遍。而且仅仅两千多字,费半天时间看看就是。陈修园正以易读易记的写法写了《医学三字经》,728句,2184个字挺好挺真实的。比当时的那些所谓的大家高明得多。我是非常赞赏的!良心发现此公是高人!
  190年前,中医人的启蒙读本就是《三字经》,作为启蒙必读的课本以3个字为1句,共728句构成。因为韵文,便于上口。从开始6个字,就可反映得十分明确。医者开蒙就是《三字经》,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把它读熟背诵,到老其中句句还没有忘掉,的确不是易事。内有:医学源流第一,74句;中风第二,24句;虚劳第三,24句;咳嗽第四,24句;疟疾第五,32句;痢疾第六,24句;心腹痛胸痹第七,38句;隔食反胃第八,26句;气喘第九,26句;血证第十,24句;水肿第十一,26句;胀满蛊胀十二,20句;暑证第十三,32句;泄泻第十四,22句;眩晕第十五,20句;呕哕第十六,20句;癫狂第十七,30句;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38句;疝气第十九,14句;痰饮第二十,22句;消渴第二十一,14句;伤寒瘟疫第二十二,48句;妇人临产杂病第二十三,82句;小儿第二十四,24句。共计24节,728句,2184个字,但却包含着全部中医(内科)理论和技术。当然说起来,真的挂一漏万,实在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但对没有读过古文献的人来说确是一部伟大的中医全书。因之希望没有读过古医书的中医们好好的熟读它,它能给你增添了几份中医气息。至少你应把第一节74句的源流读熟,它是中医的《二十四史》。与那当时的大家黄元御、张志聪、张锡驹等医...来说颇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反观陈修园乃临床大家。《医学三字经》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各科的疾病治疗方法。这套书平正朴实,强调基础和应用,在对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专著。不但学医的人争购,连许多不学医的人也要买一套放在家里,作为保健常识书来翻阅。这个现象从一个角度证明了《医学三字经》流传之广。
  该书附在《陈修园医书全集》中,可在《陈氏全集》中找到并有注释。注词也通俗明白,谁都可以领会。另有单行本面世。
  医学三字经小引:童子入学。塾师先授以三字经。欲其便诵也。识途也。学医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余所以有三字经之刻也。前曾托名叶天士。取时俗所推崇者。以投时好。然书中之奥旨。悉本圣经。经明而专家之伎可废。谢退谷于注韩书室得缮本。惠书千余言。属归本名。幸有同志。今付梓而从其说。而仍名经而不以为僭(音同见,超越本分的意思。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地位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者。采集经文。还之先圣。海内诸君子可因此一字而共知所遵。且可因此一字而不病余之作。
由此而知清代医家陈修园是地道遵经派,其治学主张也很有见地。明白《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夫医家之于内经,犹儒家之于四书也。陈氏对《伤寒杂病论》颇有研究,在伤寒学派中影响很大
  在清代伤寒学派中鄙人感觉还是陈氏独具临证功底,在临床治疗上,陈修园长于用温补脾肾的方法治疗杂病,不喜用寒凉滋阴的药物。如他自己所说:“寒凉之药不可久服,人人俱知也,唯滋阴降火及不凉不温之品,最是误人。余素不喜寒凉,姑以寒凉方之不可弃者列”。他虽然承认滋肾丸、四生丸、清燥救肺汤等寒凉方剂能培补生气,是治疗“痨门”(肺结核一类消耗性疾病)不可少之方,但也只能暂用。而对保元方、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归脾汤、附子理中汤等温热方剂则大赞其“补虚退热,进食除疾”、“益精气,扶元气”的功效,有“补火以致水之妙”。
  陈修园时代,一般大多医生为了应付门诊,多半只学习唐、宋以来各个医家的药书、方书,想从中找出几个治病的药方,而对祖国的医学经典著作、理论著作和《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以及《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到著作并不感兴趣。更不愿为研究这些著作而下苦功夫。观其所著与同时代医者相比显然高出许多且多具临床实证,民间医生临证无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全靠自己真实本领靠病人口碑相传。陈修园作为经方大家,以崇尚应用经方而饮誉医林。善用仲景各种方剂当很正常,但在《医学三字经》中多次提到应用,并称赞经方有奇能,则说明陈氏独爱经方,且已应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自唐以来的医家在其眼中均不入流,其对当时名医叶天士更是不屑一顾,反而是独尊仲景。不过像陈氏除有读书人的傲气之外,医术还是相当可以的,虽为人傲慢但治病若神。
  《景岳新方砭》后人托名是叶天士所著,后来被证实为陈氏作著,其在书中对一代名医张景岳所创新方大肆批评,包括我们现在临床所用左归饮,右归饮俱是一文不值,离经叛道,不辨阴阳,不明脏腑,不读圣贤之书。其反而对同时代名医尤在泾,俞嘉言另眼相看,其在《金匮要略浅》著中不时引用二者观点,以补其不足。如果你是学中医的,那你就必须去读那些经典著作了,因为中医的精华都在那里面了,只有去读它,理解它,掌握它,你才能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如鱼得水。理解中医的要义读经典很重要作为一个学习中医的人特别是年轻的一辈要好好钻研经典著作不要想一步登天。
史载:陈修园(1753~1823) 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湄村人(今福建长乐)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祖父陈居廊,博学通医。父陈廷启号二如,早逝。
    陈修园自幼喜欢读经、史、医、药等书,读得多,尤其很爱好医学。为了挑起生活的担子,他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一边见习行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通过日积月累,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虽公务繁剧,公余仍不断撰写医书,为人治病。兼政而问医,广济世人,其子陈元豹、陈元犀,孙子陈心典、陈心兰和学生周易园、黄奕润等均以医名世。
  此后陈修园宦海沉浮十几年,闲暇时研究中医,亦官亦医,著书九十一卷,计150万言。端的是一代宗师。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四十岁的陈修园赴京会试,未中,遂留寓北京,悬壶应诊。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成了壬子科举人后,寓京期间,恰遇京城某大官员光禄寺刑部郎中伊云林患“中风症”,不省人事,手足瘫痪,十多天汤米不进不能饮食,处于瘫痪状态,通城诸医束手无策,都门名医皆云不治,此时崭露头角的陈修园,挺身而出,他从脉路入手,以重剂对症,不几天病人渐渐开复原,以三大剂起之,从此名震一时,名噪京师。
  期间陈修园最风光的故事发生于乾隆五十九(1794年),当时文华殿大学士和绅病足痿,不能上朝,太医院束手无策,陈氏杀狗取皮,和药裹患处,旬日而愈。现在流行于民间的狗皮膏药,就起源于陈修园
  嘉庆六年,三辅地方发生水灾,瘟疾(尤其疟疾)流行,他奉命前往勘察灾情,亲自研究防治办法,精研丸药。据《长乐县志》载:“审天时、问土俗、相人物之肥瘠、寒暖,制丸药三品,散给灾民,全活无算。”由于他深入地,料诊如神,体察灾情,关心疾苦,三天之内被他治愈者竟达300多人。这在医学史上是个奇迹,一个统方,一下子能医好这么多人,纵观史料确无先例。消息传开,陈修园名声大震,一时轰动京城,北京许多药局闻讯纷纷赶来天津,想用高价收买此方。《长乐县志》说他平日诊病“必详审脉息,料断如神,尤能起死回生,超出群医之外。”对危重症候的病人,他还亲自监督煎药,观察服后病变,因而积累了不少丰富的临床经验。
  陈修圆宗于《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他对古典医籍的钻研功力深厚,涉猎广泛,据陈修园的儿子陈元犀说,他父亲病危时十多天水米未沾,他已经为父亲准备了后事。中秋那天半夜过后,他父亲又稍微清醒些了,每天早晚可进一茶杯的水或食物。于是就对他说:我这几年所写的书还不完备,比如霍乱、吐泻两条也须重新补写,应该采用张仲景的理中汤和孙思邈的治中汤,“以正群言之失,亦以见古人立法之纯”。他把自己在人间的最后光阴,都投入到自己留给后人的书上,其诚可感、精神可嘉。因此他的书籍正统,规范。
  陈修园公余仍致力为民治病,一边又勤奋著书。陈修园感到是,不成规矩就不成方圆,特别强调启蒙教育经典的重要定向作用:“医学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
  清代历代中医典籍已经汗牛充栋,授徒的中医们各自凭自己的经验和理解选择授徒的课本,官方并无统一的教材。鉴于古代医书词句艰奥,义理深邃,使初学者望洋兴叹,因此倾向于医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将中医知识通俗化,为后学开启了登堂入室之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以病告归,陈修园告老还乡,在福建省长乐嵩山井上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不但把他数十年来研究这几部中医经典的体会传授给学生,而且他还长期从事中医的普及工作,大力呼吁其他医学家也应对这方面的学习加以重视。为了扭转这股轻视中医基本理论的风气,这股不正常的学气,便运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将古医书加以节要改写,采用歌括、三字经等体裁简明地表达医理和处方,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写法上深入浅出,又多从临证需要出发,切合实用;文字清新流畅、浅显通俗,且多赋以韵脚,或作成歌括,易读易记。因此这套书利于自学,是中医普及教育的理想教材。无怪其问世以来便广为流传,近两百年中好评经久不衰,对中医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时学医弟子极多。听他讲课的人很多,来自全国许多地方。
  道光十三年(1833年),陈修国积劳成疾,卒年68岁。陈氏一生著述颇丰。所遗医学著作传世的有《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灵素节要浅注》、《伤寒医诀篡解》、《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浅注》,因此影响较大。在学术观点上陈修园是典型的尊经崇古派。有《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神农本草经读》等著作传世。陈氏“劝读十则”,根源于清,流承至今,所论内容丰富,见解明确实用,古今皆宜。此乃启迪深思,备受人用,医术医德医患,收益久远矣。
  提起“虎门销烟”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与一代儒医陈修园是好朋友,常在一起议朝论政,谈国言医,也常说中医药知识和养生之道。陈修园病逝,其子将其遗著《金匮要略浅注》作了整理后,请林则徐作序,林则徐欣然命笔,对此书思想性、学术性,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林则徐在《金匮要略浅注》序中说:“吴航陈修国先生,精岐黄术”,以孝谦畿辅,晚归乡里,与先大夫结真率会,余尝撰杖待坐,聆其谈医,洞然有见垣一方之眼,窃谓近世业医者,无能出其右者。……先生在官在乡,用其术治人,岁以千百计。……“今复读其《金匮要略浅注》十卷,明显通达,如视指掌……昔范文正公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先生在官在乡,用其术活人,岁以千百计,况著书以阐前人之旨,其功岂浅鲜哉。”在序言前面写有“愚侄林则徐撰”字样。”对他评价极高,足见其才不同凡响。
  当代易学家、国学专家、书法家、画家巫祯来先生曾言《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一些著名老中医,有不少是从陈修园的书开始学医的。打好中医基础,提高中医疗效首先必读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这本一定要读!一定读,非读不可!熟记这一本,基础扎实了,再读《内经》、《本草》、《伤寒》,可以重点做“读书笔记”。经典读熟了,临床上使用经方子疗效更好。百岁高龄的老中医干祖望并说:要成为合格的中医接班人,需具备“三万”,且谆谆告诫中医学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肉万人骨。”
   我是对中医大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有不少深深感触,我敢打包票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会铺垫好我的中医学道路基石的!日后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